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鲁北军政委员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15鲁北军政委员会
鲁北不可避免的走上了那位台湾网友所调侃的发展轨迹,抢一支枪,发展一个人“入伙”,抢更多的枪,发展更多的人,占据一块地盘,扩大人马,继续扩大地盘….
此时的鲁北已经是拥有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濒临渤海黄海,管辖三十多个县,拥有龙口港口商埠和潍县内陆商埠,一千八百万人口的庞然大物,按照之前的各项指标,除了经济方面特别是铁路和现代工业的通车里程及产值从业人员总数,人文教育方面例如城市人口比例额,大中城市数量,大中学校的数量级在校师生员额,其他各项指标都已超越山东督军管辖的区域。
比照民国当前的政区建制和制度,陈剑锋等众人商议一番后,就迅速的制订了鲁北自上而下一系列的机构设置政区划分建制制度等方案并马上予以公布施行。
鲁北护军行署统辖鲁北辖区军务民政事务,陈剑锋对这个督军护军的称谓一直不太感冒,干脆成立鲁北军政委员会,与护军行署一套人马两个班子,为省一级行政机构,下设军务,外事,财政,警务,教育卫生,商务,农业,交通建设,海洋,地矿等十一个厅,以及秘书处,科技发展局,安全局三个特设部门以及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
军政委员会最高首脑称主任,各厅局长,秘书长,高级法院首席法官,检察长都自动成为委员会委员,除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委员会同时是鲁北最高的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负责审定修改公布相关法规,并对重大事件进行表决,但最高首脑拥有最终裁定权和对法律法规最终的裁定权。
地方政区建制设立“道”一级的专区,鲁北划分7个专区,一个市,人口接近一千八百万:
沾化专区,辖沾化(14万人),无棣(22万人),乐陵(30万人),德平(23万人),阳信(20万人),惠民(31万人),商河(31万人)七县,人口171万人,治所沾化。
博兴专区,下蒲台(11万人),滨县(24万人),高苑(9万人),青城(5万人),博兴(21万人)五县,人口70万人,治所博兴。
淄博专区,辖桓台(25万人),长山(21万人),临淄(18万人),淄川(30万人),博山(17万人),人口110万人,治所临淄。
日照专区,下辖沂水(60万人),莒县(81万人),诸城(65万人),日照(48万人)四县,人口254万人,治所日照。
即墨专区,下辖莱阳(76万人),即墨(50万人),平度(78万人),胶县(50万人)四县,人口254万人,治所即墨。
荣成专区,下辖牟平(51万人),文登(43万人),荣成(20万人),海洋(45万人)四县,人口159万人,治所荣成。
潍县专区,下辖潍县(126万人),昌邑(45万人),安丘(47万人),高密(43万人)四县,人口420万人,治所潍县。
羊角沟市,下辖大港,王岗,下营三区(45万人),以及利津(14万人),广饶(25万人),寿光(52万人),益都(40万人),昌乐(20万人),掖县(68万人),招远(28万人),黄县(38万人)九县,人口325万人。
行政区划和建制以及相关的行政管理体制涉及包括历史渊源,人口密度,经济条件,民族分布,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还要考虑具体运作的行政成本以及能否保证政令畅通,还有一个是要坚持集权还是放权的模式制度。
陈剑锋等人并没有相关的经验,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慎密考虑,基本上是按照后来的各个地级市的大体轮廓为基准,酌情考虑与规划中的交通路网和工农业基地,将专区公署所在县城筹划建设为中心城镇的出发点设置了这七个专区。
除了潍县已经展现了后来的中心城市的应具有的大城风采,几个后世有名的城市或是地级市如淄博日照滨州还是一个破旧的县城,日照下辖的石臼所还是个小渔村,东营干脆还没有出现,可能还是个小渔村。
