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阿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的一番心血总算是没有白花确认了箭形弹的威力之后,赵剑寒感到无比欣慰。
就在这时,他忽然听见几声断断续续的呜咽声,四顾巡视一番却发现是那只独斗群狼的黄狼身上发出来的。
赵剑寒好奇心大起,走近一看,发现是一只从头到尾不到一尺长的小狗正在用它的小脑袋一下一下地顶那只体型硕大的黄狼,说是黄狼,在赵剑寒看来倒更像是一只狗。不管是狼还是狗,能够长这么大的个子实属罕见。
那只小狗(姑且认为是狗吧)一身嫩黄色的绒毛,红红的鼻子,好像站立都很困难,模样十分可爱。它看到赵剑寒和周围的人,警惕地往大狗的身体后面躲了躲,又用鼻子去拱那条大狗,嘴里发出“呜呜”的呜咽声,似乎想把大狗叫醒来保护它。
看样子这条黄狗是它的亲人,也许它刚才不逃跑是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可怜的小家伙,你的亲人已经不在了,再也叫不醒了。赵剑寒心里这样想着,同情心忽然发作,一伸手把这只小狗抱起来,小狗张口就咬,可惜它的牙齿还没长出来呢,只能算是给赵剑寒挠痒痒。
赵剑寒轻轻地抚摸着小狗的绒毛,自言自语到:“小家伙,你以后就跟着我吧,我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人是一种群居的动物,最难忍受的就是孤独,赵剑寒八岁的身体,却有一颗将近四十的心灵,这就注定了他这一辈子难以交到知心的朋友,同龄的小孩太幼稚,成年人又把他当作小孩,即使他表现得再成熟,别人也是把他当作神童看待。
赵建寒的内心有太多的秘密,无人能够与他一起分担,即使是父母至亲也不行,两世为人给了他别人没有的优势,同时也剥夺了他交朋友的权利,他这一辈子注定要做孤家寡人。也许这条小狗能够聆听他的心声?
“阿黄,我以后就叫你阿黄吧,好吗?不回答我就当你默认了,我们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的。”赵剑寒在心里默默地说道。
在赵剑寒的抚摸下,阿黄停止挣扎,松口看了看赵剑寒,又扭头看向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大黄狗。
赵剑寒叹了一口气,抱着阿黄走到一旁,让董云山他们把这条大黄狗埋了,免得暴尸荒野,至于死去的那些野狼,董云山派一名护卫回到杨树村,通知乡亲们前来处理,虽然狼肉并不好吃,可那毕竟是肉,这十几头狼可以让全村百姓都能吃上肉了。
回到嘉峪关,父母都不在家,董云山他们把带回来的新式火枪、子弹和其他物品都放到了将军府的存储室里,回军营报道去了。
赵剑寒亲自动手给阿黄洗了个热水澡,然后让丫鬟端来一碗羊奶喂给阿黄喝。
可能饿了好长时间,小家伙“呼噜呼噜”几下子就喝完了,舔了舔赵剑寒的手,然后在赵建寒的怀里睡着了。
赵剑寒轻轻地把它放到自己床上,抚摸着阿黄身上柔嫩的绒毛,自言自语地说道:“阿黄,看样子你也是个孤儿了,你知道吗?你主人上一辈子也是个孤儿,不过他赶上了好时代,孤儿院的院长大妈对他很关心,抚养他长大,现在,你主人也会把你养大的,让我们一起成长吧。”
接下来,赵剑寒找来一些碎棉絮和一小块布料,开始在自己的床头为阿黄搭一个窝。
正忙着呢,母亲徐氏的叫声传来了,原来她今天正好到丈夫的同僚家里串门,得知儿子回来的消息之后马上赶回来了。
近一个月没见到自己的儿子,徐氏担心死了,冲进儿子的房间,先是将赵剑寒全身上下仔细端详了一番,发现儿子安然无恙,然后一把将赵剑寒搂在怀里,嘴里喃喃念叨:“寒儿,我的心肝宝贝,你怎么出去这么长时间?可想死娘亲了。”
这段时间赵剑寒不在身边,徐氏吃不香、睡不好,像丢了魂一样,整天为儿子担心受怕,现在儿子完整地出现在自己面前,徐氏悬起的心总算是放了回去。

儿行千里母担心,赵剑寒伏在母亲的怀里,感到非常别扭,可是他完全能够理解母亲的作法,乖乖地任母亲摆弄,等到她稍微平静一些,赵剑寒轻轻地说道:“是孩儿不好,孩儿不孝,让娘亲担心了。”
听到儿子体谅的话语,徐氏再也忍不住,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般,滑落到赵建寒的头上和脖子上。
“这才离家二十多天,母亲就担心成这个样子,要是她知道年后我要长年累月出门在外,怎能接受得了?”赵剑寒开始发愁了,父亲曾经说过,自己要到卧虎山庄创业,必须自己想办法说服母亲,他是不会帮忙的。
两世加起来四十多年的人生旅程,只有这几个月赵剑寒才感受到那只属于自己的、最为深沉和毫无保留的父爱和母爱,他对此极为珍惜,他不允许任何人伤害自己的亲人,即使是皇帝老子或者努尔哈赤、皇太极之流也不行!
