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皇帝激情燃烧的岁月(4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1
好不容易总算盼走了这位全中国唯一能管皇帝的人――孙太后,皇帝把憋了一肚子的窝囊气发向了王振,不过也就是口气比平时严厉些而已,骨头里的气还是对着下面的大臣喷的。
“告诉他们,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没有孙太后在场,王振立时又威风起来:“万岁有旨:有事早奏,无事……”
还没唱完,兵部右侍郎于谦出班跪下了:“万岁,臣有要事上奏!”
皇帝可真是烦透这于谦了:“你咋那么多事儿?为啥不早说?今儿不听了,明天再奏。退……”
于谦情急顾不了朝堂礼仪了,着急的大呼:“瓦剌蒙古人打到居庸关了!今晨接到边报,瓦剌太师淮王也先率军攻城掠地,来势汹猛。”
石破惊天!满朝震惊!但要细述这次兵祸的来龙去脉,却要先大略了解一下瓦剌的来历。
瓦剌是明朝时东部蒙古的称呼。元时称斡亦剌,最初居住在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的八条支流地区)。人数众多,有若干分支,各有自己的名称。元朝时开始南下,定居于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
由于大明皇帝的谕旨,猛哥帖木儿就此得以名正言顺的一统了瓦剌各部,开始了逐步东进,招牌打得是响应朱棣的号召,共同消灭北元,其实遇到大明的部队也是照打不误,总得就一个原则:哪里能发财就扑向哪里。
只可惜东、西两个帖木儿命运仿佛:西方的帖木儿大汗在东征中国时病逝于中途锡尔河畔;东方的帖木儿也没能坚持“猛哥”到最后,也是殇命于东征途中,瓦剌家业就此一分为三,由其三个部落首领马哈木、太平、巴秃孛罗各自管理一部。
永乐六年,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进贡良马请封号,次年,成祖朱棣把马哈木、太平、巴秃孛罗分别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三王中顺宁王马哈木势力最为强大。

这三位瓦剌大明王爷虽然各自挥兵南下东进,进击北元残部所居的鞑靼,但却不是为了以热血来捍卫大明中国的江山,大家其实就一个目的:为争夺蒙古的大汗之位。只能说客观上策应了大明对北元鞑靼的战事。
永乐八年,朱棣北征,大军到处,胡虏披靡,瓦剌三王则乘机南下对本种族的蒙古北元落井下石。永乐十年,鞑靼的北元之主本雅失里被戮,瓦剌的大明王爷们却索性进一步南下了,只是这次的蒙古弯刀却是对着大明砍下去的。
永乐十二年,明成祖朱棣亲征这反叛的三位王爷,大明铁骑直踏土剌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图拉河)。这下瓦剌诸部着忙了,畏惧之下,马哈木等再献贡马谢罪请降,才算保住了王爷之位。
之后不久,瓦剌大乱,源由于马哈木病死,传位于儿子脱欢。这脱欢却是位强爷胜祖的人物,宣德九年,脱欢袭杀鞑靼北元余部的阿鲁台,正统年初又杀贤义、安乐两王,重新统一了东方的蒙古各部。
脱欢的天分还不止体现在军事上,政治手腕更是高诸王一筹,他自己并不急于自立大汗,公开与明朝为敌,而是立了北元皇室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自己为丞相。这一手是否效法于东汉的曹操?不得而知。
脱欢病逝,长子也先继位顺宁王,这也先却是个鹰隼狼獾般的家伙,论本事早已超越父王,且兵权在握,行事狡诈多变,心狠不亚任何古代帝王,现在羽翼丰满,亲自率军陈兵大明北境,以北元正宗传人自居,对明朝皇帝口虽称臣,实质却是以取而代之为最终目标。
具体到真正侵入中国,却与东来苦寻小王子琪都十余年的沙沙有不小的干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