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真爱永恒天地同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诠释:我们,可以创造一切,却创造不了生命的永恒;我们,可以得到一切,却得不到充分的享受;我们,可以拥有一切,却拥有不了在拥有之前必须具备的最前提条件——生命!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是最可贵的,除了“生命”,应该没什么可再与之相媲美的了。人,活着的时候,尽管繁华满眼,死了,也只是黄土一堆,人类,是最现实的动物。不要想着生前或死后能留下些什么,是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死亡之后的虚无和活人偶尔的想起和叹息。一切的一切,会在岁月的长河之中渐渐荒芜褪化,成为一片永没人触及到的“沙漠”之地……


日记遗言:人世间必有一种爱,可以超越物欲,超越生死,去到世界的尽头。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不变……红尘有爱,千古如一……


父亲走了,安静地躺在那里,任由身边的人在忙碌着,他却毫无知觉。晚上,父亲床头上点起了一盏油灯,彻夜亮着。但,此刻,它带给人的,却不是一种光明,而是一种恐惧还有沉痛。昏黄的灯光下,照着一个死人,这个人,是自己最亲的人。除了母亲和二伯胆子大一点,轮流陪着父亲,我们几个小孩子不敢就近去看。如果说,父亲生前病得是多么的辛苦,那么他走之后的样子则更惨了。父亲停止生命迹象之后,不知怎的从他口里流出很多白色泡沫状的东西,直掉到床边来,看来很是吓人。起初,我们也弄不明白怎么回事,事后想想,应是体内瘤子在人死之后,在体内一切系统停止循环的情况底下自动融化掉,化成水状物体外溢出来的缘故吧,接连几天都是如此。我们也不敢动,不敢靠近,只是任由其自动排泄出来。父亲生前大大的肚子终于消了下来,他再也不用受这个疾病的痛苦了。这个生前折磨了他那么久的病患,终于在他死后安定下来,彻底远离他了。有些东西,竟是得用生命的代价才能终结,一如某些“疼痛”,只能用“死亡”来结束……


父亲死去的当晚,快要洗澡更衣的时候,母亲装来一桶水,叫我们三姐妹每人都要把脚伸进里面洗一洗,农村迷信的说法,这样以后就不会遗传上父亲的疾病。当时,是听从大人的安排去做了,自然,自己内心里也不能不说是有这么一种潜意识思维,生怕自己会不会那么倒霉,也被感染上。如今想想,就觉很不应该了,排除癌症本身就不具传染性根本不可行的说法,还有,既是自己那么亲的亲人,又还需顾忌些什么呢。尤其是,父亲走后,家里上上下下几乎都彻底来了一番大清除,即把所有父亲生前用过的东西全部一次性清理掉,除了怕看到会触景伤情和害怕之外,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怕父亲生前的病菌会残留在上面,都是出于一种私心的想法。那时也的确有点担忧,但现在却完全不一样了。如果可以,我情愿把父亲生前所有与之相关的东西都好好保存下来,留待日后还可好好怀念。当然,其实尽管我们那样做了,也是不可能完全一一摒弃掉,比如父亲的衣物,总会残存下些。最明显的就是父亲的药品了,不可能也全部扔弃,毕竟对活人还有用处。在旧楼的三楼上面,几乎全部都是药,中药西药,什么药都有。也因此,以前我每次上到三楼时,哪怕是白天,也有种说不出不寒而栗的感觉,就是尽最快速度找到自己所要东西,然后赶紧跑下楼去。还有其他楼层,房间,也一样。因我们家里楼层比较多,空间很大,但人又稀少,所以整个屋子看来就有了那么一点冷清,甚至是阴森的气氛,在白天也避免不了。这也是,为什么,我那么害怕一个人呆在家的缘故,甚至在晚上都不敢一个人睡。一个屋子,死过人之后,似乎就永远都不干净,或者说永远都让人敬畏。当然,那也是在以前,如今则又大大不一样了。现在回想起父亲,是一种如此之熟悉与亲切的感觉,仿如也从不曾远离过,他就一直站在我身边,看着我成长,长大呀。我想,如果我还有机会回到家里去的话,我一定会好好看看这座楼房,一间一间房地走进去观看,一样东西一样东西地细细抚摸,找寻父亲生前遗留下来的气息,我会感到知足感到宽慰,再也不会有害怕,再也不会的了……


