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有苦难言情深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诠释:人生许多事情,是必须得依赖于一个“爱”字和“情”字才有意味和乐趣的,否则所有一切都将失去意义。为所爱的人吃苦受累,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种只有当事人能深刻体会的无言的幸福!幸福,不是一种实实在在能看得到的事物,它其实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却也切切实实存在着,与人的心灵并存,说来就是一种“感觉”,你觉得幸福就是幸福,你不觉得幸福哪怕别人说得再多再好也永远不会幸福……


日记遗言:人世间必有一种爱,可以超越物欲,超越生死,去到世界的尽头。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不变……红尘有爱,千古如一……


生前,由于父亲的职业之利,可以说是不愁吃穿住用行,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所以,在父亲走后,许多人都以为,父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钱财,意思就是以后我们都不用愁不用忧了。包括村里许多熟悉的人,就常问着你爸怕是存了许多钱给你们吧,真是有苦难言,其实与大家想象中的完全相反。虽然父亲的确是赚了不少钱,而且父亲本人也不奢侈,按理说,是应该多少有所积蓄的才对,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至于,他所赚的那些钱都到哪去了呢?原因有四:其一,起初我们家里不种田,用于米粮上面,开支大;其二,用于我们三姐妹读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其三,建筑楼房,花费许多;其四,就是最重要的一点,父亲好吃,赚多少用多少,每天饭桌上都少不了大鱼大肉,这消费自然就高昂了,所以一天下来的收入恐怕到最后都进肚子里去了。


我记得,当父亲意识到自己将要离开我们再也不能照顾我们时,父亲在母亲的掺扶下上到三楼,给我们拿手中剩下最后的一笔钱——1300块。如果说,在以前身边的人还会因此而有所误会的话,那么今天我决定在这里,在网络世界里面,公开揭露这一秘密,澄清过往之一切。是的,父亲走之前,只给我们留下一千三百块。一千多块,对于三个儿女的成长,一个家庭的开销,能维持多久,或者说能起到什么作用?!那时的自己,也许尚未完全深刻读懂金钱的概念,只是看到母亲泪眼朦胧地对父亲说着,你才给我们留下这么一点钱,以后让我们怎么过日子?!父亲,不作声,我想,在他内心里,肯定是比母亲还要更沉痛上千千万万倍,为自己走之后无法再照顾身边妻儿,为自己尽不到一个为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那是一种怎样悲哀与绝望的痛苦啊!如果可以,我想父亲必定也愿意继续生存下去,哪怕会是多么的辛苦和劳累,也绝不会有所怨言,因为,能为自己身边最亲最爱的人而努力,能看到他们在自己的照料下过上好日子,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最怕的是你连这个拥有的权利都没有,即使自己生活得多么美好也是虚假,甚至反成了另一种“讽刺”性作用,连自己最心爱的人都保护不了,都给予不了他们舒适安稳的生活,你过得再怎么好又有什么用?又有谁能和你分享这一切,陪你一起痛和喜陪你一起落泪或欢笑?无非多是孤芳自赏,成就了别人眼中的“风景”,却成不了自己实在的生活,更成就不了一生一世的幸福。


所以,如果你身边还有值得你去爱的人,你应该好好珍惜,苦一点累一点并没什么,想想,自己的生命期限能有多长,会否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离开他们,你还能照顾他们多久,那么,你应该不会再抱怨些什么了。为所爱的人吃苦受累,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种只有当事人能深刻体会的无言的幸福!!珍惜这份幸福的感觉,你会觉得幸福!幸福,不是一种实实在在能看得到的事物,它其实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却也切切实实存在着,与人的心灵并存,说来就是一种“感觉”,你觉得幸福就是幸福,你不觉得幸福哪怕别人说得再多再好也永远不会幸福。


