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生命是一艘帆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记遗言:人世间必有一种爱,可以超越物欲,超越生死,去到世界的尽头。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不变……红尘有爱,千古如一……


再说到和那男子的谈话,尽管我诠释了这么多,感觉还是起不到什么作用,到最后我还是无法说服他,帮他解决这个难题,包括所有男人,都一样。所以,我不想再继续就这种无关重要的问题探讨个不停了,只想说上一句归纳总结性的话语:一个男人,如果在这一方面都过不了关的话,绝对不是一个可“成大器”之人。真正能有所作为的人,在个人修养方面一般都是比较“精进”,自然也就不会容易被人之“本性”上的一些东西所牵绊了,那势必会担搁自己的人生旅程,因小失大。何况,时下“柔情陷阱”那么多,谁也难免自己哪一天不会不小心掉下去,死在哪都不知道。没听那话所言,“最毒妇人心”,可见女人的心肠有时是多么的恐怖与阴险,男人,能与女人较劲得过的吗?!别吃不完兜着走,有你好受!所以,异性朋友们,适时加强一下“自身素质”,提高一点“防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千万勿只顾图一时“享受”,落入他人的“设计”与“圈套”之中,到最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真正的得不偿失呢!


这个时候,看时间也不早了,我提出要回去的想法。还好,他也没作挽留,更没像有的男人那样生怕机会走了再难重来急于进一步“表示”之类,我得以从容脱身。不敢说他是一个好人,但起码也不算一个“恶徒”,这一点倒是可以肯定的。于是,我们就沿着湖畔转一圈,走回去。那里,其实是这个湖的尽头,偏离公路最远,但也是最挨近“海语东园”与“东部华侨城”的地方,可以很近距离观察到山中之景,一副雾气索绕,烟雨朦朦的感觉,房屋在其中若隐若现,可看到露出的某一角,会更让人联想到天上的宫殿,在云霄中穿梭,一副极副神秘和浪漫性的画面。唉,心头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那个永远都无法触摸得到叫作“家”的地方啊,原来,竟是如此的遥远,就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如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永远也无法触及。真如应了那歌所唱: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山山水水几万重,天也无尽地无穷,楼望断情有独钟,盼过春夏和秋冬,盼来盼去盼不尽,天涯何处是归鸿……


谈话至此,感觉,再说下去怕真有可能引发点其他什么,是对男人不敢保证,所以后来就决定把话锋一转,转入到“正题”上来了,即有关佛法道教的事情,先试探性地问了问,看他对此持什么看点,是维护者,还是反对者,有点难过,他竟然不是一个佛教信徒,这么一来,我的说教自然遇到障碍,难以铺展开来了。但尽管这样,我还是没有气馁,须知,人类在接受一样新事物时,多是从一开始的不够了解到下意识地产生一种抵斥之心再到最后慢慢地理解与认可直至最终演变成为接受,这是人类一种普遍性的认知过程,我们得有耐心与恒心,才能见效。虽然,“佛学”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说不上是一种“新生”事物,但有可能之前因为别人的误导作用或者说社会宣传得不够全面,让他们无法深入了解其中内情而产生一种厌恶或是排斥之心,也是情有可原,而如今,我就要用自己从经书上吸收得来的知识辅以自己二十多年来的人生感悟重新替佛法作进一步的讲解与阐述,给他们灌输一种新的观念与理论,取代原先某些有错误性或不够全面的看法。当然,这里面主要还是强调一种“平常心”的重要,即不计任何得失但求曾经用心付出努力过就问心无愧的做法,只要拥有了这颗心,无论面对人生多少风浪都可做到以古人那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潇洒从容的心态笑看人生,再无那么多的烦恼与困扰可言了。其次是,强调做人要抱“慈悲”之心,要努力行善向善,对别人奉献以爱,自己就会收获快乐的种子。