父亲办丧事的时候,亲人,朋友,一个一个过来凭吊追悼,其中有真心的,有做样子的,都只是对死去的人的一种形式。我们姐妹三个,除了哭,还是哭,泪水,足以淹没大地的那种。那时,虽不够懂事,但也真的是伤心啊,放开喉咙,无所顾忌地哭,眼睛都要哭肿了,声音也要沙哑了,还不足以表达出内心的伤痛……


请人“助咒念斋”(农村给死人办丧事的一种习惯性做法,以此超度“亡灵”,安然升天的意思)念了两天,什么样的人都过来帮忙了,像活人办喜庆一般热闹,有点滑稽。到了父亲入葬的那天,我们为人儿女的必须得在身边陪同着。他们帮工的(农村叫“棺材佬”)把父亲从床上移入棺木,因父亲个子不小,偏偏订做的棺木又不够宽大,以至差点装不进去,而不得不用力把身子往下按的那种。我看着父亲僵硬的尸体凭由他们如此的摆布,忽然有种说不出的心酸和难过的感觉。父亲,就这样静静地躺在了那个不到两米长半米宽的棺木里面,永远永远都不会醒来了……当棺木轻轻被盖上去,父亲的容颜渐渐消失在自己眼帘底下,忽然有种说不出的心痛,我将永远再也看不到他,看不到他了……出于一种风俗,他们在订棺木时(在木盖与棺木之间打上钉子,以防掉落)儿女不能守在身旁,我们不得不离开走到屋子背后的竹林里面,但尽管这样,我仍能清晰地听到,他们拿起大大的锤子往下敲打的声音,那么清脆入耳,每一声都仿如敲在自己的心坎里,那么那么的痛,而每一声又似乎在提醒着我们,父亲将永远地离开我们了,是生生世世的别离,我们永远不会再见面的了。想到这,一种从未有过的悲哀与疼痛涌上心头,那是盖过于死还要难受的事情……


父亲出葬的那几天,正是六月酷暑之时,天气一直都很炎热,也因此,父亲的尸体才停留了两天都已经有了点异味,即人死后尸首发臭的味道,这在平时从父亲停尸的地方走过,都可强烈感受得到,而在父亲被装进棺木的当天,则更加明显了。当然,我们不怕,也不会避讳,是自己最亲的人。只是想想,人死了,还未到入土腐烂之时,就成了这模样,再回头看看自己生前所拥有的东西,又能起到什么作用,还值什么可自豪与骄傲的呢?更需要如何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地与他人争夺抢掠?在死亡面前,一切的一切,原本都是如此的苍白无力,一无是处啊,甚至成了最好的“嘲讽”工具!我们,可以创造一切,却创造不了生命的永恒;我们,可以得到一切,却得不到充分的享受;我们,可以拥有一切,却拥有不了在拥有之前必须具备的最前提条件——生命!想想这些,那么,你还会为目前的生活而感到怨气满怀吗?还会为别人比自己拥有得多而有所心理不平衡吗?还会为得不到就仇视身边一切吗?!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是最可贵的,除了“生命”,应该没什么可再与之相媲美的了。所以,如果你还活着,拥有一具健全的身体,最好还有一个温暖的家的话,那么,你就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那位,你就拥有了世上最宝贵的财富,生命之源!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和宽慰,好好善待与珍惜,莫到有一天你再也没机会拥有时,才知回头拾取,而有些东西只在于瞬间的把握和争取,你永远无法重新填补生命的空白,而不得不守着满屋子岁月的风霜,在“痛苦”和“抱憾”中离去……


