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与现实:前苏联战略核武器发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真正的威胁:洲际弹道导弹,苏联防空军也投入了很多的研发,但却一直没有显著的成效。1970年代初,第一套反弹道系统:A-35在莫斯科服役,然而苏联军方估计在战时莫斯科将承受60枚百万当量弹头的攻击,是A-35防御能量的十倍。机动多弹头的发展使弹头变小,数量却增加了一个数量级,A-35显然是螳臂当车。不过苏联军方却选择让A-35赶快服役以交差了事。
因此,升级版的A-35M计划在A-35服役之前就已经开始,并在1978年服役。另外,苏联在1965年也开始两个新的「区域」反弹道系统(A-35算「点」反弹道系统):Avorora与S-225的研发。但是在60年代末的研究,显示诱饵、机动多弹头的发展都将以压倒性的数量灌爆反弹道系统的能量,并且反弹道导弹的价格其实与一枚弹道导弹差不多,则累积的经济效益比差得惊人。前途的不乐观与实际计划的挫折,促使苏联愿意签订反弹道协议以限制美国对应的发展。
由于反弹道协议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只能部署一种,防卫一个区域,因此额外的区域反弹道系统计划被取消。文佩尔设计局则提出了新的A-135计划来取代A-35M。由于科技问题不断,A-135直到20年后的1995年才服役。
除了导弹打导弹的防御之外,60年代苏联也开始了非传统武器的研发。这计划可追溯到50年代无线电工业局的反弹道计划,在60-70年代由科学院与军方转换成为太空武器的发展。这计划分成背景-1与背景-2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注重先进科技的研究,包括导能武器、磁道炮、先进弹头、反弹道导弹与太空武器平台。第二阶段则是以上科技的实作阶段。
虽然背景-1在1976年正式开始,但苏联并非完全支持。部分人士批评为不切实际,尤以A-35的设计单位为烈。但在60年代曾经发展过反卫星系统的彗星设计局则参与这个计划,宣称可研发出在5-20分钟内摧毁一万枚弹道或巡航导弹的系统。背景-1计划在这个年代终究没有显著的成果,但在下一个时期却将出现有趣的演变。
前面提过,苏联在发展机动发射的TEMP-2S时,由于后来衍生出先锋导弹而引发美国对其第三节火箭的「钻条约漏洞能力」的强烈抗议。相较于60-70年代苏联洲际弹道导弹从第0代发展到第三代,在70年代初,苏联的中程弹道导弹却还是543枚1959年就开始服役的R-12与62年服役的R-14。即使不考虑科技的进展,材料本身的寿命问题也该是汰换的时候。因此,在第三代洲际弹道导弹服役之后,苏联开始回过头来更新中程核武力。
当时,新出厂的R-12与R-14已经改部署在发射井中,但是发射井的强度则不如洲际弹道导弹的水平。相对而言,美国在欧洲部署的潘兴一型导弹则采用机动发射,大幅提高了生存性。因此,在中程核武力的范畴,苏联军方倒是很甘愿地一开始就指定固态火箭科技,由TEMP-2S拆掉第三节火箭衍生出Puoneer计划。由于它跟TEMP-2S一样可以携带三颗机动多弹头,所以虽然苏联预计以一对一方式换下R-12与R-14,但弹头数量却因此暴增为三倍。
由于TEMP-2S的制造工厂:沃特金斯克机械厂在TEMP-2S被取消后,庞大的生产线便被搁置,因此刻意沿用TEMP-2S组件的先锋导弹便能在这个工厂快速投产。但这也就刺激了前面所提的美国反应,由于可以两者的最大差异仅在第三节火箭,因此苏联可以中程武器名义生产先锋,却生产多余的第三节火箭,在战时快速升级先锋导弹。
然而,美国在这个时期其实也在干同样的事情。70年代开始,美国海军开始发展巡航导弹,由于不是弹道导弹,自然不受条约的限制。但是在苏联外海发射的巡航导弹(巡航导弹的射程比舰载机的作战半径更远)却可以穿过苏联防空网攻击到苏联本土,而达到「战略」的效果。因此,苏联宁可终止TEMP-2S的计划,与不生产第三节火箭的承诺,也要保护先锋计划的进行。
