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杨如雪显技太师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如雪携了史黛娇和嵩之回到史府,不待进门,便见史清正焦灼不安地候在府门的外面。一见到杨如雪,他急忙迎上前来,施礼道:“表少爷,你可回来了,老爷正在花厅里等得心焦呢。”
杨如雪闻言,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当下也不敢怠慢,忙跨入府门,三步并做两步地来至花厅,见史弥远果然正在那里等得心焦。他急忙上前去见礼道:“姑丈,雪儿来迟,让姑丈久候了。”
史弥远一见到杨如雪,也顾不上寒喧,便一把将他扯住,道:“哎呀,逸夫,你可把姑丈给急坏了。快,快换好衣服,跟姑丈拜见韩太师去。”
杨如雪一听史弥远之言,不禁愕然地道:“姑丈,雪儿与这韩太师素昧平生,这------”
史弥远见杨如雪有些迟疑,忙对他说道:“逸夫,你虽则不识得韩太师,但韩,杨,史三家却并非是素昧平生,而是有着通家之谊。你的祖父与黛绮的祖父皆曾与他同朝为官,现今姑丈又是与他同侍当今圣上,正因为有了这几层关系,所以当姑丈一向太师提起你时,他即急着要见你一面。雪儿,太师府的门槛可不是任谁都可随便踩的,只因韩太师听说你既出身将门,又熟读圣贤之书一事很是赞赏,道是现今朝廷正在用人之际,国家求贤若渴,象你这样能文能武的人才还真不多见,故而命姑丈在散朝之后即带你前去见他。”
杨如雪自从涉足江湖以来,所听到的关于韩侂胄的种种议论向来都是贬多褒少,这在无形之中便在他的心理上形成了和中偏见.在他的认识当中,韩侂胄既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同时又是一个善用心计的奸诈小人,所以,他的脾性自也应当是既蛮横狡诈,又目空四海.以他平章军国重事,当朝太师的身份,竟然会提出来要见自己这么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这在杨如雪看来简直是有些不可思异,想来定是姑丈在从中不知替自己添了多少美言,
一想到此,他的心中便颇有些不以为然.他涉世不深,当然看不惯史弥远这一套通关节走门路的作法,但转念一想,姑丈这样做,还不是在为他的前程着想.再者,韩侂胄虽说为人的口碑不佳,但他也毕竟是倡议北伐的人,为了能够收复失地,将金虏赶出中原,就连辛弃疾,陆游,叶适这样的当世名流都与他过往颇深,以自己这无名之辈去见他一面又有什么可怕的?
想到此处,杨如雪对史弥远言道:"姑丈,雪儿听从姑丈的安排就是.请姑丈少待,容雪儿去去就来."
说完,杨如雪进内去换了一件宝蓝侂色长衫,回至花厅,见史弥远早已命人备好了车轿,杨如雪跨上"凌霄玉麒麟",随在史弥远的官轿后奔太师府而去.
联待到了太师府,杨如雪依例解去随身的佩剑,随在史弥远的身后刚刚迈上台阶,便见一中年秀士快步自里面迎了出来.一见到史弥远,那人先拱了拱手算是行过了礼,然后望着杨如雪问史弥远道:"史大人,此位想必就是令贤侄了?果然是好齐整的人物啊!"
史弥远忙对杨召唤雪道:"雪儿,快快拜见过史相公."
杨如雪见史达祖举止儒雅,气度不凡,且见姑丈对他也是如此的恭敬,便赶紧不前施礼道:"晚生见过史相公."
史达祖急忙扶住杨如雪,口中连称不敢,道:"好兄弟愚兄可是不敢当此大礼啊.大人,请随学生前来,太师正在厅上等得心焦呢.念叨了也不知有三五遍了."
史弥远和杨如雪赶忙跟在史达祖的身后,直奔赶府的大厅而去.
韩侂胄在大厅中似是已等了很久,因此,当他一见到史弥远时,便不无嗔怪地说道:"啊呀,同叔兄,因何一去便这许久,倒令老夫在此等得好不心焦.啊,这位便是同叔兄在早朝时所提到的令贤侄吧?"
史弥远忙先告过了罪,杨如雪也赶紧上前揖拜道:"晚生杨如雪拜见太师."