赵剑寒开始的时候曾经想过,好好地陪着父母,平安地过一辈子。可是过不了多少年,明王朝就会土崩瓦解,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血淋淋的历史就是赵剑寒即将面临的现实,身为一个汉人,身为一个儿子,他又怎能容忍这样的厄运降临到同胞和亲人身上?
也正因为如此,赵剑寒才决定走上一条与世抗争的道路,他知道这是一条漫长而又艰险的道路,可是他别无选择。
但是赵剑寒没法把心中的想法告诉母亲,他已经用“神仙”这个幌子欺骗了父亲,好不容易得到了父亲的支持,那是因为赵振东是个自小就从军的铁血军人,自己显露出来的本事让他对赵剑寒有了一定的信心。
可是母亲是个柔弱的女人,不管什么原因,她都不愿意让自己几岁大的儿子出去冒险,如果向她说明自己的理由,她只会更加担心受怕。
这次到杨树村,赵剑寒用的理由是去看望小柱子他们几个孤儿,可是这一去就是二十多天,如果不拿出像样的借口,只怕今天母亲这一关就不好过。
就在赵剑寒绞尽脑汁的时候,赵振东听了董云山他们的汇报,得知新武器已经试验成功,二十五支后装燧发枪就在自己家里,他急忙抛下手里的事情,风风火火地跑回家来,准备亲手试验一下这些“神兵利器”。
当他进门的时候,正好听到儿子对他的母亲述说杨树村的孩子们生活如何艰难,向学之心如何坚定,乡亲们如何热情,于是他就留下来,教这些小伙伴们读书识字,直到把“三字经”教完了,才得以脱身。
这套说辞勾起了徐氏的同情心,不再追究儿子长期不归这件事,却责怪儿子没有派人回来报个信,害得自己担心了这么长时间,絮絮叨叨又说了半天才算了结。
赵振东站在门口听了半天,嘴巴都快咧到后脑勺了,拼命地忍住不让自己笑出声来,心里对儿子暗自佩服:“好小子,谎话编的和真的一样,这样就把你娘亲哄过去了,真有你的。咦,不对,这小子谎话编的这么顺溜,以前和我说了那么多,该不会是骗我的吧?”
赵振东还真猜对了,神仙的故事就是赵剑寒编出来骗他的,和妻子比起来,他才是最大的受骗者,只不过他这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得到真相了。
等儿子和妻子说的差不多了,赵振东在门外干咳了几声,然后走进门来,装模作样地训斥了赵剑寒几句。
赵剑寒内力已有相当的根基了,当然知道父亲在门外偷听了好长时间,这会儿又跑出来演戏,他心里嘀咕着:“父亲太不仗义了,回来了也不忙我解释一下,当我编这些瞎话容易么?害得我不知道死了多少脑细胞,现在又来落井下石,等会儿我不告诉你燧发枪的事情,让你也尝尝着急的滋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