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夕阳残照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鸩酒,鸩酒
公元前193年,十月。按例惯,岁首是皇帝接受诸侯朝拜的日子。此时,刘盈和吕雉已经闹了一年余的脾气了。奇怪的是,此次诸侯朝拜,根本就不要吕雉召唤,他自动跳下床,跑到未央官上班接待。
好啊,我儿啊,你终于不赌气了。我相信,这是吕雉在未央宫看到刘盈出没的身影时,最想发出的感叹。
吕雉您别高兴得太早。刘盈之所以主动上班,不是给吕雉面子。恰恰相反,他的面子留给了齐王刘肥。刘肥是刘邦早年与情妇曹氏生下的儿子,排行第一。和刘如意一样,刘肥亦是刘邦所爱,这从分封土地就能看出。刘肥所王土地有七十余城,城多土肥,活脱脱一个大地主。
不知为什么,在众中兄弟中,刘盈最喜欢的就是长兄刘肥和小弟刘如意。刘盈已经被吕雉牢牢地捏在手心,就差没断过气了。然而,当他一看到刘肥等兄弟时,无欢颜作笑,犹如出笼的小鸟,真是快乐得很。
刘盈一高兴,吕雉就郁闷。一年多了,刘盈不是病在床上,就是醉在酒宴上,要么就是去泡妞的路上。从来不见他在老娘面前好脸色请一次安,问一次侯,就算欢笑一次也见不得。好了,现在一看到刘肥等人,就像看到了阳光。他真是不想想,如果不是老娘我替你保住太子之位,他们会每年大老远地上朝看望你吗?
吕雉憋了一肚子气,等待发作的机会。果然,刘肥被吕雉抓了一个把柄。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事。问题是,像吕雉这种更新期天天发作的女人,任何小问题在她看来都是天大的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刘盈办了一个宴会招待刘肥。刘盈认为刘肥是长兄,应该请他坐一个好位置。这个位置就在刘盈的右边。刘肥也自以为和刘盈哥俩感情好,坐坐也无防。于是,他便真的坐到了刘盈右边,互相拍着肩膀喝酒。结果是,吕雉一看就发飚了。从来皇帝都是高高在上,没有平行之物。想当初,刘邦回栎阳宫看望老爹时,刘太公还要叩头而拜呢。原因只有一个,他是皇帝啊。
现在,你个刘肥大地主算个什么狗东西。你难道就不知道与皇帝平坐意味着什么吗?那就等于诸侯和皇帝是一个身份,一个档次。老娘还活在世,你就放胆上座,如果老娘我不在了,那你不是更乱套了吗?
怒!实在怒!
吕雉可怕的更年期再次发作了。
于是,吕雉当即叫来侍者,替她给刘肥送去一杯酒,表示赐酒祝福。不用多说,这当然不是好酒,而是一杯鸩酒。吕雉就是把它当早餐活活灌死了刘如意,现在,她就要故伎重演,当着刘盈的面鸩杀刘肥。
皇太后敬酒,刘肥当然不能拒绝。然而,当刘肥准备起身向吕雉道谢时,刘盈亦突然而起,抢在刘肥面前把鸩酒拿到了手上,准备先向吕雉祝福。刘盈这个举动,让吕雉吓得面如土色。我的儿呀,你平时不向我祝酒,偏偏今天替个该死的齐王向我举杯做甚么?
