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贾诩的连环计(求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扬似乎也明白这一战的意义,面对杨奉的百般辱骂,就是不出战。贾诩也是绞尽了脑汁,三十六计差点用了一遍,奈何张扬就是认准了坚守城池,只是安排士兵谨守城门,来了个不理不睬。
杨奉很是郁闷,张扬手中有八万大军,自己手里却只有四万大军,结果这八万大军躲在城里不敢出来,四万大军高昂的斗志得不到发泄,时间久了,士气可就会越来越消沉,所以,杨奉不光郁闷,还很是着急,虽然把贾诩从长安拉了过来,但是好像也没有什么效果。
由于兵力太少,杨奉不敢选择攻城,而且张扬也必然准备了充足的守城器械,一旦攻城必然损失惨重,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就算是能够攻进城内,也会有很大的损失,再与张扬的八万大军硬碰,必败无疑。
看着杨奉越来越郁闷,贾诩和徐晃也是暗暗着急,但是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最后,贾诩一咬牙,将自己关在营帐三天,冥思苦想,头发又白了三根,却还真让他想出一个办法来。
贾诩顾不上身心的疲惫,急匆匆地来找杨奉。当贾诩来到杨奉的大帐的时候,发现杨奉并不在,一问左右,原来杨奉和徐晃去查看地形去了。贾诩急忙喊上一队亲兵,问清杨奉的去向,快马赶去。
杨奉、徐晃和一队亲兵正在槐里城南门附近视察着地形,见到贾诩急匆匆前来,杨奉以为大寨出了什么事情,急忙策马迎上,还没等杨奉开口询问,贾诩便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兴奋地对杨奉喊道:“主公,诩想到了一个破城之计。”
杨奉大喜,正要开口问计,忽然觉得在这里甚是不妥,于是便强行压住内心的激动,对贾诩道:“此非说话之地,走,咱们回大营去。”说完之后,杨奉回马一鞭,策马向大营方向而去。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沉得住气,这才是一代雄主的风范。
“文和所思是何妙计,还请速速讲来”,杨奉回到大帐,连头盔都没来得及卸掉,便急忙向贾诩问计。
“主公,槐里城经过张扬的多次加固,易守难攻,而且张扬听说主公提兵前来,更是准备了大量的守城器械和充足的粮草,不易突破。礼泉由陈到把守,其兵力与姜囧相当,也不可能突破,所以,我军唯一的突破口便是张野把守的户县。”贾诩侃侃而谈。
“可是户县也有四万大军,兵力是兴霸的两倍,而且据兴霸送来的消息,张野和张扬一样都是龟缩在城内不出来,兴霸对之也是无可奈何,又怎能轻易突破呢。”杨奉对贾诩的计策产生了质疑。
贾诩早已是胸有成竹,似乎知道杨奉必有此一问,微微一笑道:“主公莫急,诩话还未说完。从甘将军的情报来看,张野知道我军兵少,不可能大肆围城,便将主要兵力全部集中在东门,其他三门的防守很是松懈,主公可命徐将军提兵两万,昼伏夜行,悄悄绕到户县的西门,突然袭击,一举将西门拿下,然后甘将军趁乱攻城,则户县必然难保。户县既破,张野必然不敢久战,只能率领残军从南门逃走,向槐里方向而来。然后,户县交由甘将军率领少量军队清理战场,张榜安民,徐将军则率领主要兵力在其后面穷追不舍,主公再命一员大将在户县和槐里的路上设伏,张野率军仓皇逃窜,后有追兵,必然不防我军埋伏,此一战定然能让张野全军覆没。”
听到这里,杨奉似乎明白了贾诩的意思,于是便接口道:“消灭张野一部之后,我军再合兵一处,从东、北两个方向攻打槐里城。不对,即便如此,我军最多只有六万兵力,攻打八万人把守的槐里城,过于危险。”
贾诩听了,轻轻摇了摇头,心中暗道,主公当真是丝毫不懂兵法谋略,与曹操、袁绍相比确是差的太多了,好在主公御下有术,能令将士归心,又从善如流,听从手下的建议,否则日后与其他诸侯争霸,真是太难了。
贾诩轻轻道:“我军兵力不及张扬,强行攻城不是良策。到时候,主公可在降兵中找出几个伶牙俐齿之人,同时再让我军少量士兵换上对方的装束,装作逃回槐里城,以作内应,约定举火为号。陈到不在槐里,骗过张扬很是容易。待到晚上,里应外合,杀入城内,张扬不知我军虚实,自会大败。同样,张扬也会向礼泉方向逃去,主公亦可让一员大将在路上设伏,全歼张扬的军队。槐里和户县既破,张扬兄弟身死,陈到必会举众投降,如此一来,扶风可定也。”
鬼狐就是鬼狐,这计策真是高明之极,一环扣一环,如果这个计策能够顺利进行,张扬必然是死无葬身之地。杨奉大喜,赞赏贾诩道:“文和之计果然奇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此乃兵法之精华也。”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听了杨奉的这句总结,贾诩不觉眼睛一亮,暗道,这句话实在是太精辟了,可是兵法上并没有这个记载,主公读过的兵书不多,不知道他是在哪里看到的,改天一定要问问。
“但是,这条计策里有几个重要的环节,绝对不能有任何失误,否则将会使我军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解释完整条计策之后,贾诩开始补充了。
“那几个环节?”