另一种备受争议的中程武器是图-22M轰炸机。苏联的战略轰炸机计划一直不顺利,较成熟的中程轰炸机在图-16之后,发展的图-22轰炸机实际上是为了海军的反航母需求。因此苏联空军在1964年要求发展一种新的超音速中程轰炸机作为图-16的后继。
需求包括:5000公里航程,高空两马赫与低空一马赫的极速,携带20吨的武器并可在前线机场操作。图-22M因此被视为苏霍设计局T-4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简化版,并根据较简单的Kh-22而非较先进的Kh-45导弹开发。虽然性能需求大幅下修,但显然这较为符合苏联的能力。1969年,图-22M开始试飞,并在1976年进入服役。
从发展过程来看,图-22M的发展并无称奇之处,因为美国在更早就有超音速的B-58与F-111中程轰炸机计划。但有趣的却是美国情报单位的错误解读(还好当年没有因为情报单位的解读就发动战争),认定图-22M在不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就能达到9075公里的航程,并在单次空中加油就延伸到12775公里,成为苏联空军在战略领域上跨时代的进步(苏联空军泣曰:你以为我不想?)。在1979年的第二次限武谈判中,卡特根据这项情报要求苏联将图-22M纳入战略谈判范围,但勃列日涅夫则坚称该轰炸机根本没这个能力,最后在苏联保证拆除图-22M的加油管,限制加油机数量的情况下,才让美国满意。
总结而言,苏联在这段时期部署的机动多弹头设计的第三代洲际弹道导弹,使其弹头数量在1975年超过美国(30年来第一次),潜射弹道导弹虽然较为落后,但在1972年的导弹数也超过美国。相反地,由于美国在越战元气大伤,除了民兵三型之外没有新的陆基弹道导弹计划,唯一可恃的剩下海军的潜射弹道导弹,其机动多弹头的「弹头」数量仍然胜过苏联,而且美国潜艇的出勤率与生存性都胜过苏联。
然而,前面提过,审判日之战的基本规则上是完全遵守兰开斯特平方律,鸡蛋数量优势的一方可以承受对方第一击的消耗,并在反手拍中把鸡蛋都送给对方,因此双方都追求鸡蛋优势。然而,当藏在海里的鸡蛋无法在第一击中被摧毁时,兰开斯特平方律的基本假设就不存在,因此苏联再多的鸡蛋都不能消灭美国的反击能力。潜射导弹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发射距离较短,这使得苏联的预警时间也更短。因此当下一个时代中的潜射弹道导弹发展到足以瞄准鸡蛋洞时,潜射导弹便成为最佳的毁灭性偷袭工具。因此,继战略轰炸机之后,美国也渐渐放弃了陆基鸡蛋的发展,核三角逐渐倾向深海底下的弹道潜艇。
如前所述,苏联第二代→第三代的洲际弹道导弹进展主要是因为美国民兵导弹的压倒性数量优势。然而美国三叉戟导弹的发展,却让苏联再度面临压倒性的技术劣势。
弹道潜艇一直是被视为生存性最高的武器平台,然而由于潜艇本身移动的特性,使潜射导弹的精确度总是比同年代的陆基导弹低一个数量级以上,使得北极星、海神导弹一直被视为反城市为主的吓阻武器。但是三叉戟先进的星象导航系统使其在发射后可以校正绝对位置的误差,配合高精确度的机动多弹头弹头,使得三叉戟导弹可以偷袭苏联全部的鸡蛋洞,但苏联却毫无预防与反击能力!因此,苏联战略火箭军开始了第四代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
1976年,苏联国防部长逝世,遗缺由乌斯季诺夫接任,这下子,乌斯季诺夫终于有机会清算与切洛梅多年来的恩怨。乌斯季诺夫一直关注科技发展的效益,认为美国的固态火箭之路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然而切洛梅为了促销液燃火箭,鼓动战略火箭军抗拒革命性的固态火箭之外,还联合军政势力促销其价格加倍,效能提升有限的导弹改版计划,这使得苏联导弹计划的经费浪费在不断的新版研发与部署上。相对于美国用民兵导弹第三版完成了机动多弹头的升级,切洛梅的促销手段却让苏联同时发展了三种新的弹道导弹来取代UR-100,而且仍然维持在液燃时代。