事后,想想,母亲,其实也不容易。如果说我们痛失父亲之后,心里是多么的悲伤和难受,那么母亲,就是痛失自己一生的爱人,难道她心里的痛苦会比我们少吗?虽说,父亲在世时,母亲也没怎么好待过他,双方感情也不怎样,多是吵闹兼打斗,但怎么说也是一个睡在枕边相伴了自己大半辈子的人,即使没有爱情也会有感情,没感情也有亲情呀,能不悲伤难过吗?何况,父亲走了之后,母亲就相当于少了一个可以陪伴自己到老的伴侣,成了孤身一人孤独终老,那种悲戚那种绝望,又有几人能深刻体会到?我们做儿女的站在自己角度想问题的时候,又可曾站在母亲的立场上体谅过她的所作所为?父亲走后,母亲是有想过扔下我们改嫁,或重找一伴侣到家中,其实也是情有可原。试想,一个才三十出头的女人,一个手上毫无任何生存技能的弱女子,身边还得携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儿女,要她如何撑起一头家的重担,继续生活下去?就算拿命去拼去搏,也做不到呀,站在一个常人的角度,又怎难免不会有此种想法的产生呢?再说,亲情毕竟不能替代一切,儿女终会有长大的时候,有自己的家和孩子,到时必也理会不了父母那么多,这个时候,他们考虑重找一个依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在自己尚未完全懂事之时,却是难以理解到这么多,所以多少对母亲的某些行为感到很不满,甚至一味认为母亲太自私自利无情无义,竟然可以不顾我们的死活,一走了之,现在想想,也觉很不应该了。如果说,母亲当初想要离弃我们的想法是多么的冷酷无情,那么如今的我是否要比母亲更加“狠心肠”与“绝情”呢?至少,母亲虽有那种念头,但终没那样做不管是缘于二伯的加入还是其他,而我如今,明摆着就是“抛家弃女”,置自己孩子和身边所有亲人的死活于不顾,只为了一个男人,一个远在千里之外永远够不着的男人,一个从不曾理解与体谅过自己的男人,一个甚至连正眼看一你眼都不会有更别说会正视与承认你这份爱存在的男人!!就为了一份所谓的“真爱”,付出牺牲那么多,手上沾满了那么多人的“血泪汗”,我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为了什么??!!


我曾说过,母亲患有轻微的精神分裂症,即有时会自言自语或偷笑傻笑的那种。父亲在世时,这种情况不怎么明显,偶尔发生,但自从父亲走后,母亲的病情就明显加剧了。我想,应是父亲的死对她造成过大打击和刺激才会变成这样的吧,后又因家里一直都处于动荡不安之势,儿女们没一个能让她安心,更加重了这种负面性作用。直至后来演变成为家常便饭,连村里人都早已习惯了她这种行为,即使在我们面前提起,我们也不想过多分辨解释些什么了。没那经济能力带母亲医治,更无条件改变这种生活状况,能怎样呢?生活,原本就有着太多的无奈与悲哀啊,人人都是一样的,我们只是其中稍微最为不幸的那一位而已。


再说说二伯吧,曾经,我也对他充满了怨恨与不满,主指过来之后与母亲之间的争斗,家里更没一天得安宁。还有对我们似乎也尽不到生身父亲的那种关照与呵护,让我们心生失望,甚至是更加悲观与绝望。当然,那是以前,还小不懂事,或者说不清楚其中一切真相的时候,如今则完全不一样了,内心纯粹是歉疚、自责和不安。二伯,应是在父亲要求底下才会决定留下来的,这是在许多年以后,才从二伯口中得知这一切。我想,如果不是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任何一个亲人恐怕都做不到那么无私留下来,趟这浑水。何况,那时二伯在另一城镇已经有了相好,一个挺不错的对象,虽然也是丈夫过世带有儿女之人,但那边的生活条件却是比我们家好多了,而且听说那女人对二伯也很好,她的孩子都把他当自家人,都理解支持他们的往来,如果不是突遇这样的事情,也许他们早应结合在一起了。不知真是命运的安排,还是苍天的捉弄,竟然让那么多个家庭都不得安宁。


