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挫折中堀起,成都让人肃然起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马蓉城•成都让人肃然起敬--挫折中堀起,求索民富的道路
一、引子
二、不让农民轻易失掉土地
三、反哺
四、结束语
一、引子
一个现实且严峻的问题摆在中国大陆人民的面前:怎样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伟人邓小平曾说过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当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后,显然只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远远不够(何况这部分人,更多地是靠政策的倾斜和权力的滥用:比如公务员、水电气垄断企业的员工,乱收费的教育和医疗)。
于是各种尝试、探索应运而生。
就中国最急需摆脱贫困的农民而论,一种方式是大量修建小城镇。于是离开土生土长农居地的农民第一次住上的宽敞的住房,楼下开起了像城市人一样,可以生财的经营门面。
可惜好景不常,整齐划一的小城镇,小门面,最后萧条得门可落雀,因购买力的制约,不能靠此养家、生财的农民最终选择了关门或离开。
另一种方式则是为满足城市引资的需要,以政府行为的方式,大量占用农民生存的土地,让祖祖辈辈靠土地生存的农民,失去土地,同时也失去了生活的来源。
这种方式,一般是对失去土地的农民一次性卖断。在解决简陋的住房后,一次性付给人均数万元的补偿金,至于今后他一家人的生计如何,在动迁时是没有人考虑的,或者说考虑得不多。
整个动迁过程,受益人是地方政府(有些地方政府就靠这种土地的差价积累发展资金,同时中饱私囊),而直接利益人农民则是越搬越偏,越搬越穷。
笔者所谈例子,朋友讲“成都市都遇到过,出现过。”
以成都市成华区的圣灯乡为例,现在整个乡找不出没有变卖的土地。
二、不让农民轻易失掉土地
中国大陆农民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失去土地,就是失去他一家人生活的有限来源。按某些人的想象,他可以外出打工。事实上,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如果离开土地,只有到城市做那些城里人不做或者不愿做的事情。
成都街头出现的环卫工人如此,重庆城的棒棒也如此。远赴广州、上海打工的四川人多数如此。
他们拿着城市最低的工资,干着城里人不干的工作,即使政府部门的环卫,也不替他们低得不能再低的工资收入,按劳动法(国家**)的规定,为他们买一分钱的养老或者医疗保险。
让农民失去土地很容易,不让农民失去土地,同时要致富就难得多。
走马蓉城的阳关,在成都的短暂停留就看到了这一幕。
三、反哺
反哺:说直白点就是向农民多年的奉献感恩、在城市发展时对农民回报。
在成都市锦江区的三圣乡笔者亲身体验到了成都市政府以及锦江区政府的工作。
三圣乡,位于笔者求学时的四川师大附近,历史上有栽培花木的千年历史,第一个吃螃蟹的红砂村,就因为黄泥巴的土地得名。除种花木外,还种植水稻、小麦,农民靠此为生,生活十分拮据,因系浅丘,饮水都相当困难。
让当地农民如何脱贫致富便成了锦江区政府和成都市政府思考的问题。
基于不让农民轻易失去土地,在此基础上让农民的特长种植业升值,政府对此进行了规划。
就是建立成片的花卉苗木业带动的旅游业。
根据规划,花卉苗木旅游区的所有道路、饮用水、排水管道(含电气管道)都由政府出资修建。
实地观察:新修的道路网不宽,水泥路面的公路约五米,够小车进出,大车晚上或者闲时也能行驶。
在解决交通、水电气的同时,政府要求农户按照川西民居的格调,改造住房,以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
还没有摆脱贫困的农民拿得出这笔改造的钱?