"免了免了.哈合第夫乃是爽快之人,不喜这些繁文缛节,何况又都是通家之谊,杨公子就不必如此拘礼了."
待史弥远与杨如雪落了座,韩侂胄问杨如雪道:"杨公子出身将门,令祖当年更是英雄无比,跃马横枪,驰骋疆场,直打侂得金兵金将不敢越淮河半步.如今虽说人已仙归,但老夫还是能够记得当年的一些情景呢.如今不知杨公子是沿袭家风呢,还是易辙孔孟之道?"
杨如雪见韩侂胄态度和蔼,并不象想象中那样一付架子十足的样子,他的胆子便也大了起来,直言道:"晚生平日里习练些粗笨功夫,空暇时也认了些字."
韩侂胄满意地点点头,道:"嗯,好嘛,男儿当自强,不光要懂诗文知礼仪,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一身好本领.如今天下动荡,世事难料,近有金虏正虎视我江南,远有蒙古崛起于大漠,国家前途堪忧呀!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可我大宋的子民却耽于亨乐,以至颓磨之风日盛,又有几人肯吃得这秀苦,却练一身本领到阵前杀敌?人人倒是皆愿却科考场中求取功名,既无须冒什么风险又可安亨荣华富贵,是以才搞得天下文风日炽,武德不修.孰不知,两军对敌之际,又岂是三篇文章两句诗就能够退敌的?想当年,你们杨家声名显赫,威震夷狄.隆兴年间,令祖更是一代英豪,全靠着掌中一条枪,便令金兵唯有望淮长叹,那又是何等的气概呀!唉!只可惜人世沧桑,往事如烟,如今可是再也难寻令祖那样的大英雄了!"
史弥远道:"太师何必多虑,今科大比,太师正槿借此机会为朝廷延揽人才.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贷于帝王家,只要朝廷厚待晚进,还愁天下英才不尽心效力朝廷吗?"
史达祖也道:"史大人言之有理,太师无须烦忧,现摆着一位杨公子,不就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吗?只要太师留意奖拔,何愁日后不成为国家的栋梁."
韩侂胄笑望着杨如雪,问他道:"杨公子家学渊博,公子想必已是尽得其精髓,乘此机会,何不演示一番,也好令老夫开开眼界."
杨如雪忙道:“太师过奖了。晚生年幼无知,所学也不过是些粗浅的功夫,怎敢有渎太师的法眼。”
韩侂胄却毫不在意地笑笑,道:"公子何必过谦.文士爱笔墨,武将爱刀枪,这也是人之常情嘛.老夫也算得上是出身将门,三脚猫的功夫也会个三招五式的,杨公子难道还怕曲高和寡不成?"
杨如雪一听韩侂胄之言,还以为他要亲自与自己过招,心中暗想道:"他毕竟是当朝的一品,又爵封平原郡王,自己乃一介布衣,怎可与这当朝太师动手动脚的,这岂不是失了体统?"
见杨如雪沉吟不语,韩侂胄似是看透了他的心事,遂笑说道:"当然,老夫这点功夫原本算不得什么,但恐公子心存顾忌,束手束脚的反倒显不出真实的本领.依老夫之见莫若如此,老夫的府中有几位武教头,武功也还看得过眼去.杨公子不妨与他们过上几招,就算是替老夫考校一下他们的武功如何?来来来,各位可随老夫到后花园中,共赏杨公子的高招,如何?"
史弥远见韩侂胄已是如此吩咐,只得对杨如雪说道:"雪儿,既然太师如此抬举你,你切不可辜负了太师的美意啊!"
史达祖也俯在杨如雪的耳边,悄声说道:"公子,难得太师如此看重你,待会儿比武之时,你尽可放开手脚,使出平生的本领来.你愈是赢得对手,太师就越会看重你,切不可因心存顾及,便失了这大好机会呀."
杨如雪忙谢过史达祖,道:"多谢先生教诲,如雪已谨记了."
史弥远又叮嘱他道:"逸夫,太师府上的教头自是非比寻常,你可要多加小心,切莫恃技逞强."
说话间,众人已经来到在后花园.杨如雪放眼望去时,但见这花园并无什么奇特之处,相反比一般官宦人家的花园还要简陋许多,无非是几块山石缀一些花草树木而已.