然而,就在这里,又出问题了,记得对方是如此说了一句,他说他也知道这个道理,自己也很想这样做,但是看到社会上那么多贫苦需要救助的人,像街边的乞丐一样,单凭个人之力又能帮得了多少?倒不如不看了,看到又帮不到,心里只会更难受。这一点,我更深有同感了。是的,如果我自己是一个有钱之人,我也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别人,而不是只会一昧在这里空口喊大话,其实却是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一个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自己都快要无法独立生存下去的人,再去谈其他一切都是徒劳,这就是生活的无奈与现实的残酷。但尽管这样,我还是要在这里写这一切,只希望我笔下这些苍白的言语能否唤醒某些有那样经济能力的人们愿意向穷苦之人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人生价值”的一种反映。何况,我们口中所说的“行善”也不一定要体现在物质上面,或体现在非常轰动的壮举之中,只要你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对方所要,哪怕就是别人伤心时安慰上一句,或者别人迷惘的时候劝导上一句,亦或别人哭泣时不要走开,那也是一种“善心”的体现呀。别忘了,“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小小的举措也足可深刻剖析出当今社会的人性。我们之所以不愿意付出自己那份如此之小的情感甚至完全是不屑一顾,也许仅仅是因为我们自身强行歪曲了对“助人为乐”的认识,误以为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不算是助人,一定要别人得绝症了需要几百万动手术,或遭遇什么重大事件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情才值我们大加宣传大掏口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才有意义去做,才算助人与行善。当然,我们不可能会对此种做法进行非议,更不会进行负面倡导挫伤大家的热情与积极性,相反,我们是非常提倡此种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值得人人学习,但我更想说,如果我们也能把这种“善心”融入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那才是更高境界的助人为乐!即让爱成为一种“习惯”,随时随地会表现出来,让爱无处不在,人人有爱,社会有情,我们生存的这个国度与空间定会更加美好与光明一片!


最后,我当然也有强调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这一点没引起多大异议,故不作多探讨。因为,我此行除了弘扬佛法之外,还是为了解决别人的心理疾病,如若对方不表现出过大反面意见,就算是表示理解与认可,对我的“弘法之旅”不会产生什么碰撞作用,就不在笔下多说了。另外,我也有说到佛学上所谓“皆可成佛”,亦是泛论一个人得到极大的快乐,非指死后真可以成仙成佛,乃指今世能超脱“生老病死”,挣脱人世间种种不幸和痛苦,做一个快乐的人罢了!所以,我并没对“了脱生死”“到西方极乐世界”等内容多加诠释与讲解,就是怕引起人们过多负面声音,无形中反是滞碍了佛法的顺利流传。我想,关于此,必定也有不少人持“怀疑”之态度,包括我自己,都不敢确定与深信不疑,如果我还要一昧强行进行灌输,必定会底气不足,难以引起别人认同与支持,甚至反会更引起大家的抗议与不满,是欲速则不达。这在“烟雨”原创第一章节中某些朋友的留言就可看出,人们对于佛法不抱怎么乐观的态度,甚至是“异议”非常之大,所以,我目前最应该做的,不是急于改变人们这种念头,而是要尽可能把“佛学”好的一面展现在人们面前,让大家慢慢看到其中的“闪光点”与“可贵之处”,那么自然而然之前的某些观念也会跟着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了。这道理,其实亦如你强行对一个人下对错是否之分,出于人一种“叛逆”之天性,必难以让对方服气甘愿低下头来认错或认输,不如拿出“事实”来证明,让其自己逐步认清其中事理从而达到悔改的可能性应该要大很多。你要知道,人,大脑内所有一切对于外界信号的接受与吸取都非先天性条件反射而成,而是得经过长时间以来的积累与学习方可得来,是一种由表面到内部,由外因到内因的转换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旁人的引导与感染是可起着很大作用力甚至成为取决一切的决定性因素。


打个比方来说明,当你第一次听到某样事物,脑海里可谓毫无印象意识可言,假如此时有一个人站出来告诉你,这样东西是不好的,一定要远离,很有可能那样东西从此在你心里就都成为了负面事物,任凭后来接受来自他人再多的重新定义与肯定,都无法改变你这种固定思维的存在;但,假如一开始是有个人告诉你,这样东西是好的,多点学习,想必又会是另一个模样了,它在你心目中转而又成为了一样好东西,同样,哪怕后来再有多少小人刻意歪曲或伪造,你也不会一下子那么容易受他人影响就真的全盘否定了此事物,因为之前第一人的观念已经让你在心底里“下意识”地树立起了一种标准,无形中就有了一种“底线”,假如此时还会有另一种截然不同之观念的闯入,你也许是未必能坚持原先之准则绝不动摇,但你必定也不会那么盲目到立刻予以肯定与接受,而是会用原先已然在心底里形成的行为准则与思想理论进行冷静理智的分析和思考,作全面认识判断之后再下决论。那么,如此这般,经过自己大脑深思熟虑之后得来的东西必定更加可靠与可行,最起码不会那么容易误导到自己,做出某些错误的行为出来。所以,在我看来,要把佛法继续发扬光大,普及到大众中去,这是最应做的第一步工作,提升人们对佛法的全面认识,让大家不再持有异议与反面意见,转而变成自觉吸收与推广,那就是最大的成功。古语有句名言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阐述了古代君王“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则失天下!”的守江山之“秘诀”,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其实也是差不多的。任何一种事物的兴起,都必须有一种“群体性”的力量在支撑着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否则必将慢慢走向“灭亡”。所以,当我们在倡导某口号的时候,应该抓住大众心声,循民心所行,获得大家理解与支持,才能深入人心,被人为性地一代一代相承下去。正如,佛教何以能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获得今天如此之高的荣耀与名气,在全国及至全世界范围内获得那么多民众的爱戴与拥护,不就是因为其中原理是符合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规律,并且也没与科学产生多大碰撞,是最高境界的“宇宙观”才会获得人们一致公开的好评与追崇吗?如果真的只是泛泛而谈,空口说白话,又有谁还会去相信,并能几千年来还一直沿袭流传至今?可见,都是有一定道理所在,更是深得人心,才能得到广泛开展与应用。这刚好又验证了前几文所引用《公民守则》中的一句口号“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所以,所有服务于人民大众的事物,都应值得我们大力推崇,大加倡导;而那些脱离群众纯粹空**来风虚无飘渺的事物,则应坚决以抵制与排斥才对。所以,佛法的推广与普及理应不受到抨击与限制,我们人人都应把这个使命担当起来。至于,佛法诞生之后会否引发某些负面效应,这是难以确保的,毕竟“正反”两面性是任何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人类更改不了这种客观规律。还是那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则改之”。同样的事物,能得到不同的感悟,只看人类自身的造化而已。