穷怕了的农民,被多年的折腾搞伤心的农民,对美妙的前景耳听为虚,更相信眼见为实,更何况他们手中确确实实没有钱。
决策的政府,通过做工作,选择了三十家愿意尝试的农户,以政府出资80%,农户出资20%的比例,开始了首批改造。
为了让成都人到花木之乡,休闲、旅游、观光。政府还利用各种媒体宣传造势,同时组织单位前往消费。
在第一批尝鲜的农民取得实惠,而更多的农民愿意改造的时候,政府又不失时机提高门槛,将政府的出资比例由80%降到50%,到后来当大家都看到和尝到甜头的时候,政府出资比例继续降到20%。
这就是成都市闻名遐迩的五朶金花的第一朶,位于三圣乡红砂村的【花香农居】的发展历程。
接着成都市政府又相继搞了【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与红砂村类似,都是成建制的全村改造。与前者不同的是,这时政府的投入,除三通外,川西民居改造都由农民自己投资。
到现在,搞得早的农户,有的已经改造了多次。也就是说他的住房已经变更了多次,当然是越变越好。
这时,政府的反哺与统筹规划和指导并未揨止。当单家独户的农家乐风起云涌的时候,又即时引进大企业,以提高档次和品质。
其中较著名的有外资维生公司。由于规模的扩大,拥有土地的农民,通过村与外来的租赁户签订租赁合同,其中土地的租金为1500元亩年,随后按每年10%的价格递增。
当地农民的收入包括:1、土地出让的租金;2、农民可以到种植花卉苗木的大企业或农家乐打工的工资;3、……。
至于做大了的老板,其收入远远超过城市。
与城市一样,他们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有公积金……过上了让城市人羡慕的生活。
过去农村姑娘能嫁个城市人,就感到荣耀,今天这种观念反了过来,城市的婆婆、爷爷更多地是赞扬农村的媳妇能干,会挣钱。
四、结束语
在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看到的一切,因时间有限,仅是走马观花,甚至连走马观花都不及,但所接触的人,同学、朋友,三圣乡〖圣花园休闲山庄〗的大堂经理重庆老乡廖女士都是那么兴致勃勃,健谈且好客,发自内心的乐道。
下面,以一位失去土地、距此不远的三圣乡新华村农民的话结束本文吧!
该农民兄弟在〖圣花园休闲山庄〗打工,一个人承担所有花木养护,阳关取道就厕,他正拿着粪瓢施肥。问他收入几何?答:月收入五百元。问包不包吃住?答:距此不远,不在此地住(实际上包吃住)。当问到此前失去土地的情况时,他讲:他家的位置就在不远处扩建的成都烟厂新址。当时是卖断,给了人平2万元。谈到现在的〖圣花园休闲山庄〗,他讲,农民土地依然在,当然是这种好。
成都让人肃然起敬,就在于他们用自己的工作,创造着有中国特色、符合民情的富裕之路,尽管这条路起步才不久。
阳关2006.04.21P5
鸣谢:感谢同学、朋友不厌其烦地回答阳关的问题。
比较重庆、成都农家乐的差异,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成都人更看重经济效益,除了必要的花木带外,更多地是养育苗木,出售苗木找钱。
如果用笔者所在的江北区北滨路的园林城市示范点的林木与农家乐比较,其树木量还不及一个稍大的农家乐的植树量。
因是整片开发,横竖绵延数千亩,区内还开行专事游览的电瓶观光车
由于阳关没有相机,请成都的网友能贴一些图片上来,让更多的朋友看看,也请补充内容。
第1条回复:作者:相逐无心于2006-04-2213:22:58.0发表
大致看了看.不发表太多意见.
只是觉得末尾用江北区北滨路的园林城市示范点的林木与农家乐比较树木量,是牛唇不对马嘴.
第2条回复:作者:重庆帅崽于2006-04-2213:24:58.0发表
在成都逛起很舒服,好像重庆没得什么逛的地方,解放碑这种地方几年都难得去一次,不感兴趣。
第3条回复:第4条回复:第8条回复:作者:条顿方阵方方正正于2006-04-2213:30:16.0发表
谨此,向阳光先生致以崇高敬意!
望您常回四川“故乡”走一走,看一看,多多发表您的建设性意见,襄助四川四川,以一种奔腾的姿态——起飞!
第5条回复:作者:川A,319于2006-04-2213:32:46.0发表
阳关先生是我敬重的人.
郑重地支持一下.
第6条回复:作者:相逐无心于2006-04-2213:35:25.0发表
阳光先生的文章很关心方方面面,种种现实,但是很象某些新闻报道,希望可以分析对比再深入些,更有逻辑性;否则可能不具有现实实用性,操作性,有误导作用,过犹不及.
第7条回复:作者:收租院CEO于2006-04-2213:36:06.0发表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阳关老人值得本地主由衷敬佩!
第9条回复:作者:ryancqbz于2006-04-2213:37:42.0发表来自:发送短消息
重庆现在还是处于一个高度城市化的进程
相反成都已经开始向农村向郊区发展了
从这点上看,重庆就要落后成都
但我们也不应该操之过急,毕竟路要一步步走
8年的直辖效应,更多的是大刀阔斧的开创和探索

想要达到有条不紊的发展阶段还需要一个时期的积累
第10条回复:作者:山zhu狙击手于2006-04-2213:39:43.0发表
请山农不要称直辖市
不然北京天津上海会蒙羞的
第11条回复:作者:收租院CEO于2006-04-2213:41:27.0发表
俺老土的电脑前些日子中招,三圣红砂村的照片全丢了。
习婆婆那里有很多红砂村的照片。希望她老人家支持一下!