那时,农村还未曾普及到“火葬”仪式,所以父亲也只能入土为安。按照农村的习俗,子女送行时,只有儿子才能直接送到坟地里下葬,故我和姐姐只能送到半路就折回来。这里面还有一个说法,即走回的路上,不允许回头看,至于为什么,其中又有啥蹊跷,我们也不懂,也不好对大人追问,只能遵照行之。然而,偏偏在此问题上,我又犯错了。怎么说呢?就在我们转回的路段前面,因前段时间下大雨被暴雨冲掉了许多泥土,几近崩塌,那路本就特窄小,属于羊肠小道的那种,如今又没了一半,在这种情形底下,两个抬棺木的人得从那走过去就显得有点吃力和困难了。可能是差点摔跤走不过去,或者说是踉跄闪蹬了一下,导致抬棺木的人心里紧张不由自主叫了起来,主要是彼此相互叮嘱或有所埋怨的话语。那时,我和姐姐已经掉头往回走了,但在听到他们那一声叫唤之后,我几乎是立刻“条件反射”般就扭过头去了,根本就没多想,而是一种亲情血浓于水的“本能性”反应,心里惦挂着父亲会不会出事,会不会走不过去,会不会停留或摔跤的可能。而当我忽地意识到不可以回头看时,已经太迟了,因为,我已经看到了,父亲的棺木在两人肩膀上摇摇摆摆,最后也终于走过去了。尽管也只是一眼,但毕竟是违背了大人们的规定其实是一种风俗习惯。当然,这些事后我都不敢对大人说,包括姐姐,因她走在前,比我走得快(应该是自己不舍得离开父亲,想多陪送一会,才会走得如此之慢吧),所以她根本看不到我有可能做了些什么。后来,我心里就一直很不安,心想,这会不会是一种不好的预兆呢,上天会否降临些什么给我。当然,这一切都无从验证,除了父亲走后有一个晚上曾做了一个很可怕的梦,就是梦到鬼了,非常之清晰真切,仿如真在现实中上演,而且那鬼就出现在我床前,把我活生生从半夜里惊醒过来,吓得下半夜再也不敢睡了。除此之外,其他没啥异样。但这却成了我心中一个秘密,一个无人能解开的心结,我一直都在想着一定会有些什么发生,尽管还找不到确凿的事实依据来证明。直至许多年以后,我才敢对母亲说起此事,从母亲口中得出的答案却是无大碍,没事。这本应可消除我心头疑虑的才是,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在我自己的“潜意识”底下,还是认为没那么简单,一定会有事情(主指“不详”之预感)发生的。直至如今,在这份“真爱”面前,我不得不又加以联想上了。也许,我那不经间的一眼,就让父亲看到了我的心,对他的依恋和牵挂,于是,父亲终于也不忍留我孤独一人在这尘世间受罪,终于还是也要带我一起走了吧。或者说,他在天堂里怕孤寂了,想要带女儿去作伴吧。只是,为何要等到现在,而不早一点实现呢,那样我不就可以少受些苦难,最起码也可适时阻止一场“悲剧”的上演了。是否,有些灾难真的是与生命并存,只有生命消逝之后方可结束?一如,爱情带给人的“灾难性”与“毁灭性”,除了用死亡,却没什么可避免……


真挚的情,要不到我的爱,像曾经正相识的时候;我说今天以后,不必再见也不必问候,曾经相知,不用怀念。
熟悉的人,终渐离我而去,默默合上双眼忍受。我已不再痴迷,心中只想这一刻远离,曾经过往,不要探问。
若果真心不可接受,或者不方便拥有,何又等今天最后,乘早一点走开;
若果是你真的贪心厌旧,伪装悲苦梦湿透,为何你心中的话语,藏于落寞眼光背后。
泪眼模糊的悄悄远走,木立在最凄痛的时候。一声今天以后,不讲再见也不会回头,道尽今生苦与忧……


也许,父亲的离去,于他是一件好事,结束所有无奈与悲哀,那些纠缠着人会让人痛苦难耐的事情。最起码,他再也不用辛苦忙碌过不停,终于可以停下匆忙的脚步好好歇息一下了,是永久的和平与休息。就如外婆一样,终于也可停下一生奔波的步伐,好好睡上一个安稳的觉,一个不会再被任何人惊扰的美梦。是的,死亡本就是一件好事,于死去的人而言,是一种彻底的解脱。死亡,会成为坏事,仅仅是因为活着的人,痛失亲人爱人的痛苦和不舍而已。只是,到底“死亡”于谁会更痛苦一些呢?其实,还应该是死人呀,因为,对生存的眷恋,对世界的依恋,对梦想的向往,对青春的希冀,对亲友的牵挂,对爱人的不舍……都是一种最深刻的痛苦,只是我们看不到也感知不到,因为,死了的人不会说话,更不会做出种种表情来向世人宣告这一切,所以我们永远无从揣摩一个死人的心思,到底是怎么一套想法。但是,也许我们可以从活人身上得到这种种感悟,就如,如今我站在一个“将死之人”的角度上,用“死亡”说话一样,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能更深刻了解一个人面对死亡时的种种心思,那样也许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少走许多弯路。因为,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位导师能胜过“死亡之师”的讲课了,也再没有哪样东西能超越死亡带给我们的“感触”与“震撼力”之大了。如果还需要经验与感悟,什么都不用多说,用“死亡”这一事实就足可举证说明一切。它可以在瞬间让我们领悟到也许我们找寻奋斗了一生也挖掘不到的人生真理,在最短时间内就给我们指出一条生活的出路所在。“所有问题在死亡面前迎刃而解”,你可以不承认,但却否认不了这一事实的存在。而且,事实上你也找不到任何理由来辩驳,因为,你们都不可能在现实中得到验证,除非死亡来临之时。而当你走到那一步时,一切就已太迟了。



