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人间有我残梦未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诠释:也许,只有在这个时候,你会“最深刻”地体会到那句话的“真义”——“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才是人世间最伟大也最美丽的事情!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经历一回老人面对死亡时的情景,或许我们都能学会“勇敢”去爱,不顾一切地去爱,哪怕付出多大代价,哪怕得面对多少的压力和阻力,也矢志不渝,绝不放手!人生许多事情,真的就只是在于“一瞬间”,如果你能及时抓住,就是拥有了整个世界;如果你稍一错过就是永远地与幸福失之交臂,一切不可能从头再来。幸福,是双方慢慢的缩短距离,靠近,和拥抱……


日记遗言:人世间必有一种爱,可以超越物欲,超越生死,去到世界的尽头。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不变……红尘有爱,千古如一……


以上,都是关于身边朋友或陌生人的死亡,到此,我想写到身边亲人的死亡,应该可以更深刻的感受并向世人描述那种面对他人死亡之时的心情。第一个,是我的爷爷。爷爷应是死于六七岁吧,不算英年早逝,是时候到了,逃不掉。爷爷是患肺病而死的,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甚清楚,只知道他在世时经常咳嗽,一咳就止不住的那种,常咳得人要喘不过气来。听大人们说,爷爷患有“肺啰”,即医学上的“肺结核”。吃药有吃过,主要是中草药治疗,但没多大作用,也就只能这样苟喘残吁地支撑着。这人老了,什么疾病就都出来了,任你再多的钱财都买不到健康,更买不回生命。后来,爷爷就离开了我们。我还记得,给爷爷办丧事的当天,那些帮工扶爷爷出来入葬时,爷爷的神情是一片安祥,大家都说他走的模样一点都不可怕,那么的亲切,甚至还带着点满足的笑容。当然,因自己那时还小,加上爷爷一直都没怎么照看过我们,可谓没建立起多浓厚感情的缘故,所以那时基本上还不懂得伤悲为何物,只是看到大人们哭就跟着哭(其实掉不出眼泪),大家在忙也帮着忙。就这样,身边一个那么熟悉的亲人永远淡逝出自己生活的视野。后来,梦中有偶尔梦到爷爷,站在他居住那个小屋的门口,似乎在向人求助一样,又似想要申诉些什么,给人一种挺神秘阴森的气氛,有点怕怕的。再后来,爷爷生前住过的那个小房间,每每我们从那走过时,都禁不住有点加快脚步,或者尽量不靠近。人都这样,无论是身边多么亲近的人,当有一天离自己而去时,那便不再是美好的回忆,而是,尽量不去触及的“噩梦”。


第二个逝世的亲人,我的叔父,爷爷的亲弟弟,同样是因肺疾离世,是肺癌。之前也曾多番治疗,一样熬不过命运之手,走了。听大人们说,这病足足折磨了他好长一段时间,很辛苦,他自己都愿意放弃治疗了。又有说,他可能是承受不了疾病煎熬的痛苦,自行吃药了断的,因之前看他还是好好的,可等亲人走开不久再回去看时,已经没气了,不可能病情会在瞬间恶变到那程度。的确,在面对一些生不如死的病症的折腾,想死又死不掉但却也改变不了死亡之事实的时候,或者说连救治的机会都没有(没钱),难保说不会有人愿意早点死去,以结束这种无奈多余的痛苦。就如有些人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后,愿意全权放弃治疗甚至选择自杀提前让死亡来临一样,就是此种表现,人生最无奈的一件事。如果可以,如果有足够的条件,如果还可以挽救,我想,世上没有人会自愿放弃生存的机会,哪怕之前你是如何的厌世或者说早活得有多么的疲惫,出于人一种“求生”的本能,必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去争取。只是,并非人人都有那么好的命,有的人在面对死神之时,真的就只剩下无奈与悲愤了,你做不了任何来挽救自己日益消逝的生命,除了眼睁睁看着生命一点一点地流逝,世上最“残酷”的事情。