刘盈微笑地看着吕雉。没人知道,这个貌若孱弱的皇帝是否看出了酒中的秘密。可从他的神情来看,他似乎在向老娘赌气挑战,其代价就是以他那条没用的生命。果然,刘盈举酒先向吕雉祝寿,端到嘴边真的就要饮下。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吕雉像一只腾空的母鸡向刘盈扑来,一手就打落了刘盈的杯中酒。
刘盈傻了,刘肥更是傻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盈和刘肥俩哥俩愣愣地互相看着,又一起看着吕雉。只见吕雉嘴唇发抖,捂着胸膛像心脏要跳出来似的。这下子,刘肥似乎明白什么。吕雉这酒肯定有问题,刘盈抢酒,是救了他一命啊。一想到这,刘肥也不由两腿发抖,脑袋晕酒。于是,他立即装起醉酒。大家只好各自散场,刘肥得机脱身离席。
刘肥回到卧室,马上派人前去打听。果然不出所料,吕雉的赐酒是一杯鸩酒。这下子,刘肥肠子都悔青了。没想到坐在刘盈喝酒就惹这么大的事,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谁能保证将来吕大妈不找借口把他干掉?不要说以后,现在离宴只是暂时摆脱了屠刀。然而整个长安城就像一个笼子,里里外外都是吕雉的人,这下子怎么逃得出去?
死亡,从来没像今年这般严重地威胁过刘大地主。试问,如果再给他一次赎罪的机会,请问有什么办法能帮他脱离苦海?答应当然是肯定的。不过,办法不是刘肥花钱买来的,而是他的随身秘书免费提供的。
随身秘书告诉刘肥:地球人都知道你是大地主,如果你想活出长安城,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向吕雉贡献城阳郡(山东省莒县),作为鲁元公主的汤沐邑。不然,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汤沐邑,说白了就是马城阳群的所有税收归公主所有。只要能保得命,不要说一个城阳郡,就是十个汤沐邑也没问题。于是,刘肥便借朝拜进贡之名,向吕雉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贡献了城阳郡。
果然,吕雉一听这话,老脸笑开了一场花。一杯毒酒换一个汤沐邑,划算得很。于是,吕雉放开长安城,让刘肥顺利回城。狠毒的吕雉,让刘肥从此一提就寒意直冒。很庆幸的是,刘肥长了两个得意的儿子。吕雉这笔帐,被刘肥的二儿子刘章狠狠地记在了心里。
有仇不报非君子,咱们就慢慢地等着瞧吧!
二、萧何·遗嘱
萧何老了。子曰,老而不死,谓之贼。回首往事,自刘邦进入汉中以来,他就一直呆在丞相之位上,到如今将近十四年了。十多年来,他做事如做人,做人如做事,向来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结党,不营私,更不结怨,只管行善积德。结果,他还是不能善始善终,蹲了一回监狱。
送萧何进牢狱的人,正是他的老搭档,亦是他的老当家刘邦同志。说起这事,得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说起。我们知道,那一年是个多事之秋。当时,英布造反,刘邦不得不带病亲征。刘邦可是人在江湖,心忧庙堂啊。他忧的可不是刘盈,亦不是吕后,而是萧何。
为何而忧,这恐怕是刘邦的难言之隐。萧何克勤职守,活生生一个劳动模范,更是办事让人放得心的大管家,他还忧个屁啊。如果这样想的话,那就错了。老子曰,无私,以成其私。这也就是说,萧何表面上看大公无私,正是如此,可能从另外一个方面成全了其私,那就是其个人的威望和德行。
从领导学的角度来说,奴才,最好是不好不坏,不上不下。如果很烂,会影响做事效率。如果很好,又害怕光茫四射,喧宾夺主。所以,只有不好不坏,不上不下的人用起来顺手,更是放心。萧何恰恰是让刘邦怕其影响力上升的家伙。相处了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他出错。在漫长的人生历史中,一个从来不出错的人,他不是神,就是完人,要么就是有意为之的野心家。
说白了,刘邦就是害怕萧何民心所向,富贵逼人,威胁他刘氏皇权的牢固。
心惧萧何,是刘邦多年的老毛病了。我们知道,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在前线拼得要死要活时,仍然不忘派人过问萧何的工作。结果,萧何为了消除刘邦的顾虑,不得不把全族人送上战场效力。好了,事隔多年,刘邦老毛病再次复发。当他在外和英布打得天昏地暗时,亦屡屡派人问萧何您最近在干嘛呢。
一个人,你心里装着魔鬼,看到外面的人会通通是魔鬼。偏偏萧何做事总是问心无愧,根本就没觉察到刘邦频频派人过问他的意图。所以不管刘邦派多少人来问,他总是那句话:皇上请放心,我还是像从前那样勤勤勉勉地工作,把全家的私财都拿出来赞助军队。
须不知,萧何这话传到刘邦耳里,就更害怕不已。萧国相啊萧国相,谁叫你这么认真干活。你一认真,我就心慌。保不准你这个所谓完人,人间贤相,正是夺我刘氏江山的主啊。
萧何的心,刘邦不知。刘邦的忧,萧何更是不解。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萧何的一个门客发现了刘邦那个异常的举动,他连忙对萧何说道:“你离灭族的日子不远了!”