彼此,又就佛法相互探讨了一会,感觉意见分歧还挺大,我始终无法做到扭转他对佛法某些过于片面和不尽确切的评议,就不想再深入探讨了,免引发更大争执,更不利于沟通。我相信,是金子永远都是金子,是石头永远变不成金子,日后一定会在现实中得到最好的验证。


途中,一边走一边说,像是自言自语,说着自己对人生的种种感慨。除了说到自己感觉这样活着挺好,很轻松,一点也不压抑辛苦,还有,一度表示出如今自己什么都不怕,一个人走在哪里依旧胆定从容,就算是夜晚也不会惧怕什么神奇鬼怪之类。他反问道,你不怕吗?言下之意似乎不相信,以我一个如此之娇小柔弱的女子。我笑笑道,有什么可怕的?怕,只是因为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才会做贼心虚,过不了自己心理一关,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以为是“被害人”过来找自己算账,或上天对自己的惩罚之类。如果你自己一身坦荡洒脱做人,从不去吭害别人,对得起天地良心,又还会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正所谓“品低蚁虫怕,行劣风雨惊;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如果我们自身达到了那种最高造诣的修为与品行,就算是牛鬼蛇神之类又有什么?他们不可能敢对我们怎么样,相反,而是会被我们一身的“正气”给吓倒,不敢靠近。可见佛家上所言“鬼由心生,心中有鬼便是鬼,心中无鬼便无鬼”也不是毫无道理的。是的,这世上哪有鬼呢,有的话,都是自己一手所造成的,我们自己才是最可怕的“鬼”,是活生生能吸人血夺人命的“大头鬼”。有时候,我们栽倒了,不是栽在别人手上,而是栽在自己的“心魔”之上。正如那些犯罪分子,如果他们自己不招认,执法机关找不到确凿的事实依据,根本也是无可奈何,不能对他们施以定罪,但多是他们自己承受不了灵魂的谴责与不安而最终把一切都供了出来。这就是“心力”的作用,你做了什么也许别人不会知道,但你自己却是“最清楚”的,必定逃不过自己“心理”这一关,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所以说,那些想靠供着个佛牌神位天天上香祈祷就能消灾避祸的人们,其实最好的做法就是自己不要去害人,不做坏事,不做亏心事,“平安幸运”自然就会伴随你了。假如你这边供佛,那边又反其道而行,违背佛法之宗旨继续“损人利已”,哪怕你就是做得再好,神灵也不会保佑你,甚至只会更引起佛祖的愤怒与降罪,无形中于他们就是一种“轻视”与“傲慢”。你以为靠一些“表面形式”就可蒙蔽佛祖与苍天的一双“慧眼”吗?果真如此,那我们又还需要相信什么神灵力量之说的呢,根本就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只为逃避灵魂持拷问求得心安。所谓十方法界取决于一“心”,同样,神的力量,还只是有一个“心”字。我们的这颗心,其实就是最高的“法性”之心,也是最大的“神”。这颗“心”会散发出怎样的光芒,就只在于“行驶人”是如何“识别”与“运用”而已。正如那首著名的诗词所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伊有几人;一棹春风一个舟,一纶茧缕一轻韵。花满渚,酒满酝,万顷波中得自由……”说的就是一样的道理。我们都只是凡人一个,不可能有多大的神力,但我们却也不只是凡人一个,有着可以征服整个自然界的最大力量,那就是由心引发出来的概念,爱可创造一切。


