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绿叶对根的情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日记遗言:人世间必有一种爱,可以超越物欲,超越生死,去到世界的尽头。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不变……红尘有爱,千古如一……


以上,既然描写了那么多关于佛教正面作用的文字,自然也不得不说上一些负面内容的东西了,那样会更加实际与让人认可一些,也符合事物存在的客观规律。其实,以上某些论点出自于《佛教科学论》一书,我另外加以修饰补充才成就了一新篇章。那本书,我曾从头到尾一一阅尽,总的来说,关于文中许多观点和理论,我都是持认同与肯定之见,但某些“个别”之论,我却不怎么认可。如,第七章第三节《出家修行以报父母恩》引用《法苑珠林》中的一句话作论述:“出家造恶极难,如陆地行船,在家起过极易,如海中泛舟;出家修道易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道实难,如陆地行船”。大意就是说,一个人出家之后更能修正身心不作坏事吧,而在家的俗人则易受环境影响,产生一种“近墨者黑”的作用,难以达到身心最好的自我陶冶与提升。我认为此话是有失偏颇的,确切地说,是不够全面,过于片面或主观性了点。照此看来,“出家人”就一定比“俗家人”更加“清心净养”了吗?我看就不见得,没看时下社会上就有许多剃着个光头披着件黄袍的和尚尼姑手中拿着个什么令牌或纸符之类,到处招摇撞骗,欺诈世人,那难道应是“出家人”做的事情?我不管你是生活所迫,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既然你已经选择了出家这条道路,踏入了佛门那片净地,就因谨遵佛祖教诲,做人要懂“规矩”一点,最起码也要在“世人”面前起一种“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带动大家行善做好事。如果说出家人都可如此,天天居住在佛祖身旁都可如此之胆大妄为,我实在想不出来,我们这些“俗家人”还应如何去做,是否一定要比他们做得更好,如做不到,也可“情有可原”,毕竟,我们没在寺庙里生活过,没确切确实接受里面那种氛围的熏染。这些都还不算什么,还有一些口里整天念叼着“不杀生,不撒谎,不破淫戒”的教徒,一转身出了寺庙就在外面大吃大喝,甚至是“左搂右抱”,简直就是把我们佛祖的颜面都给丢尽了,连我们这些俗家人都看不过眼,更别说佛陀创始人了。当然,我也没敢说自己就能比他们做得有多好,“定力”有多大,但最起码,我对自己不敢保证,就不会考虑踏入那片净土,免无形中是玷污佛学,愧对佛祖。至于,我以上所列举这些是不是事实,还是纯粹无中生有,相信我们走在大街小巷里,都可从自己的眼里或别人口中得到验证。当然,有一点也不得不补充的是,我们只从他们的“衣服着装”方面判定他们是出家人,至于是“真品”还是“假冒”,是从哪随手偷来或捡来亦或仿做而成,以至让人联想到“出家人”而冤枉好人了,则是无从探究的。即便真是后者,我们也不得检讨一下目前社会所倡导盛行的佛法了,怎会允许有此种现象的出现,难道没人予以规范和约束的吗?长此以往,佛教将会演变成一番什么模样,还有其倡导的意义所在吗?这应是一个值得社会大众深思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佛学未来的发展,也是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利益问题,毕竟,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作为支撑起现代人“精神支柱”的一大桥梁,一旦倒塌崩溃,其作用力将无可估量,只怕到时人们再也找不到一种精神寄托生存与生活下去,而不得不彻底演化成为一种埋没毁灭了。我猜想,如果佛祖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有可能得知这种种情况,得知自己花尽毕生心血和精力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被后人所“继承发扬”成这模样,都不知会是如何的痛心疾首,悲愤填膺了。真不能不说是“教门”之一大不幸了,罪过,罪过!


