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少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日后,梁思源终于来到了少林寺。
直到此刻,梁思源才明白先前那汉子说的最远到底有多远。两日来,梁思源除了每天晚上找个地方睡个三、四个时辰外,其他时间都用来赶路了,走的脚上都起了泡,身子都快累散了架,两日里没黑没白赶了将近两百里,如今才终于站在了少寺山脚。看着茫茫大山,一条宽阔的山道蜿蜒而上,梁思源一**坐在了地上。
看到了目标,两日来也没有蒙古兵追来,梁思源终于松了一口气,暗道:“天助我也,到了今日终于能得脱苦海了,愿少林寺能收留我这个迷途羔羊。”自嘲了一番,梁思源整理了下身上偷来的衣服,心道:“此刻怎么看我也像个逃难的难民了吧,希望不要被少林寺拒之门外。”两日来,随着梁思源越来越接近少林,对这千年古刹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少林寺虽然贵为武林名门大派,但是它本身的寺规也极其严厉,平时的时候怎么可能轻易收留自己这么一个既无介绍人又没有官引的无名少年呢?虽然如今世间颇有乱世倾向,官引什么的早就不那么有束缚力,可像自己这样的流民怕每日也有不少来少林寺求出家,自己还真得想个好主意,方能从众流民之中脱颖而出。
河南少室山山势颇陡,山道却是一长列宽大的石级,规模宏伟,工程着实不小,那是唐朝高宗为临幸少林寺而开凿,共长八里。梁思源在山脚做了半个时辰,觉得身子又有力气了,才起身沿着这条山道攀爬。走了大半个时辰,只见对面山上五道瀑布飞珠溅玉,奔泻而下,再俯视群山,已如蚁蛭。梁思源驻足而立,回望来路,叹息一声“累煞老子了”,摇摇头,继续前行,顺着山道转过一个弯,遥见黄墙碧瓦,远处好大一座寺院。
少林寺的历史久远,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那之后三十二年,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后来东渡而来的达摩更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的祖庭。这以后,少林寺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振天下。按照时间算起来,少林寺建寺至今已经有接近九百年,历经数次朝代更换,依然屹立少寺山,非但没有丝毫落魄,反而越来越壮大,当真名副其实“天下第一名刹”。
梁思源遥望少林寺良久,心想:“少林武功名震天下,上天保佑,我可以跻身少林,也不求练成绝世武功,但求一个岁月平安,强身健体,多福多寿,阿弥陀佛,佛祖保佑。”还没成为少林弟子,梁思源心中先以少林弟子自居了。数日来疲于奔命,数次行走与死亡线上,又饥又饿,即便梁思源当初有再大的志向,现在他也不过求个自身安稳,三餐管饱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人诚不我欺。
梁思源回过神,继续缓步向少林寺走去,远远路过一片树木森森,荫着一片碑林。作为少林寺未来的一景,梁思源怎么能轻易放过,挨个石碑的细看,无奈石碑大半已经毁破,字迹模糊,年深月久之后尽都磨灭了,不知写着些甚么。仔细的找寻了一下十三棍僧之碑,细细研读了一遍,想一想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少林寺,梁思源苦笑一声,心想:“为什么他们就能为了报仇刻苦学武,而我身怀血海深仇,如今来少林却不过求一日三餐?”当下又暗暗骂了自己半天胸无大志,无奈肚子咕噜一声,打断了梁思源的自怨自艾。梁思源摇摇头,不再留恋石碑,继续往前走。
走了不久,梁思源便到了一苇亭。这一苇亭建在少寺山半山腰,距离少林寺还有不远距离,刚才远远的时候梁思源就看到一苇亭附近围了很多人,此刻走近了,才发现竟然是一群流民在此,几个少林寺的和尚正在开粥棚。原来出家人慈悲为怀,平日里这善事就一直在做,最近又因为南边蒙古兵围剿明教起事,有不少流民流落到了此地,少林寺的粥棚加大了不少。梁思源本来就饿得头晕眼花,见到有吃喝的,取出自己路上拣的破瓦罐,忙上去领了一碗。
一碗稀粥喝下,饥火反而更难压制,梁思源腆着脸又上去领了两次,才觉得肚子渐渐舒服了,拍拍肚皮,满足的打个嗝。少林寺开粥棚本来是救助饥民,可不是为了喂饱他们,几个和尚见梁思源凭借身体灵便连续领了三次,当下有了脸色,梁思源再上去的时候,一个和尚上来一把抓住他,把梁思源提出了人群。这么一来,梁思源自己也不好意思再上了,尴尬的躲到一边。
肚子饱了,梁思源就站在一边远远的打量眼前。这附近怕不得有五六百的饥民吧,正一个个争抢呢,当中十几个和尚一边分粥,一边安抚众人,不远处还有七八个手持戒刀的僧兵在维持秩序。几个僧兵都是人高马大,手中戒刀闪闪发亮,正是因为这几个僧兵,因此流民虽然很多,秩序却很好。
梁思源观察了一会,心想“既然吃饱了,继续去少林寺吧。”没想到没走几步,旁边一个僧人出来拦住了他,单掌合十道:“阿弥陀佛,不知道小施主意欲何往?”