又因此引发出了一段谈话,感觉他虽没表示出很理解认同的观念,但也没显露否定与批判之意,可见这人多多少少都有所受“心力”作用,不敢过于张扬某些“不正之念”。末,在要作道别的时候,我把从“弘法寺”拿到的“开光护身符”送了一张给他,图片正面是“西方三圣”(“观世音菩萨”“如来佛祖”与“大势至菩萨”)的图象,手持宝莲灯或莲花并排站在三座莲花宝塔上面,头顶上环绕着一圈圈异常明亮的光芒,脚底下是腾云驾雾的一片,上面有四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雨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简短的二十个字,可谓是把佛法阐述到了最精深之境界,即,有即有,无即无,空是空,不空也是空,一切还是在于一个“心”字的渗悟与感应。也就是教导我们学法也不应过于执著与沉迷,走上“极端”,反适得其反。正如我们在去往“仙湖植物园”的路上,就经常会看到有些人拿着本书见人就走上去或拉住你,不容分说与反抗就发挥起他们那“三寸不烂之舌”对你宣说“基督教”的教义,做坏事会怎样怎样一定要怎样怎样,才能获得“真主”的宽恕与接纳等等,一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情形,那情形接近于疯狂,让人看了都害怕,退缩三分,更别说敢靠近了。有一次则更离谱了,有人竟然跑到我们上班的地方宣传起来,那是一名中年妇女,起初我还以为她是买东西的,后听她在我面前唠叨了一大堆呗哩呱啦莫明其妙的话语,我听了大半天都弄不明怎么一回事,倒是被她吓坏了,不敢作声,以为“骗子”之类。后才从他人口中得知,她是基督教信徒,说的是教规什么之类,叫我不用理她。她离开店铺之后,又在门口和隔壁员工站着足足聊了近一个小时之久,不用说,肯定又都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内容,我都很怀疑他们怎会有那么好的耐心听她作讲演,要是我早听得不耐烦转身走人了。可见,无论是信仰“佛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如果一旦“过度”则完全演变成为另一种“负面”效果,是大大削减挫伤人们学习的热情而非激励,无形中也是歪曲了对该教义的认识,更阻碍其的流传与发展,可谓教门之“不幸”呢。所以,我们不提倡此种做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那其实是在害人而非帮人,罪过。事实上,当今社会所尊崇的许多宗教,都已经掺杂了太多“风尘”色彩在里面,除了人为性地定义与攥改之类,尤是与“金钱”挂钩现象最为严重,不能不说让人心凉与失望。当一切都渐渐走向“世俗化”与“商品化”的时候,许多东西自然也就失去了其原有之意义,再难以“清净人心”“净化社会风气”了。不过,我还是相信,在其中必定会有诚心真心的向佛者修行者,是不会随世道有所改变的,正如人类爱情也永远不会随着社会变迁历史变更而淹没其最纯真与动人的一面一样。


我在这里写这些,但愿也不要无形中误导他人的才好,以为所谓“放开”就是什么都不管,只顾吃喝玩乐逍遥快活,每天在醉生梦死浑浑噩噩中度过,那其实也是歪曲了对“看破放下”的认识。不是不可以让你尽情地玩乐,也不是不允许你进入那些灯红酒绿的场所,一切只看你是以何种“心态”参与又是以何种“方式”结束。真正的“修行者”,哪怕就是处于乱世纷扰之中,也不会扰乱自己身心,在其中堕落与沉沦,而那些意志力不够坚定的人,则一点点的外界诱惑都抵制不住,立刻在其中迷失。你可以投入,但,在其中必有一个坚实的“自我”,不致迷失,那就不算“堕落”与“放纵”。要衡量这一点很简单,当你从那些地方出来之后,是感到一种全身心的放松,还是陷入更深一层的黑暗与迷惘之中?如是后者,你纯粹只是在“放纵”你自己,而非享受生活;如是前者,则你已达到“别人是动我是静”的至高境界,能于烦躁之中寻得心灵的清净,于平淡之中挖掘到人生真义,那才是真正的“看破与放下”。你知道,莲花何以会成为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称赞与歌颂的典范吗?就是因为它天生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贵品质,深得大家好评与欣赏,才一再用来成为人们借鉴与学习的好榜样。的确,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做到如莲花那样,无论出身多么艰苦的环境,生活于多么混浊的世道里面,始终保留着自己原有之风范,保留着“人之真性情”而不变迁,那会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啊!就像腊梅在寒风中绽放,也如青松在霜雪中挺立,造就人间一副最靓丽的风景,是外貌加气质加修养加内涵形成的另类风景。我想,这大概也可用来解释,为什么,莲花,会成为佛教的“教花”(不知算不算,我自己定义的),在种种佛教书刊与活动之中频繁出现,其实是极其有“象征型”意义的。那正符合佛家所倡导的,无论身处何地何景,都要保持“自我”本性不变,永不会淹没在生活的风霜与岁月的变迁之中,那才应算得上一个人最大的成功之处。



