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坐在粮堆上要饭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0坐在粮堆上要饭吃
根据从山东省府获得资料,截止1919年,山东全省拥有渔民2.2万户人大多作业于沿海16县,少数作业于南四湖等内陆湖泊,渔船12321艘,其中三桅以上,作业渔民十几人,载重25-36吨的大型渔船占5%;中型渔船载重10-20吨,渔民7-8人,多是双桅,占渔船总数的20%;剩余的都是小船舢板,载重3-4吨,渔民2-4人,单桅或无桅。渔船按照其作业方式和用途有风网船,流网船,挂网船,钓船,冰鲜船和贩鲜船等。
鲁北辖区五县市的渔民渔船却在整个山东省占得份额很小,只有渔民三千户,不到两万人,且多是中小型渔船,这些有三百多艘,大型渔船不过六十来艘全集中在羊角沟,渔民尽管他们的籍贯是其他的县,但也大多集中在羊角沟作业。
拥有自己的渔船和网具的渔民只占渔民总数的不足一成,其余大多是靠出卖劳力的渔工,与陆地上的地主长工不同,渔业生产有特殊性,所以分配也很特殊,是按照劳力渔船网具各占一定份子,按照每个航次每次的渔获价值分红。
普通渔工劳力所占分红份额很少,官僚鱼行渔霸船网主乃至海盗都靠盘剥他们敛财,还要负担各种捐税,所以除了危险渔民的日子更不好过,这才有了“好男不下海”的说法,鉴于渔船网主的影响力甚微(专拣软柿子捏),鲁北行署直接予以打压把渔船网具作价(当然是白条)收归政府再编入海防生产建设大队,渔民渔工除了参军的也大都加入了海防生产建设大队。
沿海渔民用于海洋捕捞生产的网具渔具有130多种,大体分网渔具,钓鱼具和杂鱼具,作业方式有打,拦,诱,钓,刺,缠,围,拖等。
由于当时渔业资源丰富,即便是靠原始简陋的工具,一艘中型渔船仅靠延绳钓具可捕捞春讯带鱼百吨,这种延绳钓钓法流行在长岛和荣成渔区,羊角沟并没有流行,陈剑锋作为胶东的渔民对这种钓法倒是熟悉,也一一和王老大解说了一番,这个易学特别是对老船户子来说。
当然捕鱼的主要渔具还是网具,现在的网具都是棕蔴等天然纤维织网,使用前均用栲皮桐油煤焦油施染,生猪血染浸蒸煮以延长使用寿命,而且还要定期清洗维护,还要不时张网于岸上晾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的是事实,而不是现在形容人偷懒。
说起来令人难以相信,一边是由于大旱灾导致灾民流离失所,饿死无数,一边是海上大量的资源被白白浪费不能尽用其材,现在受交通和保鲜技术的影响,产地之外的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海鲜都是腌渍品和干货,海产品一般称为“卤鲜”,山东的简称“鲁”除了源于鲁国之外,更大的可能是源自这个“卤”,毕竟齐国的国土和影响要大于鲁国吧。再一说就是“卤鲜”源自山东的简称,把腌渍用的咸水称为“卤”。
而加工成这些商品水产必须是大小黄鱼,鲈鱼,梭鱼,舌鳎等大型高档海鱼,或是一些个头较大的杂鱼,即便这样,很多小鱼小虾都被渔民在海上或者上岸后扔弃,因为没有加工贩运价值。这些东西都是能食用的,而且是高蛋白的营养食品。不仅这些小鱼,那些好几斤重的长嘴青条鱼也被扔掉,原因竟然是骨头是绿的像蛇没有人敢吃,后来这样的鱼都是几十元一斤。
陈剑锋不是什么食材专家更不是具备精神的营养学知识,但作为一个渔民他有一个朴素的理论,就是海里的东西最干净,都能吃。海纳百川,大海里食物链的最低端就是一个个肉眼难以识别的浮游生物,入海江河携带来的营养物质主要是各种无机盐以分子原子的形式被浮游生物利用并促进它们的繁衍生长,浮游生物是整个海洋中食物链的最低端。
这就有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的生物链,所以说除了最底层的浮游生物,大海里的鱼虾几乎全是肉食动物,可以说整条鱼连内脏在内都是干干净净的,这和陆上猪牛羊乱吃一气,肚子里粪便发酵臭气熏天不同,鱼内脏里的排泄物因为在水里的原因味道并不难闻特别是鲜品。
