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剑出已是意为先 有曲传音情更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五之夜过去已经不少日子了,涵玉几日都没有过来,秦璐很想去姚府看看,可又找不出什么理由。今日和几姐妹约好了去湖上采些莼菜,唤了丫环霞儿,走到了小妹院子房前。“小妹,快走了!”“来了来了!”小妹急忙应了声,提着个小篮子,一蹦一跳地溜了过来。一把拽住秦璐。“走咯走咯。”小妹大声的唤着其他几个姐姐。秦岚秦湘几个人出了门,看见小妹。秦岚说道:“别大声叫了,马娘娘在休息。”小妹闻声,急忙用手捂住了嘴巴。笑嘻嘻的做了个怪脸,风一样的窜了出去。
朱棣正在在园中欣赏着园内的景观布置,江南园林那巧夺天工的精心设计,的确让人叹为观止。忽然见到秦枫火急燎燎地向湖边跑去。心中不由一笑,“这个小丫头又搞什么名堂。”迈开步子,朱棣也向湖边走了过去。
秦路和姐姐一行人来到湖边,惊讶地发现,朱棣竟打着桨载着小妹先下了湖。没想到朱棣竟然也会划船,并且还划的很好。原来朱棣在京中常去徐达府里玩耍,徐达府院在南京莫愁湖畔,朱棣会划船也就不奇怪了。
太湖莼菜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莼菜的叶子呈椭圆形、深绿色,背面分泌出一种类似琼脂的粘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等多种成份,可煮可炒,不仅是风味独特的珍贵蔬菜,而且有清热、润肺、利尿、消肿、解毒、健胃、止泻等功效。但其比较娇贵,出水后不耐储藏,时间一长就会变质发酸。
莼菜以在水中尚未冒出水面的嫩芽叶为上品。众姐妹伸手在水中一阵采摘,放在那密密的细箩之中。一边摘一边嘻笑着,秦璐和朱棣打着桨在一边看热闹。莼菜不能多摘,摘了一小箩就够了。水中还有不少菱角,现在的菱角已经有点老了,煮着吃又甜又面,和当初鲜嫩清甜是换了一种味道。秦璐一边划着小船,一边还不时的偷偷撇一眼右边的水面,“不知丫头今天会不会又冒了出来。”小妹不时地对大姐秦岚吐着舌头,手中抓着菱交,眼中却盯着湖面,口中还悄悄地念道:“出来,出来!”大姐笑着,突然楞了一下,转头对小妹说:“还真给你叫出来了。”“啊!”小妹一看,湖面上出现了一只小船,不正是文儿载着涵玉吗?秦璐一见,掉转船头就划了过去。
朱棣起初并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看见秦璐把船划开,急忙想跟了上去。小妹笑着说道:“燕大哥,我们就不要去了,在这等着吧,那小船上是隔壁邻居姚家的涵玉姐姐,经常到我们府上来玩。涵玉姐姐弹的一手好琴,和璐哥哥的箫声一和,可是一绝呢。”
听小妹这么一说,朱棣算是回过味儿来了。摇了摇头,笑着说:“那到是要听上一听。”小妹回道:“这事好办,看我的。”“涵玉姐姐!涵玉姐姐!”小妹大声呼唤着。“来了,来了!”远处小船上传来了涵玉的声音,文儿把小船划的飞快,没一会儿,小船来到了众人身边。秦璐看着朱棣向朱棣介绍说道:“这是姚涵玉小姐,是邻居。”又向涵玉介绍道:“这是燕大哥。”“燕大哥好!”涵玉总是那么有礼貌。朱棣回了一礼,说道:“刚听小妹讲,涵玉小姐弹的一手好琴,和璐弟弟的箫声是天作之合,真想听上一听。”涵玉默默地看了一眼秦璐:“那是小妹夸奖了。”
众人在湖面上又玩了一会儿,秦璐对着大家说道:“回府吧,涵玉来了,又好合奏几曲,也好再讲讲那本奇书中的故事儿了。”
怪道士所写的那本奇书,秦文让几个文生抄录了几份,拿了一本回府。秦文得知,向父亲要了过来,将故事读给众姐妹们听着。那本书抄名叫《同窗记》,讲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湘儿一听急忙说到:“好好,我要听!”云儿在一旁笑道:“二姐就爱听这些个故事,回到屋里只怕要偷偷的掉眼泪吧?”众人一阵嘻笑,“好你个捉狭鬼!你没掉过泪?那天是谁先成了大花脸儿来着?”湘儿难得的开了口嘻弄了云儿一句。云儿红了脸,轻轻的啐了一口:“那书儿写的太过凄惨,不由得人不落泪儿。”
丫环们划着船,一行人很快靠了岸。朱棣看了看秦岚,跟着秦璐向院里走去。秦岚低下了头,默默地跟着众人来到了秦璐所住的竹院。
湘儿和云儿和朱棣很熟,虽然有一年多没见了,可朱棣早年在秦龙府上可没少蹭过饭。朱棣知道湘儿和徐达次子徐增寿相交甚密,而朱棣的王妃正是徐达的长女,几人之间常在一起游玩。这使得朱棣除在秦岚面前略感拘束外,和其他人相处得到是潇洒自如,不必刻意去讲究那些个礼仪。看起来挺象是众人的大哥哥一般。
