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赚钱计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气越来越冷了,早晨起来已经能看到满地的白霜,呼啸的北风提醒人们冬天来了,大伙儿纷纷换上厚厚的冬装而游击将军府的后院里却是另一副场景,这天晚上,赵振东和儿子一起在后院练武,两人都穿着单衣,却冒出腾腾的热气。
自从太极拳的修练步入正轨之后,赵振东觉得自己的精力愈发旺盛,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代,他的枪法也逐渐向刚柔并济的境界迈进,平时与部下的对练中,他的优势越来越大,这也使得他对太极拳越来越痴迷。
而赵剑寒更是勤练不辍,没有一天拉下,他每天都能察觉到自己的进步,每天都有新的感悟,现在他正在练习将太极拳运用于实战之中。
赵振东身体雄健,不怕冷。赵剑寒随着内力逐渐深厚,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也在慢慢提高,练武的时候,只穿一件单衣就够了。
父子俩正练得起劲,李叔带着一个中年汉子走进了练武场,赵振东看到来人,停下了手中舞动的长枪,哈哈一笑迎上前去。
来人两个大步上前走到赵振东面前,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将军,韩文栋又来给您添麻烦了。”
赵振东把他扶起来,上下打量了一下,说道:“快一年没见了,你还是老样子啊,你先等会,我擦洗一下就来。”随后赵振东让李叔带他到客厅,又回头让儿子自行练习,自己则走进内室洗漱更衣去了。
“能够不经通传,直接来到这里,看来父亲和这个韩文栋很熟,看他的举止行为好像一个军人,不知道和父亲是怎么的关系。”赵剑寒心里想着,有点好奇地将这个中年汉子打量了一番。
韩文栋冲赵剑寒笑了笑,转身跟着李叔到客厅去了。
赵剑寒觉得这个人的笑容让他感觉很真诚,对他产生了一点好感,随后就把这事放到一边,专心练拳练枪。
修炼结束的时候,赵剑寒正准备回房,却见父亲和那个韩文栋有说有笑地走过来,指着赵剑寒说道:“这是我的儿子,叫赵剑寒,你以前没见过吧?”
韩文栋唏嘘道:“几年以前我还抱过他呢,那时候小公子还不到三岁吧,一转眼就长这么大了,将军真是好福气啊!”
赵振东拍拍儿子的肩膀,说道:“这是你韩叔叔,当年曾经和为父一起并肩杀敌,也是一员猛将。”
在外人面前赵剑寒表现得非常乖巧,他恭敬地弯腰施礼,说了一声:“韩叔叔好。”
韩文栋脸上笑开了花,称赞道:“小伙子真有礼貌,先前进来的时候看到你使的枪法真是不错,看来已经得到了你爹的真传,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成就,真是了不起,以后一定比你爹还要厉害。”
赵剑寒赶忙回答:“谢谢韩叔叔的夸奖,剑寒的功夫还差的远呢,请韩叔叔多多指点。”
韩文栋感叹道:“赵将军,小公子真是懂事,我家那小子和他比起来真是天差地别呀。”
“哈哈哈哈,”赵振东得意地大笑起来,嘴里却道:“你可别把他说的那么好,否则这小子的尾巴就要翘到天上去了。”
韩文栋接着说道:“在将军面前我韩文栋说的都是实话,唉,我到现在还非常想念我们以前一起战斗的日子,在将军的麾下,我们一帮兄弟一块儿吃肉、一块儿喝酒,然后并肩子上阵杀敌,真是痛快啊!”