二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之后,起初听他在我们面前偶尔提及此事时,语气中似略有那么一点依恋,我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痛心和难过,为我们给二伯带来如此之大负担,以至担搁他一生的幸福。虽然,我并不知道二伯对那个女人有没爱,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很向往那家,更不知道如果他们结合在一起又会否有幸福可言,但我却深深地知道,如果不是我们,二伯一生也不需如此之辛苦劳累,走上父亲生前的奔波劳碌之路。如果他选择了那家,无论条件再怎么差劲,至少不需受母亲这份气,不会相处不来吵闹不停,一生也不得平静。虽然,身边亲人也赞赏二伯这种做法,大家都认为可谓是最完美的组合,但二伯他却有自己的选择权,这是肯定的,可是,他放弃了,就为了我们一家,为了履行对一个将死之人的承诺。如果说,这里面是夹杂着多大牺牲与付出精神的话,我在想,那里面会否沉痛与悲哀更多一点呢?当他决定永远离弃那边而接受这边时,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可曾有过一番争执,或者说有苦说不出,泪水默默流在心里?就如我当初一样,决定放弃自己的孩子和亲人,毅然决定选择那一边(我最爱的人和他们公司,那个永远够不着的家的称呼……)无论结果如何时,内心虽没多大矛盾与争执更始终不曾后悔过,一旦决定就要敢于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但在我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一种难以言喻无人能懂的痛苦,对他们深深的歉疚和自责之情,甚至是万般的痛恨自己,比对那个男人还要更深的痛恨!!我可以承受一份爱所带来多大的困苦与磨难,都无所谓,因为值得,痛也是一种美!但却经受不了自己良心的谴责和灵魂的拷问啊!如果爱,无法用来“属罪”,那么除了死,又还能用什么消除这一切呢??!!如果我的爱一天得不到那个男人的“理解”与“认可”,那么我就一天无法原谅自己,我的“罪责”就一天存在着,同样,我们,悲剧中或悲剧外所有被牵连的人物,都将永远无法得到上天的“宽恕”,而不得不带着这个“罪孽”之身,在“六道”里面轮回往复,直到三生三世过尽,方能一切从头再来……


如果说母亲不容易,二伯其实更不容易。二伯也年迈了,头发已经爬满了白霜,身体也不好,只是,为了这个家还能维持下去,而不得不强迫自己适应。二伯也是一名医生,以前是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圩镇看病,就住在大街旅店上,出去摆摊卖药很近,或者说不用出去,也会有人自动找上门来,因为名气同样的广,许多当地居民都再熟悉不过。但自从他搬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后,这就成了一件很辛苦的工作,原因是因为,我们城镇离他那个城镇相距太远了,坐公车得半个小时,很不方便。起初,二伯也像父亲生前在世时一样,骑自行车往返于两城镇之间,这可不是一件易事,起码得两三个小时才可到达,途中又有许多上坡路,对于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一件挺高难度的事情,我自己曾踩过,试了一次就不敢再试第二次,太累了,实在受不了,何况二伯,一个年过五旬的老人,又有多少力气支持得住?幸好,二伯摆这个圩场只是逢“三六九”(带这个字的日期)才开摊,即三天出去一次,还有两天时间可休息调整,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担心,不放心,让他走那么长远的路程。于是,我们纷纷说着坐公车算了,但二伯不依,口上轻巧地说着没事,其实他也自知体力熬不过,只是为了节省一点钱,省下来回的公车费而已(一次五块),都是为了这个家。不过到后来,他终于也不得不放弃这种做法而改为公车路线了,人老了,什么事都会变成无可奈何。这样也好,我们安心一点,钱是其次,最重要得保证人身安全。生命,平安,亲情,才是至重!