谁说出家之后就不会做恶事,或者说一定就会减少?谁又敢说,不出家的人就容易做恶事,或者说一定会大大增加?不可否认,慑于佛祖一双“慧眼”的监视底下,人们作恶的念头相对而言也许是会减少许多,但这却不能成为辩证的强有理依据。换句话说,一个坏人,难道把其交到寺庙里去,他就一定会变好了吗?同样,一个“出家人”还俗之后,是否就一定又会融入世俗之中,与世人同流合污了呢?答案必是否定的,那不符合逻辑推理。虽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确有一定道理,但我更相信,一个人,如果“本质够好,心地够纯,信念够定”,无论在怎么样的环境底下生存与生活,都不会受旁人或世俗所污,始终还是最真性情的自己。正如莲花一样,虽然出自于肮脏的淤泥和混浊的污水里面,还不一样能保持其“高风亮节”不变,成为人人口中或笔下称颂的典范?!如果一个人要学坏,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其“本心”,心志不定,才易受他人影响和干扰,引诱自己走上“不正”之道。如果你的态度够坚决,意志够坚定,又有谁能动摇得了你的决心呢?“佛门净地”也许是更有利于过滤人的身心,但却不是“唯一”的先决条件,我们只能说“建议”,但却不能说“一定”,否则那不是引导,而只会反其道而行之,让人们更加难以自觉接受甚至产生一种下意识的抵制之心。


至于说到,出家后更能报答父母的恩德,也许有一定道理,主指帮助父母从轮回苦海中得到解脱,是最高孝顺的修为,但也不全是道理,这我不得不从“生活”方面来论证。谁都知道,当今社会生存与生活是现实残酷到什么份上,一句话,没钱,样样都难,比登天还难,简直就是“寸步难行”!由此来设想一下,假如,你的父母还未到“期限”之时,就已得重病急需医治抢救,可你身上没钱,试问,你如何尽子女之孝?在佛祖面前念经求神烧香拜佛?诸如此类,我相信不少人都有尝试过了,但具体结果怎样?大家心知肚明,没多大作用,还是挽救不了亲人的生命。这个时候,我们再谈什么“报恩”,只怕未免就有点捉襟见肘与让人贻笑大方的感觉了吧。不错,你同样可以用“人固有一死,是天意或命定”之类为自己开脱,但我相信,尽管这样,我们还是难免会为此感到万分歉疚与难过,怪自己的无能为力。这刚好又验证了《你已经说服了我》一文中的观点:在我们对世人宣讲大道理之前,不妨先“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一下,看可不可行再大加言谈吧。许多理论一旦脱离了“现实生活”,纯粹是夸夸其谈,泛泛而论,一种“有姿势没实际”的做法。在此,我也不是故意要抨击他人观点,只是觉得,人生有许多“无奈”与“悲哀”,也许是作为人类根本就是无从摆脱的,那么,我们宣讲得再多又怎样呢?始终无法改变整个人类的“命运”与整个社会的“格局”,主要是“人心”的不一,就足以推翻一切理论了。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不能不说,不能不写,就如,我们明明都得死,但在活着的时候,却不能不言谈努力奋斗,不一再强迫自己去适应与生存一样。因为,那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体现,不在结果,只在过程。