丫环们拉出了几张椅子摆放在院子里面。各姐妹净了手,取来了琴胡乐器,丫环们在边上还点了几柱香。朱棣坐在椅子上,手中摇起一把折扇。丫环霞儿给朱棣递上了一杯刚沏好的清茶,在旁边置放了一只茶矶。朱棣摆了摆手,让丫环退了下去。

秦璐看着涵玉等着涵玉选曲,涵玉轻声对秦璐说道:“就奏那《梅花三弄》吧?”“好!”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表现梅花品格的佳作。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后改为琴曲。如今正好用来琴箫合奏。二人一箫一琴,曲乐慢慢展开。朱棣迷了眼睛,手中的折扇轻轻的敲打着手心,欣赏着二人的演奏。一曲演罢,朱棣大声喝彩:“小妹说的对呀,此曲真是天作之合,难得难得,真是一绝。”众人嘻笑一番,再次演了那曲《春江花月夜》,朱棣正摇头晃脑的欣赏着,猛觉肩上被人拍了一拍。回头一看,是母后来了。秦家奶奶站在了母后身边。原来,小院子里的吵杂声传到了前院,马娘娘听到了乐器演奏的声音就拉着老太君一起过来看看。朱棣急忙站了起来,丫环搬来了椅子,朱棣请母后和秦奶奶入座。奉了茶,朱棣站在一边和母后及秦奶奶一起欣赏众小的演出。
乐曲声落,马娘娘拍着手,高兴地说道:“好,好呀!咱这些个孩子就是有出息,这曲子听着就让人舒心。”众小听着马娘娘夸奖,自是十份高兴。马娘娘一眼看到了涵玉,指着涵玉问道:“这个姑娘没见过呀?”秦璐急忙走了过来,向马娘娘介绍到:“娘娘,这是邻家的小妹妹姚涵玉。”涵玉走了出来,来到秦璐身边,秦璐轻声对涵玉说道:“快拜见马娘娘!”“马娘娘?”涵玉楞了一下,能称作是马娘娘的那不是当今皇后吗?天啦,竟是站在了皇后娘娘身边。涵玉激动地急忙给马娘娘道了万福:“草民姚涵玉拜见皇后娘娘。”“平身,姑娘,快起来,到这儿来呀!”马娘娘把涵玉叫到了身边,拉着涵玉的手。“好水灵的小姑娘,琴弹的很好呀!”“谢娘娘夸奖!”
涵玉小声应道。马娘娘十份喜爱地摸了摸涵玉的头,从手上退下了一只翡翠镯子,戴在了涵玉的手腕儿上。涵玉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高兴的摸着手镯。马娘娘让涵玉靠着自己坐了下来。朱棣却走到了秦璐身边。“借你的宝剑一用。”秦璐唤霞儿去取宝剑。朱棣转头对秦岚说道:“岚妹妹,琵琶有一古曲《十面埋伏》,还请岚妹妹弹上一曲。”岚儿笑了笑,对着朱棣点了点头。朱棣接过丫环递来的宝剑,在院中寻了一块空地,拔出宝剑:“好剑!”只见宝剑散发出逼人的寒芒,随着那剑尖不停地晃动。朱棣拉开架势看着岚儿,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十面埋伏》描述的是霸王别姬的故事。曲调激烈,内中透着凄婉。用各种指法演义了战场上杀伐征战的热血场面。朱棣随着曲声舞动着宝剑,大开大阂,犹如身在战场之中。岚儿用那钩弹挑摸凤点头轮扫绞弦等各种指法模拟战场上那大风狂吹,沙石连天,血花四溅,刀兵相撞,战马嘶吼。朱棣用剑诠绎着生与死的决择,野性和力量的对拼,血色与火光的惨淡。当乐曲行进到霸王与虞姬告别时,朱棣却换了一套醉剑。一招一式,似醉还醒,把霸王的心态表现了个淋漓十足。
一曲演罢,朱棣收剑开声:“谢岚妹妹!”岚儿回了一礼,把琵琶收了回去,压住心情,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清茶。
马娘娘自小就在军中长大,对于朱棣好武自是极为赞赏。看到朱棣这一阵剑舞,其中功力显现,已是极为不凡,高兴地说道:“棣儿的剑法大有长劲了。”秦老太君也开口夸奖了几句。马娘娘看了看岚儿,对秦老太君说到:“这岚儿姑娘可曾许配人家?”“还没。”秦老太君答到。“这些个孩子现在都是要自己做主。我们这一代是管不住他们了。”马娘娘心想“可惜了,那朱棣已经娶了徐家长女,现在看来却对岚儿姑娘有了心思,只是若将岚儿姑娘许给那朱棣,老太君这一关可不好过,必竟不是嫁去当王妃,一个侧妃对秦家是却是有些落了面子。”“若棣儿真要下决心娶那岚儿姑娘,还得靠我这个为娘的帮衬帮衬。”
秦璐唤着湘儿:“湘儿姐姐,你那胡琴可得好好演上一曲,就那个《阳关三叠》吧。”“嗯。”湘儿答应着,拉开了胡琴,云儿用扬琴配着演出。曲毕,众人喝好。涵玉再次坐在了自己古琴的前面,整理了一下情绪,弹起了一首《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