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于谦与他的北京保卫战(6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8
郕王不是正式皇帝,没有资格御正殿,只能在午门会百官。第一次主持朝政会议便被百官奏事搅了个七荤八素!
皇帝被俘源于王振,群臣声泪俱下,异口同声,共同声讨王振倾危宗社,接二连三出班要郕王下令灭王振全族。现场气氛哀沉悲壮,哭声连片。
郕王也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小青年,哪见过这种阵势?慌乱之下起身离座,想入内殿找孙太后请示,哪知众臣一齐涌入内殿,非要郕王当场表态。郕王无奈,下令指挥使马顺去查抄王振的家。
谁知这下惹了众怒,只听众人一片喧哗:“马顺乃王振一党,请殿下换人!”
传旨太监金英有点不识时务,叱令众臣退朝。百官此时哪还畏惧什么太监?争相上前想扭住金英,先揍他一顿再说!金太监见势不妙,逃入大内再也不敢多嘴了。
哪知马顺更没长脑子,以为自己刚刚得了令旨,还怕什么群臣?便厉声喝斥群臣。众臣正愁找不着人出气,一见有了目标,百多号人竟然一拥而上,你一拳我一脚,楞是把马顺这么一个大汉给空手打死了!
既然朝堂玩开了全武行,群臣索性放开了胆,要求内宫交出王振平素最信任的毛姓、王姓两位太监,那惊魂未定的金英公公怕牵扯到自己,立刻命人把内殿内开条缝,把王、毛二人踹了出去。众人上前,又是一阵拳打脚踢,立毙二人。
墙倒的确众人推,王振的侄子锦衣卫王山也被人主动逮捕,并且押来中廷以供众人击打唾骂。据史载:“班行杂乱,无复朝仪。”

当着郕王面,却未得其令而殴杀三人,百官“益忧惧不自安”。郕王更加不安了,谁知将会乱成怎样?屡坐屡起,一心逃回内宫避难。
关键时刻还是兵部侍郎于谦,上前揽住郕王的袍服进谏:“殿下万莫离开,王振乃罪魁祸首,不抄家不足以平民愤。众臣虽行为过当,皆一心为国,没有他意。”
郕王听后稍安,马上宣旨:马顺罪应处死,百官各归位司其职,免究责任。众人跪听旨意,拜谢行礼有序退出。
有赖于谦临危不乱,关键时刻留住了郕王,处置得当,终未酿成大乱。之后孙太后下诏任于谦为兵部尚书,大明朝实是幸运的得到了一位主持军务的能员干吏。
毕竟是由郕王主持清算了王振全族及余党,文武大臣纷纷上表劝郕王即位,以应边事国务,众意难违,孙太后不得已降诏,以郕王继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明年为“景泰元年”,郕王朱祁钰就此成了明景帝。
景帝即位,立即重用于谦,下令从此不准再付给瓦剌人一锭银子,并且明诏大赦天下,加恩科一届,以贺新皇登基。
这下彻底断了也先的财路,也先当然不肯善罢,于是便重聚重兵,押着这昨日的大明天子,亲赴北京讨钱来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