因此,乌斯季诺夫伙同切洛梅的仇敌(包括科罗廖夫设计局衍生的“能源”联合体),从1976年切断了切洛梅设计局所有的经费。1981年更进一步将切洛梅势力范围的ICBM设计局切给“能源”联合体,这迫使苏联弹道导弹市场的第二代教父黯然退出,改往海军反舰导弹发展。

除了切洛梅的退出之外,乌斯季诺夫也重整了苏联的军火工业。以往苏联的设计局与所属的工厂是分离的,当设计局没有武器设计时,不能靠工厂的生产经费来养活自己。这刺激苏联设计局不断推出新的计划来争取研发经费,创造出切洛梅这种设计怪物。因此,乌斯季诺夫掌权后,一方面创建了多个科技研究单位(NIR)独立于武器工厂之外,将基础研究与武器研发的责任分开,另一方面将设计局与工厂合并成为科研生产联合体(NPO)。在1975年时,苏联只有97个NPO,到了80年代末期,苏联军民NPO已经超过500个。其中,随着切洛梅的失势,洲际弹道导弹设计与生产单位统整到科罗廖夫当年创建的OKB-1之下,成为“能源”联合体,而永远的导弹老二杨格尔设计局则归整到南方机械联合体。
苏联首先对第三代ICBM进行升级,主要内容是换用几乎可永久保存的液态燃料、机动多弹头弹头与新的电子系统。1976年开始,R-36M改良成为R-36MU,分成两种弹头:单弹头与机动多弹头,1983年完成308个发射井的换装。由于其十弹头设计拥有仅250公尺的CEP,使得用两颗弹头重复攻击一个发射井的情况下,就能够摧毁美国60%-80%的发射井,并保留1000枚弹头的后备,因此刺激美国80年代陆基核武现代化(对应也发展出十弹头设计的MX导弹)。冷射的MR-UR-100也在同年开始改良,主要是换装更高精确度的机动多弹头弹头,称为MR-UR-100U,1983年完成150个发射井的换装。UR-100N则因为本身设计的缺陷,很早就开始缺陷的修正,并在1983年用全新的UR-100NU全面换掉UR-100N。
面对美国三叉戟导弹的威胁,苏联的ICBM势必不能再躲在洞里面,再加上一直支持固态火箭的乌斯季诺夫执掌大权,苏联终于认真发展机动发射的第四代洲际弹道导弹:单弹头的白杨与机动多弹头弹头的SS24。莫斯科热工研究院设计的白杨导弹基本上是TEMP-2S的衍生,其发射车一样是继承自TEMP-2S与先锋(北约代号:SS-20,前一篇忘记交代了)的发射车。1983年首次试射成功,尽管基本设计是单弹头形式,但也实验过四弹头的机动多弹头设计,北约代号SS-25。发射车平常安放在Krona掩体,虽然标准作业是每天离开掩体散步并等待发射命令,但当时间紧急时,掩体顶部可以打开,允许导弹车直接发射。
战略火箭军长年来反对机动发射的理由是通讯指挥困难(忽然想起来以前看过一部美**事喜剧片就是两个天兵情报员俘虏苏联导弹车的故事,在冰天雪地中,导弹车的士兵还可以野餐跳舞,最后辣妹士兵还跟美国情报员做该做的事,果然是蛮军纪涣散的),但导弹车基地的建筑倒是比发射井省事得多。1984年苏联就完成头两个导弹车基地的建设,并在1988年成立机动导弹指挥所以及部署改良导航系统的新型发射车。
SS24则追溯到1969年时杨格尔铁路发射的RT-23固态火箭计划。杨格尔在1976年重启这个计划,但改成井射以取代MR-UR-100。1982年开始导弹试射,但在11次试射中失败了7次,这使得苏联在1983年终止了这个计划。不过为了训练战略火箭军,铁路发射系统的原型已经进入服役。1983年,RT-23计划重整成为RT-23U,包含了三种形式:铁路发射的Molodets,公路发射的Tselina-2与井射型。由于卡车发展的问题,Tselina-2不久后就被放弃,1985年与1986年,铁路发射型与井射型开始试射,北约代号SS-24。由于RT-23计划发展过程的多次挫折,成为最晚服役的第四代导弹。1987年成立第一个导弹团,当年共十节导弹列车。由于导弹火车要有铁路才能跑,因此导弹基地附近需要额外的铁路建设,成本比路射型高出许多。每个铁路导弹师拥有四条列车,各条中有三节导弹车厢。1988年第一个井射团服役,陆续换掉六个前MR-UR-100导弹师,共60个发射井。1988年,RT-23导弹遭遇最后一次灾难,位于巴甫洛格勒的固态燃料工厂爆炸。1989年,RT-23U终于正式服役,已经是RT-23计划开始的20年后。