城市的发展实质是人口财富积聚效应良性发展的结果,青岛在开埠和胶济铁路建成前还是个小渔村,但随着开埠铁路开通引发的物流人流以及资金流,青岛迅速的成为新的鲁东商圈的中心城市,周边的地区纷纷把交通线连接至青岛,以求依托青岛的中心商圈的地位促进自身的发展,这就更加强了青岛的中心商圈的地位,随之引发了更大的财富人口的积聚效应。
城市初建大多是由于其所在交通便利的有利位置,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却往往是城市“绑架”了交通网络,“迫使”新建的交通网络以城市现有的交通网络为节点,或以沟通连接拥有交通网络的城市为目的,这种“先发”的优势成就了天津,上海,大连,青岛等最初的口岸。
投资N亿的珠港澳大桥就是城市绑架了交通的一个最现实的例子,而天津港的深水泊位几乎全是人工港,可能全国建港地理方面条件比天津好的地点多不胜数,可是为什么不会在那里建港,还是城市绑架了交通。
城市不仅绑架交通,人口,资金和机遇,还绑架城市,这就是城市对于这一切的巨大积聚效应所知,举凡发达国家或者发达地区往往都有一个以大城市作为中心城市的庞大城市群作为这个国家的经济中心。
由于胶济铁路即便是在华盛顿和会后由中国收回,但其沿线有太多日本人的烙印,原有的大中城市如烟台青岛潍县也存在过多的旧秩序下既得利益者和外国人的势力,陈剑锋决定重建新的中心城市在内的一批新城市。
所谓的大城市青岛济南人口现在不过四十万,工业的绝大部分是以棉纺织业为基础的轻工业,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白手起家”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差距并不大。一穷二白最大的优势是一张白纸任意描绘自己理想中的蓝图。
鲁北的行政区划设置和政区建制就是体现了陈剑锋的设想,借鉴后世卫星城的城镇模式,避免出现大城市摊大饼似地那种一二三四五六七环的扩充模式出现的弊病,鲁北的城市群和交通网络的规划设计总体方案先于政区设置出炉。
在这个方案中,陈剑锋的设想是以羊角沟为中心,成放射状构建交通网络,在网络的各个主要节点构建新的次中心城市,以这些次中心城市为中心兴建众多的小城市,借助发达的交通网路,使小城市与次中心城市形成X小时圈,而次中心城市与羊角沟也处在X小时生活圈内。
鲁北现拥有土地的地形是,最西北端占据鲁北平原的东部,西南部是鲁中南丘陵的东部,北部中部是鲁中平原,东部半岛地区是胶东丘陵,除了少部分土地是处在胶东丘陵和鲁中南丘陵,其他大部分土地全是平原。

毋庸置疑平原发展交通是代价最少的,也是最容易建设的,不需要凿山打洞,更不需要提防地质灾害,可能唯一遇到的控制性工程就是大桥,除了黄河,鲁北辖区没有大的河流,这都为鲁北进行铁路公路交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之前已经规划设计并以完成部分路基建设的羊临铁路作为鲁北陆路交通的“一纵”,参照大莱龙铁路(龙口经莱州至潍坊滨海新区的大家洼镇)和黄大铁路(河北黄骅港警滨州东营至大家洼镇)构成的环渤海铁路的路线,稍作改动,陈剑锋让相关人员勘测设计了羊龙铁路与羊沾铁路构成的环渤海铁路为“一横”,这一纵一横构成的以羊角沟为节点的“丁”字型铁路成为鲁北陆路交通的骨架。
羊临铁路经寿光益都进入临朐的矿区之后,就是山区,再往西南延伸的代价就有点大了,这条铁路的终点很长时期内就在临朐,但这短短的100公里的铁路却联系着羊角沟寿光益都临朐四个重要的城市县城,还是临朐煤铁资源运输的大动脉,这条铁路沿线也是鲁北已经重点建设的核心区,规划中这里就建设寿光益都临朐三个中小城市作为羊角沟城市群的一部分。
环渤海铁路东起黄县龙口镇,沿着大泽山北坡接近海岸的平原经招远掖县进入下营区至羊角沟,从羊角沟向西经王岗区经利津到达沾化,这是一期建设的一部分;从沾化第一条线路向西北经无棣进入直隶境内的沧州,在那里与津埔路交汇;第二条线路从沾化向偏西南经阳信德平进入山东辖区继续延伸抵达德州,在德州与津浦线交汇,如果条件允许继续向西延伸抵达石家庄,在那里与芦汉铁路交汇。
环渤海铁路大部的路段位于羊角沟下辖北部各县境内,除了向西可能沟通津浦芦汉民国现有的两条南北大动脉,最重要的却是沟通羊角沟与龙口港的联系。
作为中心城市的羊角沟存在一个先天的缺陷,建港条件不好,河港的弊端使其能够建设的最大泊位不会超过万吨,而且作为鲁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羊角沟也不能直接面对潜在敌人的舰炮,也就在防务这方面决定了羊角沟不能如天津那样通过建设人工港获得深水泊位。
