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二战十大坦克排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专业的军事杂志《坦克装甲车辆》杂志举办了二战明星坦克TOP10的评选。许多的军事论坛纷纷响应这一有意义的活动,军事爱好者纷纷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
不过到目前为止,军迷界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排名被确认。因为相当一部分的军迷(甚至包含某些权威军事网站)对这种排名的整个创意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坦克因为吨位(轻型、中型、重型本身的不对称性)种类等的不同,所以担负的作战任务不一样,因此对它们进行笼统地比较是不客观的,得出的结论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诚然,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二战初期的坦克与后期的坦克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我觉得坦克种类虽然有很多种,在战场担负的任务也各不相同,但是坦克存在的最主要价值在于夺取陆战的胜利,或攻占敌人的城市、据点或者阵地。这样,就凸显出越野越障能力和反坦克打击威力是评价坦克的两项最重要的指标。
我们再回到坦克的吨位或者说战斗全重问题上。轻型坦克因为主要担负着侦察、越野、快速移动,摧毁步兵群、阵地及火力点,打击装甲车及军用车辆等任务,在抗衡中、重型坦克时处于劣势,所以它根本不在我们考虑之列。而中型坦克的机动性、开火速率等指标强于重型坦克,重型坦克的火力威力与装甲厚度优越中型坦克。两者各有所长,我们完全可以对这两种坦克进行综合地评估。虽然我的军事知识非常有限,作出的结论未必准确,但我顶着骂名列出的这个排行榜,希望能够鼓励到更多的军事迷勇敢地对这一领域进行有益的探索,对那种想当然地否定对二战坦克进行评比的所谓“权威观点”进行回击。
这个排名主要依据坦克的一些重要的性能指标和参数:
①坦克炮的破甲能力,含开火距离,也就是坦克的战斗力(或者通俗地说成火力);
②防护性,坦克的装甲厚度以及其他如喷烟、附加装甲、防护盾等防护手段;
③机动性,发动机马力,速度,越障、航程;
④实际运用效果,含产量和战果;四项综合起来就决定坦克的优劣。
推出一个二战十大主战坦克(二战时期的重型和中型坦克应该可以归类为主战坦克)的排名,仅供军事爱好者参考:
TOP1:车型PzKpfwV虎 E型(又称为6号,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国别:德国。
德国人制作的坦克造型非常的美观,工艺十分精良,制作工艺上苏联坦克粗制烂造难以超越的德国坦克。虎式坦克是二战德国坦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的乘员为5人,重量57吨,属于重型坦克(一般40吨以上的称为重型坦克)。虽然车身和炮塔设计理念并非时尚的倾斜角度,其最厚的装甲部位达到了110MM,意味着在800米以外的距离时,T-34或谢尔曼坦克都无法击穿它的正面装甲。后期的虎式坦克炮塔表面还有防磁性炸药的特殊涂层。
虎式坦克装备一门88mm KwK 36L/56火炮和两挺7。92MMM口径的G34机枪,88mm坦克炮能在2000米距离能射穿110MM厚的装甲;1500米距离上射穿125MM装甲;1000米距离上能射穿140MM。配备的火炮光学瞄准仪堪称世界一流,虎式具有惊人的射击准确率和远程杀伤力。
虎式的发动机是马巴赫公司的HL230P45型V形12缸水冷汽油机,功率700马力,最大速度45公里/小时。八个前档四个倒档,虎式的72.5厘米的宽履带,使它能跨越垂直的障碍0.79米,2.29米的战壕。行驶平稳,乘坐舒适。使用着FuG5型号的通讯设备。
但驾驶过虎式的德国坦克手,则认为它主机故障频发,航程较短,机动性差,体积庞大,较容易被击中,炮塔转速较慢。其最大缺陷是后部防护和发动机一旦熄火很难再次启动。虎式E型坦克共产1354辆,1944年末逐渐停产。
虎式坦克是德国对抗苏联红军最具威慑力的利器。德国人常常以独立的虎式坦克营来对抗苏联的坦克旅,甚至坦克军。虎式坦克能在敌坦克射程以外开火,苏联的T-34和KV-1完全不是它的对手,虎式坦克多次在东线防御战中独自殿后,保护全军撤退。1944年在西线,一辆虎式坦克曾经击毁25辆盟军坦克,牵制一个师的敌军。虎式坦克后来成为了德国坦克的代名词,是苏联甚至盟军的噩梦,尤其使盟军闻风丧胆。尽管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虎式坦克当之无愧地应该列在二战坦克的榜首位置。