赵振东笑着说道:“你现在也不错嘛,娶妻生子,都当上掌柜了,军中有些老兄弟到现在还打着光棍呢。”
俩人自顾自地开始说起当年的事情,赵剑寒在旁边到听出来了,这个韩文栋当年和父亲同在一支部队,而且应该是父亲的下级,有同生死共患难的交情,后来因为家族的原因,韩文栋退伍了,而赵振东升任游击将军,两人这才分开。
要不是有这层关系,韩文栋只怕进不了嘉峪关这座军事要塞。他现在掌管家族的生意,这次来找赵振东,应该是为了生意上的事情。
他们俩聊了一会儿,韩文海看到天色不早了,出言告辞,临走时说道:“今年的生意就靠将军支持了,送货的时候我让手下的伙计给你带些过来,眼看着要下雪了,别让夫人和公子冻着了。”

赵振东一直把他送到门外,俩人才分手。
赵剑寒看着韩文栋的背影,小眼珠滴溜溜一转,回房擦洗换衣,随后就去找父亲了解韩文栋的情况。
在赵剑寒的计划中,赚钱的事情和人员培训应该是并行的,现在培训方面已经开始启动,商业方面也应该着手规划了,自己掌握着领先时代的科技和制造工艺,生产出一些新颖实用的产品只是时间问题,可是问题是他目前没有合适的人选来主持销售工作。
经过商品经济大潮洗礼的赵剑寒,当然知道营销的重要性,赵家是甘肃的大家族之一,其营生也涉及到商业领域,赵剑寒原本想过年全家回去团聚的时候寻找机会,利用家族的商业网络来销售这些产品。
可是这其中存在许多变数,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的年龄,自己可不能把“神仙”这个理由拿来说事。看到寒文栋之后,以此人和父亲的交情,应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赵剑寒自己对他的印象也很好。
赵振东介绍了韩文栋的情况,此人性格豪爽,作战勇猛,退伍前是赵振东卫队的队长,俩人私下里好像亲兄弟一般,后来因为父亲意外去世,不得不回家挑起家族的重任,这些年一直在为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而操心。
韩家现在主要做木炭生意,韩文栋利用自己以前在军中建立的关系,将木炭销往附近的军队,赵振东对这个兄弟非常关照,嘉峪关守军是他们最大的客户。
这些年天气越来越冷,社会上木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不断上涨,这本来是韩家发展壮大的好时机,可是随着多年的砍伐,肃州城周边的树林逐渐减少,制作木炭的原料渐渐枯竭,韩文栋为此十分着急,他这次来除了落实今年的订单,也是找老上级商议解决的办法。
韩文栋的目光放到了连绵不断的祁连山,那里的木材资源可以说无穷无尽,尽管路途有点远,也不太好走,总还是可以克服的,问题是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韩家只是一个小家族,无力组建自己的卫队,只有请赵振东帮忙,派兵以剿匪的名义为他们提供武装护卫,以缓解目前无米下锅的困境。
南边的祁连山离嘉峪关较远,并不是赵振东负责的防区,但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兄弟,他还是答应了韩文栋的请求。
听到这个情况,赵剑寒对父亲又多了一份敬佩,他虽然不善于迎奉上司,可是对自己的手下却关爱有加,真正做到了爱兵如子,每次作战是都身先士卒,赢得了部下的爱戴和拥护,这些将士们即使退伍以后,也会感激这样的上司。
其实这也是一种资源,就像前世的战友之情一样,如果利用好了,可以做很多事的。想到这里,赵剑寒心里有了一个新的计划,一个赚钱的计划。
这时候人们冬季取暖都是用的木炭,每到冬季来临,在房间的中央放一个平底铁锅,木炭在里面直接燃烧,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取暖,很少进行户外活动,军营里也是如此,连日常的操练和巡逻也减少了很多。
极少数富户使用铜炉取暖,不过由于铜原料紧张,铜炉一般都不大,基本上只能供一个人取暖,而且难以普及,毕竟这个时代铜就代表着钱,一般人怎舍得用“钱”来取暖呢?
赵剑寒由此想到了自己前两天采集的无烟煤,这可是制作蜂窝煤最好的原料,甘肃的煤矿很多,现在根本就没有利用起来,如果大力推广蜂窝煤取暖,原料的来源不用发愁,而且不用花钱,可以节约成本。
二十世纪的时候,中国许多单位和家庭都是用铁炉,烧蜂窝煤取暖的,不管是铁炉还是蜂窝煤以目前的条件完全可以生产,只是铁炉需要安装薄铁皮做的烟囱,否则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现在大批量生产铁皮很困难,赵剑寒想到了欧美国家曾经广泛使用的壁炉。
赵剑寒询问了木炭的价格,粗略计算以后得出一个结论,即使算上建造壁炉的成本,使用蜂窝煤比木炭要低很多,并且安全和卫生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这是一个极其广阔的市场,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如果运作得好,以后就不用为资金发愁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