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袁术起了称帝的念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混蛋”,袁绍怒气冲冲地将一封书信重重拍在桌子上,“这袁公路真是太混帐了。”袁绍正在和手下几个谋商议今后发展方向的时候,忽然下人送来了袁术的一封信,结果袁绍看了之后却大发雷霆。
田丰、沮授、许攸、郭图、审配、逢纪六大谋士不知道袁术在信中写了什么,惹得袁绍如此恼怒,皆是面面相觑。
沮授问道:“主公,何事惹得主公发此雷霆之怒?”
袁绍这才发觉自己有点失态,于是便将书信扔到案前面的地面上,依然怒气不解道:“呶,你们也看看吧,这个袁公路竟然想称帝。”
沮授正弯腰捡信,闻言身躯猛震,差点趴在地上。好容易稳住了身形,捡起了信,沮授也不看了,直接递给身旁的田丰,转首对袁绍道:“主公,此事万万不可,如今皇上正在主公手中,若是袁公路称帝,天下诸侯将如何看待主公。”
“正是”,田丰匆匆看完了书信,然后将信交给自己下手的郭图,顺着沮授的话向下道,“主公,如今汉室虽然皇权旁落,但毕竟天子仍在,若是袁公路贸然称帝,必然会遭到天下人之反对,早晚必败,主公可立即修书一封,劝其立即收此念头。”
田丰和沮授虽然想法一致,却不能代表袁绍手下六大谋士的意见一致,至少郭图就不这样认为。只见他看过书信之后,起身递到对面的许攸手中,然后转身对袁绍道:“主公,图认为这并非是坏事一件,对主公而言,更会是一件好事。”
“喔”,袁绍见郭图的想法竟然与田沮二人不同,不禁出言问道,“公则,何出此言?”这便是袁绍的一个毛病,也算是好奇心重吧,最喜欢听到不同的声音,但是以他的智慧却又不能决断。
“主公”,郭图见自己的意见已经受到了袁绍的格外关注,不禁精神一振,身躯挺直,面露微笑,给人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若非是长得太瘦,郭图此刻的形象还真给人一种潇洒飘逸的美感,“如今天下大乱,各地诸侯皆拥兵自重,无人将天子放在眼中,均想取而代之,只是没有一个人敢先出头而已。袁公路既得天子玉玺,产生了称帝之念也能够理解,倘若袁公路称帝成功,则为天下诸侯开一先例,日后则会有更多的诸侯争相仿效,主公正可以天子名义,起兵征讨四方,广开疆土。倘若袁公路称帝未能成功,为其他诸侯所灭,必然会派人暗中将传国玉玺送给主公,亦为主公日后登基称帝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岂非是两全其美。”
在袁绍的六大谋士中,郭图为人最是精明,善于察言观色,早知袁绍久有废汉自立的念头,这才说出了这一番话。
“妙”,袁绍听了,不觉拍案叫好,阴沉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公则,真乃绍之肱骨也。”
袁绍听了高兴,但是田丰、沮授和许攸没想到郭图竟然从这件事情中推出了这样一个歪理,一个个都是面面相觑,内心不赞同郭图的说法。
田丰性耿直,为人刚烈,最是存不住话,有时候甚至于说到袁绍变了脸色还不自知。这次也是这样,就在袁绍刚刚叫了好,沮授和许攸正在考虑要不要再劝的时候,田丰已经开了口:“主公,以丰来看,此事并非如此简单。”
袁绍本来正在兴头上,突然听到田丰来了这样一句,加之又知道他的脾气,心中便已是三分不喜,却也不能驳了他的面子,勉强问道:“符皓何出此言哪,绍觉得公则之言甚是有理,符皓难道还有高论?”