TOP2:车型IS-2(1944)或IS-2M(又称为斯大林2号)国别苏联。
苏联为了对抗虎式坦克而专门研制的重型坦克。它体现了苏联坦克设计的风格,简单实用,其重量46。25吨。1944年4月开始生产,共产3475辆。IS-2的乘员为4人,使用10RK型号的通讯设备,发动机功率520马力,最大速度37公里/小时,能跨越垂直的障碍1.0米。装甲最厚处达到120MM。装备一门大口径的122MMGun D-25T火炮,备弹28发炮弹,2挺 7.62MM DT MG 机枪和1挺12.7MM DShK MG 高射机枪。在1000米距离射穿160MM装甲。IS-2是苏联红军攻坚的利器,它的后续型号为IS-3(1945年)更加嚣张。斯大林2号是德国坦克手最畏惧的坦克之一。在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时,IS-2是日本关东军根本无法抵挡的坦克。缺陷:IS-2的驾驶员没有自己的出入舱门,坦克一旦被击中,驾驶员逃离的机会要小得多。
TOP3:车型T-34-85(1944)国别苏联。
苏联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靠的就是“T-34”。那么是哪种型号的“T-34”呢?就是列第三位的1944年3月起开始生产的T-34-85(1944)。其重量达到32吨,这是一种中型坦克,共生产17680辆。T-34-85是苏联为了对抗德国的黑豹坦克而专门研制的。但是其性能已经超越了黑豹。达到了T-34系列的完美境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T-34-85仍然被许多国家大量地采购。它装备9RM型号的通讯设备。一门85MM gun ZiS-S-53火炮和两挺 7.62MM DTM MG 机枪,备弹56发。5个前进档1个倒退档,跨越0.8米垂直的障碍只要4‘1‘,2.5米的沟壑。V-2-34M型号的发动机,功率520马力,最大速度为55千米/小时。其装甲最厚处90MM,设计故意设计出倾斜度,被击中时能产生滑弹效应。车体和炮塔侧面装有扶手,可搭乘步兵。T-34-85(1944)在柏林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TOP4:车型PzKpfwV G型黑豹(又称为5号或美洲豹)国别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设计制造的最优良的中型坦克(重45。5吨,实际上可以称为重型坦克),共生产3126辆。G型的乘员为5人,装备一门75MM KwK 42L/70火炮和两挺7.92MM口径MG34机枪,备弹79发。Maybach HL230P30型号的发动机,功率为700马力,7个前进档1个倒退档,最大速度55千米/小时。能跨越0.9米的垂直的障碍,2.45米的战壕。最厚的装甲部位达到110MM。黑豹在对美英盟国作战时,显示了无以伦比的优势,盟国的坦克相形见拙。这种坦克的机动灵活,火力威力中等偏上水平,很适宜被用来作为机动防御装甲力量。许多德国装甲兵高级军官都选用黑豹指挥坦克作为自己的指挥车。德国最好的坦克歼击车“猎豹”就是根据黑豹车型改进而来的。部分的德国官兵对于黑豹的评价甚至高于虎式。在苏德战场德苏力量对比悬殊,面对数量众多的苏联坦克,德国的黑豹被纳粹作为一种第一线的主打坦克,而被广泛地采用。

TOP5:M26(又称为“潘兴坦克”或“T26E3”)国别美国。
这是一种在二战中最后登场的重型坦克共生产了1436辆,在美国的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二战中,美英的坦克根本无法与德苏的性能优越的坦克抗衡,盟国更多的是依靠空中轰炸能弥补坦克性能的不足。因此美国就设计制作了潘兴重型坦克。它重达到了41。5吨,乘员5人,配备着一门90MM Gun M3的火炮,备弹70发。两挺30 caliber MG M1919A4机枪和1挺50 caliber MG HB M2高射机关炮。其坦克炮在914米的距离上能够射穿122毫米厚度的装甲。M26的Ford GAF型号发动机最大功率500马力,最大速度48千米/小时。潘兴坦克后来还参加了朝鲜战争,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
TOP6:车型PzKpfwV B型(又称为“虎王”)国别德国。
可能会有朋友对虎王坦克的排名偏后表示异议,但我是从综合各项性能来比较的,“虎王”共生产489辆,虽然威猛但过于笨重,为了追求防护性而丢掉了坦克的机动性与快速反应能力。8个前进档4个后退档,发动机最大功率700马力,最大速度为38千米/小时。虎王机械故障率偏高,而且耗油太多。虎王重达70吨,乘员为5人。装备一门88MM KwK 43L/71火炮和2挺MG34机枪,其火力并没有超越虎1式坦克,弹药基数80-86发。装甲最厚处达到180MM,顶部的装甲也达到了40MM。因为速度慢,动作笨拙,虎王有时被作为虎式坦克单位的指挥坦克。其变型车最著名的为“猎虎”反坦克歼击车。最后的虎王曾绝望地战斗在匈牙利。
