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叛逆 (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资料:苟角镇是岳池县第一大场镇,距离县城6公里。与南充的高坪区毗邻。广(安)南(充)高速公路横穿镇境,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属浅丘平坝地区,总人口55045人,城镇人口6856人。苟角镇土地资源丰富。自2000年4月被列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以来,苟角经济快速发展,由原来全县的第八位,一跃为全县第一位,城镇建成区面积从原来的0.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8平方公里,己建成整洁美观、配套设施齐的白杨路、白云路、文化路等四条主要街道……。
二十多年前的苟角场还是个交通不便的场镇。因地处南充、岳池、广安三地交界处,与我插队的广安县悦来公社相隔最近,在父亲的要求下二弟与他两个同学到此插队落户。这是父亲在我们“上山下乡”中给组织提过的唯一要求。
苟角镇在地图上一条细细的虚线一端连接到县城,另一端通向我插队的悦来。这是一条因石油勘探需要而修建的简易公路。只有石油队的工程车或油罐车偶尔开过。这种路基本可以不能称之为公路。叫它为便道更恰当些,因长年失修经常不能正常通车。三十多年后我因与单位领导不和,被迫与朋友办了个“土炼油厂”维持生计。就常跑这种属于石油部门与当地农民签定借道性质的“公路”,几十年了它也没变。天晴颠得惨,下雨车深陷。因而与它接下了不解之缘。当然这条路对偏僻的农村来说可就算是“高速公路”了。大概就是缘份的因素吧,我回到“知青”点后就沿着这条路开始了“串队”。第一站就是苟角。即而引发了一场和当地“地头蛇”的“有限冲突”。
“凉水井”是苟角镇最北边的一个路边小村。当时就十来户人。那条称之为“公路”的便道从它旁边绕过。我们悦来区及以远的“知青”回家,从这条便道可不经广安县城直插岳池,能近三分之一的路程。因此“凉水井”这个地名在“知青”中知名度很高。二弟与他同组三人就插队在此。虽然在来之前我听说过此处的“知青”很“天”。(当然说这话的人不知道我弟弟就在其中)见到他们时我还是吃了一惊。三人一色的咖啡色套装,裤腿小得如同现在女子穿的瘦身裤。莫说是在插队的农村,就是走在城里大街上,这打扮也是吸引眼球的超级“三人组合”。
弟弟见到我显得有点局促,为他的装束吧。看到他们家徒四壁后方得知:公社将“知青”安家费一次性全部发给了他们。拿到钱后生活用具没买。就先购置了这套行头。这与我们由公社统一购置用具不同。是岳池县的规定不同于广安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不明白。事到此也没什么好多问的了。只是制作这套衣服全是由弟弟出的钱,他们出布票。觉得有点太不够意思。心里别扭。
对我的到来,弟弟这两个同学十分的热情。忙前忙后张罗做饭。在“知青”点那年头能吃上稠点的红苕稀饭就算主人热情待客了。虽然插队的头一年,粮食还按月供应,但定量有限。他们却为我顿顿都闷菜干饭,现在的年轻人不少没有吃过这种“美餐”。把菜叶菜茎统统切碎,用油盐稍炒一下,然后把煮透的米粒均匀的覆盖其上。加上少许水用文火闷蒸。待下面的菜微微焦黄时熄火,再将菜与饭搅均匀即可。这既是饭又是菜的油闷快餐,饭熟菜香,有盐有味,再喝口米汤,那美味……没得说了。一到晚上这两个家伙就出去“跳丰收舞”,弄来各种蔬菜变换口味。
“串队”的第三天逢苟角镇当场天。四川乡镇一般阴历每月逢五逢十是赶场天。周围四乡八村的社员赶场天到集镇出售自己的农副产品,换点钱买盐打油,添碗扯布什么的。苟角是个大场镇。每逢当场天人山人海,特别闹热。“知青”们没有什么东西可卖,从物质上来看赶场没有多少意思。从精神上来说可就太需要了:大家碰个头,闲聊一会,或到医院坐一会或去邮局逛一趟。成群结队招摇过市,既是过礼拜,又象同学会。“下乡知青”在插队的头一年里基本上是逢场必赶的。苟角是我第一次来当然应该去看看的。不想就是这次相邀赶场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日渐当午,从苟角场这头走到另一头,在满是汗馊味的人群中几个来回,大家肚子咕咕叫了。于是我们一行人敞衣开怀地向场口走去,准备回“家”吃饭。我第一次来好奇心总要多些,弟弟陪着我慢慢地落到了后面。快出镇口时,突然一群人从后面赶上来喊到:“站倒起”。
一看装束,肯定是遇上了当地的“地头蛇”。南充“知青”与当地“临联”派的小混混时有冲突,这早有所闻,没想到在这里遇上了。
“你们带枪没有?我们要搜搜。”一个矮胖的家伙说。
突然的遭遇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寡不敌众贸然反抗显然是不明智的:“我们怎么会有枪?”