袁绍的这句话很是明显,意思是说,郭图说的对,我已经同意了,你就别再搅场子了。
旦凡历史上,很多君主都是最讨厌刚言犯上的忠臣,尤其是那种一根筋拧到头,不知道拐弯抹角的人,就算是明君也是如此。例如,唐朝的魏征,就是这样一个人,黑着脸进谏,若非唐太宗是一代明君,恐怕他连五十都活不到,即便如此,唐太宗还几次对魏征动了杀念,若不是长孙皇后从旁周旋,魏征早就下地找他姥姥去了。
历史上的忠臣也并非全都是这个样子,大多数人还是能够认清时务的,例如武则天时代的狄仁杰、成吉思汗时期的丘处机、乾隆年间的刘墉、纪晓岚等,都是明时务之人。因为,如果不分时宜地进谏,会事倍功半,因为,一来,皇上若是在气头上,听进去忠言的可能性会更低,反而更会坏事,二来,若是皇上因此雷霆大怒,起了杀心,则就太划不来了,日后恐怕连进谏的机会都没了。因此,古代的忠臣大都是趁着皇上高兴的时候进谏,不但成功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且头顶的乌纱帽也是稳稳当当的,狄仁杰便是最为老奸巨猾的一个。

田丰和魏征是一路货色,也不看袁绍的脸色,也不琢磨袁绍话中的意思,就傻着脸该说他的说他的,丝毫不顾念袁绍的感受,酒香《大话西游》中唐僧丝毫不顾及至尊宝的感受不停地唱“Onlyyou”一样。这也是历史上袁绍为何要杀死田丰的原因,身旁有这样一个人,任谁也受不了,曹操既能杀得了荀彧,袁绍为何就不能杀得了田丰。曹操杀了荀彧,也是只落了个急于称帝的理由,但袁绍杀了田丰却落了个昏庸之主的骂名,此乃历史之不公也。请君试想,若是你耳旁每天都有一个苍蝇经常发出刺耳的嗡鸣声,你心里是什么感受,是不是恨不得一下子将其五马分尸,袁绍不也是一样吗,每天被田丰顶撞、驳斥,若不动杀念,恐怕三国中就不会有魏国了。
田丰习惯性地朝袁绍深鞠一躬,然后朗声道:“主公,袁公路此举乃是试探主公之意,若是主公同意,日后若有其他诸侯举兵攻打,其便会以主公之回信威逼主公出兵相助。主公与袁术虽是兄弟,而主公更是大汉之大将军,袁术称帝,主公只能出兵讨伐,但此乃主公兄弟相残,若是主公不出兵,则会被其他诸侯认为袁术乃是被主公授意如此,于主公名声更是不好。而且,袁术若非是穷途末路,又岂能将传国玉玺送于主公,更何况,淮南之地与主公之间相隔豫衮两州,即便袁术相送,也未必能够送得到主公的手中,若是被刘备或者曹操得去,岂非弄巧成拙,还望主公三思。”
袁绍这次并没有怎么犹豫不定,只是皱了皱眉,道:“符皓所言甚是,此事事关重大,还需谨慎,这样吧,今天暂议至此,诸公也辛苦了,不如早早回去休息,绍也静心思考此事,咱们明日再议。”
说完之后,袁绍给郭图使了一个颜色,意思是让他留下。不料,这个袁绍的这个眼色被许攸看到了,心中暗叹一声,看来袁绍已经下定决定支持袁术称帝了,如今能够劝得动袁绍的也只有淳于琼了,想到这里许攸决定立即去找淳于琼。
***************************************************************************************
“袁术称帝了?”杨奉听了这个消息虽然也是很吃惊,但是和贾诩、徐晃两人比起来,好多了。杨奉知道三国中有袁术称帝这一出戏,但是忘了是那一年发生的了,现在得到这个消息,也是马马虎虎可以接受的。
“回主公,袁术只是得到了孙策的传国玉玺,起了称帝的念头,但是还没有正式称帝,不过据我们的情报说,他曾派人给袁绍送去了一封书信,似乎是在等待袁绍的回复。”这个探马很是机灵,见杨奉误会了,急忙解释清楚,而且口齿伶俐。
“好,你下去休息吧”,杨奉一副心事沉沉的样子。虽然知道袁术称帝是迟早的事情,但杨奉却想不出这件事情对他来讲是好事还是坏事,还是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他的到来,三国的历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待这个探马出去之后,杨奉对贾诩道:“文和对此事有何看法。”
听完探马的报告后,贾诩便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情,此刻听到杨奉询问,便道:“袁术既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南面称帝,必有所持,其所持便是其兄袁绍。袁氏兄弟虽然是四世三公之后,却都是狼子野心之辈,袁术之心即袁绍之心也。如今天下诸侯,唯袁绍和袁术二人实力最强,而且二人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素为其他诸侯忌惮,不敢轻易犯其颜。因此,若灭袁绍,须得先除袁术,袁术一除,则袁绍势孤也。”
徐晃听了,颇为不解,问道:“文和先生,既然袁氏兄弟南北呼应,谁人敢与袁术叫阵?”
贾诩微微一笑,眯缝着一双小眼,“嘿嘿”地阴笑几声,吐出了两个字:“孙策。”
“孙策?”杨奉和徐晃都是轻轻念了一声这个名字,然后都是一脸迷茫地望着贾诩,既然猜不出,只能听贾诩的解释了。
“对,孙策”,贾诩的笑容始终都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孙策以传国玉玺为抵押,向袁术借兵借粮,横扫江东,如今已是节节胜利,江东不日将会是孙氏之天下,孙策一旦扫平江东之后,必然会向袁术索要传国玉玺,一来此乃孙坚遗留之物,孙策乃是孝子,此物对其意义非常,二来,孙策也并非是真心维护汉室之人,既有玉玺,安知岂能不会生出异心。另外,孙策敢对袁术用兵的一个最关键的原因,乃是江东之地与袁绍之间隔着徐州、豫州和衮州,即便孙策和袁术大打出手,就算是袁术被孙策打得一败涂地,袁绍也是帮不上忙,只能是干着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