TOP7:车型T-34-76(1942) 国别苏联。
T-34-76在二战初期,对抑制德国的闪电战的速胜发挥了重大作用。T-34-76的1943年版当然要先进一些,但是按照在战场上体现的价值,1942年版更具有份量。T-34-76到1945年为止,共生产了25522辆。
T-34构造简单,普通拖拉机厂都可以生产,体现了它设计的返古归真。它重30吨(属于中型坦克),著名的设计师塔西诺夫为它设计了革命性的斜面装甲,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为60-100MM,炮弹命中后容易产生反弹,在1941年,德军的任何坦克火力都无法在500米以外上的距离穿透T-34的装甲。
T-34的乘员为4人。装备着一门76.2MM Gun F-34火炮和两挺7.62MM DT机枪,弹药基数100发。76.2MM Gun F-34火炮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轻松穿透61MM的装甲,当时的德国坦克无一可以抵挡这么猛的火力。
V-2-34型号的发动机最大功率500马力,省油,最大速度53米/小时。50公分的宽履带在1941年为它赢得了“雪地之王”的美誉。总评价: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综合价性比为优良,被称为“现代坦克的真正先驱”。
缺点:T-34没有足够的通讯设备,坦克间联络靠旗语,这种情况到1943年才改善;使用的柴油发动机的废气排放管常常浓烟滚滚,德军很远就能发现它的踪迹。
TOP8:车型PzKpfwIVH型(又称为4号)国别德国。
德国PzKpfwIV被誉为“德意志军马”,在苏德战争的初期,德国所有的坦克甚至无法对抗T-34-76和KV-1,德国不得不对自己最先进的坦克PzKpfwIV进行改良,从PzKpfwIVF2型开始改装长身管的75mm KwK 40L/48火炮,PzKpfwIVH型的乘员为5人,其重24吨,装备着75mm KwK 40L/48火炮,备弹87发,2挺MG34机枪。Maybach HL120TRM发动机,功率300马力,最大速度40千米/小时。6个前进档1个倒档,能跨越0。6米垂直的障碍,2。2米的战壕,拐弯处半径5.92米。配备FuG5通讯设备。车体和炮塔为扎钢焊接,前部厚90MM,后部厚20MM,两侧90MM,顶部15MM(最大),4号坦克是战争中后期德国装甲师的主要装备,而H型是4号中较为成熟的作品。其缺陷是其火力略显不足。
TOP9:车型M4A3(76) W HVSS (谢尔曼坦克)国别:美国。
美国制造的中型谢尔曼坦克型号很多,其中最好的就是M4A3(76) W HVSS或M4A3E8,共产了4542辆,乘员为5人,重33。6吨。
装备着一门76MM Gun M1A1, M1A1C, or M1A2等型号的火炮(当然谢尔曼坦克中的M4A3的火炮口径是105MM),弹药基数71发,两挺30 caliber MG M1919A4机枪。
Ford GAA型号的发动机最大功率350马力,最大速度40米/小时。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为89MM。使用者对谢尔曼坦克的评价是:坚固、耐用、技术成熟、
故障率偏低,缺点:火力不足,难以抗衡德苏的重型坦克。以M4的底盘制造的“英国版本”谢尔曼坦克被英国命名为“萤火虫”式坦克。
TOP10:车型KV-1(1941年)国别:苏联。
1941年至1942年生产的,大约有1753辆。其战斗重量达43—48吨,是一种重型坦克。乘员为5人。配备着76.2mm Gun ZiS-5火炮和3挺7.62mm DT机枪,弹药基数114发。
V-2K型号发动机最大功率600马力,最大速度34米/小时。其改良型号比较著名的被称为KV-1C和KV-2。炮塔正面装甲120MM。
我的总体感觉:KV-1防护性能不错。在战争初期阻涉了德国坦克的快速推进,1941年8月,一队KV-1坦克击溃了一个加强了100辆坦克的德国步兵团,捷克产的38吨坦克甚至直接被KV-1压扁。一辆KV-1在奥斯特罗夫创造了狙击德军一个装甲军一整天的神话。在当时,只有88MM炮和斯图卡才可以有效地终结KV-1的反抗。KV-1为IS-2的研制准备了条件。
KV-1的缺点:故障频繁,动不动就抛锚了。苏军曾有过统计,在一次战斗中,苏第15坦克军损失了56辆KV-1,其中11辆为战斗毁损,11辆原因不明,34辆因为机械故障而被放弃。到战争中后期,KV-1速度太慢,生存率不高,为反坦克炮或坦克锁定目标、反坦克手靠近提供了大量时间。虽然在KV-1的后面有一挺机枪,对于从侧面靠近的反坦克爆破组没有什么办法。
(本文系参考网络资源,依据本人的军事知识独立撰写,结论评价文字版权所有,转载请署名作者,谢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