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慈母艰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节慈母艰辛
1912年5月31日,母亲肖前华,生于四川省武胜县中华乡六村五组,其父去世早,其母带着两个弟弟在乡间务农,十余岁的她便离开家乡,来合川邦人,挣点钱,减轻自己母亲抚养一家的负担。
邦人邦了多年,二十几岁了尚未成婚,在四邻的帮助下介绍了一个对象,就是我的父亲。父亲岁数更大,估计身体有病,见面时找了一位小伙代替,拜堂成婚,却成了另一个人,旧时称“打样”,都是苦命人,命中注定,母亲就认了。
这段故事谁也没有给我讲过,到了文化大革命,以出身定人生,始终弄不明白城市贫民为何物的我,只得借串连之机,向住重庆杨家坪的舅娘求教,才补上我人生中的一个空缺。
生下姐姐后,合川遭遇日本飞机的连续轰炸,躲警报就过河沟朝农村跑,姐姐就是在躲轰炸中去世的。
后来怀上我,也没有逃脱躲轰炸的噩运,跑不动,只好躲在家里,桌上放上几床棉絮防止飞溅的弹片,人就躲在桌子下面,有时桌子振塌了,大肚子的母亲,只得一个人艰难的从桌子下面拼挤出来。
我在母亲的肚子里,在炸弹的爆炸声中,在房屋的倒塌和燃烧声中,在日本侵略战争造成的心里惊吓中,艰难成长,其时父亲已经去世,是母亲用她顽强的生命苦苦地护佑着我。

母亲谈她邦人的过去谈得不多,记得的有两件事。一是年幼的舅舅从武胜农村步行到合川取她邦人的工钱,当她将辛苦挣来的工钱,放在十余岁的弟弟手中,目送他踏上回乡的归途时,心情惆怅,止不住热泪盈眶。
路途百十里,才十来岁的弟弟一路步行,社会混乱,盗贼横行,他能平安抵家吗?一根思念的情线,牵系着弟弟的身影,消失在路的尽头。
大舅稍长便随亲戚去重庆学手艺,当泥水工。一次身患重病,屎尿都拉在身上,命在旦夕,大家都认为没救了,亲友只好用滑杆将他送回武胜老家。
滑杆一到合川,母亲为弟弟的病焦急万分,回武胜医疗条件更差,便当机立断作出安排,留在合川延聘名医就诊。医生的下药对了症,不几天就能进食,眼见身体逐渐康复,一乘滑杆才重新起程。
当大舅从武胜再次返渝路过合川时,完全康复的他,给姐姐从老家带来了几只母鸡。
母亲和弟弟的生死姐弟情,延续到了下一代,六十年代当我生病时,舅舅为保下姐姐的独苗苗不惜余力,甚至让舅娘辞去工作,一心一意,照顾生病的我,令我一生难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