又有,前一节《历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中引用顺治皇帝所说的两句话:“世间最贵者,莫若舍俗出家”,“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主要是为了说明出家的可贵与不容易,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得以尝试与体验。很抱歉,在此又不得不一说了。首先不得不肯定的一点是,“出家人”也是人,理应获得大家的尊重与认可,那种“鄙视”或“遗弃”出家人的做法都是不正当不可取的。正如古人对“和尚”一词的解释一样,是指“老师”,有学问有见解之人,值得人们学习和效仿的学者。但是,我们在赞扬某样事物的同时,却不能由此就否认了另一事物,那同样是不尽确切的。就如我们摒弃某样事物,是否就一定得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另一事物的奉扬呢,那岂非也应算是一种歪曲事实的做法?!我们没说出家人不好,但也没说不出家就一定不好。果真如此,日后人人都跑寺庙里出家去了,社会正常的“生产劳动力”从哪获取,难道也要从寺庙里挖取,让大家披着件袈裟到工厂、企业、酒店里上班吗?那不滑稽死了,又何需出家呢,不如好好呆在社会里,为人民做奉献算了。如真那样,只怕日后那些“房地产”开发商都得重新修整建筑方案,而不得不考虑大量建造“寺庙”,以接受那么多的芸芸苍生投奔和寄居了,那到时社会可真是乱了套,成为房屋退化而寺庙林立的新新年代了。不错,我也不得不承认,“袈裟”的确很难得,非人人都有机会,至少我自己就没那资格,还达不到成为“佛教徒”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大学毕业。所以,哪怕我自身再如何有“诚心”,再怎么“得道”,都是无法与佛门净地有缘的了,遗憾。不过,说归说,打心眼里我也不向往。因为,我们真正追逐的,不是一件“外表”上起着一种“形式”作用的衣服,而是一方心灵的“净土”。假如一个人的心不清净,即使给他一件袈裟来穿穿又怎样?只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形中又是对佛祖的一种亵渎。假如一个人的心已经达到彻底“看破放下”的境界,那么即使穿不穿袈裟又怎样呢?难道我们要的就只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而不是一种本质,一种事实真相吗?会那样想的话,可见其本身就还未曾达到真正的“看破”和“放下”,还是被“世俗”的一些礼俗所牵绊了,才会导致这种种下意识的“盲从”和“追随”。


如果说,一个人穿上袈裟之后显示出的“真我”本性的确值得让人羡慕与称赞,那么是否更可以说,一个人,不需要袈裟同样可显示出“真我”本性更加弥足可贵呢?还有,我也不认为,一个人一定要穿得破破烂烂肮肮脏脏就能显示其有多么的“正觉”和“慈悲”,难道说,你越穿得单薄与寒酸,就越显示出你这个人富有爱心与真情了吗?而那些穿着漂亮或时尚一点的人,就一定很没良心与人性了吗?同样也是不符合逻辑推理的,两者之间成不了因果关系。如果你的心不够纯正与善良,哪怕你就是沦落成为一个穷苦之人,你还是不会以菩萨之心去关怀引渡别人。反之,如果你的心地是菩萨心肠,就算你出身于富豪之家,外表穿得体面高贵漂亮,一样会以和他人平等的胸怀去关照体谅和帮助别人,一切还是只在于你自己的这颗心,是一种什么形态,就会引发出什么样的言行举止出来。如果说,佛陀的诞生只是证明了“出家人”经过修行持戒可以获得圆满加持成佛的道理,那么我的出现却是想向世人展示,不出家同样也可获得最高修为,一样可以成“佛”,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这就是由“心”字引发出来的真理。“心力”决定一切,而我们的这颗心,其实就是茫茫宇宙之中最大的佛。能否超越“生死劫”与脱离“苦海轮回”证得无上境界,就得看你自身的造化与努力了。