门客这话像旱地惊雷一般,炸得萧何魂都出窍了。灭族?我克勤克俭,埋头苦干,一心一意管朝事,凭什么要灭我的族?
门客冷笑。陛下灭的正是你这等埋头苦干的人。只要想想就可知道,你已位居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可复加。更可怕的还有,你自入关以来,得百姓心,十年有矣。陛下屡屡派人向您请安,其则是畏惧你民心所附,摇动关中啊!
啊?萧何的嘴巴听得像缺氧的鲤鱼一般张得好大。好啊,我欲将心向明月,谁知明月照他方。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自古多情空余恨,无情反被多情恼。陛下啊陛下,多年以来,咱们君臣相伴,犹如情人跟随。你是我的太阳,我是你的月亮;你是我的玫瑰,我是你的心上人。没想到的是,混到最后,竟然是同床异梦,一场空?
此时,没有任何词语能形容萧何强烈的失落感。他渴望门客是出自嫉妒而搬出的谎言,可是再认真想想,使者屡屡从前方回来探望他,的确很不正常。十多年的老革命了,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刘邦这等伎俩还不是充分体现出内心焦虑不安吗?
刘邦心慌,没想到萧何更慌。于是,萧何又紧急向门客求助道:怎么办?难道非得又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不可?

事情当然还没有那么糟。这时,门客给萧何支了一招。这一招正是反萧何向来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提出来的,招数的名字就叫:损公肥私,损人利已!具体做法有两项可以参考:一是强买民地;二是大放高利贷!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自诬法。此招的妙处在于两点:首先,大失民心,降低威望。威望一降,皇帝的威胁就少得多,这当然是刘邦希望看到的结果。其次,一个有政治理想和志在天下的人,是不屑于干这种贪赃枉法的行为的。反过来,如果他贪赃枉法,就只说明他是个物质之人,而非理想之人。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物质,而是理想。一个只贪图人生享乐,而没有高远理想的人,是不足为怕的。这正像当初刘邦进入咸阳城时,一反常态,不贪不抢,不嫖不霸。结果这招还不是让关中百姓感动得一塌糊涂,还铁下心来要跟随他。
此时,萧何脑袋开窍,恍然大悟。如果他非用一句话来形容门客这个建议,那就是,妙不可言!于是,萧何迅速行动,赶在刘邦班师回朝之前,制造一个恶名远扬的坏名声。好事难做,坏事可是容易多了。果其然,当刘邦从前线归来,还没进入长安城,就有上千个百姓拦道告萧何的状!
这下子,刘邦可乐坏了。他一边装出主持公道的样子收下了状书,一边心里乐滋滋地哼起了小调。萧国相啊,都说你是个好贤相,原来你也不过如此嘛。于是,刘邦便拿着一大堆状书回城,等待萧何来拜。
此时,萧何也在等待刘邦。当刘邦回住未央宫后,他马上进谒。这时,只见刘邦抖着大堆的告状书,笑着对萧何说道:“国相,你口口声声说勤勉工作,以私财资军,难道就是这样子的吗?”
