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战略情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后我又发言如下: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延续。战争的进行,是一种使用自已的力量去消灭对方力量,摧毁对方作战意志的工程技术。
战争本身没有正义和邪恶之分,综合国力和投入程度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正义必胜是一种虚假的自我误导。战役任务的执行,战斗的顺逆,是专业人员使用专用设备从事高效率杀人作业的一个过程,胜负与勇气无关,希望以勇气求胜是自我求败求死的捷径。我国需要的不是勇于求死的士兵,而是忠于职守精通业务的军人,这是我国传统战争观必须加以彻底扭转过来的认识。海军和陆军不同,海军是根据军舰来配备士兵,军舰的性能决定了战术。李提督不能不承认我说的很有道理,最后我送她回去的时候,她轻轻地对我道:
“你们的船,还真的是好玩儿啊。而且,我希望再和你探讨意志和物质的关系。”
“求之不得。”我笑道,为她打开舱门,她点了点头:
“我会把你我的争论写下来,加以提炼,就是很好的战略讨论,在我返回舰队前,我有大量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
“我一定奉陪。”
当时我和她的距离只有零点零一公分,我甚至能看清楚她鼻子上的一点黑头,但我们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片刻之后她就进了冰舱,走的却很慢,望着这潮湿黑暗,对人身体不好的环境,我开口道:“提督。”
“什么事?”她停了下来,却没有回头。
“你有必要换一个住所了,你要写东西,这里太黑,对视力不好。”
“视力?”她诧异道,“没有关系,我多点蜡烛就好。”
我强调道:“在这种光线和空气中写作,身体会很容易疲倦,思考想必也会迟滞的吧。要是在光线良好,通风透气的明亮舱室中写作,你下笔也必定有如神助。”
她点点头笑道:“那就客随主便咯。”
我喜道:“这再好不过啦,我把我的舱室让给提督。”
“那你怎么办?”怪哉,她居然会关心人了。
“没事,我去和航海长挤一挤,没事的。”
于是李华梅住进了我的官舱,我和航海长挤到了一起,航海长抱怨道:“舰长,你为什么对李提督这么好?”
其实他已经看出了我的心思:“你和提督都是未婚一族,一个是东海龙女、台湾玫瑰,一个是纵横一万里冰洋,占领勘察加、收复库页、兼并虾夷的战斗英雄,很般配嘛。要是我年轻十五岁,我一定要和你争一争的。”
我作势要打他,这微笑的中年人以少年人的速度逃掉了,他有一个完美的六口之家,五个孩子都在上学。哪里像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军饷津贴积攒了一箱子,都不知道怎么去花。
最苦是单身啊,现在有如此好的对象,我自然不肯放过。
我时不时地跑到官舱和李华梅探讨问题,争论战略问题,她长在思辨能力,而我却能够举一反三。这场辩论谁都不是胜利者,因为物质与意志的关系一直到廿一世纪也没人能分出最后胜负,我们彼此妥协,得出了一个结论:“海军胜利的基石是作战意志、指挥艺术、人员素质和装备水平综合决定,四种成分是互动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为倚赖,缺一不可。”
我又补充了“木桶定理”进去,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管理学上最知名的法则之一:“海军行动的成功与否,并不由这四种能力中你最擅长的优势决定,而是正好相反。所以,我军一定要保障四大要素的均衡,先进的武器要有高素质的人员来使用,也要由卓越的指挥艺术来发挥,有具有最坚强的意志的军人来执行。”
“上升到国家层面,动员能力的作用就重要起来了,甚至超过了训练程度、指挥能力、思想教育、装备水平的重要性。罗马在坎尼的失败后,又源源不断的组建起新的军团投入战场,而汉尼拔却只能在一次次皮洛士的胜利后品尝扎马失败的苦涩。”
“强大的动员能力是由充裕的财政和政府组织制成的。英国人号称即便每次会战失败,但他们依旧能最终赢得战争。英格兰银行充裕的金镑,可以为英国人收买到足够的军人,在黑森的雇佣兵之后,他们又向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提供资金来对付革命的法兰西。”
“有了充裕的财政,还要有强有力的政府控制能力,我明失去大陆的教训和赢得北美的经验都可以为此观点做注解。我明建立之初确定的祖宗制度,在万历年间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旧的社会规则被架空失去效力,新的规则却不能建立起来,导致国家丧失有效支配自身资源的能力,不能更有效地消耗生命和资源来达成政治上之目的。明美之所以能开创新大陆,成功之处就在于能够上下一心,抛弃了不合时宜的旧陈例和旧法度,做到号令整齐划一,让每一份资源都运用到了最优的位置,从而完成亘古未有之万里大迁徙。”
以上是我的主张,李华梅则用半文言写道:“夫花旗十三州合众之国,财力不下于我明,人口不少于我明,兵力战意不下于我明,工业商业尤胜之。然终为我明所并,何也?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州土地有大小,人口有众寡,而各执大柄一端,不能团结一心也。如六国之于秦,如希腊之于马其顿。我明之胜,乃上下团结一心,政令军令贯通之能也……”