“第一,公明带兵偷袭户县,必须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千万不能被张扬发现,否则的话,其必定会带兵攻击我军大营,如此一来,主公将危矣。第二,在户县到槐里的路上必须要全歼张野的军队,不能使一人漏网,否则的话,张扬必然会有所准备,槐里城就难以攻破了。第三,降兵的选择一定要谨慎,必须确保其是真心投降,更是真心前往槐里做内应,否则,此计也是难以成功。”
徐晃点了点头,道:“这第一项倒是不难,我在夜晚悄悄出发,此处营帐依然保持这个数目,并且士兵做饭的时候不要减灶,造成我军丝毫未动的假相。第三项也是不难,只是第二项倒有些困难了,全歼张野的大军,不让一人漏网,毕竟不太容易。”
贾诩凝视着徐晃,一字一句道:“公明,无论困难多大,一定要做到,这是此战中最关键所在,一旦漏网一个,我军此次便只能无功而返了。”
徐晃应声道:“是,晃定然不辱使命,全歼张野的大军。”
“好”,贾诩赞许道,“有公明这句话,诩就放心了,还请主公立即修书一封,派人送给兴霸,让其依计行事。”
*****************************************************************************************************************************************
“妙计,贾文和不愧有‘鬼狐’之名,有此连环妙计,张扬焉能不败。”,甘宁正在为如何攻取户县焦头烂额的时候,接到了杨奉的书信,心中的忧郁不禁一扫而光,久违的笑容再次出现在甘宁的脸上。
“将军,既然如此,不如我军这段时间装作准备攻城的假相,让张野放松对其他三门的警惕。”魏延看过杨奉的书信之后,向甘宁献计道。
魏延原本是荆州刘表治下长沙太守韩玄手下的一个伍长,郁郁不得志,就在这个时候,杨奉派去到荆州寻找魏延和黄忠的亲信找到了魏延,并偷偷将杨奉的亲笔书信给了他,魏延也听说过这个突然崛起的雍州牧,既然在荆州没有施展自己本领的机会,不如到雍州试试,于是,魏延便跟着来人一起到了雍州。
魏延到达用雍州的时候,杨奉已经兵分三路攻打张扬去了。
魏延原本想直接去找杨奉,后来一想,不如先去找甘宁,毕竟魏延以前曾和甘宁有过一面之缘,而且两人都是从荆州军伍出身,颇有老乡的关系。
甘宁虽然不知道魏延的本事,但是却知道他是杨奉派人到荆州寻找的两个人才之一,既然魏延能够和威震荆州的第一猛将黄忠齐名,看来其人必然有真才实学,于是甘宁便让魏延做了自己的副将。
以魏延的能耐,做个副将确实太屈才了。但是,这对于魏延来讲,已经是很兴奋的一件事情了,毕竟他在荆州混了两年才只当上了一名伍长,手下统管四个士兵,副将可是手下有三千部曲的官职。
对于甘宁而言,他也不知道魏延的能耐究竟如何,也是想将他留在自己身边观察一段时间,若是魏延确实很有能力,再向主公推荐不迟,若是魏延不是如主公想象中那般,就让他一直做自己的副将吧,至少甘宁发现魏延的武艺还是不错的。
“文长之意是...”魏延刚才说的,甘宁也想到了,并没有说出来,只是想考考魏延。
魏延那里会不明白甘宁的意思,不慌不忙道:“张野之所以军队数量两倍于我军而不敢出战,必是畏惧将军的勇武和多谋,再者,据延几日观察,张野这几日并没有出现在城头,想是认为将军不会选择攻城。如果将军一旦造成准备攻城的假相,必会使得张野为之紧张,全力准备东门的城防,而忽视其他城门,正可方便徐将军偷袭。”
甘宁听了,大喜道:“文长果是将才,主公真识人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