另外,书上还举例说明,现世间的很多儿女根本一点都不孝顺父母,甚至是经常打骂、凌辱,以此发出“怎样才能报得了父母恩德”的疑问,最终引到“出家”一说上来。同样不可否认,此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大有所在,的确让人心寒。但我想说的是,一个人有没孝心,与“出家”或“在世”是划不上对等关系的。难道说,一个人出家之后就一定会变得很有孝心,不出家就没孝心了吗?如果一个人在世时都没孝心,我实在想不出来,出家之后远离父母又还会能有多么的孝顺。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出家人没孝心,出家了就尽不了报父母之恩,只是在想,如果一个人天生一颗孝顺的“本心”,无论是“在家”或“出家”,无论处于哪种环境,都改变不了对父母的爱,就如父母对儿女的爱不是以“距离”来衡量的一样,那么子女对父母的爱不亦如此?如果你爱你父母,无论在哪里都不会遗忘他们;如果你不爱他们,哪怕就是在眼前,你同样不会善待与珍惜。我们的确可以用这个例子来证明出家人对父母同样可以尽孝报恩,但却不可由此就否定了不出家也能尽孝报恩的事实,一切还是在于一颗“心”。如果说出家人能更好回报父母之恩情,假如我们不出家也能达到此种层次,岂非更显示出自己的能耐与建树?即不需要有无佛祖在旁,心中有佛,就能时时以佛祖的警戒与语录来告诫自己,力求做到最好?毕竟,我们弘扬佛法讲经说道不是一定事事都得以“出家”为基础才能进行下去呀,否则那岂非算是陷入一种极端认识,无形中反“误导”世人了?我们倡导出家人是好,但我想,我们更应倡导,在家时,也能做到像“出家弟子”那样,做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甚至比他们更循规蹈矩,安分守己,难道不是一件大好之事吗?果真能达到此种程度,那么相信我们生存着的这个国度与社会再也不用说什么法讲什么道了,因为身边处处有佛祖,到处都是佛光普照,人人都是“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又还需要纠正与过滤什么呢?心是佛时便是佛,心中有佛,则世间处处都是人间“天堂”。我并没扭曲对佛法的认识,只是站在生活“实际”需要方面,加以有所“改善”与“精进”,让其更大限度服务于人类罢了。毕竟“时代”变了,所有一切都得跟着有所改变,“适应”社会发展大潮,才能不致被人们所遗忘和淘汰,也才能永远发挥着其不可估量的作用力与影响力,真正体现出“慈航出世,普渡众生”的宗旨和意愿。所以,我要把说法的重点放于一个“善”与“爱”字身上,用佛陀的“菩萨心肠”与“慈悲胸怀”引导人们“向善行善”,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与“真情”,也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爱的奉献”相符,相信更能引起大家心灵的共鸣与响应。



最后,再在此重申一点的是,即章节所阐述的立场,在替伟大佛陀前辈说法的同时,不打算把爱情排斥在内。虽然爱情是有着太多辛酸与伤痛,夹杂着巨大牺牲与付出,似乎离弃真应是一种最好的做法。但假如回头看看,我们手中所拥有的东西哪一样又能是“寻常”就可得来?哪一样不是历经千辛万苦甚至是踩着多少人的血泪汗一路攀爬才能走过来?我们不能因其某方面的不良性质就完全否定了此事物,甚至一律被打进十八层地狱,永远也不要靠近与接触,否则,只怕我们生存的这个世上根本就没什么东西可值颂扬与提倡的了,而基本无一不成为负面教材被排斥在人类世界里面。因为,“正反”两面性的同时冲撞与并存,相辅相成,才促就了人类在其中种种探究与摸索之中,不断得到丰富、开发与提升,人类历史一代一代相承下去,茫茫宇宙才是永远的存在。我们应敢于承认其“弊端”,更要勇于肯定其“优势”,能带给我们另类收获和财富。爱,是痛苦的,但也是伟大美丽的。正因了爱的存在,我们才会更加奋发和努力,人生才会过得更有价值与意义。也正因了爱,我们人类才能一代又一代地繁殖与流传下去,经久不息。假如我们真如佛家上所言,人人都视爱情如“恶魔”,不敢靠近与拥抱,甚至一个一个都跑寺庙里出家去了,那人类岂非要绝种了,世界还能继续正常运转的吗?!事实上,佛法也没在这方面对人们作出些什么严重约束与限制,只是我们领悟不够全面透砌以至有所误解了罢。不错,佛学上是提倡人们不可破“淫戒”,但你知道这个“淫”字本身的含义是什么吗?《现代汉语大词典》里的解释有三种,一指过多或过甚;二指放纵;三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由此可看出,我们和自己所爱之人完成从心理到生理上的超越,根本就不属于犯淫或犯贱的行为,即所谓的破“淫戒”,因为没有一种解释可对号入座。第一种,是一对一的关系,不算过多和过甚;第二种,放纵?则更说不上,相爱的彼此之间没有放不放纵的说法;第三种,不正当的男女关系,那是指佩偶或恋人以外的关系,或纯粹是利用和满足兽欲而毫无“爱”存在的关系,而我们是和自己“心仪”之男子或女子,和自己合法的丈夫或妻子,彼此之间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行驶的**之旅,又怎可称得上是“不正当”之说?!经书上在《佛弟子规》之“五戒十善”第三条对“不邪淫”的解释是“不违反道德、法律而贪图**”,可见以上所说也没违反这其中两个条件,都是在符合“道德”与“法律”标准的前提底下诞生出来的,所以不算是“破戒”。从这一点也可体现出佛法并没对男女情爱进行强烈抨击与排斥,相反应是默认与肯定的。只有那种因耐不住寂寞或受不住外界诱惑而“乱来”的男女关系,比如时下许多娱乐场所里以金钱为交易出卖“色相”的行为,才应是一件引以为耻的事情,应被强烈抵制与排斥,是对人类至纯至真爱情的玷污和亵渎。而对于相爱的彼此诞生在“深爱”基础之上的男女之事,应是人世间最伟大与美妙的事情,也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与“灵魂”的合二为一,传颂与演绎着古老情爱最“浪漫”的神话故事……


