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皇帝激情燃烧的岁月(4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2
沙沙奉帖木儿遗命寻找小王子琪都,先是潜入瓦剌境内,与瓦剌部落上层逐渐接近,终于谋得了一个远赴中国的好差事:进贡使者团成员之一。
虽然得以就此潜入中国内地寻访被托克拐卖到中国的小王子,可是中国人海茫茫,沙沙又毫无线索,哪里去寻找一个肯定早已大变模样的孩子?
由于只听那托克说过一句:小王子是被卖给了一个路过的中国大官,中国的大官自然居住在皇城北京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沙沙基本上是围着北京城打转,竭力调查在那个事间段里有何人出使过西域,努力之下,竟然越查越渺茫,根本打听不出来那几年有任何官员去过西方。
沙沙更是个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汉子,便竭尽心力逐渐接近皇宫的采买太监之类人物,以求能万一得知哪个大官去过西域。但有时候工夫也负有心人,沙沙终于也没能得到有关小王子的任何信息。
生活方面,沙沙倒是不愁,因为有大明政府定期供应着他呢:瓦剌人一直维持着向大明皇朝每年进贡的良好习惯,无非是派人定期来送些马匹、皮毛之类的草原特产,但大明的回礼却是有定例,一贯是按来进贡的人数赏赐每人固定数量丝绸、茶叶、外加雪白的银子,要论双方交换的价值,那简直是大明中国花费了数十倍的高价进口些草原土特产。
不过历来中华大国对外打交道时都是算政治账的,只要你喊几句万岁,保证让自己的人民勒紧腰带也要支援兄弟!**政权最喜欢听老外夸自己民主,所以便不惜搜刮民脂民膏,来向漠北的瓦剌兄弟们显示大家若比邻,这样就海内全都存知己了。
可是瓦剌这老外却是贼精,既然你按人数回赏,那咱就好办了,赴中华旅游团的人数大大增加呗,反正上不封顶!以至瓦剌使团人数逐年剧增,从最早入明朝进贡的使臣三、五十人,一直增加到了一两千人之多,明朝负责接待的礼部虽对此早有察觉,屡次告诫瓦剌贡使人要少来,但这等便宜生意也先怎会放弃?索性我行我素,不断增派,以至于诺大一个明朝对“回礼”也渐感回不起了。

这还不算,也先还相当精通后人吃空额的妙招,连人都不用来,只向明朝礼部报个数字就成了,确确是无本生意!
沙沙这位使者团成员就是每年跟着报个名字,明朝的回礼,“瓦剌”人沙沙也有一份,就是挥霍也是不容易花销完的。
到了正统十四年,也先实遣“贡使”二千人入京,上报明朝三千人,而且“进贡”的马匹多疲劣不堪,这种事终于被上报到了小皇帝那里,小皇帝朱祁镇不愿意再继续做这个冤大头了,便委派王振亲自核实,按实有人数回赐的封赏,就此也先大怒明朝天子吝啬,双方开战也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而沙沙周旋于大明京城多年,对这英宗的顽童底细逐渐清楚,自衬寻找琪都接近绝望,怎能命令大明帝国举国搜寻一个九脚趾的孩子?那只有兵临北京城下方有此可能,或者干脆占了中国这花花世界,那时大权在握,什么事情做不到?
所以,深知瓦剌人心理的沙沙便随同不满意的使团回到了瓦剌,沙沙向已自封为瓦剌“太师淮王”的也先极力描绘大明京城的繁花似锦、遍地宝物!恰那也先是个最喜金银财宝的“太师淮王”,又因这次进贡收礼对那大明皇家实在过于吝啬而不满,便也尽起所部铁骑,由沙沙暂充前锋,杀向了大明边关。
边关烽火骤起,狼烟弥漫,警报早就报到了京城,兵部尚书邝野已经数次紧急上奏,却被怕惊动天子玩乐的王振给暗压了下来,些许边境小事,哪年不出个几起?还值得惊动圣驾不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