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日后,张合把管亥和於夫罗带了过来。龙健对着管亥左看右看,最后说道:“如此虎将,难怪北海一日而破。”
管亥连忙谢罪。
龙健摆摆手,说黄巾起义是自己的责任,怎么能怪他。倒是北海太守的人头丢得让他有点心疼。不过这都过去了,只要他能改过自新,那么青州将是能让他发挥才能的最好地方。
对于龙健如此和颜悦色,也不追究自己的攻打北海的责任,还许诺会重用自己,管亥在庆幸之余自是感激涕零。
龙健又看了看於夫罗,便问他有什么打算。
於夫罗刚见到龙健的时候,有点不相信这个看起来比自己还要年轻三四岁的人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瘟神。不过当他看到龙健对管亥的态度以及说得话时,他相信了。本来他还以为管亥没准会被砍头,哪知反而进了青州军,而且是让管亥甘心情愿的进了青州军。“相信管亥以后一定会为他效死力的。”於夫罗心中想着,不由想起了自己的部下,听闻龙健那宛如问候朋友般的一问,不禁神色默然。
“若无处去,不若在青州安身,为匪做寇岂是长远之计。”龙健说道。
於夫罗神情一喜,但马上又暗了下来。
龙健知他心中所想,便道:“复国乃死生之大事,以汝现在之力,有望乎?”
於夫罗闻言恭敬地向龙健施了一礼:“多谢大人收留。”
龙健又说这并非是收留,而是他这次帮助自己破黄巾后的赏赐的一部分而已。接着按照他军功的大小,在青州南丰附近专门为其画了一块地方,做为安身之所,并传令下去,汉胡一家,各地方要平等对待。
这让於夫罗感激非常。
中平六年七月十日,也就是二十天之后,龙健在吕虔的府里开了第二次青州会议。参加的人除了青州府的官吏之外还有东莱郡守太史慈,新任北海军督於夫罗,新任济南军督臧霸等。军督一职是龙健新设立的,主要职责是管理一郡的军事。
龙健让孙邵把新的青州发展计划说了一遍,然后自己重点强调了一下免除青州三年赋税,奖励开垦荒地的事宜。
“大人,”新任青州功曹国渊忍不住说道,“如此青州总共需粮不下八百万斛,青州何来如此粮米?”
正说话间,一个兵士来报赵云回来了。
龙健对国渊笑笑:“粮打此来。”
说完便让勉强能坐起来的吕虔别动,自己带着众人去见赵云。
只见在城阳的官道上,连绵的粮车一眼看不到头。
“大人,云幸不辱命,从冀州借粮一千两百万斛。”赵云指着后面的粮车说道,与他一起来的还有程昱。
“哈哈”龙健对着众人大笑道“子龙此行,青州无忧。”
“原来大人早有妙计,渊让大人见笑了。”国渊看着那些粮车笑道。
“大人,云能成此功,程大人功不可没。”赵云突然说道。
“哦”龙健好奇地看着赵云。
于是赵云便说出了此行的种种。原来当他刚进入冀州地界的时候,便听到了青州黄巾造反的事情,正想要不要放弃借粮,赶回来救援之时,程昱的信就到了,信中写道:“子龙此行,关乎青州存亡,黄巾贼子虽众却如瓦狗,安能犯大人之尊贵?子龙勿忧。”
于是赵云就加紧行程到了冀州,按照龙健教的,先去见了冀州太守借粮,冀州太守因为害怕黄巾兵,二话没说就借给了赵云一千两百万斛军粮。接着赵云就又派人去和黄巾谈判,说只要他们肯归降,他便让他们入住青州,并每人发三十日的口粮。那群黄巾本是用来分散龙健兵力,好让主力消灭龙健的乌合之众,正在担心赵云进攻呢,所以很快就答应了赵云的条件。
不过等快到青州地界的时候有传言说龙健被数十万黄巾兵围在了高密。一时,那十万降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骚乱,赵云本就有一千人,又运着一千多万军粮,形势现时一时变得危急起来。而正在这时,程昱派来来报,黄巾贼众已皆伏首,于是稳住了军心。而那时真实的情景是乐安与济南正在黄巾的围困当中。
