15章 催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年过后的多芳沉默了很多,经常捧着几乎能大段背诵的书反复的看,越看话儿越少。看着这个仔的变化,范氏招胜很心疼,经常偷偷地抱怨丈夫:“都是你想的坏办法,让他大舅给他开什么窍!现在好了么?搞得真成了个呆子了。”
“你懂得啥子哟!”郑家主倒是不慌不忙:“陂付那边就是不注意点醒那些仔,搞得现在每天过的提心吊胆,前些碰到大堂哥,提起那个仔就是一通着急。十多年都冒回家,留两个伢在屋里天天想父亲,你说好聪明的一个仔,咋就成了回不了家哩!”
“你担心四仔也走多华那仔的路?”
“能不担心吗?不要忘了那颗痣!我可不想郑家屋里再出一个回不了家的仔。”
“不会的,我家仔这么聪明,心眼那么好,从来都冒想欺负哪个,怎么会成“土匪”哩。”
“怕地就是他心眼太好,才更容易被那些人勾过去!当年的长毛,书中的梁山好汉,打的不也是劫富济贫的口号嘛。怕就怕这仔搞不清咋回事,又不是么事总理呀、宰相,平头百姓一个,跟着那些人摇旗呐喊,人家逍遥自在,掉脑壳的就他们这些屁本事冒得的喽罗!”
“听他大舅说,这仔聪明的很,一点就透,应该没有事的。就是看上去太不开心,得想个法子让他别那么闷哩,莫到最后变傻了。”
“不要紧!我们郑家屋里的人,可以出财主,出佃农,还可以出文秀才、武秀才,更可以出官兵、土匪,就是不会出傻子!你大哥借给他的书是时候把他看了。”
郑家主大年初一给范氏安排了一个活儿,请孩子的大舅范运筹帮忙点化一下多芳,免得孩子成为读进书里拔不出来的书呆子。
范家三代书香传家,到孩子大舅这一代虽因时代变迁没有考取功名,但也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不仅通诗文,也懂杂学,甚至还能抓药治病。妻子王氏,是黄茅极具盛名的“太学生”王朝振老先生家的千金小姐,知书达礼,气质高雅,入屋会绣花、缝衣,进厨能做饭烧菜,下地还会种地、栽菜,是长塘众所周知的贤妻良母。

妹妹回娘家求助,当大哥的义不容辞,虚心向外甥求教不明之处,至于求教的结果嘛,自然是受教者满意有加,教导者郁闷多多。为大舅解过惑的多芳从此不再人云亦云,做事情也不再由自己的性子,试着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关注其他人的感受。在长者们有意识的引导下,多芳不得不提前成熟了起来。
大舅借给多芳的书是清朝名臣曾国藩著的《家书》。曾文正公作为清朝以文人出身,以武封候第一人的身份,在当时大多数湖南读书人心中的份量不可谓不重。
青年时代的**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然诵参悟。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曾国藩六岁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一直到道光29年(1849年)升礼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左侍郎。咸丰帝即位后,他先后兼任过兵、工、刑、吏等侍郎等职。《曾国藩家书》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理财、交友的主要思想。
多芳在对曾文正公所著的《家书》看一句想半天时,当然不会想到多年后会与邵东佘田镇曾家结下一生之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