分别时,他曾向我索要联系方式,我委婉地拒绝了,萍水相逢而已,不需要了知得太多。人与人之间的一个“缘”字,非刻意而成,而是“随缘”则造就。只是,当他递给我一张名片的时候,我还是接受了,必要时也许会有所作用,只见上面还真印着几个醒目的大字:“中国实力派书画家……”,以下还有各种所获之头衔,都是一些挺有名的机构,人群比较集中的公共性场所。由此可见,还真有一定的真材实料,非虚伪捏造,我也就心定了许多,总不会坏到哪里去。然再往深一层设想,心里却又更多了一种说不出的惆怅之情。如果说在他们,这些在社会上有一定身份与地位算是“有钱人”的身上,我们所挖掘出来其背后最真实的一面就是如此,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向哪里看齐来谈努力追求?该把什么当作我们人生的“目标”?未来的道路,到底该何去何从,我们还应该坚持些什么,又应该放弃些什么?!同样也是永远得不出一个答案的问题,却注定人人都得为之付出一生永不得解脱……


终于,又结束了此一行程,我的心却再也难以平息下来,波涛翻滚澎湃不已,为那么多挣扎徘徊在浮沉苦海之中不得解脱的有情众生,我该如何帮助他们解脱出来呢?!而要改变这种种现象,只怕还不只是在个人身上花功夫,还得好好检讨一下我们生存着的这个社会与空间。由此我又联想到,曾经社会上兴起一种什么法,一度迷惑人心让许多人陷入其迷阵之中去,种出种种罪恶的种子,影响可谓巨大,损失惨重,已经是付出鲜血与生命的代价才算是结束这场灾难与悲剧。如果说,煸起此事的“始作俑者”有着不容推卸与逃脱的责任,我同样还想说的是,我们的这个社会,包括在这个社会底下生活着的每一分子,其实都有着难逃其咎的责任。我们看事物不应只看“表面”,而应看到事物的“本质”上去,找到其产生的“根源”所在,这样,我们所做一切才具有“意义”,否则只会一昧在某问题上转圈,却找不到解决的最好方法,也永远杜绝不了“后患”,难保不会有死灰复燃之势。从这个事例,其实可反映出现今社会存在着的一种普遍性现象:当今人心是“空虚”“贫乏”到什么程度,才会那么容易被某些坏人抓住这个“弱点”加以好好利用,成为挑起事端的“突破口”,最终一步一步实现他们的阴险心计,达到颠覆人心混淆视听的作用。再确切一点地说,人们的精神世界已经变成“空白”一片,所以一点点的“风吹雨打”都难以经受得起,甚至“盲目”地跟随风浪而行,不管对与不对,起码也能让心里找到某种“寄托”,也不管这种寄托作用最后是走向“埋没”还是“灭亡”,但在那种“特定”的环境底下,人类出于一种宁愿“错上加错”的“潜意识”形态,会促使他们即使明明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还是会不顾一切地陷进去选择了,因为,作出了选择,无论这种选择是好是坏,都比在原地迷惘争执徘徊的好。这也符合,当人无法从某种痛苦之中逃离出来之时,他会宁愿用一种更大的痛苦来麻醉自己,也不愿清醒着从里面走出来,于是生活最终成了“堕落”与“沉沦”的代名词。如果还要再说深一点的话,就是人们对当今社会是“失望”到什么程度,才会绝望到选择一种“自残”或“自虐”的方式,以引起人们重视与关注。只是,很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往往无法引起世人的“反思”与“觉醒”,甚至只会被作为“负面”例子大加抨击与批判,于是,类似的“悲剧”仍在不断重复上演,在有“人类”存在的一天,永无止境。