我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这种“情爱”,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也不管你的修为能达到多高与多深,始终逃不过人性一种最“本能”的愿望。当然,你可以拿表面许多“冠冕堂皇”的现象加以掩饰,蒙骗世人,却骗不了自己的灵魂。与其采取一种逃避的态度,为何不敢于直面与正视呢?那并不算是一件可耻或见不得人的事情啊,因为我们是“人”,就都需要!现代人们就是被两样事情压抑得太“辛苦”与“负累”了,一种是“生理”需要,一种是“心理”需求,而会造成这种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大家多被这个“世俗”所累,不敢大胆勇敢追求,才会导致爱情那么多的“悲欢离合”,人人都触摸不到幸福的感觉。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干脆鼓励大家勇于争取人间“真爱”,获得幸福真正的归依,这样,什么问题不就都迎刃而解了?正如,我在上面章节所言,爱,自会教会我们一切,更懂得怎样生活。事实上不止如此,它还能收敛住我们这颗“放纵”的灵魂。在我们未曾遇到“真爱”之时,我们的生活多是“狼藉”一片,分不清人生真正的方向在哪,陷入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盲目放纵自己,得过且过,从未想过要改变这种状况。但当有一天我们真正遇到属于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时,我们的这颗心就会“不自主”地定了下来,再也不会飘浮游离不定了,人生才第一次有了“方向”,开始会为这份爱而努力拼搏。“真爱”,不仅能让我们的生活重新走上正轨,甚至还能帮我们祛除一些本能上的东西,自觉抵制一切来自外界的诱惑不管是金钱还是“欲念”。当我们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不管能否最终得到,都是很难会再对其他异性产生“**”之心的,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容易掉入别人的柔情陷阱里去,做出一些有违伦理道德的事情来。哪怕就是在人一种本能性的“冲动”与“**”面前,出于对爱的“忠贞”与“坚定”,不排除会有宁可孤独一生,也不退步接受其他的可能性存在。在此拿自己作例子说明吧,比较有说服力。如果不是遇到这个一生引以为“真爱”的男人,我哪有可能做到今天这般,心静如水,不受任何事物所影响和干扰。我自认自己也不算一个很正经的女人,起码面对人一些“本能性”向往的时候,难以做到真的毫无波澜。当然,那是以前,如今则绝对不会了。是他,让我这颗心完全静止不动了;是他,让我有了抵御外界一切的力量;也是他,让我变得如此的乖巧和听话,否则今天的我也不可能提升到此种程度,获得如此之高的修为与造诣。我不管他将如何看待我这份情,也不管我的付出是否会有所回报,但我就是愿意,为他做这一切,做回最真的自己。因为,我爱他,深刻到无以言传的爱,所以甘心情愿,无怨无悔!!


