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教书先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剑寒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清晨,伸了一个懒腰,自觉地浑身精力弥漫,阿黄也起来了,一扫昨日的颓废,在房间里上窜下跳,显得非常活跃
赵剑寒一声呼喊,阿黄立刻摇着尾巴跑到主人面前,不停地向上跳,赵剑寒把他抱起来亲热了一阵子,然后带着它走出房门,来到院子里,开始练习太极拳,昨天疲劳过度,晚上都在睡梦中渡过,没有练拳,今天早晨一定要补上,阿黄则在院子里撒着欢到处乱跑。
昨天一战虽然惊险万分,可是赵剑寒的收获是巨大的,这是他第一次将太极拳应用于实战,内力的流转和招式实现了初步的融合,在死亡的威胁下,内息在体内疾速流转,出拳的时候,内力自动地灌注到手臂和手掌,使得他的力量和打击效果提高了整整一个层次,否则即使是打中了要害,也无法将柳志刚打趴下。
柳志刚学的是家传的功夫,主要修炼外功,二十余年的修炼将他的身体练得十分结实,赵剑寒最后几下重击,根本就没有在他的皮肤外表上留下伤痕,可是内力却透过表皮,对他的内脏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所以柳志刚才会长时间昏迷不醒,即使醒来了,如果找不到擅长治疗内伤的医师,只怕这一辈子都不能与人动手了。
修炼中,赵剑寒努力寻找昨天那种内力和招式融合无间的感觉,也让他找到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他觉得自己应该通过招式的运用,进一步带动内力,让内力运行的速度逐渐加快,争取做到快慢由心。
以往修炼的时候,招式动作比较慢,内力运行的速度还跟得上,用来强身健体效果很好,可是实战对敌却不成,昨天一战对赵剑寒来说是一个机缘,让他提前领略到太极拳实战的威力,不过要想随心所欲地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平时的积累。
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这些话都很有道理,没有深厚的功底,就难以成为真正的高手,今天赵剑寒算是亲身体会到了这一点。
吃过早饭,赵振东告诉儿子族长昨天的决定,赵剑寒怎么也想不到,昨天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竟然导致了这样的后果,旁人看起来能够得到族长的青睐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却打乱了赵剑寒的全盘大计。
“万恶的封建社会,真是没有人权。”赵剑寒恨恨地想到:“拜师?拜师也要讲究一下你情我愿吧,想我堂堂二十世纪末期的大学生,在这个时代谁有那个本事能教我?当然,方面除外。”
听说还要行拜师礼,赵剑寒眼珠子一转,就开始琢磨着怎样才能把它给搅黄了。
今天是大年三十,赵家作为一个有几百年传统的大家族,自然有许多讲究,赵剑寒跟着父亲参加了祭祖仪式后,又到处拜年,磕头作揖忙乎了好半天,累的腰酸腿疼,倒是收获了不少压岁钱,算是不无小补。
赵家的长辈们都知道了赵剑寒昨天的“壮举”,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说他文武双全,聪明伶俐,以后前程广大。赵剑寒也卖力地表演,扮足了一个天真活泼、懂礼貌的好孩子。

吃完年夜饭,赵家嫡系的孩子们聚集到一起燃放烟花爆竹。这时候烟花的种类很少,赵剑寒把一些烟花爆竹拆开,制作了一些焰火,放在竹筒里,点燃以后可以飞到几十米的空中爆开,姹紫嫣红的空中礼花吸引了所有大人和小孩的目光,算是又出了一回小风头。
大年初一,大伙相互拜年,这时孩子们是最快乐的,不用学习,可以尽情地玩耍,还可以穿新衣,即便是闹翻了天,大人也不会责怪。可是赵剑寒却找不到玩伴,小朋友们看到他都有点害怕,徐氏对这种状况非常担忧,不过赵剑寒却不以为意,在院子里里呆腻了就带着阿黄出去遛弯,只是这一次没人敢来惹他了。
大年初二,就是赵明仁定下的赵剑寒拜师的日子,赵家嫡系子孙都穿戴整齐,来到议事厅出席拜师仪式。赵剑寒跟着父亲一路行来,沿途都是羡慕、嫉妒、好奇的目光。
程老先生在赵府德高望重,大部分赵家弟子都是老先生的学生,不过他还从来没有收过正式的弟子,如今他就要找到衣钵传人了,大家纷纷向他和赵振东父子表示祝贺。
赵振东满脸微笑,和大家客气着,心里却在打鼓,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绝不是一个省油的灯,等会儿不知道又要闹出什么事情来。
赵剑寒仔细打量这位安坐于主位上的程老先生,只见他大约六十岁的年龄,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穿着一袭白袍,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倒是一副标准的先生的模样。
赵剑寒想到:“听说这位老先生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程颐的后代,估计是一个老古板。”
在他的侧后方站着一个小姑娘,一张瓜子脸,齿白唇红,眉目如画,穿着一身浅色的碎花袄子,娇俏的模样十分惹人疼爱,赵剑寒心中暗赞:“好一个标志的小姑娘,绝对是个美人胚子,看样子与程老先生有几分相似,应该是这个老夫子的亲戚吧。”
人到得差不多了,仪式马上就要开始,赵明仁要赵振东带着儿子先给程老先生打个招呼,赵振东见到程老先生心里就有点不自在,听到父亲的吩咐,只好硬着头皮上前叩首,说道:“学生赵振东拜见恩师。”
程老先生缕着颔下的长须,慢条斯理地说道:“原来是振东啊,一转眼都过了二十年了,我还记得你小时候不好好读书,专门调皮捣蛋,让我伤透了脑筋,听说你现在嘉峪关从军,日子过得还好吧?”
赵振东恭敬地回答道:“学生小时候不懂事,顽劣不堪,常常惹得恩师生气,实在是惭愧,现在我们全家都在嘉峪关,日子还算过得去,谢恩师挂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