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壁炉和蜂窝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到韩文栋之后,赵剑寒有了新的想法,如果由韩文栋出面,将父亲那些退役的部下组织起来,组建一个工程队,帮助用户建造壁炉,然后提供蜂窝煤,这样的生意一定不错,同时还可以解决这些人的生计问题以后工程队的人数多了,自己还有别的借用。
盘算好了以后,赵剑寒把壁炉的事情告诉了父亲。
由于军费短缺,无法彻底解决士卒取暖的问题,一到冬季就无法保证士卒的训练,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赵振东,听到儿子的话,他一下就跳起来,惊呼:“有这样的好事?你怎么不早说,明天一早就让那些匠户动手,给所有的军营都装上一个。”
“我这个便宜老爸真是个死脑筋,尽想着他的士兵。”赵剑寒心里这么想着,随即反问道:“如果这样的话,韩叔叔那边怎么办?”
“哦?”赵振东一下就被问住了,张着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赵剑寒笑着说道:“爹,这壁炉和蜂窝煤是不是管用,还需要试验一下,明天爹派几个泥瓦匠和铁匠,孩儿指挥他们在爹和娘房间里先做一个,如果效果好,孩儿还有些其他的想法,到时候再和爹商量。”
“我怎么这样冲动?还不如一个孩子。”赵振东自嘲地笑了笑,答应了儿子的要求。
这段时间儿子身上发生了很多事情,赵振东下意识地认为儿子说出来的东西,都是神仙告诉他的,神仙拿出来的东西难道还有错吗?
赵剑寒回到房间,连夜开始设计壁炉和制造蜂窝煤的工具。欧美使用的那种壁炉虽然美观,但是采暖的效果并不好,远不如铁炉子,两者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赵剑寒决定来个中西合璧,整体采用壁炉的结构,室内部分主要用铁制作,既解决了排烟问题,取暖效果应该还过得去。
第二天一早,李叔带着赵剑寒来到了城内的匠户区,已经有几个工匠在这里等候了。赵剑寒没说什么废话,直接拿出壁炉的图纸,向工匠们解说壁炉的结构,包括炉体和烟囱的形状和尺寸,说完之后又和他们讨论了一下,回答了几个问题,等到他们都明白了,李叔就带着三个泥瓦匠到游击将军府后院干活了。
实际上这种壁炉比普通人家里的灶台还要简单一些,这些泥瓦匠可以修缮嘉峪关的城墙,砌一个小小的壁炉还不是手到擒来,赵剑寒对他们非常放心,他自己留下来指挥铁匠打造壁炉的部分炉体。
为了增强散热效果,壁炉面对房间的那一半准备用铁来打造,弧形的炉体对这些铁匠们来说难度也不大,麻烦的是压制蜂窝煤的模具。
由于蜂窝煤需求量大,只能用模具一次成型才能保证生产速度,这个模具要多次使用,必须用金属来制作。按照赵剑寒的设计,压制蜂窝煤的模具直径约四寸,是一个中空的圆柱体,里面有十根细金属柱子,这样复杂的形状只能用铸造的方法来制造。
这个时代铁匠们习惯于将生铁烧红,然后用铁锤打造成各种形状,铸造的方法主要于铜、铅等熔点较低的金属,很少用到铁器,主要原因是因为炉温不够高,难以将生铁融成铁汁,体积稍微大一点就没办法了。

几个铁匠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办法一次融化这么多生铁,最后只好用铜做了一个这样的模具,尽管不够坚固,应付目前的实验还是够了的。
赵剑寒还请木工制作了一个带手柄的木轮和一个木架,用皮带带动模具上下移动,这样一个简陋的工具引得那些工匠们不住地“啧啧”称奇。
蜂窝煤的制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赵剑寒带回来的那两袋样品是优质的无烟煤,但是无烟煤粘性小,将它们碾碎之后却难以成型,好在嘉峪关里有备用的粘土,加点水混合在一起,终于可以成型了。
旁边有一个泥瓦匠,想到石灰也有粘性,就用石灰和煤粉混合在一起,没想到也成功了,燃烧起来效果更好,这让赵剑寒对这个时代的工匠有了新的认识,他心里想到:“看来,只要给他们一个正确的方向,他们可以创造出很多奇迹的。”
原料准备好了以后,一个学徒摇起木轮,带动铜制模具升起,另一个学徒将成型的每团放到模具下面,继续摇动木轮,模具降下,发出“嘭”的一声,再摇起木轮,一个标准的蜂窝煤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经过整整一天的努力,终于成功了,匠户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制作了几十个蜂窝煤带回家,父母房间里的壁炉早就修好了,那些泥瓦匠们的手艺的确不错,壁炉修得非常漂亮,外表贴上了不少装饰,看起来像个艺术品,散热用的那一半铁制炉体外面加装了一层木栏杆,可以防止烫伤,即安全又美观。
点火试验非常成功,烟雾都顺着烟道排出室外,红红的炉火传来阵阵温暖,房间里的温度显著提高,也闻不到木炭燃烧时那特有的味道了。
温暖、干净、安全,这次实验到此终于成功了,赵剑寒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么简单的东西都要费这么多力气,搞发明创造真是不容易啊!
当天晚上,赵振东夫妇成了这项发明最先的受益者。脱掉厚厚的棉袄,徐氏搂着儿子不住地夸奖,直说自己养了一个能干的儿子,赵振东在一旁也是满脸笑容,心里说道:“你儿子的能干之处可不止这一点啊!希望你到时候有心理准备。”
尽管制造的过程中有一些缺憾,还是证明用煤来采暖是可行的,当天晚上,赵剑寒向父亲提出了组建工程队的设想,由韩文栋牵头,主要成员是退伍老兵及其家属,一来可以赚钱,二来可以让那些退伍军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其实赵剑寒原先准备用工程公司做名称,后来想到中国这时候还没有公司这个说法,只好改名叫工程队。
这个想法得到了赵振东的赞赏,赵剑寒还让父亲出点钱把那座产煤的荒山买下来,到时候他们父子以煤矿和技术入股,合理合法地赚取大量的银两,用来支持他们即将开始的事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