陈剑锋做渔民时,经济渔获的价值已经很高,尽管是渔民可真不舍得吃那些自己捕获的动辄上百元一斤的海鲜,一些杂鱼就是船上的主要菜品,有时候在船上捕捞到一条大鱼会将鱼肚子里没有消化的小鱼洗净烹制吃掉,陈剑锋一点都不感到有什么不得劲。
海里不仅有鱼虾和各种贝类,连海底的杂物都是可以食用的,后来有一种网具“弓子网”,因为是用钢筋弯成如同汉字“弓”的形状有二三十个为一排铺在铁质的框架下面,扁口形状的框架下面两端有类似雪橇板似地滑板可以用船拖曳着在海底滑行,在海底滑行时,那些钢筋弯成的弓子就像铁锹一样不断地铲起海底的东西,随后那些铲起的东西就落在框架后面的网内,螃蟹虾虎毛蚶等贝类以及一些底栖鱼类主要是这种网具捕捞的。
渔民收网后会在船上把螃蟹鱼虾贝类甄选出来,剩下的混合着泥土杂物的东西就是“海底”,但海底里却还有东西,大家经常吃的一种海鲜“海肠”就在里面,海葵,一些叫“小红爪(z”“海大夫”的小螃蟹,红虾子也掺杂在内,经过海水漂洗后挑剩下的海底仍然有人收购,他们用这些海底或是制成饲料添加剂或是深加工成“甲壳素”就是药物胶囊的外壳和化妆品的添加剂。
(海肠子在很多年前的很长时间内都是当废物扔掉的,可能岁数较大的在农村生活的人还有印象那就是“鱼肥”,把杂鱼沤烂发酵当做肥料施入田中,鱼肥中的杂鱼比现在市面上卖的十几元一斤的海鱼还大,而且当时的虾虎几乎没有人食用,都是作为废物扔掉或者鱼肥用掉的。从蛋白含量来讲,施入农田的那些鱼肥所含的蛋白总量可能会多于那块农田所产粮食蛋白总量,不知道这算不算浪费。)
当然弓子网对海洋环境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几乎是把海底翻了一遍,据说寿光的渔船在威海作业时把甲午那年的遗落在海底的炮弹都弄了上来。但弓子网是近海沿岸最重要的网具也是捕捞能力最大的网具,只是必须要足够强劲的动力才能拖曳动进行作业,这也是陈剑锋急于购买柴油机改装渔船的原因。至于对环境的破坏这些都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

把这些大海里丰富的食物加以利用是陈剑锋解决当前吃饭问题而且不需要大的投入现行唯一的出路,除了王老大协调指导两个海防生产大队的渔业生产,期望他们能用现在的渔业作业办法通过人海战术扩大捕捞产量,陈剑锋也积极的亲自指导他们用后来的办法。
弓子网因为只需要很小的一片网作为网兜,而且渔获量大,和延绳钓一起成为改进当前作业方式的主力网种,与此配合的岸上的渔船修造厂(实际就是个大作坊)和军工厂已经在进行渔船的机帆改造和新式网具的生产。
在一个速效的获取渔获的方法就是赶海,就是在滩涂上捡拾贝类,莱州湾一直是中国最大最优质的毛蚶产地,麻蚬,文蛤等各种贝类就繁殖生息在这片广袤的泥质滩涂上,抽调二旅的两个生产建设团分驻沿海的滩涂开始了大规模的赶海。
食物来源有了,但如何加工保存这些最容易变质的食物又称为新的问题,冷藏制冰产业尽管已经在烟台青岛这些大城开始了萌芽,但数量很少,羊角沟没有电也就没有冷藏制冰厂,倒是有冰库但是都是在冬天弄得天然冰加以保存,只是在对虾汛时捕捞对虾时才用上一点。
最普遍的海鲜保存方式是腌渍和制成干货,王老大和几个厨师以及众人集思广益也摸索出来很多种制成干货的保鲜方法,而羊角沟是难民的主要居住地,距离海鲜产地很近,所以他们可以食用鲜货,但是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拉肚子”。
水土不服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是由致病细菌造成的,海鲜里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特殊的物质,常年生活在海边的人因为常吃海鲜已经有了抗体即抵抗力,但是那些从内地来的几乎没有吃过海鲜的难民的肠胃却受不了这样的折腾,特别是几乎占食物总量七成多的大量海鲜,拉肚子就在所难免了,好在食物都很新鲜不是食物中毒,多喝点水多上即便厕所麻烦点甚至没有影响干活,这个问题在烹制海鲜中加入大量的辣椒花椒等辛辣调料作料后得到了解决,而且随着习惯了食用海鲜,他们的抗体已经产生。