从家里到公路也有一段距离,走路也得半个多小时,二伯就改为先从家里骑车过去,然后把车放在附近店铺看管,晚上收摊回来时再取出来骑回家。因此,二伯的旅程也有点如父亲生前的路线了,每天到特定圩场那天,天未尽亮就早早起床,晚上迟迟才在暮色中归来,一天的奔波劳碌,生活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这就是日子。说来,我们这个家还真是靠二伯一个人在撑着呢,不仅是指医学上的经济收入,还有家里一些零零碎碎的琐事,其实都少不了二伯的一份功劳。家里如今仍在种田,但不多,一亩左右吧,都是附近比较近的田地,远的就不做了,没年轻的劳动力帮忙,他们胜任不了。一年也只种一次,即下半年,上半年不种,主要是天气太炎热难以承受,六月天冒着烈日赤膊上阵收割稻谷,是一件最辛苦的事情,非亲身经历过之人难以体会,就如那首古诗所描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说,劳动就是最伟大的事情,农民伯伯就是最伟大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粒粒都是用血泪汗才可交换得来呢。其实,我们很少回家,家里种那么多粮食也吃不完,种不种都没关系,有时我们也会表示出此种意思,当然,母亲他们是不会照做的,在农村,如果不找一点事来做,也的确是太闲了,会觉闷。再说,自力更生很重要,总得为未来作一下打算,其实还是为了孩子,天底下的父母都一样。只是,不知又能起到多少作用,都是无止境的付出啊。有时,家里也会靠卖点米换取一点微薄的收入,虽然不多,但终归也是钱,在农村赚一点钱更不易。平时,这些耕耕种种挑挑担担的重任又落到了二伯身上,女人的体力总是及不上男人。一个家,如果没有一名男丁,在农村是很难生存的,根本就支撑不起一头家的重任。所以,也可以这样说,在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普遍流行实是情有可原,是在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环境底下的产物,而非人刻意追逐之。我都无法想象,如果不是二伯的到来,我们这个家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也早就不存在了,而不需等到今天才揭发一幕“悲剧”的上演。不止这些,在生活中,一些很细小的事情都得二伯操心操劳着,我们都能看得到。比如,喂养牲畜家禽之类,每天早上,二伯有时都把这些活忙好才去工作,因为母亲比较懒散,总得二伯再三叫唤才会起来,而二伯似乎早已习惯了早睡早起,或者说,像父亲一样,是个“劳碌命”,一生都没得停息。有时,二伯出远门了,也会交待母亲看好家里的鸡鸭,不放出来之类(防止被人偷),尤是逢年过节,更得特别叮嘱,把家中里里外外都兼顾好。也许是,他知道母亲精神有问题,以一个大人包容小孩般的心胸包容了这一切,并以一种大人照顾小孩的心态,来照顾着母亲,真难为他了,以母亲那脾气与性情。正如二伯有时难免会在我们面前发发牢骚,说着现在这个家完全是我一个人在撑着,你们几个儿女能帮上些什么?连自己都顾不来,还要我们操心。现在我是还能动,还能赚点钱,如果有一天,我也动不了,到时这个家都不知变成怎么样了……每每这时,总说得我很是歉疚难过,为自己的不孝和没用。二伯说得对,如今这个家就靠他一个人苦苦支撑着,但他毕竟也年老了,还能撑多久,而我们做儿女的又没一个有出息,个个都是自身难保,到时靠什么来赡养两位老人,维持一个家的正常开支呀!难道这个家就真注定如此,得一步一步走向“灭亡”之日?这就是我们一家的“命运”吗?!……