第12条回复:作者:相逐无心于2006-04-2213:43:35.0发表
大都市区是重庆的竞争优势.
库区及农村的发展也将无法照搬其他城市.
第13条回复:第14条回复:第16条回复:第17条回复:第18条回复:作者:.星空花间一壶酒.于2006-04-2213:48:36.0发表
阳关开帖称成都人“肃然起敬”,这破天荒的称赞,第一次降临到成都人的头上.
成都人开始有点激动了,开始要重新审视自已了.他们觉得自已雄壮起来,觉得自已伟岸起来,突然间竟有了点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豪迈情怀.
尽管“肃然起敬”从没与他们搭界.尽管还不习惯,但阳关的话依然像一抹亮色,擦亮了红苕们卑怯懦弱的甚至有点可怜的混浊天空,它让红苕激动得有些颤抖,亢奋得有些犯晕.
不过,成都人有一点没弄明白,阳关的话有可信度吗?有价值吗?
阳关,一个缝插针谄媚吹捧自已的小人,一个吹捧自已忘记廉耻的庸徒.它的玄龙门阵,常常伴随着目隔山打牛的癔想和肆无忌惮的浮夸.
它的通篇假话,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荒腔走板,不堪入耳.
奉劝成都人,你们应该明白,一个异教徒称你为大哥是多么的搞笑,一个黄脸婆称你为美男是多么的廉价,
一个九眼桥女人称你为大款是多么的滥调,一个声音把圈中的你唤醒进城是多么的危险.
显而易见,没有未来感是成都人的心疾之一.所以红苕们开始迷信,开始盲从旁门偏方.
哪怕阳关宛如风前烛和瓦上霜.
这一段日子,是成都人最感无助的日子,是最迷信虔诚的日子,是昏昧不堪的日子.无助的人爱迷信,失落的人最虔诚.
也许,换了任何一个人称成都人为汉子,都比阳关有价值.
第15条回复:作者:相逐无心于2006-04-2213:48:50.0发表
重庆主城的发展方向不是还有什么某某区某某乡的.
第19条回复:作者:.星空花间一壶酒.于2006-04-2213:51:10.0发表
成都人的幸福感:
是鼠目寸光式的盲目自大.
是鸡肠小肚式的自我陶醉.
是蜀犬吠日式的一叶障目.
是以卵击石式的文过是非.
是目光如豆式的巧舌如簧.
是闭门造车式的自我解嘲.
是恬不知耻式的弥天大谎.
是涎皮赖脸式的指鹿为马.
是吮痈舔痔式的画饼充饥.
是寡廉鲜耻式的望梅止渴.
是呼天抢地式的虚张声势.
是凭空捏造式的蛊惑视听.
是金玉其外式的信口雌黄.
是败絮其中式的推已及人.
是丧心病狂式的偷天换日.
是东施笑颦式的恶习难返.
红苕的蛊惑,极尽言语之能事,能熏跑狐狸臭跑狼.
我觉得有些成都人,含沙射影之功力已经高深莫测到杀人不见血、吃人不见骨头的功力。
他们绝对是李宗吾先生的超级信徒,脸皮厚而无形,心子黑而无色,于无形无色之中到了位.
蓉城的女人之美在于烧搞烧得无怨无悔,蓉城的男人之美在于撒谎撒得白日见鬼。
第25条回复:第26条回复:作者:.星空花间一壶酒.于2006-04-2213:59:34.0发表
九眼桥赋
蜀中名胜,香粉高台也.
位于府南河畔,自古为蜀地外出东归、解缆挥桨的起始点,乃蜀蓉堂客远送巴渝男儿之挥泪揖别、依依不舍之处.
"九眼"顾名思意,乃人身之"目眼、鼻眼、耳眼、嘴眼、前眼、后眼"之总合也,有"九眼毕现,倾情奉献"之意。其赤妻之情,可昭日月;其赤妾之意,可撼天地。有无数巴渝英雄,踏破芒鞋,温柔乡里午夜梦回;有无数蜀蓉女儿,投怀送抱,绵情水中绿波白浪.
九眼桥名妓诗人薛涛有诗为证: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征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朝?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蕴源东去水,流芳二千年.美哉,九眼桥.
---------------------------------------
新九眼桥赋
千年怡红粉池,今朝**圣地。
延历史传承,今日九眼桥保存了烟花烧春之盛景.不管白昼黑夜,不管雨雪风霜,这里依然是流茑飞鹤,猫奔狗走,热闹非常也。浪声笑语同映秦汉明月,白肉幢幢共照唐宋繁星.