老羊角沟人晚上习惯去芦苇荡中捕捉“毒撸子”就是吃了那位军官尸体的小螃蟹,每到晚上毒撸子就在地上乱爬,点个火把,就可以照到它们后再捡拾起来放进带着的桶里,每个人高峰时一个晚上可以捕捉几百斤,但是老羊角沟人保留一个习惯就是荆条化开了后就不再捕捉了,说是荆条化有毒,毒撸子吃了也带毒,这个说法后来被证明是无稽之谈,宁波人一年四季都吃一年四季产的毒撸子,冬天是用铁锹挖,一到冬天,出产毒撸子的地方就像是战场,一道道的沟壑一个个的散兵坑都是深约半米,当然这个时节的毒撸子价格也最贵产量也最少。
除了海鲜渔获,鲁北的盐碱地上还有一宝,那就是龙须菜,那些龙须菜鲜叶由于含盐很高发咸,但经过煮熟漂洗后,却是可口的美味,它的种子成熟后,当地人都采摘来喂鸡养鸭,甚至可以食用。
陈剑锋的那个羊口朋友父子曾经告诉过他,在三年困难时期,羊口没有饿死一个人,除了大量的海鲜之外,“种子”(当地人把龙须菜和它的果实种子都称为种子,有的也称黄细菜)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六份淘洗干净的种子三份地瓜干面或者玉米面加上一份白面蒸的窝窝头是各个家庭主要的口粮,至于为什么加白面是为了其黏合剂的作用,不然窝窝头蒸好后根本就不成团。
拥有这样的宝地还在为饿肚子发愁,陈剑锋想想都觉得自己是个笨蛋,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尽的,在护军使署的重奖的激励下,各种各样的新式捕鱼方法不断涌现,经过不断的改进和迅速推广很快的提高了海鲜的总产量,而且还不需要资金的投入,这是陈剑锋最乐于见到的结果。
一旅102生产团团长沈俊发是最早的一批挺直军士兵,渔民出身的他参与了益都的特别行动队,立了功,被委任为团长后就率领新组建的生产团先是在羊角沟南部修建盐场,接着接到赶海的新任务后就急匆匆的率队赶赴小清河河门南侧的大片滩涂那里。
传统的赶海方式是在退潮后在湿润的滩涂上单个的捡拾海贝,那样效率很低,沈俊发从弓子网那里得到启发,组织人用竹子木头制造出来大的木头框架,下面用竹片代替钢筋制造的铲子,用人力在退潮前水退到胸部以下时开始在海水中拖曳,框架那里还有两人操作控制,前面有三四十号人拉着绳子拖曳着大弓子网。
这样下来一次竟然能收获海鲜三四千斤,加上涨潮前在滩涂上作业以及落潮后可以到浅海中作业,每天四十人可以收获各种海鲜两万多斤,平均每人五百斤,即便分摊给后勤保障人员加上轮班也能超过三百斤,能得到干咸制品近百斤。
第二海防生产大队则用麻绳和芦苇编织螃蟹须笼捕捉螃蟹八带鱼,在浅海用小船把须笼放下去。里面放着点饵料,须笼拴在挂有漂浮的麻绳上,成串的摆放在水下,然后等上一阵再挨个收起须笼检查有无猎物,这个捕鱼方法如果不碰上大的风浪可以用好多天,八个人一条船,再带上三个竹筏,俩人一组可以照看一千多个须笼,每组每天能捕捞渔获也是上千斤,只是品种较为单一,几乎全是螃蟹和八带鱼。
类似的情景在鲁北广袤的沿海滩涂和近海中上演,没有污染的侵蚀,没有大规模毁灭式的机器捕捞对资源的损害,渤海的渔业资源现在来讲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往往今天把这块滩涂仔细的搜刮了一边,但一个潮起潮落的过程后,再到这片滩涂又是满载而归。
有了这批海鲜食物来源,再加上余粮争购计划和实行粮食专卖以及采取了配给制,鲁北粮食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陈剑锋终于放下心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