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战于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从谦杀了三路和范云深后,并没有继续追查同党,只是将参与谋反的几十名僧侣一起处斩。对于参与谋反的普通军士,李从谦却没有采取血腥的政策,而是征得李仲禹的同意,一律发配南疆开荒。这样的雷霆手段之下,事件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这天,早朝一开始,就有不少人纷纷发言,请国主速正皇帝位,以安民心。
当然,反对的也不是没有。尽管李从谦前些日当众砍了一大堆大宋奸细的头,但还是有一些“老成谋国”的大臣以为,应该暂缓称帝,当务之急,乃是遣使往大宋,谴责他们的“不义之举”。
这中间,以七十三岁的刑部侍郎官位最显。乔匡舜虽然年纪已老,精神却颇为矍铄,反对称帝的态度也最为强烈。他第一个出班,先是侃侃而谈地说了一通“以和为贵”的道理,又对比了一番南唐和大宋的军事力量,最后总结道:“臣以为,先贤有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大宋如今正虑没有攻击我大唐之‘名’,若陛下贸然称帝,则正好授人以柄,大宋师出有名,则我大唐危矣!”
这乔老侍郎乃是南唐有名的讲和派。当年便与“和派大佬”宋齐丘颇为相得,而与主战派的韩熙载关系很恶。后来,大周侵淮南,南唐兵屡战屡败,李景大怒,打算亲率六军拒之。乔匡舜上书切谏,李景怒火中烧之下,便以“沮动人心”的罪名将他流放,直到李煜继位以后才得以起复。但是,起复之后,他“温和”的政风未改,依旧主张对大宋称臣讲和,这倒颇合新国主李煜的心思,便任命他为献纳使,专职负责向大宋纳贡事宜。在这期间,他“政绩斐然”,逐步被李煜提拔为刑部侍郎。
其实,主和未必就一定有私心。就拿乔匡舜来说吧,他这个人为官十分清廉,生活极为清贫,因为曾经担任过知贡举之职,门生颇多,其中也有不少受到重用的。他这一大把年纪了,心中所想只不过是国计民生而已,只不过,此时他主和就未免显得不合时宜了。且不说大宋那边狼子野心如今已然昭然若揭,是断然不会因为你服软示弱便放过你的,就说国内如今普遍思战,朝廷若在此时前倨后恭,转而向大宋求和,那可就是真正的“沮动人心”了。
乔匡舜一出口,便有几名言官也出言附和。不过,这些人的态度就没有他那么坚决,他们提出应该尽人事,听天命,先做足了求和的努力。如果求和不成,到时候再称帝也不迟。
朝争就象一场攻坚战,论战的“攻守”直接决定了国策。如今既然对方出手了,那“主战派”便不能示弱,也该遣将接招了。不过,和“主和派”甫出场便是主将不同的是,“主战派”的先锋只是一个小小的给事中——姚继安。说起这位姚家家主,一个月以前还只是一名小小的监察御史而已,如今却是位列朝班的正五品上的大员了,他这升职的速度也只有从郡公直接晋位国主的李仲禹可以相比了。要是在平日,他这样连升七级早该引起朝野的震动了,但在最近这风云诡秘的一个月里,却一点浪花都没有掀起,这也不能不说是他的幸运了。

姚端甫一出场,便很不给面子地大斥对方之非,说道:“如今朝野上下正是勇气正盛这时,乃是放手一搏的绝好机会,若逶迤求和,则军心民心必沮,现在激起的勇气一旦消磨殆尽,则我大唐军民永无与北方狼子抗衡之决心了。到那时,纵使大宋一时不遣兵来攻,待他们从容攻灭南汉,则我大唐立时便出于四围之中,纵然列祖重生,恐怕也难挽回颓势了。”
他一出言,不少世家之臣纷纷出班表示赞同,而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少犹豫观望的大臣也忽地“热血沸腾“起来”,加入了主战的行列。一时间,“请陛下正位”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将主和的声音彻底湮灭了。
其实,李仲禹和李从谦的态度是早就摆明了的,只是没有明说而已。因为大家都知道,以国主对宜春王的敬慕,宜春王的态度必定就是国主的态度了,而宜春王虽然没有明确说出自己的态度,却早就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关于这点,大家是心知肚明的。此时,见了世家大族都起来支持宜春王,中间派当然也知道势不可逆了,便都跳起来慷慨陈词一番。毕竟,雪中送炭的机会既然错过了,锦上添花就不能再错过了。
最后,李从谦见时机成熟,便亲自出班奏道:“既然百官期望殷切,便请陛下勿孚众望,及早正位以解国人云霓之望!”
小国主李仲禹听了,顿时一阵激动,竟然忘记了“三请三辞”的成礼,在群臣目瞪口呆之下,一把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既然如此,朕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退朝之后,众人走出皇城,早有大批围在那里的百姓,也不知从哪位最快的侍卫那里听见了消息,对着李从谦的马车(前文说过,他可以宫中骑马)就是一阵喝彩。
而当脸色苍白的老侍郎乔匡舜躬身就要进入轿子时,忽地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骂声。
“老不羞,七十多岁了还不忘出卖祖坟!”
“可别这么损人家乔老侍郎,听说他女儿是赵匡胤的老姘头,为了自己的‘女婿’出把力,我看也无可厚非啊!”
“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老不死的从来不受贿赂,专收门生。有这么个大富大贵的女婿,还怕没有银子养老吗?为女婿训练人才才是正经!”
“……”
忽地,就听“啊”的一声,乔匡舜翻身就倒。几名家丁跑上前去查看时,老人家已然一佛升天了。
而方才紧跟在乔匡舜后边摇旗呐喊的几位“主和派”见此情景,都不禁心中恻然,几个人对视几眼,都无声地上轿而去。
第二天,李仲禹的御桌上便摆放了几本因“病”乞骸骨的奏折,李仲禹看也不看那写得声情并茂的正文,拿起朱笔来,便直接在上面写了个歪歪扭扭的“准”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