时代变迁,江山易改,唯"九眼毕现,倾情奉献"依然故我。红颜更换,秉性难移;新人代出,芳名不改;看天下烧棒,谁人能敌?
纵然青史已成灰,九眼不闭,纵然苍海已成田,九眼不歇。
"希望在桥上,致富在眼中".今日之九眼桥,聚传统于猫堂,兼现实与咫尺,水煮青梅,四面无墙,现流行于街桥最广的一句话:“哥老倌,20块耍不耍”。
----蕴源东去水,流芳二千年.取"经"就在此处,还上锤子印度.伟哉,九眼桥.
第36条回复:作者:阳关于2006-04-2214:25:45.0发表
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南焦作和四川省内的60多个同学作证,当他们在花香鸟语的红砂村徜徉的时候,賛叹和感触是发自内心的。
阳关曾多次说过,成都的进步与重庆的进步一样,都是中国人的进步,凡是中国人都应该为此高兴。相反,两地的不足都是中国人的不足,都值得国人反思和警觉。
要知道,重庆市的主要领导在参观了红砂村后,有很多重庆官员前往取经。
眼见为实,阳关建议网友“星空花间一壶酒”能去看一看,请带上你的相机。因为同学见阳关用笔记辛苦,告诉我,下次带相机来,最好用录音笔(四川营山同学语)。
第44条回复:第45条回复:第46条回复:第47条回复:作者:cqxinhua于2006-04-2214:57:57.0发表
晚上,刘一手之后,我和六回决定去堕落。
一辆79路仿佛把我带到了南京的安德门,半空交错的立交桥和路边的尖顶瓦房,让我觉得这个地方似乎刚通公交车。
86年的南京南郊公车印象,突然像水印般浮现。差不多九0年,我的记忆力日趋完善,南郊进城的木质地板双车厢公交车被我记住,直到03年在北京发现,双车厢公交车仍在被使用着。
回到过去的感觉,相当压抑。我说过,我不愿回到过去。回到过去,我就是一个活死人,你能理解活死人的孤独么?
到站后,我们坐上了一辆摩托,谈好价钱开始往三圣乡进发。
摩托车嗖嗖的开着,脸好冷。想起著名的喝风少女,她铁定爱坐摩托。
之前给许多朋友发了一条句式相同的短信:×蛋快乐。搞到后来,居然有点无法自拔。现举几个好玩的例子:上下卡卡=卡蛋快乐;赤脚=赤蛋快乐;纯铁牙签=牙蛋快乐;叶青=青蛋快乐;一闪=闪蛋快乐。。。。。
发了“闪蛋快乐”没一会儿,一闪回了条短信:加班快乐。
快乐快乐快乐,大家真快乐啊!!公车上全是快乐的人儿,地上跑着快乐的人儿,自行车上坐着快乐的人儿,人行道上站着快乐的人儿,房顶上蹲着快乐的人儿,草地上躺着快乐的人儿。
然后我发现,我还在摩托车上。脸依旧很冷,六回拿着电话大叫:“在哪?”我们不知道在哪,只知道三圣乡三圣乡。
摩托车停在了三圣乡的乡政府大楼门口,“这就是三圣乡!”车主指着乡政府大楼对我们说,我忍不住哈哈哈哈哈的笑起来,六回跟着咯咯咯咯咯的笑起来。
重新上路,我们离开了通往三圣乡乡政府大楼的康庄大道,撇进了一条宽阔的大路。车灯打在地上,很有未来战士的意思。
折腾过后,我们到了目的地:“荷塘月色”。一场旷日持久的“庆丰收年度摇滚大奖赛”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我们混了进去,美女、奇异女、二球女、烈女、少女在我眼前晃来晃去。一个曾走到乌青面前对他说“我不喜欢你的诗”的戴帽子的老外正和华西都市报某人聊着hip-hop。
和两个美女握手,然后离开。现场和澡堂有什么区别?我微笑着打量人群中俊俏的五官,最后满脑的鼻子、嘴、眉毛、黑眼圈。
台上正在表演甩头金属,台前几个妞抡着头很享受。不禁感叹,金属不死啊。看着蓬勃向上的重金属,不禁自问,作为重煤炭的创始人,这么几年我到底做了什么?
看完精彩的甩头金属,我和六回走出了展厅。是的,我们打算离开这里了。坐上一辆中巴车,我想了想,又算了算,觉得今天我们过的真拉风。
---此贴付贴过三百,节选登载
星空花间一壶酒.--前贴的巴虎。巴虎在新华网上粗俗、拙劣的表演被版主封杀,才换名出现在新华网上。他利用网络技术的熟练,突破新华网发图不超过200K的限制一贴就发数十张图片,阻挠读者看阳关贴。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