第三个亲人,我的外婆。如果说以上两位亲人死得痛苦,那么我外婆的死可谓更是凄惨了,只因我外婆得的是与进食有关的病——“食道癌”,即什么东西都吃不了,吃下去就吐,连一点点的水也吐出来,有时勉强吃进一点,卡在喉咙里,吞不下,又吐不出,就只能用手不断地往里抠,就像我们吃鱼被鱼刺卡住,用手一点一点地往里面剜一样,眼泪鼻涕直流。外婆就是这样活生生被饿死的,因为什么东西都吃不了,到最后死去之时,只剩下不到八十斤,像个小孩子一样的体重,让人看了都要心酸发麻。外婆得病时,母亲曾去探望过,但没带我们前去,可能我们还小,去看病人不吉利的缘故吧。外婆出葬时,母亲也去送了,身为长女,理应守在身旁。我们还是没去,小孩子一般不去给死人送葬,只是,那时已经大个了点,懂得什么叫做生离死别,知道伤心难过了。何况,平时外婆对我们几个都很好,每次我们过到外婆家时,都会给我们做最好吃的东西。但那时却不懂事,总嫌这嫌那,吃饭时为把饭粒撒得满桌子挨外婆说而不欢喜,玩耍时为玩得太疯了把家里弄乱被外婆训斥几句而不高兴,尤其是过年因外婆给我们封一个五角钱的红包而耿耿于怀,一肚子不悦和不满,心里在说着,以后过年不去看外婆了,那么小气吝啬。其实也不能怪外婆,除了外婆一生勤俭节约之外,还有在那个时期赚钱不容易,五角钱实是很值钱的,价值可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五块钱,不应怪责与抱怨的才是。总之,我们三姐妹和外婆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基本上每年到母亲娘家都是因外婆的存在才会过去探看,舅舅和舅妈及表哥表姐等是其次。何况,也只有外婆对我们最好,小孩子只记得谁好就去看谁。如今想想,那种情景多温馨呀,每逢年初二(初一和初三在农村的风俗,是不可以出去探亲的),一家五口,骑着自行车,在公路上赛跑,看谁踩得快,谁先到外婆家。每次,远远地,近了外婆的村庄,就听外婆村里的人在叫喊着,大姐(对我妈的叫唤)又来了,他们早已对我们的到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这情形应该是维持到外婆去世之后吧,一年比一年少,直至几年都不曾走动过。而当我们一个一个都长大**飞往外面世界,连过年也难得回家一次时,就只剩下母亲一人偶尔过去看看了,如此的冷清与寂寥。


事实上,外婆不在了,我们也就没那兴致了。虽然还有外公,但外公因耳朵接近聋了的状态,就是得用尽全力把嘴巴对着其耳朵声嘶力竭地叫喊起来才能听到一点点的那种,不止费力而且辛苦,不知内情的人恐怕还以为争吵呢,难过。也因此,外婆走了,我们都很少去看外公。外公的生活也是一团糟,就是什么都不讲究,乱七八糟一片狼藉。外婆在时,都得靠了外婆辛勤的打理。男人,没女人在身边,生活根本就不成样子。听闻外公脾气也不怎样,外婆生前都受不到他多好对待,只不知外婆走了之后,他会否有所想起外婆的好,或者说会感到一种不习惯,身边突然间少了一个人共枕,少了一个人给端洗脚水,少了一个人做好饭菜叫你吃呢。儿女都长大了,有自己的孩子,有各自的家,谁也兼顾不了老人那么多。偶尔有好吃的东西送点过去,或过去看看说说话,却始终替代不了身边那个人的空白啊。而外公,他的身体也不怎样,生命在一点点走向夕阳时分,除了孤独一人守在那个窄小的屋子里面,静静等待死神的到来,又还能做些什么呢?也许,只有在这个时候,你会“最深刻”地体会到那句话的“真义”——“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才是人世间最伟大也最美丽的事情!也只有这个时候,也许你才会猛地发觉,曾经某个人对于你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甚于生命中的一切。可是,你放弃了,因为某些不足以成为理由的因素。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经历一回老人面对死亡时的情景,或许我们都能学会“勇敢”去爱,不顾一切地去爱,哪怕付出多大代价,哪怕得面对多少的压力和阻力,也矢志不渝,绝不放手!因为,失去了对方,我们就失去了整个世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可惜,我们都等不到那个时候来感悟这一切,时光老人不会提前教会我们这些,更不会在现实中提前上演给我们看一遍,所以,我们注定得失去和错过,自己一辈子的,“幸福”……


