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于谦与他的北京保卫战(6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9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一首咏石灰绝句,千古留名!
而做为主管大明军事的兵部尚书,于谦为大明所立伟功莫过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北京保卫战。
于谦能得以主持大明军事当然有赖于新皇帝景泰帝的支持,其时刚上任的皇帝对于谦可谓言听计从,于谦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充分利用了也先息兵休整的两个多月的时间抚安军民,招募兵马,到了也先押着太上皇朱祁镇来北京发财时,于谦手头已经集结了近二十万可用的人马。
对于也先的进犯,朝廷实际上早就人人心中有数,但对于如何应付,大臣们却是各执己见,归纳一下,抗敌策略有以下几种:大学士、侍讲徐珵的建议是迁都,这样一劳永逸远避强敌;守城都督成山侯王通的建议最离奇:不让瓦剌人靠近北京城墙还不简单?围着北京城再筑一圈城墙就是了。
对于王通的荒诞建议,不值一驳,但对于徐珵的迁都建议,于谦却不能等闲视之,此主意虽馊,朝廷内却不乏支持者,大明的群臣们对五十万大军的全军覆没记忆犹新,那瓦剌人的确令人提起来就头皮发麻!

于谦上疏:“京师乃天下根本,宗庙陵寝所在,帑藏仓储皆咸集此地,一动则举国民心亦动,天下岂不大势尽去?宋朝南渡之事,即为前鉴。徐珵妄言,其罪当戮!”
景帝拿不准那种办法最安全,难做决断。幸亏先前差点挨群臣一顿好揍的太监金英此刻突然清醒,关键时刻支持了于谦,高声表态:“死则君臣同死,有谁再敢言迁都之事,宜立刻诛杀!”
皇帝只能赌一把了,准于谦所奏,从而明廷形成“决议”:君臣一心,坚决固守北京城。
守城的重任放在了于谦肩上,于谦在紧急整修北京城墙的同时,上书景帝解救出因坐视皇帝被俘于土木堡不救而入诏狱的宣府守将杨洪,以及坐守万全城的守将石亨,命杨洪回守宣府,石亨统管京营兵马。
至于日后石亨对于谦恩将仇报,那便是后话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