龙口却有建设深水泊位得天独厚的条件,后世是中国吞吐量最大的地方港口,通过不足200公里的羊龙铁路和70多海里的海上航线,龙口完全可以承担作为羊角沟物流中转港的任务,同样,环渤海铁路沿线的龙口掖县利津沾化也将建设为中小城市,成为羊角沟城市群的一部分,其中,沾化龙口可以作为次中心城市。
这个丁字型铁路交通骨架几乎全部位于羊角沟市辖区内,整个羊角沟也将作为鲁北优先建设发展的核心区,这也是受限于资金人才的紧缺以及特区现阶段对下辖区域掌控能力还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策略。
现在山东的铁路就是胶济线和津浦铁路两条铁路之外,就只有胶济线上张店至博山40公里的张博支线和淄川站与洪山站6.9公里的缁洪支线,还有一条由一个博山煤矿主正在修建的两英尺宽12公里长的轻便铁路,还没有完工,这就是现在山东铁路的所有家底,而且胶济线及其支线全部控制在日本人手中。
陈剑锋的设想是下一阶段,从日本人手中收回胶济线之后,建设一条南部以博山为起点利用现在的支线与胶济线交汇后继续向北延伸经桓台博兴滨县与利津境内的环渤海铁路交汇的“二纵”,构成鲁北西部区域南北交通的骨架,并使西部这个煤矿,陶土,铝矿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并入鲁北的便捷交通网络。
在后世的地方铁路路网里还有一条规划中的“海青线”,是从大莱龙铁路昌邑海天站向南到达青岛,陈剑锋的设想是那个海天站就在下营区内,从羊龙铁路下营区路段内向偏东南经平度到达即墨,这为“三纵”,从即墨沿黄海海岸的平坦地带修建铁路或者公路连接荣成专区。
此外再从平度向偏西南经胶县至日照沟通日照专区,这样就构成了“四纵”。
相比较构成最初丁字型骨架的羊临铁路和环渤海铁路,剩下的三纵中就是“三纵”的修建容易,那两纵一个受日本人影响,一个受地形制约,并不好修,没有完善的铁路网,公路运输现在又不能成为主力,而海运就是沟通鲁北与日照荣成专区最佳的途径。
除了这些铁路公路海运,以小清河为主体的内河航运也是鲁北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而且,陈剑锋已经让德国工程师为主的技术人员勘测调查鲁北辖区内的各条河流的水文状况,看看能否进行内河运输。
德国除了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设施之外,还拥有发达的内河航运系统,以莱茵河系为主内河航运系统不仅仅在中部和北部平原地区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南部山区地貌中也拥有一个庞大的由湖泊和大坝船闸构成的人工内河航运体系,德国开凿分水岭修建了多瑙河美因河莱茵河运河,沟通北海和黑海。
鲁北境内的河流除了小清河黄河现阶段保持非冰期全年通航能力,其他各条河流水量季节性差异很大,不经改造不具备通航能力,但陈剑锋非常羡慕德国的内河水系,他希望德国那些工程师能够给他一个惊喜。
铁路为骨架,辅以海运公路河运就把鲁北下辖区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并不是原始状态下的联系,而是具有满足大工业生产对运量和成本要求能力的大交通,大联络。
不仅交通早早进行了规划,就是工农业生产也进行了初步的整体规划,划分了不同的农业种植带,和工业生产基地。
当然这一切都是美好的理想,但只要有了目标,只要为之努力付出,就不怕实现不了,成立伊始的鲁北军政委员会也进行了相关的人事任命,这一天,举行完首次会议,议定了第一个议题的军政委员会的成员们共同来到羊角沟老镇区南面的一片荒地。
这片荒地将作为羊角沟新规划的市中心,这里将兴建一座巨大的中心广场,委员们议定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在这个广场的中心建立一座“忠魂堂”,建成后的忠魂堂将供奉在鲁北进行的历次征战中阵亡的将士的牌位,陈列他们的遗像遗物,他们的生平事迹也会在专门设立的展览室供人瞻仰。
4月19日8时30分,陈剑锋铲下了第一锹土,意味着这座将来肯定会接收大量忠魂入内的忠魂堂的开工在即,而鲁北的未来的征途却以这样一个特殊的仪式开始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