春节,逢年大三十晚的时候,家里都得贴对联,每一个门口都不能漏过。因房间比较多,从新楼到旧楼,老屋到旧屋,都有几十个,逐一逐一地贴下来,也得忙足一天时间才能完成。以前我们在家时,都会和弟弟一起帮忙,割纸,涂浆糊,粘贴,观看,纠正,人手多了,速度快,气氛也好,而如今,我们都很少回去,这些工作就全部要二伯一个人担当了,速度可以想象。还有,平时用“三牲”烧炮奉神时,我们在家也可跟上一起前去,也能很早就可拜好,中午就可吃上年夜饭了。如今,也只剩二伯一人在忙碌,要到什么时候方可一一敬奉完,吃上团圆饭呢?母亲得在一旁杀鸡做饭,自己同样忙不来,帮不上什么忙。两个老人,在家里忙着张罗过新年,会是一番怎么景象?凄凉,冷清,真是声声鞭炮响砌耳,年年白发催人老啊。最让人心酸的,莫过于吃饭的时候,那几双空摆着的筷子(在农村的习俗,儿女不回家过年也得装饭摆一边以示团圆),那几碗白白的大米饭,放在那里没人动,看得见碗筷,却看不见人。不知,母亲和二伯两人坐在饭桌旁,吃着这丰盛的年夜饭,又会是一番什么滋味呢?还会有过年那种喜庆快乐的心情吗,亦或是辛酸感慨更多?!还会觉得好吃吗,亦或是世上最难吃的饭菜?因为,少了儿女的陪伴,没有家那种温馨和睦的感觉,再美味的佳肴又怎样?你都不可能会有胃口享受。人生许多事情,是必须得依赖于一个“爱”字和“情”字才有意味和乐趣的,否则所有一切都将失去意义。我们,总在低头不断地赶路,不停地奔波与忙碌,都想着让父母过得好些,可到最后,我们到底得到了些什么?如愿以偿了吗?父母欣慰了吗?能让父母安享晚年不再挂牵了吗?亦或只会让父母更为纠心和难过?我们,在为梦想努力奋斗的同时,却渐渐疏远了那一份亲情,再也无从追回,剩下的,只有岁月雕刻过后残存下来的痕迹,却无法修补那一条长长的沟壑……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二伯膝下有一女,一直寄养在外婆家,因从小失去母亲又远离父亲的缘故,与二伯的感情也不怎样,只是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时,别人家给她做媒,感觉人还可以,在二伯的劝导下答应了这桩婚事。,结婚之后,家境也不怎样,主要是姐夫为人不行,经常赌博,把赚回来的钱全部都输掉了,家里还因此欠下许多债务。他们有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又得念书,样样都得开销,堂姐在家也过得很艰辛,耕田种地,辛苦劳作,依旧改变不了这个家的不幸。她也试过出外打工,但孩子毕竟太小,在家老人照看不好,加上外面谋生更艰难,最后不得不带着满腔失落回来了,守着那个摇摇欲坠的家继续过这苦日子。曾听说,有一次在姐夫把全部工资赌输进去之后,堂姐有过和其离婚的打算,后在二伯和亲人等极力劝阻下,为了孩子着想,最终没这样做。其中,二伯是反对意见最大的那个,主要也是从女儿自身角度出发着想,一个女人在农村离异之后,更加不容易,难以生活下去。但也因此,让堂姐生活有时太压抑难受之时,难免会把怨气发在二伯身上,意指当初都是听从了他的意见才会选择了那家,否则就不会变成这样之类的话语,打电话过来哭诉。二伯这时虽没多说些什么,或只是站在事理上辩论几句,感觉二伯真是有苦不堪言,当初也是出于为孩子着想,希望她早一点有个安稳的家,有人照顾了,为人父母的也就安下了这份心,可结果却并非随人意。但在开始之时,谁又能预料得到以后的事情呢?做父母的也实在不能全责备,双方各有各的难啊。所以说,现在的父母还是少点干涉儿女的婚事好,他(她)要过得好倒还没什么,要过得不好,只怕会怨责你一辈子,你实是做好人不成,自讨苦吃。


姐夫家离我们不远,堂姐有时也会过来看看,或诉诉苦,这时,我们都会让她带些鸡鸭回去,或者过年时多养些鸡给送过去。我们同样也不容易,都是有心无力,爱莫能助,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至于钱的方面,我不知道,二伯是否会有时给上一些,那都是应该的,我绝不会有什么异议。其实,如果二伯不是为了照顾我们,完全有足够能力替女儿分担一些,改善一下她们一家的生活,可是,在亲生骨肉面前和自己的侄子侄女之间,他选择了我们。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为了履行对父亲的承诺,对一个死人的承诺,所以做到如此之无私伟大?我就曾听他在堂姐面前提起过这些事情,表现出自己的难言之隐,那种不能尽为人父之任不能照料女儿的自责与与无奈之情,这更加重我心中不安,对堂姐也充满了歉疚,都是我们拖累了他们呀,否则也许他们的生活会过得好一些。也因此,我常会在母亲面前叮嘱唠叨上几句待堂姐好一点的话语,我是真心希望母亲也能把堂姐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来看待,没有骨肉不骨肉之分,就像二伯对我们一样,当自己的孩子来照料。那也算是对死去的嫂子的一种交待,对二伯恩情的一种偿还,对自己良心的一种属罪吧。虽然我并不知道,以母亲这种精神状态,她到底能听懂多少,又能理解几分和做到多少。但在我心里,我就是这样想的。残缺不全的家庭结合在一起,更需要彼此间的相互体谅忍让与关心呵护,用“真情”冲淡生活中种种不如意与不幸,我们才会有了生存与生活下去的勇气、信心与力量啊!