如今,虽说那股热潮早已过去,但谁又焉敢保证,以后就不会再卷土重来?或者说,下次不再是张某,而又是哪个李某或赵某兴起一种新的什么功什么法(邪恶的),而我们社会又是否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来应变应付,还是同样得等事情发展到最严重状态,已经付出“鲜血”与“生命”的代价,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与关注?如果,我们不及时“清正人心,过滤风气”,随时都有可能被一些小人奸人所造谣生非,误导人们,做出种种有害他人也折损自身利益的事情来。如果,我们不迫切改变目前的社会现状,真的任由其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受害的,不止是其中每一人,包括社会本身,也将完全被牵制,难以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不得不走上下坡路,这从种种违法犯罪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就可看出,其中是多么巨大无以估量的损失,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其他方面,都是一种倒退而非促进。要想改变这种情况,从根本上应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这就侧重于“精神世界”的灌输与陶冶。当一个人的心灵“充实”了的时候,其实无论在什么环境底下生活都不会对其构成多大威胁的了,就如悬崖边生长的青松,根深蒂固扎根于岩石里面,任外面再大的风雨又能耐其何?依旧纹丝不动,傲然屹立。当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富足了,自然其他那些无聊或极端的事物就难以走进我们的心里来,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受小人所利用与蒙骗了,那才是真正的“治根又治本”的做法。当‘我们无法做到扑灭外界“火花”时,就唯有消除有可能寄存的物体,让其找不到任何可依附的场所,这样即使开始火势再旺再大,烧着烧着也会慢慢消减下来,直至最后完全消失,再也找不到踪迹。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举措,更符合佛家上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说法。如果我们的心灵都已经成为一片不掺杂任何灰尘的“净土”,又还有什么能进入我们的世界里去,成为我们人生的牵绊呢?当我们的人生有了这一样财富时,即使生活表面是富裕与贫穷又有什么区别呢?所有一切能以“外观”显现的东西,都必须经过人的“感官”意识转化为一种心理作用,形成一种观念定义,事物才有了其存在之意义。再简单一点说,你很有钱,但是,你不觉得幸福快乐,那还算得上是财富吗?如果你没钱,但是,你自己觉过得很幸福快乐,那难道不算你拥有了财富吗?这刚好又应证了“有钱未必就幸福”的说法,同样也是验证了精神世界的提升,并非一定寄存于物质世界基础之上,两者之间只能存在一定的促进或推动作用,而非唯一的依存关系。比如说,有钱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可加重人们的幸福感,但我们却不能说没钱就一定不幸福,更不能说有钱就一定幸福,就这种道理。我这样写,也许都难免让人有点弄糊涂了,好像在“绕口令”一样,听来听去含糊其辞,不明所以。不要说大家有可能会有此感觉,连我自己写来,也感觉仿如在“绕***”,却怎么也无法说得出个具体与确定出来。也许吧,有些东西就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如,“爱”的感觉,“幸福”的感觉,还有,即将面临“死亡”的感觉。还是适当保留些许,免越说越复杂,越说越讲不清,一切的一切,就有待大家回去细细揣摩与探究吧,相信,用你的这颗“心”,定能给自己拿出一个最准确的答案来。摒弃一切,冷静理智思考过后,最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生最终的目的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他自己也因这个“信条”的驱动而在哲学、逻辑、生物、心理、政治、经济、美学等广泛的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眩目的成就,留下了大量著作。它警示世人,人不只能局限于“动物”般对生存的奋斗中,醇酒、美女、名车、别墅等不可能作为生活的全部内容,人的可贵应在于他的“觉醒”与“思考”的能力。而一个人要获得这种觉醒与思考的能力,最初的“源动力”乃是由于“怀疑”,正如大文豪莎士比亚所说:“怀疑是大家必须通过的大门口,只有通过这个大门口,才能进入真理的殿堂”。怀疑可使人从愚鲁转成睿智,从闭塞转成开明,最终拨开生活中的层层迷雾获证最真实、究竟、圆满的本来状态。也正如德国的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言:“怀疑把我引向研究,怀疑使我们认识了真理”。是的,有批评,才会有进步,同样,有怀疑,才会有创新,诱发我们想要进一步探究的好奇心,最终揭晓事物真正的本质所在,不再轻易为其表面现象所蒙蔽,陷入一种片面或局部的错误认识之中。就如那本很普遍的儿童文学《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其实就是关于人类的提问,由此引出一种思索与探测。且不说其是针对儿时幼稚的思想还是大人天真的念头,反正就是提出人心里的一种疑问,展开论述。可真的是名副其实,十万个“为什么”啊,正因为有了“为什么”,我们才会去想,“到底是为了什么”,然后得出结论,“因为什么”,“所以什么”,于是,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就这么简单,一种“辩证”思维的形成。试想,如果没人首先提出问题,又怎会引发人们解决问题的想法,最终促使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最后在其中得出“真理”来呢?!如果说,找到问题解决方法的人是很伟大很有能力应值得人们歌颂与称赞,我倒觉得最先提出问题来的那个人才是真的伟大更值得人们颂歌,因为,如果不是他们大胆狂妄的设想,也就不会有后人的踏步而行,这里面是否算是形成了一种“因果”关系,即有了“因”之后才会有“果”,所以“因”永远排在最前面?换句话说,发出疑问的人,永远也是站在真理引导的最先列?就如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蒸汽机的使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发明者,就是来自于发明者对平时日常生活的细心与留意,敢大胆提出自己狂妄的设想,并为之努力,最终得到验证成为真理被亡灵下来。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全世界范围内,在以往历史上可谓是举不胜举,比比皆是,其实,都验证了“真理诞生的基础源自于怀疑”这一普遍性真理。不管这种怀疑有没事实依据或有没可行性,都是一种“先天性”条件,起着推动与促进作用,才有了那么多真理接二连三地问世,也有了那么多凡人成为名人与伟人被后人所赞扬与传颂,得以流芳千古。当然,这里面肯定也会遭到负面力量的阻碍,或者鉴于人类之前一种“先入为主”的认知作用,难以瞬时间接受一种“全新”观念的灌输,纷纷“下意识”地产生一种抵制与排斥作用,都是很自然的现象。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伽利略”在最初提出“一大一小两铁球从同一高处同时下落,结果是同时落地的想法”时,也曾一度遭到不少人的批判与斥责,但最后终是以“事实证明”堵住了人们的嘴巴,人群中再也没人敢起异议了。这又证明了什么?任何一种真理的诞生,都是得遭到种种压力与阻力,经过一种“长时期”的努力与坚持,才可最终排除万难破土面出,成为人人公认的真理。我们要有这种不惧怕途中任何风险与困难的勇气和胆识,有敢于尝试、争取、努力的决心和毅力,更要有坚信“终有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时候,我们所做一切终有一天定会获得世人认可,一定不会白白地牺牲与付出。因为,是真的,永远成不了假;是假的,永远成不了真,“真理”必定能经受得住生活的考验与时光的冲击,时间自会慢慢证明这一点。那些在一点点的风浪面前就站不稳脚跟的无稽之谈,即便在某个时期能深入人心,但却难以抵挡住岁月的风霜,终会被历史来推倒,渐渐淡逝出人们的视野。所在,在此,我也不对佛教下什么定义与评论,一切还是由待历史来证明,让时光老人给大家拿出一个最确切的答案来。