在这里写这些,并不想渲染悲伤的气氛,只希望,用别人的“死亡”,映衬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让我们学会更懂得珍惜目前,把握现在,善待自己所拥有或能拥有的,争取自己可以要也应该要的东西。不必顾虑得太多,我们人人都有这个资格与权利,更有这种向往与渴望,那么又有谁敢批判或抨击别人的做法呢?你真的没必要理会别人那么多,别人并不能替你决定你的一切,更不能帮你走完你的一生。有些时候,我们是应该虚心接受或吸取他人建议,毕竟人不只是为自己而活,还有身边亲人、朋友许多依附着的事物。但在某些事情上面,你却必须有你人生的“原则”,即我们常说的“主见”。比如,关系到你的事业前程,你人生的幸福,你就应果断坚决地作出决定,这样才能及时抓住命运恩赐予你幸福的寄存。想想,人终有死亡的那一天时,你还会犹豫不决与徘徊不定吗?人生许多事情,真的就只是在于“一瞬间”,如果你能及时抓住,就是拥有了整个世界;如果你稍一错过就是永远地与幸福失之交臂,一切不可能从头再来。给自己一个追求的理由,生命才有了不会枯竭的源泉;给别人一个争取的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生活的台阶。幸福,是双方慢慢的缩短距离,靠近,和拥抱……


追溯到外婆出生的年代,应是文革期间,全国的生活水平还处于一个刚起步阶段,可谓异常之艰辛。加上那时还未实行计划生育,家家户户几乎都是严重超生,外婆膝下也有六个儿女,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要把那么多孩子拉扯**,谈何容易。但外婆就是这样撑了过来,完全靠自己的一双手劳作,支撑起一头家的运转。还记得,外婆在时家里养有许多生猪,那时还不兴用麦皮等饲料来养牲畜,加上费用太贵,一般农村家里都用不起。外婆就经常到田地里打红薯叶回来,用大刀砍碎,放在大窝里煮来喂猪。这可也是一件挺辛苦的事情,每天一大早天未亮,外婆就早早起来劳动去了。等到我们从床上爬起来时,外婆早就煮好了猪菜,连人菜也弄好了,我们就只等着往肚子里送。那时也是一点都不懂体恤外婆的艰难,常因某些小事而挑三剔四,如今想想实在太不应该了。


外婆也是辛苦忙碌了一辈子,没想到年老离去时竟是得上这么一种痛苦难耐的疾病,走得如此之不安乐。不过,外婆应该也感到欣慰的了,最起码在她生命弥留之际还能到祖国的天门广场上走一走,看到我们祖国伟大的首都实景。是北京的阿姨接她过去的,还拍了许多相片,成为日后唯一的纪念。我看到照片上的外婆站在**前,淋浴在阳光底下,笑得很甜,很幸福的感觉,如冬日的暖洋,驱散人心头的彷徨与不安,看不到任何生病的迹象。在北京居住的舅舅和阿姨都有曾打算给外婆动手术,以挽救外婆的生命,但因外婆身体太虚弱,医生不敢作多大保证,手术成功率能有多高,或者说会否一刀下去,承受不住立刻就一命呜咽了。当阿姨他们和外婆商量这事时,外婆也不赞成不同意,在她看来,没必要下这个成功率并不高的赌注而花费那么多不必要的钱财,是一种浪费,于是,此事就不再考虑了,而转为听天由命。我想,无论任何一个身为父母的人,如遇此种情况,都会宁愿选择从容离去而不再增加儿女负担,那是父母对孩子一种天生的爱,即使在死亡面前也不会改变。正如父亲一样,在得知自己患癌症时,坚决不接受治疗,而听从命运安排,让死神带自己走,只是为了不给我们留下一笔那么沉重的债务,让我们以后的日子更加不好过……


我在这里写这些,是不是太感伤甚至是过于悲戚了点?或者说,提笔这个话题,本身就太沉重了?我没想过要加重大家心情的难受,更没想过有一天会拿那些负面事物作教材摆上桌面,但是,有些东西,我们必须得面对,逃脱不了,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勇敢直面,不要伤心难过,尤其不要流泪,正如我在攥写此章节时,一直强忍着泪水,不让掉下来一样,否则会让我伤心难过,歉疚和不安……


