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 阅者纠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者纠错
1、同事纠错
平淡是真的(五)~(十四)节,写了我在嘉陵无线电厂的生活和工作,承蒙当事人、老朋友吴光耀先生阅后斧正,于后:
祥光:书奉上。我看了你毕业后到离开嘉陵厂这部分的全文,其它的则浏览了一下。文笔不错,爱恨分明,讲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树起了形象,是本好教材。……02-10-25P06:00
文章中补充批注的有:(五)“局里先后分了一批部队转业的干部、吴将其更正为:一批复员转业军人。更符合当时的实际。因为都是被整出来的,谁认可你是干部。当时,我们就是这样尊敬他们的。接着他又增加了“还有一批超龄生!”,笔者到厂时,超龄生还没有来,所以后文才有提及。
“一去就下到车间流水线,从事开口工作。”吴问:干没有干过钉包装箱的工作,他记不起了?回答:没有干过。当时初到该厂的大学生都是要干粗活的,比如一位来自原子实验场的王姓大学生,就清洗枪口帽。
“我告诉了车间主任吴光耀,他拍板改过来。这点改进,也为技术人员后来的设计所接受。”吴讲,当时不称车间主任,开初叫排长。没有主任一说。俗称就是卯卯,算是个头吧!(因为厂里管生产的,都才一个组长)
“大家关注的目光是统调屏蔽室,把关的是空军航校转业的刘长柏。刘长柏和吴光耀同是航校的教官,”吴讲:部队干部到地方,当初不叫转业,称复员。
(六)“杨中伟老师身高,舍得吃苦,板板车都是他拉中杠。杨老师是空军修械所的所长,作为罗瑞卿的同党被迫转业到地方,厂里知道内情,用他的人和技术,仍视他为批斗对象。”吴在空军前面增加了南京军区,修械所处打了个?另被迫转业到地方,更正为:受打击迫害复员。
(七)吴多次强调超龄生。附文曰:超龄生不要忘记!超龄生是当时生产中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好学,手脚快,接受力强,没有多少私心杂念!优点多多。(注:超龄生,小学毕业没有升初中,被耽误年龄偏大的小学生,当时,第一批安排就业)
谈到崔毓贵厂长,吴写到:崔厂长,用人不疑,只抓大事,具体生产由各部门头头去管,不束缚手脚,重才不重文革表现,……这对厂里很快生产出三用机,他用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平淡是真,只是以个人为主线的传纪文章,所以对过去的人和事,不可能面面俱到,请朋友海涵了。
下面补充其时嘉陵厂试制组的人员名单:负责:冯海之,杨中伟(也许没有人任命,大家都这样认为)车工:刘忠海,许胜秀;钳工:张志善,李洪希,王;白铁工:温玉贵,陈青松;无线电:刘祖伟,郑祥光。02-10-25P10:45收到吴光耀回信后,补充。
2、同学纠错
关于“如”字
祥光:
你好!对足球我是门外汉,但是你说的是“钱多惹的祸”,我很相信。你的文章,我一定认真拜读。
关于“川师大”的回忆,我读了一大半,明天继续读,你的文字很有功力,令人佩服。只有一个小地方务请注意——不尽如人意的“如”字,是不能掉的,现在报刊、杂志乱用的很多,而有档次的报刊、杂志就很注意这个事了。
培*
2008-04-0723:05:03
为什么把“不尽如人意”变成“不尽人意”?
祥光同学:
你好!对你的提问答复于后:
在辞典中,有“尽如人意”这个成语,但在实际使用中,它又都以否定或反诘的形式出现,如:“不尽如人意”、“岂能尽如人意”。可能是受传统的四字格的影响,经常有人对其加以精简,变为“不尽人意”。
“不尽人意”是错误的,因为,“如”有“符合”义,“如人意”就是“符合人们的心意”,“尽如人意”就是“完全符合人们的心意”。这里“尽”作“全”、“完全”解,是修饰“如”的,省去了关键性的动词“如”,让其修饰成分“尽”来当家,意义怎么能不大变呢。“尽如人意”变成“尽人意”:“完全人的心意”,实在讲不通。即使这里的“尽”改取“全部用出”(如:“尽力”)或“用力做好”(如:“尽职”)等意义,与“人意”也是搭配不起来的,所以,“不尽人意”虽然写起来规整(标准的四字格),说起来顺口,但却是不通的。
你的文章写得不错,很有功力,出现了“不尽人意”这样的小瑕疵,就好比美女的脸上多了一颗不好看的黑痣,去掉了,美女就更光泽了。
同学培*
2008-05-0522:20:18
****
请读者接着往下看:第五部《人生感悟:孝忠信》、第六部《附录:关注社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