萧何一听,装做慌忙的样子谢罪。
刘邦又笑着说道:“算了。这事是你自己惹起来的,你得自己去摆平。所以,你还得亲自走一趟,为百姓谢罪。”
刘邦这招就叫给台阶。刘邦是这么一种人,只要不抢他的皇权,其他一切都好商量。况且萧何是个老好人,不能因为他犯了次错就一棍了打死。
于是,此事就不了了之。一场政治危机,就此化解。
好戏,当然还在后头。
那时,刘邦口口声声要萧何对百姓请罪,萧何还真当回事来了。不久,他瞄上了一块地,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上林苑。自秦以来,上林苑一直都是皇家的后花园和游猎之地。但是,上林苑因为年久失修,再加上国家初建,经费不足,所以这块好土方就日渐荒芜,成了一片杂草乱木纵横之地。
于是,萧何就打着为百姓退林还耕的旗号给刘邦上书,陈述如下:长安人多地窄,上林苑剩余诸多空地,实在可惜。陛下可以把它分给小民种田,这样,百姓不但收了庄稼,您还可以得到不到稻草当兽食。
萧何实在太可爱了,他这个建议不亚于太岁上动土。门客说损人利已,并没有说损皇帝利小民。从古至今,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做着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当大地主。当然,刘邦是天下最大的地主,他也不在乎上林苑那百里土地。问题是,让地事小,倒贴事大。萧何割皇家土地补贴百姓,百姓得利,萧何得民心,刘邦除了萧何所言的那堆兽食外,几乎还赔精光。
你赚了,我赔了。天下岂有这等好事?果然,刘邦一收到请书,勃然大怒,叫嚣要收拾萧何。于是,他马上把司法部长(廷尉)召来,说道:“萧国相肯定和奸商勾一起,竟然打我上林苑的坏主意,你去把他关起来。”
就这样,萧何做了一辈子的官吏,还是头一回落水了。其实,要说萧何不懂官场游戏规则,那是胡扯。他之所以冒生命之危险出此下招,理由只有一个:他太善良和太自信了。首先,为了自诬保命,他已经做了一回狠狠地把个人安危建立在百姓失地的痛苦之上。此次让刘邦提出让地一事,绝不是自诬的杰作,而是出自内心的良心,为百姓谋取利益,以换心安。其次,萧何以为叫刘邦让出上林苑的空地,是一举两得之事。如果不行,顶多也是搁置不理。没想到,此一时非彼一时,年老多疑的刘邦还是无法忍受,痛捉下牢。
好马也有失蹄的时候,萧何,您就先在牢里蹲着吧。您要相信好人有好报,会有人替您在陛下说好话的。
果然,数日之后,萧何的救星就降临了。
主动为萧何在刘邦面前说好话的人,竟是一个姓王的卫尉。所谓卫尉,就是皇宫的卫兵司令。其实,如果不是卫尉出面,萧何还真出不了监狱。因为刘邦关起萧何,表面是上林苑刺激,实则是担心其心不详,造势谋反。但是,谋反与否,做为保卫皇宫的司令是最有发言权的。
首先,王卫尉问刘邦:萧相国有什么罪过,陛下怎么突然把他抓起来?
刘邦:我听说李斯当丞相事奉秦皇的时候,有好处就归上面,有坏处就自己顶着。哪像萧何这般当国相的,有好处自己捞,有坏处就让我来顶。竟然要分我的上林苑取悦百姓,请问我不捉他,那还了得吗?