一直想把你手握在手里,舍不得你的我要怎放开,这就是我唯一心愿,就是能陪你到永远;记忆里总是留着你的气味,仿佛你还在我的身边,在耳边你的话语,总能让我小心翼翼,我的爱请你放心。
如果没有你如果没有你提醒,在混乱的世界里,会不会淹没了我自己;如果没有你如果没有你提醒,在深爱的田园里会不会迷失了我自己;
如果没有你如果没有你相信,我会不会依旧如此坚定;如果没有你如果没有你陪伴,未来的日子里我该抓住哪一缕空气呼吸生存下去;
感谢老天让我遇见你,生命因此充满惊喜,我相信会有一种美丽,能形容爱情我最爱的你……


那,就是“真爱”的力量啊,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席卷一空,无坚不摧,势不可挡!!我想,既然“真爱”,可以让连我,这么一个可谓灵魂一直处于蠢蠢欲动芳心荡漾的女人都可彻底得到改变,那么势必也可以改变其他人,也能牵引他们的人生走到“正轨”上来,找到生命真正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如果说“佛法”的出现是给现代人搭建了一条通向黄金海岸的桥梁,那么“真爱”在此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应是一种“催进剂”,能让我们在更短时间内找到一条“捷径”,瞬间就可跨越多少个海洋之间的距离,融化一切。因为,爱,无“距离”!!所以,在此我是极力呼吁与倡导人们,敢于冲破“世俗束缚”和“生活枷锁”,勇敢追求属于你自己的“真爱”,人生幸福的港湾!但愿,到那一天,能看到你们,相爱的彼此,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张张笑脸相送,深情相依,手牵手心连心,回眸的瞬间,已是春风满家园,人间处处春暖花开……


穿越城市的声浪,推开冷漠的心墙,期待着能像风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穿越人间飞短流长,面对世俗的阻挡,用我们的温情,来替对方疗伤,伤痛不再存在;
城市中习惯于流行一种痛,那只是因为爱神之箭偏了它的方向,让我们勇敢来纠正。
一路为彼此送上冬日暖阳,抚平心中的点点忧伤,覆盖岁月的风霜;
一路为彼此擦亮满天星光,如果还会在黑夜迷失方向,让爱来为我们来牵引导航……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朦胧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不要问我为何哭泣,只因你让我伤心;不要问我为何难过,只因我的爱成了罪过;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神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不要问太多的为什么,只因一路上有你,一生有你,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所以我会永远像这样爱着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是我,对你的柔情蜜意,一份真爱的执著和坚定不移……
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要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不如一切随风逝,逍遥自在无抑郁;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人间和气福运来,家中吵闹便生灾,晤中再加邻居笑,定规没有好日来;
夫妻姻缘前生定,夫唱妇随万事成,百世修来同船度,千世修来共枕眠;
丈夫不可嫌妻丑,妻子切莫嫌夫贫,命好不到贫家去,命穷难进富家门;
夫为家门图发达,妻勤节俭助良人,平心思念姻缘美,等级无分敬如实。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唱歌吧,如同没人聆听一样;跳舞吧,如同没人陪伴一样;工作吧,如同不为金钱一样;努力吧,如同没人欣赏一样;欢笑吧,如同没人分享一样;哭泣吧,如同没人知道一样;尽兴吧,如同没人品味一样;活着吧,如同今天是“末日”一样;勇敢去爱吧,如同不需要“结果”一样……


把每天都当作世界末日来相爱,那样,你一定会更加懂得去爱;让每一分一秒都美到泪水也要掉下来,那样,你会更加知道好好珍惜这份爱;


努力地去爱,就像从来没受过伤害一样;如果不想受到伤害,那就不要去爱;如果害怕受伤害,也不要去爱;如果不想追寻人生幸福的港湾,你可以拒绝去爱;


你也许可以让自己活得很好,但,那只是表面的;你也许可以让自己不再受伤害,但,沉浸在心底的却是更大的伤痛;


你也可以学会永远不去爱,那么,你将彻底成为生活的“弃儿”;你还可以拒绝身边所有人的爱,那么,你将永远被排斥在“幸福”的门外;


如果你甘愿就此停留,你永远走不到成功的彼岸;如果你甘愿放弃一切努力,你永远得不到命运的垂青;如果你甘愿生命就此“沉寂”与“埋没”,等待你的,就只有无边的“苍白”与“空洞”,还有那条漫漫又长远永无止境,注定得一人孤独行走长途跋涉的,“沙漠”之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