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什么比痛失一生至爱更痛的事情,应数骨肉之间的生离死别了。所以,这最后一个关于亲人离逝的例子,就是我的父亲,生我养我的父母亲人。希望,大家有个心理准备吧,在此,我会把父亲临死前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包括其面对死亡时所经历的那种痛苦用文字最细致与清晰地一一表述出来,以让我们能最深刻体会到死亡的感受,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患的是官癌,而且是官癌之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所谓的“巨块型”官癌,肚子里的肿块以特快之速度增长。父亲患病是在六月份左右,那时肚子左边只是长了个像鸡蛋一样的硬块,当时以为是热气痰积而成,父亲也曾自己开了不少处方中药来医治,然而,没用,控制不了肿瘤的增长。不到半年时间肿瘤已经恶变成像一个孕妇样,走路极不方便,也很碍外观。父亲忍受着疼痛的煎熬,艰难地工作和生活着。可以这样说,我们并没因父亲的病欠下什么债务,因为,父亲的病根本就不曾到大医院里就治过,除了自己捡药或听从他人建议吃了些药。我不知道是父亲的疏忽大意,还是真是命运的捉弄,当父亲在母亲和亲人的一再坚持底下,终于愿意到医院里作B超检查时,得出的结论是,“官癌晚期”,也就是说,哪怕是有钱,有那条件去住院治疗,也已太迟没得挽救了,因为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再先进的医疗技术也无法控制,连上帝下来也不能改变这种结果了。那一张从医院带回来的检查报告单相当于一张“死神之令”,判定了父亲生命的终结,所有一切在这一张纸面前演变成了无奈与悲哀。



其实,即使检不检查,结果都是差不多的,大家早已从父亲如此之急变的病情中猜测到了几分,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只是大家都还有点不甘心,不愿意去相信也无法接受那个如此之残酷的事实罢。检查结果的出现只是进一步肯定了大家心中疑虑,给大家拿出了一个最准确的答案。正如母亲曾流着眼泪恳求父亲,无论怎样也要到医院检查一下,这样我们大家才能安心,才甘心呀!也许,不为父亲的病花上一点钱,我们身为儿女和亲人的也会感到歉疚,一辈子不得心安,那是一种不够尽孝,没照看好父亲。于是,父亲去了,尽管事实会让我们更难以接受,更加悲痛欲绝。但从此我们什么都不用再想了,除了静静陪伴在父亲身旁,尽量满足他所有愿望,尽量让父亲吃好住好用好,却是无法改变这个如此之残酷的事实。然而,尽管这样,我还是未能在父亲生前最后一段时间,好好尽为人儿女的责任。


当父亲远赴他市检查带回沉甸甸的死亡判决书,他还不忘给我们捎回一些水果,我竟然还能抓在手中津津有味地往嘴里送,却全然忘了父亲即将要永远离开自己的事情,直至被母亲泪眼模糊地质问你们也还有心情吃东西的时候,才忽地惊觉过来,父亲不能活了,我们以后将要成为没爸的孩子,心里知道了恐慌难过还有万分的歉疚,才停止手中动作……


当父亲在屋子另一旁因病痛发出种种呻吟声时,我也还能和弟弟(姐念中学在校住宿)坐在电视机前非常投入与有热情地看电视,却忘了,父亲在一旁承受着怎样的疼痛,为了不想让我们听到担心而强压住的哀叫声,甚至于父亲病危弥留之际被般到旧屋院子中间摆放时,我们仍然能坐在上面心安理得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只剩下母亲和四伯轮流守护在父亲身旁……


当亲人朋友络绎不绝过来探望病危中的父亲买来许多零食水果作慰问品时,我们总是第一个抓到手中往口里送,竟然还能有兴趣享受这用父亲生命交换得来的食品……每次有人过来时,母亲忙于招呼,煮饭招待大家的任务多落于我头上。那时,几乎天天都有肉,是亲人买来的。我们便把肉放汤来喝,凡是我煮时都加很多水,只因我一直都很喜欢喝汤,平时每次煮汤水也是煮一大窝,总被母亲和四伯他们说,这次同样也被母亲说了,她的意思是少放一点水,煮浓一点的汤水给爸喝……那一刻,我忽然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责与歉疚,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怎么会没想到?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吃喝玩乐,可父亲就要离开我们了,以后他再也吃不到了……为什么,我会没想到让给他,让他吃得好一点,甚至还那么自私,一味从自己角度出发,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再说?我竟然还能把自己的享乐放在父亲用生命交换得来的东西上面……