梁思源愣了下,才学着那僧人的样子,道:“阿弥陀佛,大师傅有礼了,我本湖北安陆府人氏,千里迢迢来此,只愿拜入少林门下,还请大师指点该当如何。”
那僧人又是一礼,“阿弥陀佛,小施主的意思贫僧明白,不过这断时间要入我寺之人实在多,还请小施主就在此等候如何?每日下午,自然有本寺高僧前来弘扬佛法,顺便结些佛缘带回寺中。到时候如果小施主和我佛有缘,自然有机会入我寺中。”
梁思源听了,明白了这和尚的意思,现今战乱,想要来少林寺打秋风的人实在多,我们少林寺不可能各个收留,每天下午都会有少林寺的人出来查看,看的顺眼的,或者说资质不错的,就会收入寺中。如果你资质不行,对不起了,你和我佛无缘,还是请回吧。
梁思源无奈,只得留下来等那位高僧。
迷迷糊糊打了个盹,一睁眼已经是夕阳西下,远山古刹在阳光照射下,都是一片金黄,只看的梁思源恍恍惚惚。正在发愣,就听见人群吵嚷,远远的一个高大和尚缓步而来。先前拦住梁思源的那个僧人快步迎上,两人说了几句,那个高大和尚转身朝人群走来。
梁思源看他脚步缓慢,人好像慢吞吞的,但转眼间就到了众人面前,心想;“此人轻功很高明,如此似慢实快,看来是个厉害人物。如果他看上了我,跟着他学这么一身也不错。”自己瞎想着,看到人群已经围了过去,梁思源也忙跟上。
就听那和尚低低喧了一声“阿弥陀佛”,朝众人摆摆手,示意安静下来,然后道:“贫僧圆冲有礼了。诸位可能刚来,也可能在这少寺山呆了不少时日了,我还是要说一句,少林寺虽然很想帮助大家,只是实在能力有限,容不下这么多人。少林寺佛门重地,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入的,能不能进就看大家各自的机缘了。阿弥陀佛。”
此话一说完,不少人就纷纷向圆冲自荐,只怕比未来的人才市场还要火爆,梁思源也不甘落后,忙挤上去对着圆冲道;“大师,在下原籍湖北安陆府,千里迢迢来此只为向往少林寺佛法精深,诚愿为佛祖扫地烹茶,添香除尘,还望大师收留啊。”一边嚷嚷,一边把周围的其他人使劲挤到一边去。
那圆冲和尚对挤上来的人随手拍打,捏捏肩膀,摸摸腰,便摆摆手,让下一个继续过来,挑选了良久也没有一个被选中,轮到梁思源了,梁思源一边奉承,一边把身边的人挤开。圆冲捏捏梁思源肩膀,愣了愣,然后又仔细的把梁思源浑身上下骨骼细细捏了一遍,对身后的和尚挥挥手,把梁思源领了出去。挑选了半日,一半多的人,梁思源还是第一个被领出来的。
梁思源被领出来,心里自然高兴,忙向那个领着他的和尚道谢,“谢谢大师,谢谢大师,在下没此难忘,大师一看就是菩萨心肠,好人有好报,将来多子多福,延年益寿。”,胡说八道,激动的都不知道说什么了。那和尚被他说的烦,对梁思源摆摆手,低声道;“圆冲大师不喜欢别人油嘴滑舌,你最好少说多做。”梁思源听了,当下住嘴,心想:“不喜欢油嘴滑舌,那喜欢什么?你喜欢怎么样我就怎么样。”一边胡思乱想,一边回头瞧圆冲继续挑人。
不过一刻功夫,圆冲和尚就挑完了,除了梁思源,竟然没有其他人入选。梁思源暗暗咋舌,心想;“怪不得少林屹立千年不倒,这挑选弟子还真严格啊。”见圆冲起身安抚了众人,起身返回少林寺,梁思源也跟着几人一起回去。
远远的梁思源就看到了山门。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整体配置高低相衬,十分气派再加上门额上“少林寺”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更添一道辉煌的景色。

几个和尚和山门的僧人打了招呼,径自进了山门。一进山门,便见一座佛像供于佛龛之中,大腹便便,笑口常开,想必便是人称“大肚佛”、“皆大欢喜佛”的弥勒佛了。神龛后面立有韦驮的木雕像,神棒在握,是少林寺的护院神。梁思源经过的时候,合十朝佛像拜了一拜,暗想:“佛祖保佑。”
