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第一次实战(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清晨,赵振东和儿子一起骑着他那匹高大的枣红马,带着董云山他们八个从杨树村回来亲卫队队员,还有两匹驮着大木箱的马,打着例行巡逻的名义驰出了嘉峪关
嘉峪关守军每天都要派出巡逻队,在关外二十里范围内进行巡查,主要是为了避免被敌人偷袭。往常的巡逻队一般是一个百户带领自己的手下的百人队来完成的,今天游击将军只带了八个人就出关了。不过赵振东是这里的最高长官,一切由他说了算。
赵振东这样急匆匆地出关当然是为了亲手试验一下儿子在“神仙”的指点下造出来的神兵利器,只带董云山他们几人是为了保密。
出关之后,一行人直奔西北方向而去,走出了十几里地,前面看到了几颗孤零零的白杨树,这里是一片小绿洲,由于靠近嘉峪关,没有牧民在这里定居,明军的巡逻队和马贼经常光临这里,暂作歇息并补充水份。
绿洲的中心是一个近乎于圆形的小湖,湖水清澈透底,湖的东南方有一处小山包,其他方向基本上都是平地,地上的草已经枯黄了,二十多棵白杨树稀稀落落地分布在小绿洲上。赵剑寒心里想到:“再过几年,这片小绿洲就会被周围的戈壁吞没了吧。”
这里已经看不到嘉峪关的城墙了,方圆几十里没有人烟,是一处理想的武器试验场。
赵振东他们一行在小绿洲上巡视了一遍,来到绿洲的东面,栓好了马匹,从木箱里取出了枪支弹药。
新型枪支在赵振东的眼里十分怪异,与以前使用的鸟铳除了长长的枪管之外几乎完全不同,他只好老老实实地向董云山请教,赵剑寒则笑嘻嘻地站在一旁观看。
昨天晚上,赵剑寒对父亲装疯卖傻的行为非常不满,与父亲打起了冷战。赵振东好说歹说,最后答应儿子年后共同做徐氏的思想工作,让她同意儿子离家到卧虎山庄创业,赵剑寒这才让父亲有了这次过枪瘾的机会,毕竟这些武器名义上是属于赵剑寒所有的,他这个做父亲的不好明抢过来。
新式步枪比鸟铳操作步骤简化了一些,赵振东很快就学会了弹药填装的方法,在董云山的指导下端枪瞄准,他的目标是五十步外的一棵白杨树,扣动扳机,一声清脆的枪声过后,他们都跑到白杨树跟前,可是他们什么也没发现。
很显然,赵振东脱靶了,赵剑寒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这棵白杨树只有普通碗口那般粗细,父亲第一次使用表尺和缺口准星来瞄准,采用的又是较难掌握的立姿射击方式,在七十米的距离上脱靶实属正常。
赵振东是个武痴,有了新武器在手,他才不管别人是不是笑话,再次询问了瞄准的方法之后,他装好弹药,走到三十步开外,还是瞄准这棵树,再次射击。
这一次大家看到白杨树有一个轻微的震动,到跟前仔细寻找,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细小的弹孔贯穿了整个树干,小铁箭击穿树干后飞不见了。
赵振东看过之后点点头,似乎很满意,不知道他是对自己的射术满意还是对新式武器的威力满意。
接下来,赵振东不停地装弹、瞄准、射击,然后查看射击效果,打了一百多发子弹,终于将这种新式火枪练得似模似样了。
以赵剑寒的眼光看来,父亲的射击技术应该比董云山他们这些护卫要高一些了,他不由的在心里感叹道:“尽管这种枪后坐力比较小,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不过这么短时间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父亲真是一个天生的军人啊!”

在将近一百米的距离上击中一颗白杨树之后,赵振东终于罢手,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转身对儿子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不错,这火枪真的不错,比鸟铳强多了。”
赵剑寒扬起小脸,骄傲地说道:“那当然。”
其实赵剑寒对这种枪并不满意,距离他心目中的军用步枪还有较大的差距,只能算一种过度型号,不过这时候他不能表现得过于沉稳,否则真的会被别人当成另类的,尽管他现在的做出的事情已经很惊人了。
就在这时,董云山脸色微变,俯身将耳朵贴在地上听了一会儿,大声说道:“将军,有马队接近,距离这里大约还有三里地,人数不能确定,估计不算太多。”
赵振东感觉到了脚下微微的震动,他也伏地听了一下,肯定地说道:“来人不会超过五十,很可能是一股马贼从这里经过。”
这个地方是明军和蒙古部落交界的地带,双方的斥候经常在这里相遇,时不时会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除了马贼一般不会有牧民或者商队来这里,而蒙古部落出动的巡逻队一般也是一个百人队,因此赵振东判断来的是马贼。
赵剑寒对他们的这项技能钦佩不已,自己现在才感觉到地面的轻微颤动,如果不是他们提醒,还意识不到这是马蹄造成的。这些身经百战的军人警惕性和敏感性真是了不起,听一下就能大致判断出距离和人数。
平时嘉峪关守军的巡逻队是以百人为一队,足以应付一般的马匪,现在他们连赵剑寒这个小孩在内也只有十个人,应该马上离开这里,即使被马匪发现了,他们也追不上,可是临阵退缩从来不是赵振东的所为,他果断地下令:“做好准备,我们迎战。”
说完,他大步流星向自己的战马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对赵剑寒说道:“寒儿,别害怕,站在这里不要走开,看为父是怎样解决他们的。”
马上就要见识这个时代的战斗了,赵剑寒没有害怕,反而有点兴奋和期待,尽管他认为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先撤退,探明敌人的虚实以后在做决定,不过他这时候是不会开口质疑父亲的决定的,战场上只能有一个声音,他只是提醒了一句:“先用火枪射击。”
董云山他们立刻想到了昨天对付狼群的情景,连忙跑到木箱旁,取出所有的火枪,开始填装弹药,赵剑寒也过去帮忙。
赵振东一拍自己的额头,低声说道:“对呀,我怎么没想到,我们现在有神兵在手,来了这么好的活靶子,不利用起来实在是太可惜了。”
赵剑寒马上想到了南边那个小山包,跑上去看了一下,这里的射界十分开阔,于是招呼他们过来,在这里布置射击阵地。在这种后装燧发枪的使用上,就连董云山他们也可以说是赵剑寒的弟子,刚学会的赵振东就更不用说了,他们都自觉地听从赵建寒的命令。
赵剑寒也不客气,直接吩咐道:“如果确定是敌人,你们等会听到我的命令再开枪,第一轮我们十个人一起射击,然后留下四个人在后面专门填装弹药,其他人射击完了之后把火枪传到他们手里,然后用装好弹药的火枪继续射击,这样可以保证火力的连续性。”
随后,赵剑寒指定了射击准确性相对较差的四个人,然后接着说道:“我们人数少,要先隐蔽好,等敌人不防备的时候突然袭击,尽量不要让他们近身,都采用卧姿射击,争取把对方控制在弓箭的射程之外,这样我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