还记得,在父亲生病的那段时间,因父亲的知名度很广,是一个医术很好的医生,(详见《怀念父亲》(http://www.xiaoshuodaquan.com/article/20061230/267809.html)一文有很好的讲解),所以附近方圆几百里,几乎整个管区的人都知晓,成了众所周知的爆炸性新闻。于是,我上学,或走在外面,得面对一双双充满疑虑与复杂的眼神,得正视别人一次又一次的提问与追问。虽是出于好心一问,但却不无一次又一次牵动着我内心最敏感脆弱的心弦,不知该如何回答,只能模棱两可的搪塞过去。又加之我在学校念书时的优秀度与知名度,身上所承受的压力与负担更大了,在老师与同学们面前。尤其是父亲病逝之后的消息,瞬间就在大众之中传播开了,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新鲜的话题。我永远也忘不了,父亲走后,我上学的第一天,当我和弟弟双脚踏进教室,全班同学的目光瞬间全部聚集到我们身上,那情形就仿如看一个天外怪物一样。也许,他们是无意的;也许,他们也只是出于一种关心;也许,这仅仅是人类一种本能性反应,但却不无刺痛着我,那么深刻伤害着我幼小的心灵。我记不清那一堂课是在如何沉重的心理压力底下承受过去的,绝不亚于念高中时向老师表白之后见面的第一节课堂,仿如世纪般那么难过。也从那以后,我忽然间明白了一个事实,我与他们成了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里的人,我是一个没爸的孩子,一个没有别人拥有一片完整天空的单亲之家。大概也从那时候开始,我不再像以往那么天真活泼,无忧无虑了,“忧郁”慢慢写上了我的眼睛,感伤渐渐爬满了脸庞。“童真”,成了一件那么奢侈的事情,在一点一点地流逝……


以下,我想说说父亲临走前后的情形,也就是死亡真实上演的片段,也许可以揭晓开我们心中许多关于死亡的谜底。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死神到来的那一天,我们,母亲,二伯,姐姐,弟弟全部人都守在父亲身旁。记得那天刚好是星期五,似乎父亲已经提前知晓自己要走了,姐姐不用留校,又或者是不想担搁我们学习吧,他特意选在这么一个日子离开,我们刚好可以利用周末两天时间来办丧事,所以不需请假。当父亲感觉自己快要不行,或者说母亲和四伯看到他生命消逝的迹象时,两人是赶忙扶父亲起来,匆匆忙忙地帮像父亲穿寿衣,那件他一生中唯一的一套西装,是之前母亲硬是不顾父亲反对坚持买下的最奢侈的一件衣服,没想却成了他带到阴间的寿衣,真是闹剧。有些东西,也许我们一生都不曾有机会尝试,可当我们终于可以有那福气享用时,却是自己生命的终结之时,世事岂非很玄妙?!一如这份“真爱”一样,苦苦追寻了二十多年都寻觅不到,眼看灰心丧气就要彻底放弃不再抱希望时,突然不期而遇,却是生命的最后时刻?真的是造化弄人啊,我们竟是怎样也逃不过,命运的捉弄!记得,我曾在“真爱历程开头部分”中写过这么一句话:“或者,当我千年的凝望和期盼终于换来这份等待却即将是我生命终结之时,我也无怨无悔”。那时如此之一写,虽说也的确代表着自己的真情实意,内心深处是真有那么一种想法,愿意为爱奋不顾身,付出一切。但在那个“初始”阶段,我却远远未曾想过,会为这份真爱付出如此之大和多,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真的要用“生命”的代价来向世人诠释一份“真爱”。莫非,一切就真是一种“天意”和“命定”,早已在多少个千年前就注定了这一切,只是在岁月长河中推后了几千年的时光来轮回上演?!我应为这种结果感到庆幸与满意吗?为自己苦苦追寻了二十多年的东西终于有了结果而欣慰吗?!我到底是应该笑还是哭呢?亦或悲喜交加,泪水与欢笑并存,更纠人心扉,是世间一种绝艳的“凄美”……


尘缘如梦,几番起伏总不平,到如今都成烟云;情也成空,宛如挥手袖底风,幽幽一缕香,在深深旧梦中。
繁花落尽,一身憔悴在风里,回头是无晴也无雨;明月小楼,孤独无人诉情衷,人间有我残梦未醒。
漫漫长路,起伏不能由我;人海漂泊,尝尽人情淡薄;热情热心,换冷淡冷漠,任多少深情风中飘零。
人随风过,自在花开花又落,不管世间沧桑如何;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只有“花瓣泪”暗飘落……