有些感悟,也许得在我们付出生命的代价之后方可得来,而我们却再也没机会在现实中试范一遍,所以,这种真理只能对后人有用。当然,其实也是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非“身临其境”者难以体会,而人类对于从他人身上获得的真理永远都是难于理解与肯定的,即使认可了,但因自己远远未曾到那种地步,所以永远不会作“预防”工作提前加以引用,也就起不到什么实际性作用。这是人类的一种“纵容性”,即“事情未发生之前尽情享受,出事时再说吧”的心态,也符合人们常说“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流泪”的说法。所以,也可以这样说,我在这里写这些,其实也没多大作用,没几人能听进去,即使听到了,也未必会应用于现实之中。然而,我还是不能不写,只因,写,是我的本分,听与不听或做与不做,那是别人的权利。凡事不可过于强求,只会弄巧成拙,更失其本义。说和做,也许是两码事,但说终归是做的前提,必不可少。呐喊,是应该的,情绪过后的平静,也是必然的。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事物的“兴衰成败”,你会感到淡然释怀,只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没过失之分。生命的意义,在于追寻的“过程”,而非终极目标,正如快乐一样。试着放开,你也许可以过得很好。不妨试试看,当心灵“释放”之后,生活会否仍过得如此之“压抑”与“疲惫”。实在不行,到时再想其他法子吧,总会有路可走的。不一定要下“地狱”,但也不一定要上“天堂”,因为天堂与地狱之间,本身就存在有许多“门槛通道”,可供我们选择,一切只在于你自己的“决心”和“毅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再说说父亲下葬之后的事情吧,其实当时我真的很想亲自护送父亲到坟前,亲眼看着父亲入土为安,这样,我才能心安一些。或许说,只是为了尽可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填补心灵的遗憾,只是为了能再陪父亲走最后一程,这条从人间通向天国不到千米远的路程,却又得走多少亿个光年才能迈过去的“生”与“死”之间的距离。可惜,终究还是难以如愿,我不敢对大人们提出这样的要求,不知道他们是否能理解一个孩子对父亲深深的依恋与歉疚之情而允许我破例。也因此,父亲的坟地具体是在哪个地方,我至今都不甚清楚,自然也就从未到父亲坟前给他上过香了。虽说清明节也有去扫墓,但按照家里的风俗习惯,女孩子一般不前去,除了小时候还会兴致勃勃无所顾忌跟在大人身后,长大之后,懂得事理多了,开始有了女孩子的矜持,知道什么叫做不好意思,就再也不会闹着一起去了。即使是大人喊叫,自已也不愿意去,而宁愿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着外面飞飞扬扬的雨丝,思绪一样飘得很远很远。


以前父亲在的时候,父亲和大伯二伯及带着各家的孩子们一起去扫墓,手拿锄头,挑着东西,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出行,那阵势可够热闹了。虽然路途遥远,跋山涉水,走得很辛苦劳累,从清晨直到傍晚才能回来,依旧乐此不疲,毫无怨言。后来,大伯搬到县城里居住了,他的孩子也都一个一个事业有成在其他地方定居下来,因工作的繁忙生活的奔波,再难以聚集在一起回家扫扫墓,拜祭一下祖先,于是,这个重任就都落到了父亲头上,逢年过节时多准备一份供奉物品,以替兄弟们传递一份心意。那时,二伯还未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居住,也在另一城镇行医看病生活,回老家时间不多。清明时分,便多成了父亲一个人带着我们去扫墓,显得寂寥了许多。再后来,父亲出事之后,大家走动的次数则更少了,起初是由二伯接替了这一使命,但因二伯毕竟也年迈了,体力不支,加之弟弟也很少回家,一个人难以胜任,所以很多时候只是杀鸡在家里供奉一下,节日的气氛渐远,或者说越加浓重,那种凄凉与冷清,无边的苍白与空洞。如今呢?只怕父亲的山头早就长满了野草,还会有人记得去打扫一下吗?可笑,父亲生前的时候,替死去的人扫墓,可他死了之后,又有谁替他扫墓呢?儿女为生活所累,有时连活人都要顾不来了,又还有几人会兼顾得了死人的事情?真应了那话,“人,活着的时候,尽管繁华满眼,死了,也只是黄土一堆。人类,是最现实的动物”。假如我们能想到这一点,也许我们应该不会为生前死后的一些事情那么在意了。世上没有什么事能成为永恒,在本就不能永恒的生命面前。不要想着生前或死后能留下些什么,是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死亡之后的虚无和活人偶尔的想起和叹息。你,不再存在了,在这个有着多少亿光年寿命的地球之上。消失,随着生命的离逝;冻结,你生前所做的一切,再无价值与意义可言……