然后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它是一座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外面有两大金刚,内里则是四大天王像,个个威武雄壮。圆冲带着梁思源绕过天王殿,此刻屹立众人面前的就是大雄宝殿了。大雄宝殿作为少林寺的正殿,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神像,屏墙后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不过梁思源没机会继续往前了,圆冲领着梁思源打个转,转向了寺院西方,庭院深深,檐角重重,想来是众僧人平时的休息居所了。
圆冲带梁思源到了一间房舍面前,对梁思源吩咐道;“你先住在这儿,里边还有几个前些日子来到的少年。过几日挑选个日子,我会派人来给你们好好讲讲寺里的规矩。有什么事情到时候再问吧。”梁思源应了,眼看着圆冲走远了,才转身进入了房内。
屋里正坐着一名少年,看起来十**岁的样子,身子矮状,见梁思源进来了,迎上来,道:“你也是新来吧?”梁思源点点头,道:“在下梁思源,湖北人氏。未请教高姓大名?”
那人嘿嘿一笑,“看不出来啊,还是个读书人。我叫谢四,我可没读过书。你一个读书人,怎么来这儿啊?”
梁思源不好意思的说:“其实我不是什么读书人,不过认识几个字而已。”不想再进行这个话题,转眼朝铺位扫了一眼,问道;“这屋里还有其他人?”这件房舍乃是个八人的小舍,其中三张铺位上有东西,其中的一个就是眼前这谢四的,想来还有另外俩人。
谢四恩了一声,解释道:“他们俩比我来的还早,现在出去了,一会就能回来,我给你说啊,这个床上的那个叫张阵禄,这边这个床上的一个叫王有平,他俩长的可壮实了,比我有劲多了。唉,你长得这么瘦,怎么会选中你进来啊?”一边说着,一边帮着梁思源收拾东西。
梁思源也不去理会他说什么,只是整理自己的铺位,展开上边被褥后,梁思源往上一跳,趴在床上,好好的体会身下的柔软,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从今以后,我就是少林弟子了,我就是少林弟子了,什么也不用怕了。”
不过一会,张振禄和王有平也回来了,四个少年正是好朋友的时候,叽叽喳喳闹作一团,互相说了些自己的事情,然后越好明日一起游览少林寺。
接下来几日,圆冲又带了个叫做赵大山的少年来到,五人没有正是拜入少林寺,便一起结伴游玩。少林寺虽大,但三人不是正式弟子,好多地方并不能去,只能像普通前来上香的游客一般四处观看。梁思源一个月来经历了这许多事情,心性比之其他四人要沉稳的多,五人一起,其他四人都是嘻嘻哈哈,梁思源却是见佛拜佛,倒不是他真的信佛了,只不过求个心里安慰而已。
这日早晨,几个少年刚刚起床,就有个僧人过来,带着三人去了圆冲那儿。几人都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了,一改往日顽皮嬉闹的模样,规规矩矩的站在圆冲面前。
圆冲看看面前五个少年,点点头,道:“我知道你们其中有人来,是为了那句“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功,名扬四海,但是我佛门以清净为本,僧人以慈悲为怀。不可整日想打想杀,今日叫你们过来,就是给你们讲讲我们寺里的戒律,然后带你们见下方丈和诸位长老。从今日起,你们就可以算得我少林寺的门外弟子了。接下来三个月,寺中的诸位长老会严格考验你们,如果你们通过了,就可以称为我少林寺的正式弟子了。”
说吧,圆冲扫了五人一眼,点点头,接着道:“要想留在寺中,首先就得遵守寺规。我们少林寺有十大戒律,你们听着:
一、习此技术者,以强健体魄为要旨,宜朝夕从事,不可随意作辍。
二、宜深体佛门悲悯之怀,纵于技术精娴,只可备以自卫,切戒逞血气之私,有好勇斗狠之举,犯者与违反清规同罪。
三、平日对待师长,宜敬谨将事,勿得有违抗及傲慢之行为。
四、对待侪辈,须和顺温良,诚信勿欺;不得恃强凌弱,任意妄为。
五、于挈锡游行之时,如与俗家相遇,宜以忍辱救世为主旨,不可轻显技术。