与二伯相处在一起的生活片段,我最记得永远忘不了的两个镜头是:有一次,也就是父亲逝世之后,二伯和母亲之间爆发最大的一次冲突,二伯拿起扁担打母亲,我并没亲眼看到,是从母亲口中得知,但二伯当时的神情,却深深印在了我眼中,确切地说,是那种满怀幽怨的眼神,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戚之情。我敢说,二伯,在他真挥出那一棍不管下手轻重之时,肯定是立刻后悔万分,而且,我更可以肯定地说,当初必定是母亲不对在先,让二伯忍无可忍才会动手的,母亲那脾气就是任何人都难以容忍与迁就,我们也能深有感慨。我能感觉得到,二伯的那种眼神,明显也暗含着一种申诉,对我们为人儿女的期望,让我们主持公道。虽然,在当时的情形底下,在那个年龄阶段,我根本就不可能担当起此重任,是谁也不帮,谁也不骂,转身离去,心太累了。但在我的内心世界里面,却是能清晰地分辨出其中是非黑白,所以也可以这样说,我并没完全站在母亲立场上而否定了二伯,当然也没站在二伯的角度上帮母亲说话,那于谁都不公平。大概,在二伯看来,他一定以为我们会出于骨肉之情站母亲一旁,甚至在想我们会毫不顾及他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而统统是非不分。其实他错了,他大可不必担心,我们绝不会那样做,成为忘恩负义之徒,即使母亲是生我养我的亲人,我们也不会不分事理地站她那一边,不顾二伯的感受,伤了他的心。除非我们真的没能力生存和生活下去,否则我们绝不会置之不理的,只要我们还有饭吃,就绝不会少了他的份,无论他老了将会变成怎样,我们都会愿意无条件照顾他一生世,为他养老送终的。只是,难过的是,我们竟是连自已生存下去的能力都没有,所有一切都将成为泡影。更重要的是,在这份“真爱”面前,我不得不选择放弃“亲情”而选择“爱情”,坚持到底。说我没良心也罢,说我不孝也罢,叛逆也罢,都无所谓,但是,对不起,我还是不会改变自己的决定。因为,失去了生命的另一半,灵魂划分为二,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要我过那种“行尸走肉”浑浑噩噩般的生活,我做不到,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第二个镜头,是我看到二伯最悲伤难过的时候,也就是父亲去世时,我亲眼看到,二伯,那么大一个人,靠在墙上,不断地抹眼泪,老泪纵横,那是一种怎样凄凉辛酸的场面啊!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二伯掉眼泪,我的心同样也要碎了。记得,在父亲病重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其实主要都是二伯一人照料,母亲身为女人,那么柔弱,根本就做不了些什么。如果不是二伯在旁,只怕我们连父亲的后事都难以料理。那么也就是说,二伯是父亲病危之时身边最亲近的一个人,父亲应该和二伯说了不少心里话,而这些旁人都不曾知道,包括母亲和我们做儿女的。我不知道,父亲到底都和他说了些什么,但我想,交待与嘱咐定是必不可少,主要是对我们一家人以后的生活安排。那么,二伯能怎样呢?那是自己的亲弟弟呀,又是一个将死之人,他能忍心拒绝,能不遵从吗?就为了兑现对一个死人的承诺,二伯他是作出了多大的付出与牺牲!如果说,在父亲离开之际,二伯心里有多么的辛酸与难过,那么,难道说他在和我们一起生活之后,他过得就不苦吗?在午夜时分静下来时,在他内心深处又可曾没流过眼泪,默默伤心与感叹呢?!回想未来茫茫的人生旅程,他内心又能平息,能安下心来好好睡一觉吗?这个家到底是怎么了?处处都是“灾难”和“不幸”,没有一样顺利,没有一个人好过,到底这个家前世作了什么“孽帐”,今生要如此“受罪”……


如果说我们这一家过得如此之艰难与悲哀,那么小孩他爸那一家,则更加辛酸凄惨了。其实这些,早在前面章节都有很好的描述,在此还得强调重复一下。还记得,我到他们家时,住得吃得穿得用得是怎么样的情形,简直就是人间地狱般,连“原始人”的生活都不如!可是这些,不能尽怪他们,在那种深山野岭与世隔绝般的地方,能过的,就只能是这种日子了,已经都还算个“人样”的了。这个人世间还不知存在有多少无奈与悲哀的疾苦,是我们永远也看不到感受不到的,我们实在应该为自己能生活在大都市里面,为目前所拥有的美好生活而感到庆幸的了。