另一个家伙上前指着我腰间说:“把皮带解下来。”
这条帆布武装带是78年我们“红三师”随“指挥部”宣传队在50军驻广汉某炮团“慰问演出”时得到的。(关于那次“慰问演出”后面还要详细讲到)是我心爱之物。对方的意图很明白了。军帽和武装带是当时年轻人最时髦的服饰。这伙“地头蛇”是冲着它来的。而并不是专门来找打架。我放宽了心故意拖延着:“我就这条腰带,你拿去我裤子怎么穿?”真希望弟弟的那几个同学能回头来找我。
“我们会给你裤腰带的,快点。”这已经是明明白白的抢劫了。周围的农民见状都远远的退避到一边去了。通往场口的路上不见有回走的人影。
“说好给我的腰带呢?……”这帮家伙拿到武装带后马上就窜入人群不见了。我冲着他们的背影喊了一声。知道没用,这只能为自己在围观的农民面前有点面子而已。
镇外的小路边,我和弟弟见到在此等候我们的他那帮同学。弟弟把刚才发生的事讲述了一遍。这帮人激怒了,在苟角他们还没吃过这种亏。马上返回镇上,召集了二十来人,打听那伙“地头蛇”的去向。一路追了去。事因我起,我当然跟随而行。不想那帮家伙没往岳池县城去。而是沿我来苟角的路向广安方向走的。我们一行人半个多小时赶了十多里路,到了我插队的悦来公社。这是苟角到广安县城的必经之路,那伙人极有可能在此歇脚。可是我不能在此现身。在自己插队的公社门口打架,其后果我还是有所顾忌。于是我放慢速度远远地跟在后面。在街边的一个土坡上我停了下来。这里能俯看大半个场镇。……我们的人好象发现了目标。他们拐进了悦来中学……。这时从中学一间教室里窜出几个人来。哦!就是那帮家伙……。狗东西,被逮住了!有你们好受的。
“啊!遭……。”我心里惊叫起来。我分明看见那伙人个个手里都握着黑幽幽的家伙。这我太熟悉了。那是“手枪”……。
面队配备“硬火”的对手,赤手空拳的南充“知青”遭到下乡来的最窝囊的一次惨败。十多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排着队受辱:五星中学的“张久”、“蚊子”南充一中的“豌豆”、文建中学的“冯解放”、与弟弟同组的“九娃子”等。每人大腿或**上都留下了三棱刮刀的穿洞。好长一段时间内“战斗减员”蛰伏回南充养伤。我弟弟人小体弱没跟上队伍而幸免于难。
事件后记:
1、这伙“地头蛇”不是岳池县的当地混混,而是广安县城有名的“临联”派武斗头目广安县城一霸的“张三”一伙。在后来的“革命大联合”中,各地两派主要头目受审判刑时,南充“知青”代表还前往广安参加控诉过地霸“张三”。
2、是我们悦来区武装部长“熊XX”为“张三”等通风报信,出谋划策,将南充“知青”引入悦来中学而遭伏。其后因奸污女“知青”而被判刑坐牢。遭到报应。
3、这次事件是导致我随后回南充取枪的主要因素。后来的“手枪”事件也完全消除了公社对我“培养”的打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