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过年之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离过年只有半个多月了,赵剑寒这几天一直呆在家里,没有到处乱跑,学习、练功之余陪母亲的时间多了不少,徐氏欣慰之余也感觉到了儿子的变化,他不再和原先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也不闯祸胡闹,安静了很多,说话办事都变得有条有理,好像已经长大了一样,虽然有些疑惑,不过只要儿子在自己身边,她就心满意足了
今年的第二场雪下来了,气温比前些时又降低了不少,不过嘉峪关的驻军还是和往常一样训练、巡逻,只不过轮换的频率更快了,军营里的壁炉让这些士卒们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士气十分高昂。
而赵剑寒正在为年后进驻卧虎山庄做准备。
书桌上摆放着四书五经,赵剑寒伏案奋笔疾书,他正在按照教学计划编制各科教材,桌上摆的书自然是用来装门面的,母亲时常会进来看看,这时候他就会装作读书,还时不时问一些问题,和母亲讨论一下各自对经文的理解。
徐氏虽然知书达理,可是她不是那些大儒,很多问题回答不上来,这时候她更加急迫地想为儿子找一个高水平的先生,以免耽误了孩子的学业。
这些天,赵剑寒喜欢上了和母亲捉迷藏的游戏,这让他想到了前世的时候,他们那些孤儿和学校的老师、孤儿院的院长大妈之间也是如此。要在母亲面前装扮一个乖宝宝,他所能做的事情不多。
另一件事就是和阿黄一起玩耍。
自从把阿黄抱回来之后,赵剑寒一直亲自喂阿黄和稀粥和羊奶,阿黄似乎忘记了以前的不幸,和赵剑寒十分亲近,总是寸步不离地跟着自己的主人,赵剑寒读书写字的时候,它就安静地趴在主人的脚边,每过一段时间,赵剑寒都要和它玩闹一会儿。
赵剑寒练武的时候,阿黄就撒欢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赵剑寒还会抱着它,和它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阿黄很聪明,现在赵剑寒一喊“阿黄”,他就知道是主人在呼唤自己,它还能看懂赵剑寒的一些手势。
虽然不怎么出门,可是赵剑寒对外的联系并没有中断,韩文栋他们经常会过来向他汇报情况,或者请教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北方建工的生意依然火爆,可谓是财源广进,与此同时,有许多小商户和烧木炭的工匠破产失业,大工业生产对小农经济的竞争慢慢地显露出其残酷性,韩文栋他们按照赵剑寒制定的方针,尽量吸纳他们进入北方建工,北方建工的规模也因此而不断扩大。
人越来越多,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这对韩文栋他们又是一个新的考验,赵剑寒在这方面的经验也不多,只是提了一些建议,其他的都考韩文栋他们自己摸索。
现在赵剑寒在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年后,随着天气转暖,安装壁炉的用户和蜂窝煤的出货量必然会直线下降,到时候这么多员工要给他们找活干。
到其他城市开拓采暖市场可以解决一部分,其他的人赵剑寒准备让他们成立几只商队,采购自己需要的物资,还有一部分工匠赵剑寒准备把他们带到卧虎山庄,建设实验工厂,开发新产品。

一个月前在肃州城附近发现的褐煤矿也要进行开发,赵剑寒设计了一个炼焦炉,炼制焦炭,并收集煤焦油。炼焦的工艺和炼制木炭的过程非常相似,赵剑寒相信那些工匠们很快就可以上手,后续计划中钢铁冶炼和玻璃的制作都离不开焦炭。
煤焦油经过分馏等处理,可以提炼许多有用的东西,可以用来制作塑料、合成橡胶、染料、农药等等,也可以用来生产炸药,前世赵剑寒学的化学工程专业可不是白学的,煤化工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赵剑寒还给了韩文栋一份采购清单,包括粮食、棉花、羊毛、天然碱、硫磺、硝石、萤石等物质,还要他们帮忙收集一些奇异的石头,这里面往往会有人们现在还不认识的矿石,赵剑寒把记忆中一些主要矿石的特点写下来,以便于他们进行识别。
赵振东自从镇守嘉峪关以来,每年过年都是在这里和同僚们一起渡过的,以往他认为自己是大明的军人,为国戍边是应尽的义务,现在由于儿子的缘故,他的想法不再那么单纯了,“神仙”预言明朝将面临天灾,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
嘉峪关消息闭塞,赵振东想趁过年的机会,回张掖老家向自己的大哥和二哥多了解一些内地的情况,特别是二哥在平凉当知府,一定知道朝野的现状,如果真的有天下大乱的迹象,也好劝他们早作准备,自己对儿子的支持力度也要加大。
参将大人对赵振东这次主动邀请自己参观指导工作的表现非常满意,又鉴于游击将军常年戍边,一直没有回家,因此大笔一挥,同意了赵振东请假的要求,只要在正月十五之前赶回来报道就行了。
这次回老家,徐氏和赵剑寒都要前往,赵振东安排好嘉峪关的防务,待到雪化了两天之后,他们全家启程奔赴张掖。董云山和上次参加作战的那八名亲卫也一起随行,他们带的行李里面有两个大木箱,里面装的赧然便是二十五支后装燧发枪和一批弹药。
由于带着家眷,他们一行人走的不快,沿途的官道上都是赶着过年回家的人们,嘉峪关距离张掖有四百多里的路程,他们用了四天的时间,在腊月二十八这天才赶到了张掖。
张掖是明朝五行都司之一陕西都司的治所所在地,相当于省会城市,不管是面积、人口还是繁华程度比肃州程高出一大截,这里离边境较远,除了城门口的守卫,基本上看不到巡逻的军士,大街上人来人往,都在利用年前最后的时间置办年货,呈现出一派和平安宁的景象。
进城之后,赵剑寒透过马车的窗户,饶有兴趣地观摩这个时代的大都市。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