由于父亲的名气之广,医术之好,在他刚离去的那一段时间,父亲生前常走的三条圩场,在他那个固定小小的摊位里排满了长龙,都是形形色色等着看病的病人。当从旁人口中得知,那么一个熟悉的人已经没了时,大家都可谓非常之震惊与惊讶,难以置信和接受。当终于明白这一切是事实时,都忍不住发出种种感叹,来得太突然,也太说不过去了。父亲平时的为人如何,大家都是看得见听得到,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父亲去世那一年,应该是四十二、三岁左右吧,可谓正值人生辉煌时期,能不让人惋惜吗?何况,父亲曾治好救活过多少身患顽症的病人啊,如今他走了,何止只是一条人命,还有多少人的生命也跟着得不到保障?许多在医院里难以医治的奇难杂症,都是在父亲这里花最少的钱就治愈的,也因此,父亲的名气才会越传越广。还有不少病人,已经在父亲的治疗底下好转多了,正等着继续服药就可彻底痊愈,然而,谁会想到,从此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守护神”,生命也要坠入无边的大海里争扎遨游呢?!更有谁会预想得到,一个医术那么好的人,一个曾教多少人起死回生的医生,偏偏就医不好自己的病,救活不了自己?莫非就真的是天妒“英才”,连苍天也有生愤恨不满之心,消除这颗眼中钉?也许吧,做人,还是平凡普通一点的好,越是出名有为就越容易“树大招风”,灾难来临时你挡也挡不住。父亲的离去,真不能不说是大家的一种损失,尤其是于那些生活困苦看不起病的穷人而言,无疑少了一个救星。总之,在很长一段时间,在许多年以后,有人提起父亲的名字,都还会有人立刻反应过来,哦,原来是王##的女儿呀,那时还颇感有点自豪呢,为拥有一位人人皆知的父亲。包括到现在,年轻一代的人也许早已遗忘,但在父母那一辈份的人应该也还会有所记住。当然,那是以前,如今只怕一切都是物是人非,过眼云烟。没有谁能永远记住谁,更没有谁会永远把一个死人的事情放在心里。死了,就是死了,从这个世界彻底地人间蒸发,我们,再也找不到任何关于其生前的足迹。一切的一切,会在岁月的长河之中渐渐荒芜褪化,成为一片永没人触及到的“沙漠”之地……


曾经,我以为自己离不开父亲,以为父亲走了,自己的整个世界都要倒塌了,再也坚强不起来。然而,时间证明,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慢慢地,慢慢地,也许我反会成为第一个先遗忘父亲的人,对父亲的离去成为无动于衷。于是,忽然间明白,生命并不是因谁而存在,为谁而活,而是完全从属于自己,为自己而活。失去任何人,我们还是可以生活下去的,只在于一个过程。也许在起初一段时间,自己会非常的悲痛欲绝,甚至于也不想活了,但到后来,你会发觉自己仍然可以承受过去,坦然面对自己的人生。死亡,只是验证了谁要走了,谁先离谁而去这一事实,却不是告诉我们,他们有多么的重要,没有他们,我们的世界又将会变成怎样。


在爱情挫伤的道路上,我也曾以为失去谁会无法生存下去,曾经也把谁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可到最后,我发现我遗忘对方比对方遗忘自己遗忘得还快,我开始接受另一个人比对方去重新开始适应一种新生活还要快。到那个时候,回想起自己曾经流下那么多的泪水,曾经那么痴痴惘然地追逐付出过,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当初很天真幼稚,甚至是傻得可笑与离谱?于是,也明白了,爱情的跌倒,也只是为了验证,“没有任何人我们不会生活不下去”这一真理,而不是验证谁是谁的唯一,谁又是谁的永恒。因为,在本就不永恒的生命面前,没有什么能是永恒的。如果你想成就真正永恒的爱,就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即生死相依,至死不渝!那是需要巨大代价才可换取得来,你敢付出吗?又承担得起吗?相信,世人之中没几人背负得起,更没那份勇气、毅力与信念,所以,我们眼中看不到永恒的爱情。但是,我愿意,无怨无悔,所以,我一定会让我的这份“真爱”成为永恒,与生命同在,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在,与宇宙同在……