世界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说过:“千万不可评论你所不知道的真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所以,在未曾深入到事物“核心”部分里去的时候,最好适当有所“保留”,不要轻易断言,那不止止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尊重与维护,也是避免你人生有可能出错的最有利之措施。


曾有人发出疑虑,世界上最大的谜是什么?其实就在于“我是谁”这一人类自身之谜。然而很遗憾的是,我们人类在不断探索发明与研究出了许多新事物,也曾解开了不少自然之谜,但唯独对于这一与我们人类自身最密切的问题,难以得到开启,所以凡夫俗子多是处于一种“惘然”的生活方式之中,难以弄清自己生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们许多人都执著于外界“表面”的追逐,却很少有人会真正去观察自己“内心”,与灵魂对一对话。或者明明看到了,认清了,也“不肯”或“不敢于”正视与直面,这大概也可用来解释社会上那么多灵魂在“堕落”与“沉沦”的原因吧。因为,不知道,所以宁愿继续糊涂懵懂下去;因为,逃避,不敢面对,宁愿自我惩罚与封闭,可悲又可叹,可真是“能观心者,空间解脱;不能观者,当下沉沦”。虽然现在科学表面看来是越来越进步,物质水平也越来越提高,但人们内心的文化素质如果没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仅仅是外境的发展,这样实际上对人类自身不一定是有利。正如,我们常说的“贪得无厌”,导致人心的不知足,所以永远都感觉不到幸福和快乐的所在,甚至一个一个都沦落成为金钱的“奴隶”与“傀儡”,在其中彻底迷失方向。人要是没了解安乐的“本质”,寻到快乐真正的源泉,那物质对人们其实也就没什么“助益”,甚至是反其道而行,更加重人们生活阴影,这在我们身边种种事物之中都可得到明显体现。难过的是,现代社会多是只注重发展物质,却忽视精神世界的升华,甚至会背离人们起初的良好愿望而自食苦果。尽管我们时代物质文明进步和人生享用的富足可以说是以前任何时候都望尘莫及的,但是人类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巨多的安全感,我们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充满苦迫和缺陷的世间,当今社会的“人性”与“人心”可谓消逝得恐怖与离谱了,我们仿如生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面,到处一片“恐慌”和“不安”,毫无“安全感”可言。虽然社会上也有种种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但就整体而言,却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甚至愈演愈烈,不能不说让人心冷和心寒。如果继续任其发展下去,这个人类世界都不知将会演变成一副什么模样,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本身。导致这些社会人类危机的原因,其实可以说就是因为科学没有一个更上层更高尚的“精神”指导,人类社会的幸福发展毕竟有赖于“人心”的发送和精神“灵魂”上的升华。人类与低等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有一颗分辨是非、明白事理的心,“低层次”上的物质再怎样发展进步,也不会使人类精神生活变得充实丰富,极有可能相反地是导致人心的贫乏无聊与极端的野蛮恶劣,所以今日的科学世界急需要更广大上层的理智和更高尚慈悲精神的指导。科学发展是人类心逐外缘,梦想在外境中找寻最大安乐的必然结果,人们在充分享受现代科学和物质文明之余,也就更加憧憬科学能够带给人类更美好幸福安乐的生活。但是,这种与反观自心顺应因果缘起规律背道而驰的做法,必然会使人类的美好希望最后以幻灭而告终。一个社会,仅仅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是远远不够的,就像一个人,只是腰缠万贯而缺少思想的“修养”仍会被世人认为“病态”一样。物质世界是“基础”,而精神世界却是“核心”作用,失去了核心力量,自然一切表面形式都是子虚乌有的了。大概也因此,才会让佛法成为如此之普遍受欢迎与推崇的大众化事物吧,因为,其中提出的诸多论点刚好就是从精神境界这一方面来加以阐述,切切实实解决了解的人生需要,这是值得我们倡导与肯定的一面,是好事。如果我们人人都能以佛祖的“菩萨心肠”与“慈悲情怀”来作为自己人生准则的话,必会产生一种正面的连环效应,社会正气俨然成风,爱心和真情无处不在,人人生活起来自然也就轻松愉快多了。换而言之,当我们人人都能够成佛时,自然也就无所谓有无佛法之说了,因为佛的光明与圣洁已经照耀到了世间每一个地方,那就是从我们心灵折射出来的,“真我本性”之光。诸恶勿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清新明亮如昔,年年流转岁岁中天。