六、凡属少林师法,不可逞愤相较;但偶尔遭遇,未知来历,须先以左手作掌,上与眉齐,如系同派,须以右掌,照式答之,则彼此相知,当互为援助,以示同道之谊。
七、饮酒食肉,为佛门之大戒,宜敬谨遵守,不可违犯。盖以酒以夺志,肉可昏神也。
八、女色男风,犯之必遭天谴,亦为佛门之所难容。凡吾禅宗,宜乘为炯戒勿忽。
九、凡俗家子弟,不可轻以技术相授,以免贻害于世,违佛氏之本旨。如深知其人,性情纯良,而又无强悍暴狠之行习者,始可一传衣钵。但饮酒淫欲之戒,须使其人誓为谨守,勿得以一时之兴会,而遽信其毕生。此吾宗之第一要义,幸勿轻视之也。
十、戒恃强争胜之心,及贪得自夸之习。世之以此自丧其身,而兼流毒于人者,不知凡几。盖以技击术之于人,其关系至为紧要,或炫技于一时,或务得于富室,因之生意外之波澜,为禅门之败类,贻羞当世,取祸俄顷,是岂先师侧立此术之意也乎。凡在后学,宜切记之。
上边就是十大戒律了,你们清楚了吗?”说罢,圆冲威严的扫视五人一眼,重重的咳嗽了一声。
梁思源对他后边的话并没有仔细听,只是注意到了一条,“凡俗家子弟,不可轻以技术相授,以免贻害于世”。俗家弟子,俗家弟子,那可是自己的愿望啊,自己可没有想过要出家当和尚,当初上山来的时候就是奔着俗家弟子来的,如今你告诉我,俗家弟子,不可轻以技术相授,那怎么行?因此梁思源马上问道:“请问大师,凡俗家子弟,不可轻以技术相授,具体是怎么一个规矩?”
圆冲没想到梁思源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愣了愣,道:“就是说,本寺不会轻易招收俗家弟子,要想称为一个俗家弟子,需要本寺严加考验。怎么,你不想剃度?”问了最后一句,还有点可惜的摇摇头。
梁思源怎么可能愿意剃度,忙道:“弟子觉得自己俗世尘缘未了,不曾有过出家的念头,只愿拜入少林门下,做一个俗家弟子,还请大师明察。”
圆冲可惜的看着梁思源,过了一会才对其余四人道:“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谢四等人忙摇摇头,示意没有。圆冲回头招呼了一个和尚过来,“圆法师弟,你且带他们四人去方丈室,梁思源,你且留下。”
谢四四人跟着那人离去了,圆冲看几人走远,才转身对梁思源道:“梁思源,当日是我带你入寺的,那日我摸你身骨,便觉得你是个习武的良才。如果你入了少林寺,将来有可能得传我少林的七十二绝技,如果你努力的话甚至有可能学到无上神功。为何你只是想当俗家弟子呢?你要知道,本寺虽然不会对俗家弟子藏私,但一般只要俗家弟子可以打出木人巷、十八罗汉阵就可下山了,并没有多少机会传授上层武功的。”
梁思源听了这话,知道圆冲是为了自己好,以他的身份原本不应该这么明了的用高深武学来诱惑梁思源,此刻他如此做,怕是相当看得起自己,奈何一想到出家为僧,梁思源就立刻下了决心,对圆冲道:“圆冲大师,您对弟子关爱,弟子终生难忘。不过弟子月前刚刚合族被蒙古人所害,粱氏一门老小两百余人惨死,弟子无论如何也放不下这仇恨,还请大师谅解。”说完了,想起了当时满镇子的人被害,忍不住留下泪来,跪倒在圆冲面前,呜呜哭泣。
圆冲听了这话,叹了一口气,道:“似你这般良才美玉,若要真的做了俗家弟子,委实可惜啊。我也知道你想法,可惜啊。你先回去好好想想,如果最后还是不愿出家的话,到时候再想办法吧。”
梁思源回到宿处,反复比较,思索了三五日,可无论如何还是不愿意就此出家,可是如果真的成了俗家弟子,最后学得些少林皮毛功夫,又不甘心。虽然当初上山的时候想着只要一日三餐能吃饱了就满足,可当真到了此刻,又不想混吃混喝了,总想着要闯出个明堂。“少林寺必须出家才能学得高深功夫,天下武功又不是只有一家少林寺,我既然不能出家,索性离开少林寺吧,武当,昆仑,都是当世大派,哪儿去不得?”
既然定下心来,梁思源回头留了封信,解释说自己离去了,因怕见到圆冲大师难过,因此留信为别。在少林寺呆了十日后,梁思源转身又出了少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