程昱同时让赵云派出人分别去乐安济南报信说他已率数万大军正在回援途中,一时让两地黄巾方寸大乱。纷纷士无战心,被程昱与臧霸双双击破。
龙健听完赵云的讲述,忙拉过程昱,整了整自己的衣冠之后,向其深深一拜,说道:“无有仲德,青州危矣,请受我一拜。”
程昱连忙把龙健扶起逊谢。
回到了吕虔府,龙健让程昱坐到了自己的右侧后开始了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论功行赏。并借此机会重新安排了青州的人事。
一切都完成之后,龙健说道鉴于青州出现了这么大规模的黄巾叛乱,他决定强化各郡之兵众,主要措施是由训练兵士最好的郡出场地,出军官,各郡在其地统一训练。
“这就是我叫大家带上各自最得意的兵士来此的原因。片刻之后,大家在练武场上带着自己的兵各显神通,以决定在哪里训兵。”龙健对太史慈等人说道。
这可是个让自己露脸的机会。于是,各郡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然而,当有人要求龙健先让青州之兵出场演示之后,所有人,尤其是於夫罗带来的那些剽悍的匈奴兵都被震憾了,他们一个个在那里感激上苍让於夫罗在战与降之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但见高顺,赵云,张合分为三队,每队各千人,开始在校场上往来冲杀,并不停地变换阵形,没有丝毫混乱。“杀”三千个人同时发出喊声,整齐划一地排在了一起。接着,仿佛同时,三千安装了马掌的铁蹄踩在地上发出宛如雷鸣,而就在这雷鸣声中三千把长枪同时刺出,收回,刺出,收回。伴随着那有节奏的喊杀声,让人清楚的意识到这是一种收割生命的音乐。这种音乐开始无视校场上的一切,只是径直地向前方冲去,而前方只剩下那一堵围墙。

正在大家对这支骑兵快要撞到围墙上担忧时,只听作为总指挥的高顺高喝一声:“杀”
“杀”三千铁骑冲到了围墙上,“轰”一声,围墙倒塌了。而此时,那三千士兵却丝毫无损,也没有出现由于前排被障碍阻拦而减速导致后队冲撞了前队的事件,三千士兵宛如一体地冲出,缓冲,转弯,最后又冲杀回来,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一丝停滞。
“杀”高顺又把队伍引向了那校场外的一几棵大树,但见那支骑兵面对大树阻路时,却又如流水遇顽石一般向左右分开,待冲过之后,却又如流水一般复合在一起,整个过程,流畅自然,仿佛它本就是水作做的。
“刚胜金,柔似水。有此神兵,天下之福。”已经成为青州功曹椽的管宁不由赞道。然而伴随着他的赞叹声,那只军容整齐的队伍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但见三千骑兵在高速运动中有条不紊的分开,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竟自动地分为了每三个人一组的小包围圈,这些个小包围圈仿佛是活的生命一样,一个接一个的螺旋着向前进,似在不断的清除着一路上的障碍,在清除过程中,包围慢慢扩大,最后成了一个三千人的包围方阵,整个过程就如果从水锅里冒起的逐渐变大的气泡一样,流畅而自然。
当看到这一幕时,於夫罗的心里有点发颤。久经战场的他自然知道这是一种阵法,一种可以让一个敌人同时面对自己三个人,六个人,甚至于无数人的阵法,也是一种让敌人无法逃脱的阵法。看着那明晃晃的枪自然地流动成一个个死亡的陷井,他开始庆幸自己一开始就在战与降之间做了正确的选择。回头看自己的部下,他们那无法掩饰的恐惧的眼神让他更坚信了自己的选择。
其实在於夫罗并不是最后怕的一个人。最后怕的是管亥,虽然他的带兵经验并不如於夫罗,但是他能从一个小小的黄巾兵成长为一个分部的将领,其头脑可见一般。这时,他正在思索着这支骑兵的战斗力,结果是,他的那曾经的十万大军完全无法与之相抗衡。而且就算是跑了也是死伤惨重。