当母亲和二伯把父亲扶起来时,父亲的身形已经摇摇欲坠,都快要站不稳了,自己根本就无法伸手穿衣服而不得不像一个小孩子般,在大人的帮助拉扯下才穿得上去,又因衣服小了点,更加重了这种困难性,总之母亲他们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才算是完成这一操作。当然,自己并没走上前帮忙,毕竟太小,胆怯,惊恐,害怕,母亲他们也不可能会叫一个小孩子来从事这种工作。何况,也帮不上忙,以我们那么小的个子,够都够不到大人的边。但这整个过程,却被我“清晰”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所以,我能很具体地在笔下文字里描述出,父亲生命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实景。我看到,父亲被扶起时,双眼快要睁不开,已经泛白了,应是医学上所说,人将死之时的瞳孔扩大现象吧。我猜想,那时的父亲应该已经完全丧失思想意识,眼睛也根本看不到看不进任何东西的了,除了只剩生命最后一口“呼吸”能验证生命的存在,其实已经和一个死人差不多了。当母亲和二伯帮父亲把衣服穿好,缓缓把其放于床上时,只一会儿,或者说不到一分钟时间,父亲,便去了。至于,我们是如何确定父亲真的死了呢?其实也根本确定不了,因为,没人敢走上前去触摸以验证,只是从父亲慢慢紧闭的双眼来判定了这一事实。正如我在《怀念父亲》中所写,当父亲终于疲惫地闭上了他的双眼时,一颗豆大的泪珠从他的眼角里,慢慢地,溢出,滑落……


事后,我便想,父亲,当脑海仅剩下最后一点生存意识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当他自己能很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即将要迈向死亡之时,最深刻进入他心窝的又将是什么呢?当他想到自己身边的妻儿老小,又是怎么样的一番心思呢?仅仅是心痛、牵挂和不舍吗?还有,如果在那一刻,“生死临界”点之间,如果他还有“足够”的时间来追忆自己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回想起以往经历的点点滴滴,又会有些什么不一样的感慨呢?会有后悔与遗憾吗?或者说,会有对命运的不满和悲愤吗?!


父亲也是出生于一个很动乱的年代,而且也是早年丧母,在爷爷的拉扯下三兄弟才得以艰难地成长起来。曾听母亲说过,因爷爷后来给父亲他们找的后妈刚好属于地主的“后裔”,那时又正是闹文化大革命期间,地主是经常挨大众批斗的,所以我们一家人都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不仅得不到政府的救济,甚至走在外面都低人一等,难以抬头挻胸站直做人,生活可谓极其之艰难。有一次,家里穷得揭不开窝,父亲差点就饿死了,还是靠砍下一点焦头(我们吃的香蕉树的头)煮来填肚子才勉强捡回一条命。可以想象,那是一段怎么艰辛的日子,恐怕要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辛苦,而父亲就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其中吃了多少苦才能长大**啊。后来,父亲成为医生之后,虽说生活也慢慢好转起来,过着挺丰裕的日子,但这些又何尝不是在父亲艰辛的劳动底下才得以换来?正如我在文中所写,经常得冒着严寒酷暑和种种不可预测的危险孤自一人到深山野岭里采中草药,每天得骑自行车往返于各圩镇之间奔跑来回,干农活时挑挑担担犁犁耕耕的重担都落在父亲身上,他有哪一时刻可以像我们轻闲下来好好安心看一场电视呢,又有多少时间能陪同一家大小到外面去走走逛逛?无不多是把时间全部奉献于工作之中,也是为了撑起一头家的重担而努力,而我们又为他分担了多少?又有几何时能深深体谅过他甚至还只会一味地抱怨和不满?!……


父亲活了大半辈子,也辛苦劳碌了一生,更是一身正直忠厚善良老实地做人,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或损公肥私损人利已的事情,然而上天给他安排的,就是这样的人生!!年纪轻轻就得病辞世,带着对这个尘世那么多的眷恋,对人生那么多的疑问,就这样匆匆离开了。到底这一切,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难道,做好人就真的没好报,一生都不得安宁平静?难道,这一切就真是“因果轮回”的结果,前世造下的罪孽得在今生用生命的代价来偿还?一如我一样,最终也得为前世遗留下来一段不应有的“孽缘”把生命也给贴进去……


我不愿这一生像尘烟,我不愿这世间情多变,不愿等待中的容颜花开花又谢,换来一身憔悴今生无缘;
我不愿像漂泊的孤雁,我不愿作孤星伴长夜,只怕一生为情所困为爱而绊牵,换来一身风尘情非所愿
有情天无情天人世间总空留遗恨天,暗自垂泪孤枕难眠;有情人无情人恨只恨天涯沦落人,莫教我壮志未酬空遗恨;
问苍天天知道这宿命是爱是恨,情难解天知道这个结是情还是怨;
怎奈天天知道这缘份是聚是分,我无言,天知道这结局是喜是悲……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