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张掖赵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家在张掖是一个大家族,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赵府占据了张掖城南边一片很大面积的土地,多年没有归家的三少爷回来了,赵府上下顿时热闹起来。
赵振东带着妻儿首先叩拜了自己的父亲、赵家现任的族长赵明仁。
赵明仁年近六十,张着一张国字脸,浓浓的眉毛,无意中散发出一股上位者的威严,他的脸色十分红润,看来身体还十分健康,他看到多年不见的三儿子、媳妇和孙子,非常高兴,当即下令设宴给他们接风。
会见的时候,赵剑寒的大伯赵振北、二伯赵振南也在场,在赵剑寒看来,大伯不管是容貌还是行为举止都和爷爷比较相似,难怪爷爷会选他做下一代族长的继承人,而二伯的个头在三兄弟中最矮,对父亲显得比较亲密,脸上一直带着笑容,虽然官任知府,倒是看不出有什么官架子。
随后,赵振东带着全家又拜见了亲身母亲陈氏,陈氏得知儿子终于回来的消息之后,早早地在房门口等候着,见到儿子一家人的时候,激动得留下了热泪,拉着儿媳和孙子的手不停地说着关切的话语,还把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赵剑寒。
赵剑寒出生之后就和父母一起住在嘉峪关,到现在也只见过奶奶几次,印象中每次见面奶奶都掉过眼泪,以前那个赵剑寒年纪小,不太懂事,现在的赵剑寒在奶奶的言行举止中看到深深的思念之情。
奶奶轻轻地抚摸着赵剑寒的脸,满脸慈爱,赵剑寒看到奶奶身体比较瘦弱,仅仅五十岁的年纪,脸上的皱纹倒是不少,住的房间不大,陈设也比较简陋,心里暗自叹息,看来她的生活过的不是太好,因此表现得更加乖巧,使劲浑身的解数,终于哄的老人家破涕为笑,到后来小屋里充满了其乐融融的气氛。
赵剑寒一家被安排在一个单独的院子里,大大小小有十几间房,足够他们一家和董云山他们几个亲卫住的,赵剑寒他们住的房间不仅宽敞,里面的装修也非常精细,富贵而不失高雅,家具都是红木制作的,比起卧虎山庄显得更加豪华大气。
董云山他们已经在赵府下人的带领下入住了,行礼也摆放好了,这些都不需要赵振东他们操心,丫鬟们打来热水,赵振东和赵剑寒稍微洗了一把脸,就一起参加赵府的接风宴会。
赵府的规矩很严,家宴只有男子才能参加,女眷们另外用餐。
宴会的气氛一点也不热烈,参加的人除了赵明仁和三个儿子,还有第三代的子弟,其中大伯有两个儿子,二伯有一个儿子,他们中最大的已经有二十岁了,最小的也有十二三岁,赵剑寒的年龄最小,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大伙都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在席上,赵振东简要介绍了自己在嘉峪关的情况,还打听了家族和二哥的近况,赵剑寒的大伯也说了一下家族的事情,总体来说和以前差不多,二伯的官当的四平八稳,不过大家都是泛泛而谈,点到即止。
和赵剑寒不一样,二伯每年过年都会回来,所以他的孩子和大伯的两个儿子很熟,大人说话的时候,他们都好奇地打量着赵剑寒,而赵剑寒则目不斜视,除非别人问起他才回答两句,似乎在专心对付眼前的这两盘菜。
接风宴在平淡中开始,又在平淡中结束,大家好像对此习以为常,赵剑寒却觉得缺少了亲人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吃的比较别扭。

吃过晚饭,赵剑寒带着阿黄,和母亲一起去陪伴奶奶,而赵振东则和自己的大哥和二哥单独聚会。兄弟三人小时候或许有些不愉快,赵振东更是曾经离家出走,但是长大之后大家在不同的领域发展,没有利益冲突,他们之间的关系倒是亲密了许多。
父亲不在,兄弟三人之间的谈话随意了许多,赵振东乘机打听目前的社会现状,在这方面,老大赵振北经常与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打交道,了解的情况比较全面,目前各大家族都在竭力扩张,想尽办法购买更多的土地,囤积粮食,但是商业方面经营越来越艰难,整个社会的购买力似乎在不断下降,时常还会遇到劫匪。
老二赵振南也述说了官场的难处,因为边事紧张,朝廷的税负越来越重,治下的百姓生活也越来越艰难,民间治安案件逐年增多,官员的俸禄不见长,没有银两供奉上司,官位都很难保住,因此贪赃枉法者日益猖獗,形成了一个恶意循环。
朝廷方面,听说新皇登基之后,开始贪图享乐,经常在宫里和身边的太监们嬉戏玩闹,处理大臣的奏折也不及时,还把一些政事交给太监们办理,如果这样下去,许多大臣们都在担心,前朝刘瑾专权的故事可能会再次发生。
赵振东特意问了各地自然灾害的情况,老二奇怪地问道:“老三,你以前从来不关心这些事的,今天怎么了?”
赵振东叹了口气,说道:“我也是被逼得没办法,朝廷拨下来的军饷每年都在减少,士卒们怨气很大啊!在这样下去,军中士气全无,如果蒙古人前来叩关,后果不堪设想。”
一旦蒙古人打进关来,平民百姓财产有限,随时可以逃跑,赵家家大业大,跑都没处跑,数百年积累的家当可能会被一扫而空,所以老大赵振北闻言大惊,急忙问道:“三弟,你可是西北军第一猛将,难道连你也镇不住那些士卒吗?”
赵振东回答道:“如果家人吃不饱肚子,谁还有心思打仗?肃州卫今年逃跑的军户就有上百,这还是太平年代,如果真的打起来,逃跑的只会更多。”
老二赵振南也是长叹一声:“朝廷也难啊!我大明泱泱大国,一年的税收只有区区几百万两银子,我们这些官员微薄的俸禄都经常拖欠呢,很多江河的河堤多年没有修缮了,辽东更是一个无底洞,一个小小的后金,打了这么多年,耗费了无数的钱粮,敌人却愈发做大,真不知道那些带兵的是怎么打的。”
随后他又想到兄弟的身份,两忙补充道:“三弟,我可不是怪罪你,那边的将领要是都像你这样,早就把后金平定了。”
“兵无战心,谁去也无用。”赵振东摇摇头,随后想到儿子说过的话,压低音量问道:“二哥,你在平凉,消息灵通一些,有没有听说暗地里有人给后金偷运粮食和铁器?”
赵振南也低声回答:“是有些传闻,主要是山西那边的一些大家族在干,听说东北那边出的价钱很高,走一趟收获颇丰。”
赵振东听到这里默然无语,他能感到自己的后背正在冒出丝丝的凉气,大明朝似乎正在向儿子所预料的方向发展。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