而正当管亥为自己那所谓的十万大军感慨时,一个让他无法相信的动作出现在了练武场里。只见所有的骑士并成一排,飞奔着把手中的长枪奋力地掷了出去,一时枪雨遮天。把兵器扔了?正在他心中惊呀时,只听刷刷的声音,骑士们同时拔出了腰间那奇怪的刀,说它奇怪是因为这种兵刃虽然是刀但却狭窄如剑,而且是一把弯曲的剑。然而就是这些弯曲的剑左右飞劈着前进时,他的脸色变得煞白,因为他明白了为什么会把长枪掷出去,那是为了减慢最前面逃走的敌人的脚步,现在这些骑兵们摆出了峰矢的阵行往向冲分明是冲着困在士兵中的敌军将领去的。想到这里,管亥的心不由一颤,他终于明白前两天自己能投降那是自己的幸运。想到这里,他不由看向了这支骑兵的拥有者龙健。
“斩马刀,钢制刀身。峰长五尺五寸,宽三寸三到四寸三。”龙健在为身边的太史慈等人解释正在使用着的他设计的斩马刀。
“大人,刚才的阵法可有名字?”吕虔坐在椅子上向龙健施了一礼说道。
“有,叫梅花阵。”龙健淡淡地说道。
他为这个阵起名字的时候想起了那个为他而死的春梅,于是为了纪念她便给这个阵起名梅花。
“朵朵梅花,片片杀机。”一旁的于禁不禁出口说道。
“快看。”正在大家对梅花阵感慨时,夏侯亭突然喊道,原来前方又有了新的变化,只见那峰矢阵在急驰中奔向了那掷出去现在插在地上的枪。看着那一幕大家的心里有点担心,因为那三千支枪直立在地上,对骑兵来说是个不小的障碍,就算前面的骑兵把枪一个个拾起清除,他们也没有那么大的臂力与耐力。然而就在大家的疑惑中,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只见三千骑兵,整齐地冲入了枪阵,一个接一个的拾起了枪。
“难道?”太史慈终于说话了,不过他只说了一半,他不相信自己的推断,因为刚才的动作表明那三千人掷出去的枪也排成了一个方阵,一个整齐的方阵,这根本不可能,因为那要求所有人都有相同的力度,与投掷角度。
龙健看着众人疑惑的眼神,不由点了点头,同时心道:这个世上,大概只有大哥高顺,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兵家奇迹。
三千铁流,横扫校场后,把手中的长枪指向了头上那阴沉的天空。
“大人,请允许属下带兵去青州参加训练。”太史慈第一个激动的表了态。
接着在青州进行急训已成定局。而且各郡的一些将领也请求在青州府急训,于是龙健让孙乾代领程昱的乐安郡太守之职,管宁代领了太史慈的东莱郡太守之职,国渊代领了吕虔的城阳郡太守之职。十天后,一行人开赴青州府。
参加这次急训的有:程昱,将兵八千,八百骑兵;太史慈,将兵七千,五百骑兵;吕虔,将兵六千,五百骑兵,夏侯亭暂时担任指挥;於夫罗,将兵三千,皆为骑兵;臧霸,将兵两千,二百骑兵;于禁将兵一千,一百骑兵,加上龙健的三千骑兵再加上青州府中的一万步兵,共计四万士兵。
公元190年也就是中平六年8月1日,青州在各方叛乱稳定下来之后,开始了第一次全州规模的军事急训,据在那个时空的后世史学家评价,这场急训不仅使青州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使各路将领无论是在个人感情上还是在军事配合上都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沟通与磨合,为以后青州各军那骄傲而有强烈合作意识的军事作风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因此
每当史学家翻开历史中的这一页时,无不为当时身为青州太守的龙健的组织协调能力感到由衷的佩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