我和李提督探讨完国家战略,又回到了海军战略上,马汉的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11783》我知之不多,只知道他提出的海权基础六点:地理位置、形态构成,其中包括与此相连的天然生产力与气候、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众特征、政府特征,其中包括国家机构。
所以我只能用记忆里一点可怜的约米尼《战争艺术》来敷衍她,按照约米尼理论的那一大堆关于这个线那个线的东西去套。其实我认为马汉一直就是个海上的若米尼,他可不是什么海上的克劳塞维茨。
海权国家和陆权不同,她们不是以海洋为国土,而是以海洋为通道,以俄英为例,俄国熊贪婪的夺取了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而英国只选取一些重要的海峡和岛屿。控制海洋的目的是控制贸易,而不是海洋本身。制海权不过是海权的狭隘概念,海洋是一片开阔的公有地,海上运输优于陆上运输,海军的存在是为了保护贸易,确保海洋通行权并限制敌人的海洋通行权。
“啊!海洋啊!海洋!”我不住地说,“海洋才是人类的用武之地啊!船只真正是文明的媒介啊!提督你想想看,朋友们。如果地球上没有海洋,人们到廿一世纪还不能认识它的面积的千分之一!在西伯利亚的森林里,在中亚细亚的平原里,在非洲的沙漠里,在美洲的草原里,在大洋洲的矿山里,在两极严寒的冰区,这些地方,人们几乎不能钻进去冒险,最大胆的人也会退缩,最勇敢的人也会吓倒。总之,此路不通。”
“交通工具的不够,炎热、疾病和土人的强悍又构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几公里的沙漠就使人们‘至老死不相往来’,它比一千海里的海洋的阻力还要大些!两个遥遥相对的海岸上的居民会因为船只有天涯若比邻之感。但是只要隔上一片黑暗森林,他们便彼此成为异类了。英国和澳大利亚相距甚远,却仿佛是疆界相连,而埃及和塞内加尔则仿佛相去几百万公里,北京和彼得堡则仿佛各在天边。我们今天穿过一片汪洋大海比穿过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容易的多,正如您伟大的父亲李章渝海军上将所说,全世界各大陆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友好的关系,完全多亏了海洋啊!”
她目光一暗,吐气如兰:“请不要提到我父亲好吗,他根本不是我的父亲。”
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子女果然不同,我立刻转换了话题:海陆军战略原理相通。根本无所谓绝对的陆战战略和海战战略之分,一切反映战争基本规律和原则的战略战术都可以用来指导作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的战略思想也可以服务于海军战略。
她听到这里兴奋起来,我论说说:陆军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运动战”等战略战术也反映了战争中“集中”和“机动”的基本原理。而在海军战略中这两点更为突出,因为海军的作战机动性和部署持久性是陆军无法比拟的。
一八零四年,约米尼出版他的第一本军事著作《大军作战论》,这本军事理论著作在法国很少有人看,献给拿破仑却被拿破仑忽视过去,一度冷门到只出版了一百册。但这本书被明国一位大佬大加赞扬,于是军中广为流行《大军作战论》参谋本部翻译版,不分海陆军几乎校官以上人手一本,其中一些著名论断脍炙人口,有“约夫子”之美誉。
在1812年来到新大陆,担任西点军校客座教授的约米尼对战争中的“内线作战”特加阐析道:所谓内线作战,即是居中央位置的己方对两方面之敌的作战,在己方兵力不足,或处于劣势之际,采取内线作战的方式,常可击败优势兵力的敌方。因为已方处于内线,故能集中,其补给、联络也较容易,可藉此而交互集中主力,迅速投注于敌方的弱点上,攻守互用,切断敌方的联络线、补给线,而各个击破,藉以扭转战局。
而敌方因处于外线,其联络线、补给线必然较为绵长,指挥、掌握也不容易,在备多力分的状况下,难以四面兼顾,从而暴露出弱点,这正是居内线的一方掌握破敌的契机。
如果用这套原理解释我明的海军战略,就是我明试图以外线包围来歼灭处于内线的满清。具体到每一个战区,内线和外线又会有很多种变化,李提督对内外线理论研究得也很深入,她问:如果一支军队被敌方包围,而其补给线又需要穿过敌方包围圈,试问此时该军也是内线位置么?
我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究竟是内线还是外线,归根到底要从双方空间位置和补给线状况综合分析,不能仅凭简单的空间位置来断定。很多人简单地以为只要被包围的一方就自然处在了内线位置,这是错误的,陆权的满清看似处于内线,实际上它从安南、福建、江浙、朝鲜四条外线上包围了第七舰队,而第七舰队又依靠海军机动性绕到了外线。
李华梅说:记得去年他们收复台湾的登陆作战,陆战队要绕着满清军的战线增援某地,因此道理上来说他们是在外线。但是他们的行军路线是在稳定的战线的后面比较安全的海域,而且是坐的帆船,结果到最后取得内线优势的反而是他们。
明美的大陆边界已经和平解决,面临的只有向大海发展的问题;还有就是海上力量被分割在几个方向上不能集中,只能根据战区划分为八个舰队。还有跨越大半个地球反攻唐山,力量投送困难的问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