王卫尉:陛下您这样说就错了。第一,忠于职守,为民请利,这才是真宰相要做的事。第二,陛下没理由怀疑相国与奸商勾结。想当初,陛下与项王相距多年,后来陈豨和英布接连造反,您都是出征在外。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只要他一摇,关中非陛下所属。如果相国真的想谋利的话,不在那时做,现在才想去贪图那几两银子?第三,秦皇就是不闻其过,国家才灭亡的。这是李斯的过错,所以他没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陛下千万不要把萧国相想得及肤浅了啊。
王卫尉一席话,犹如排浪倒海,不可辩驳。这个道理,刘邦当然听得明白,可是他心里还是很不高兴啊。就算萧何真为国家百姓,可是我的面子呢,萧何不给我面子,这教我怎么高兴起来?
于是,听守王卫尉的话,他默不作声,独自回宫去了。
然而,当天就有使者持节来到监狱释放萧何。好啊,刘邦究竟还是想通了。对于萧何来说,这些日的蹲监日子,让他深深地懂得了什么叫政治。所谓政治,先过君政之关,其次才是民治。不赢得领导的欢心和支持,一切民治理想及美梦,通通是狗屎。
那怎么才能赢得领导赏识呢?那就是谦虚,谦虚,再谦虚。正如刘邦前头所说的,有好处,归领导;有坏处,自捂盖。于是,本来做事谦虚谨慎的萧何,出狱之后变得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连刘邦曾经赐予他的入朝配剑不趋的待遇都放下不管了,直接光脚跑进皇宫向刘邦请罪。
当刘邦看到萧何这一幕时,不胜唏嘘。十几年的老革命啊,其实我也不想逮你入狱。只是不惩罚你嘛,我那个年老而脆弱的心又不踏实。起来吧,国相。这事是你错一,我错二。既然这样,咱们就扯平了吧。
于是,刘邦就给萧何说了一堆释和之话。君臣两人,重归于好。
经过这次致命的打击后,萧何再也不敢向上面提任何意见。他已经老了,不愿再折腾了。他终于明白,在他这辈子当中,所有豪情壮志的建功立业理想和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像一盏油灯一般,静静地等待着油尽灯熄,而不是任由狂风泯灭。
以静养心,天之道也。萧何这一等待,刘邦最终还是熬不过他,先行一步到天堂报到。其实,像萧何活到这份上,多活一年,或少活一年,都是无关紧要之事。人生的帷幕,正像早春的雾气一样,弥漫在长空的上空。
孝惠二年(公元前193年),春,正月。
这个春天来得有些蹊跷。首先,东方的兰陵(山东省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一个平民家的水井中,竟然出现了两条龙。紧跟着,陇西(甘肃省临洮县)发生地震。再接着,夏天一场大干旱像阴霾一般笼罩在汉朝大地。
在古人看来,大自然一切不详的征兆,与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一股内在的联系。果然,这年夏天,以落跑闻名天下的刘仲先薨。紧跟着,萧何大病在床,奄奄一息,只剩下了一口气。
这时,刘盈闻知萧何病重,前来探望。刘盈当然不仅是黑发送白发来的,更重要的是,他要来看看萧何要留什么遗嘱。
刘盈问萧何:“君即百年后,谁可代君者?”
如果用不严肃的现代文翻译刘盈这句话,它的意思就是:您死后,谁可接您的班啊。其实,刘盈问这话似乎更多的成分是客套。关于汉朝接班人问题,刘邦在死前已向吕雉交代得很清楚。萧何之后,必曹参接之。这个道理,从开国论功时,就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第一名死了,不是第二名接班,难道留给后面的吗?
所以说,曹参当接班人,这是板上钉钉,不容置疑。然而,萧何没有直接回答刘盈,他反而像踢皮球一样地对说道:“知臣者莫如主。”
萧何当然是说,您刘盈是最了解的人,答案就不用我多说。是啊,不要说刘盈,答案恐怕是满朝大臣心里都是认可的。于是,刘盈也不客套了,直接问道:“您觉得曹参怎么样?”
刘盈话语刚落,只见萧何像只老鸡似的,在枕头上不停地叩头道:“皇上你可找对人了,我死而无憾啊!”
刘盈默立无声,一室无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