小孩的爷爷一身病痛,拖着病患的身子出来打工,只为赚点钱,维持一个家的运转。奶奶更是沧桑无比,和外婆一样,在家上山砍柴割草伐木种田下地,男人干的活儿全部都得招揽在身上,为了儿女,为了这头家,没办法,不能不做。一个才五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却像七八十岁的老人,那么苍老与憔悴,比我母亲还要瘦小,是让人看一眼都忍不住心酸得想要掉眼泪。她的身体更不行了,虽没母亲的精神问题,但骨子样样不行,尤其是有一只手患风湿病时间太长不曾医治,已经变形了,偏向于残废的那种,做什么都动不上力,就连抱小孩都抱不来。这么一个老人,还得在家里干着农活,又得带小孩,身边没人照顾帮忙,到底是如何生活下去,可以想象吗?!至于说到他的孩子,和我们三姐妹一样,都是自身难保,差不多。大女儿找了一个婆家,比他们还要贫穷落后凄苦。两夫妻到外面打工,还得偿还结婚时办酒席买嫁妆欠下的债务,最重要的是,这个女儿曾怀了两次小孩,都自动流产了,那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是一种怎样的疼痛!日后还能不能再怀上小孩生下来都是一个未知数,小两口连自己的家都安置不了,何况双方父母各自的家庭?至于最小的儿子,才十七八岁,虽然也和他哥一起出到惠州来打工了,大家同在一家工厂上班,住在一起,但那又能怎样?不到二十岁的小男孩,能懂事生性吗?会知道勤俭节约,替大哥分担一点生活负担吗?不要说这个,有时还得从他哥那里拿钱,去玩游戏或找女友,还要让大家为他牵心,也不能怪他,我们在那个时候也是这样走过来的。虽然我在那边时也常会给他灌输一点生存意识,让他为了以后学会存钱,但却没多大作用,一个男人不曾成熟之时,或者说未曾遇到自己真正所爱之人,心永远都不会定下来,更不会想到未来成家立业的事情。同样是三兄妹,也是一个姐一个弟,那么巧合相象的家庭,都没有一个好过。双方,我都不敢多打电话去探知,怕听到一些更坏的消息,更加无以面对,也更加重心情的悲怆与沉重。然而,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不过问不代表就能好转,“逃避”,始终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可是,面对,又能怎样呢?还是改变不了任何,无论是彼此目前所拥有这个所谓的家,还是双方父母的家。


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啊?!我们这个家,如何维持下去?他们那个家,又如何运转下去?还有,小孩这一家,又将如何生活下去?三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三个家庭的辛酸曲折,又该如何上演下去?大家都是在苦苦支撑着,随时都有可能崩溃破碎,已经是可以意料得到的事情。如果这个故事真是以“悲剧”结束的话,那么等待大家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我的家,已经死过一个人了,如果再死一个,那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家人还将如何在这种种阴影底下生活下去?而小孩他爸又怎会无动于衷而不生剧烈报复之心,假如真如他所言,我死了,必定不会放过悲剧中所有相联人物,到时就成了违法犯罪之身,而这一切在他有可能跟我走之后,必将还是由其家人背负,到时,他们一家又将如何在这种沉重的枷锁之中生活下去?还有,小孩,未来的何去何从?大人们为了大人之间的恩怨情仇连小孩的死活都不管了,到底,那个小孩又是欠了谁,小小年纪就得替大人承担这一切?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形?为什么,所有家庭会演变成这模样?为什么,竟是如此的一幕“人间惨剧”?!到底,我们,都做错了些什么,上天要如此惩罚我们?难道,这一切就真只是这份真爱的“前奏”,只是为了向世人演绎一份“真爱”,为了一曲千载难逢的“千古绝唱”,就需要我们一家,他们一家,还有小孩及那么多无辜的人们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吗?那是不是太残酷和残忍了点,竟然要用那么多人的“血泪汗”甚至那么多的“生命”来交换,才可造就一段流芳千古的情缘佳话……


无语问苍天,为何姻缘前定路坎坷;无语问苍天,为何山盟海誓皆蹉跎;
无语问苍天,为何别时容易聚无多;无语问苍天,为何有苦难言情深锁;
无语问苍天,为何欢乐一时泪成河;无语问苍天,为何满腹柔情尽消磨;
无语问苍天,到底,到底,到底,这一切是谁的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