从不会知长路几长,何必要知变化无常,我但求知道当夜静风凉,能找得到你来分享。
何必再比谁是聪明,如果我心有你共鸣,再无需要将事事分明,谁都比不起我真心。
谁生说是我湖涂,只想与你无仇无求终老,谁会像我湖涂,只需与你同途,有没有话都想倾诉;
从不会想成败磋跎,从不会猜对错若何,有谁知道这是否傻,胡思乱想想你一个。
人间一切换了真爱,也莫去管人说是傻,任他世事全是障碍,此世此生也知非白过;
曾经相和,别去转眼也未痛惜,无叹奈何,如今独自,承受悲恨,惧怕以后梦也不可再。
那怕是苦缠绵,只是愿当日曾相爱,不必理今日梦,不重来,心内情义誓不改……


父亲走后,家里在祖宗的神位旁边也给父亲立了一个小小的牌位,逢年过节时也会专门在其面前供奉一下,初一和十五都加上一柱香。当然,这些都得由儿女来从事,母亲和二伯作为同辈之人,是不可以实施的。也因此,我克服自己的胆小,学会了用手拿着燃放鞭炮,只有这样,我才能亲自拜祭自己的父亲。每每这时,我心中都会顿生无限感慨。曾经一个那么活生生的人,如今就只剩下牌位一个了吗?这里面,真有我父亲的“神灵“吗?他真能感受到我们的心声吗?!


一直以来,在我心里都有一个愿望,很想到父亲坟前看看,或者说给他清扫一下,让他能住得安乐一点。可惜,一直都没机会实现,甚至于连父亲埋葬在哪,我也不知道,这让我很生歉疚,愧为为人子女。后又听说,在一次大暴雨之后,父亲坟前的土松了,好像说棺木也露了出来,于是大人们又得找人修整,我这心里更感心酸难过了。人都死了,还睡不安稳,那么多的事情要发生,真的是好人生生世世都没得安宁呀。如果说,现在回忆起父亲,我还会有什么心愿的话,就是,我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或者说,在死亡来临之前,能亲自走到父亲的坟前给父亲上一柱香,算是表达自己这一生的歉疚之情和感恩之心。还有,最重要的是,我要和父亲来一次死亡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告诉他,自己这一生的际遇,及未了的心愿与遗憾。我不知道,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能把这个愿望实现,站在脚下父亲居住的场所,面对着这个底下只剩下父亲骨灰的土堆,我会有些什么想法呢?尤其是,联想到自己很快也要走上和父亲一样的道路,也将成为这般之时,心里又会有些什么感慨呢?我能抑制住一生的伤痛而不流泪吗?会否让一切在死亡面前透明显露,生与死之间再无距离?爱与恨之间也再无隔阂,尽情放纵?!可我知道,这个愿望再也不可能实现的了,我再也没那时间、机会和力气亲自走到父亲坟前,诉说心中这一切,再也不能和父亲作最后的道别,再也不能聊表儿女心中情意,再也不能填补所有痛惜和遗憾。就像,以前父亲在世到山上挖草药时,夜幕降临了久久不见归来,我一个人打着手电筒到村头的路边翘首以待,担心,焦急,忧虑,守候父亲回来一样,直到父亲的身影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紧崩着的心弦才算定了下来。而如今,我知道,哪怕我再等上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也不可能再等到父亲的归来,见上他最后一面的了……


人世间最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之间的距离,任凭我们如何努力如何追逐始终跨越不过去;
人世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在你拥有时不懂得善待与珍惜,失去时方知可贵与美好,空留一生一世的悔恨与自责;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看着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在承受着生不如死的痛苦,你却不能代对方受苦;
人世间最大的无奈,莫过于眼睁睁看着那个如此之熟悉与亲切的人一步一步地离你而去,你却无能为力,爱莫能助;
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最亲最爱的人,天上人间,阴阳相隔,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悲兮莫悲生别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