陆海空的核三角一词长久以来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但由以上的历史可以发现,即使在美国,核三角也不是正三角形,而是随着时间转移方向。而苏联由于潜艇与航空科技的落后,长久以来在潜射与空射领域都是跛脚。但在80年代后,潜艇与航空制造工艺的进步,终于可以达到洲际战斗的需求,也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听到的苏联版核三角。
苏联的海军在上一个世代中靠着射程加长的Delta级成功加入战略俱乐部中,在新的世代仍然维持其堡垒战略。乌斯季诺夫要求马克耶夫设计局发展固态火箭导弹作为新一代潜射导弹,但却遭到该设计局的排斥。理由是固态火箭的能量密度较低,所以同样射程下,固态导弹将会更大更重,对于空间有限的潜艇而言是很大的困扰。
乌斯季诺夫要求利用RT-23的第一节火箭为基础发展新的R-39潜射导弹,但这个第一节本身就重达55吨。另外,不像陆军的发射井可以延长导弹来容纳更大的火箭,潜艇的吃水深度受到基地港口地形的限制,不容许长度的无限制增加。因此,红宝石潜艇设计局大胆地将导弹舱移到主要艇身之前以容许用全部的深度给导弹发射管。并改用每排五枚,共四排发射管的设计用加宽的艇身来容纳庞大的RT-23火箭,这设计便是有名的941鲨鱼,北约代号台风,但其实台风是其D-19导弹发射系统的名称)潜艇。
941鲨鱼成为史上最大的潜水艇,它容纳了固态火箭的弹道导弹并有足够的射程从苏联近海发射攻击美国本土。与汤姆克兰西笔下靠着先进静音系统在大西洋乱钻的红色十月号不同,鲨鱼只在苏联近海活动,并包含了多种设计以在极冰下活动。甚至因为射程的延长,理论上鲨鱼可以待在港口就发射导弹。但941鲨鱼也是苏联首种可在海上重新装卸导弹的潜艇,以在母港被袭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外海继续维持苏联第二共和的存在。
但R-39导弹继承RT-23的命运就没有这么顺利了,直到1980年第一艘鲨鱼潜艇都服役时,该导弹才第一次试射成功。但之后连续失败17次,苏联投入新的资金改良设计,才终于修正了问题,并在13次试射中成功11次。1983年,R-39导弹终于在鲨鱼上服役,北约代号SS-N-20。
然而,上一代的Delta级就让苏联海军刷爆好几张信用卡,鲨鱼级更是前辈的三倍,这使得苏联决定只建造少少的六艘,显然达不到以往的经济规模。因此,苏联海军在70年代开始一个较为便宜的备案:667BDRM(北约代号DeltaIV)。为了延长射程,马克耶夫设计局加长了R-29导弹一二节的燃料箱,并将弹头段与第三节火箭整合,以减少机构的死重。这称为R-29RM,在1984年试射,北约代号SS-N-23。1986年,该导弹服役,但是可靠性的问题使其到1988年才大量服役。
苏联空军从50年代后几乎就被踢出战略俱乐部。喷气轰炸机达不到螺旋桨轰炸机的射程,螺旋桨轰炸机穿不过喷气战斗机的拦截网。眼看着现代防空网连喷气轰炸机都不放在眼里,以致于美国空军都改玩弹道导弹了,在苏联弹道导弹却是战略火箭军的玩具。1970年,苏联空军曾经要求苏霍与米亚西舍夫分别提出新一代轰炸机设计(T-4MS与M-20),但根本没钱。1975年,空军重新建案,这次是米亚西舍夫与图波列夫竞争,图波列夫长久以来沈稳的设计风格赢得了计划,结果便是图-160。
面对现代防空网,苏联轰炸机在70年代就改朝空射导弹发展。一开始图-160根据当时最先进的Kh-45空射弹道导弹计划来设计,然而在1968年研究显示,低空飞行的亚音速巡航导弹比高空超音速导弹的生存性更高,而且更轻更小,可让轰炸机拥有更多颗火力,就像机动多弹头一样。但保守的苏联军方并不愿意相信。
然而在70年代,美国海空军陆续进行的巡航导弹计划,迫使苏联军方重新检讨巡航导弹的方向。苏联向工业界要求新一代巡航导弹的设计,结果有切洛梅提出Meteoirt超音速设计、革新家的Kh-55亚音速设计与彩虹设计局的Granet亚音速设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