但与众不同的,是花园的一角被僻出了偌大的一块空地,地面被碾压得既平整又结实,上撒一层薄薄的黄沙,一看便知是一处极好的练武场地.

场地上,十几名武师正在那里舞枪弄棒,一见到韩侂胄等人走来,忙各放下兵刃,纷纷上前来见礼.
韩侂胄望着其中一名精壮汉子,道:"李忠呀,这位杨公子乃是将门之后,武功极是不凡.你今日便陪了杨公子练上几招,借此机会也可学上几手绝技.记住,不论胜负,要点到为止,切莫伤了和气."
杨如雪听韩侂胄之言,已明白他语中深意.但他侂既然言明自己乃是将门之后,那么,单只为了杨门二字,为了它的荣誉,自己也要奋力一搏.
想到这里,只见李忠已走上前来,冲他一抱拳,施礼道:"不知杨公子善用何种兵器?"
杨如雪心想道:"杨家枪法乃是名播天下的绝技,倘若我今日仍是用枪的话,便显得自己也不过是仗了祖上传下的枪法,也就见奇不奇了,恐批被众人小觑了.不若便用剑吧,正好施展自己以轻灵见长的功夫.也好叫众人知道,杨家的剑法也同样是武林一绝."
想到此处,杨如雪便平缓地对李忠说道:"在下便用剑吧.不知李兄意下如何?"
杨如雪话音刚落,立时便有一位武师将自己手中之剑抛向他:"杨公子,请接剑."
杨如雪一见此剑来势迅疾,且刃前柄后,便如凌空刺向自己一般,已知这是对方故意在试探自己的根底.这倒不由得激起了他的少年心性,他暗想道:"若以二指禅的功夫夹住来剑,却也无甚难处,偏要让你等见识一下杨家剑法的精妙."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他心念转动之际,,长剑已飞至胸前。只见他曲指一弹,那长剑立时变向,直冲向高空。看看力道将尽,他已纵身跃起,在空中尽为优美地翻了一个跟头,待到落地之时,手中早快慢长剑在握。
他洒脱地冲那掷剑的武师道一声多谢,顺势挽了一个剑花,对李忠道:“李兄,请!”
李忠也不客套,抽出腰间的九节钢鞭,也如杨如雪一样挽了一个鞭花,道:“杨公子,小心了!”说话间,他已变鞭为枪,一招“毒蛇吐信”,钢鞭冲着杨如雪当胸刺去。
杨如雪长剑一磕鞭梢,使钢鞭改向,他顺势一晃身形,剑随原势递出,直削向李早的手腕。
李忠见势,忙撤鞭后纵以图自保。俗话说得好,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李忠见自己一出手间便已受制于杨如雪,情知自己面对的这少年公子可不是个好相与的主儿,心下便不敢稍存大意,当下便将一条钢鞭舞得呼呼作响,但见一团鞭影如银龙飞舞,向着杨如雪当头罩去。
世杨如雪见李忠的鞭法迅疾,立时也将剑招一变,以快制快,与李忠战在了一处。
一时间,但见得场中银光闪闪如满天繁星纷飞,却看不清二人的身形招法如何。
就在众人正看得目瞪口呆之时,只听得杨如雪一声长啸,突地使出一招“气贯长虹”,只见长剑如同银龙入水一般刺透子漫天飞舞的鞭影,剑尖如电闪一般疾刺向李忠的咽喉。
李忠一见杨如雪长剑破了自己的鞭招,心下早知不妙,待要撤鞭回防,却见对方的长剑直奔自己的咽喉而来。有心要躲闪,可是身不随心,眼睁睁地看着就要长剑贯喉而过,孰知就在这间不容发之际,杨如雪的长剑却是骤然一顿,随即又倏地撤了回去。
虽然只是有惊无险,但李忠也被惊出了一身冷汗。直到杨如雪说道:“李兄,承让了。”李忠这才如梦初醒,他的面皮一红,道:“杨公子,领教了。公子的武功果然高强,在下认输了。”
韩侂胄也在一旁笑道:"公子果然是好剑法,不过,杨家枪法名播天下,公子既然是承继家传绝学,想必枪法上更是精妙,何不一并演示几路,也好令大家一睹为快."