《华严经》上有云:“佛法若无人解说,虽是智者不得解”。可见,任何事物都是需要有师者正确的引导与教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正如我们在校念书一样,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跑去学校听老师讲课呢,为什么不干脆把课本买回来自己在家自习攻读算了,还可省下一大笔费用呢,原因就是因为,书中某些观点理论,如果没有人加以正当引导,就难以达到彻底弄懂领悟与吸收,很有可能会被歪曲与误解,无形中反误导人,成为负面教材了。同样的道理,经书若无人讲解,人们更难以弄懂其中之精髓,不仅有可能会让人全面否定了它的作用,甚至会对人们产生一种误导作用,更加阻碍佛学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所谓“智者”都难以解开,何况我们只是普通的凡夫俗子?则更不用说了,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也不认为自己就能有多高造诣渗透了多少,又能成为一个多好的“解说者”。但是,我相信自己的这颗“心”,足可成为我解说的最有利因素,毫无一点“杂质”可言,有的只是一颗“菩萨”般的心肠与“大慈大悲”的情怀,它必定能指引我走到成功彼岸,也能牵引那么多芸芸众生顺利到达“阳光海岸”。


还记得,在前面章节内容,我曾提及自己原来早在不经意中就走近了佛学,并且是直接跳跃了前四种修禅境界,直接进入到第五种,也就是最高境界的那种,即“体会十方三世诸佛之所证,且圆融于最纯净的生活方式中,是谓‘最上乘禅’”。可谓是不知不觉中得来的意外收获,由此得出生活中并非一切都需按规律行事,有时无规则才是真正的成方圆的说法。那么,如今,我也要教导别人这样,让他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走上一条“捷径”,迅速找到生活的“出路”所在,再也不用在原地苦苦打转与周旋了。


如果说,佛陀的诞生,是帮助天下芸芸众生解开了“生死”之间的谜底,破译人类千百万年以来难以阐明的茫茫宇宙之最高“奥妙”,引导人们冲破“肉身”之束缚,从“浮沉苦海”之中解脱出来,证得“涅槃”,获得“圆满”,修成“正果”,那么,如今,我将在佛教原有之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开辟出一条帮助现代人们娱乐身心,从世俗的束缚和生活的枷锁里面解脱出来,找寻到人生幸福真正的归依,也获得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飞越的道路。这就是我定给自己的远大理想与目标,一定要矢志不移,坚持不懈,直到世间再也看不到黑暗的存在,光明无处不在,幸福像花儿开放……


生命它像一艘船,漂来又漂往,大地像爹海洋像娘,永远为你守航;
夕阳有冷天亮有寒,勿忘要加点温暖,载着友情载着关爱永远把心牵挂,听着音乐随着云飞永远把爱奉献。
穿过沙漠,找寻生命的源泉,那心灵永恒的绿洲……


跟我走吧,现在就出发,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
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它近在心灵,却远在天涯。
我们所有一切都只为找到它,哪怕付出忧伤代价,
也许再穿过一条烦恼的河流,明天就能够到达。
我们生命的一切都只为拥有它,让我们来真心对待吧;
让每一颗飘流的心都不再牵挂,快乐是永远的家……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