韩侂胄的话音一落,立时便有一位使枪的武师出列,只见他将身边同伴的长枪抛向杨如雪,道:"在下尹通,愿陪公子走上几招,望公子不吝赐教."
杨如雪已接枪在手,见此情报景,情知不与尹通走上几招怕是说不过去,于是,他只好说道:"既是如此,那如雪便只好献丑了,尚请尹兄多多指教."
说着,他双臂一用力,只见枪尖处立时抖出了一个斗大的枪花.
那尹通也不含糊,他不待杨如雪立定门户,抡枪就是一招"横扫千军",只见大枪照准杨如雪的腰间横扫而来.
看尹通单手执枪却如用剑一般的灵便,杨如雪便知他臂力确有过人之处,恐怕比那李忠还要难对付.看看他的枪尖扫来,若是被他扫中,必会落个肚破肠流的下场.杨如雪不敢怠慢,双腿一用力,已是纵身一跃,腾身在了空中,手中长枪一顺,自上而下直刺向尹通的左胸.
尹通忙错身闪过杨如雪的枪锋,回手又是一招"犀牛望月",手中长枪一挺,直刺向杨如雪的小腹.
此时的杨如雪,正自空中疾若陨石般地直落而下,眼看着尹通的长枪刺来,可他的整个身子却仍在半空中,即便是要闪躲也无借力处,危急之中只见他将手中长枪往尹通的枪杆上一搭,便借着这一点之力,整个人早已斜飘出了丈余之外.
适才这一招,当真是铅险至极.不但是韩侂胄,史弥远暗暗地替杨如雪捏了两把冷汗,就连那些观战的武师们,也都被这精彩的打斗吸引得目不错睛.史达祖更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已是"啊!"字都叫出了口.
直到看清杨如雪双脚落在了实地上,众人见他安然无恙,一颗颗悬在嗓眼里的心才算是落回到了原处,场中立时爆起了一阵满堂大彩.
杨如雪双脚一着实地,脚下更不停留,借着反弹之力,已是一招“毒蛇出洞”,长枪直奔尹通的咽喉而去。尹通赶紧举枪招架,孰知杨如雪却是枪法一变,又是一招“翻江倒海”紧接而上,似这般左一招“凤鸣朝阳”,右一招“先声夺人”,招连招,式套式,刺挑绷砸绵绵不绝,当真是快似闪电,疾若骤雨,直将尹通逼得手忙脚乱,连连招架不迭。
二人交手二十余招,杨如雪寻个破绽,突然使出一招“拨草寻蛇”,只见他的枪尖左右一摆,已分袭向尹通的双腕。
此时的尹通,若是再不撒手弃枪的话,则这一双手定要废在杨如雪的枪下。间不暇接之下,尹通也无暇多想,只得将手中大枪一抛,大叫道:“杨公子,尹通甘拜下风!”
尹通的话音刚落,却突觉得自己的手中似是多出了一物,忙低头看去时,却见适才抛下的长枪不知何故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确良原来,杨如雪在尹通的长枪脱手即将落地之时,立即又使出了一招“乌龙摆尾”,将那长枪一搅一挑,又是非曲直势挑回到尹通的手中。
要知武师比武,最忌讳的便是自己的兵器被人打落,如果出现了这种事情,那将被视为平生的奇耻大辱。刚才尹通是在一时情急之下,尚且顾及不到这些,待等到他猛然醒悟之时,长枪已然脱手,他情知今日这个脸面可是丢大了。可令他万万意想不到的是,杨如雪却在长枪落地之前又挑还到了他的手中,这无疑是在众人的面前替他保住了脸面。因此,他感激地冲着杨如雪一抱拳,道:“杨家枪法天下无敌,杨公子更是宅心仁厚,尹通今日是输得心服口服。”
韩侂胄早在一旁看得呆了,直到此时,他才如梦方醒一般抚掌大笑道:"杨家枪果真是名不虚传,今日经杨公子这一使出,更是精妙绝伦,老夫今日真是大开眼界了.史大人,杨公子,老夫已命人备下酒宴,各位,请厅中说话."
众人又随韩侂胄回到大厅,见厅内果然已备好酒宴,韩侂胄与史弥远,杨如雪分宾主坐了,由史达祖相陪.
席间,少不得谈论些文才武学,一席酒直喝到天色擦黑,四人方始尽欢而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