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贾诩宛城之行(求收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日后,贾诩一行来到了宛城,跟随贾诩一起来的只有五个人,魏延和贾诩的四个家将。说来说去,杨奉还是担心贾诩出事或者被张绣扣下,所以特意才派了魏延保护,其实如果张绣真的想加害贾诩或者将之扣下,魏延孤身一人又怎能保护得了,这只不过是杨奉给自己的一点安慰罢了。
在汉末的时候,宛城绝对算得上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城市,光一个宛城就有人口近一百万,足足抵得上目前雍州人口的三分之一了。不但宛城,整个南阳郡和南乡郡的人口密度都很大,这些年这里基本上没有发生过什么战事,是以北方的百姓多有南下逃亡的都选择在了南阳郡和南乡郡居住。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张绣将这两个地方治理的确实不错。在张绣到来之前,南阳和南乡其实是一个郡,称为南阳,后来张绣嫌南阳郡太大,不方便管理,便从中划出了一个南乡郡。
经历了黄巾之乱,各地诸侯拥兵自重,已经不将汉天子放在眼中,并且他们大多都将以前天子派来的官员或杀或驱逐,而改用自己的亲信。张绣也是一样,在占据了这两地之后,撤换了一大批官员。
也许是从小受到贾诩思想的影响,张绣并不是一味的任用自己的亲信,不管他有没有能力,而是量才施用。每个人的心中对于“才”的定义都是不同的,张绣自然也有他的理解,他认为只要清正的人,都是有才的,所以南阳和南乡两郡的官吏都是廉洁清正的,几乎没有一个人贪污受贿的,当然这也和张绣制定的规矩有关:一旦发现官吏吞没公物或者接纳贿赂超过一两金,不论官职大小,一律处死。
贾诩和魏延走在宛城的大道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禁赞叹宛城的繁华,难怪张绣在这里多年,竟然没有一路诸侯敢来讨伐。依据大汉的征兵法,南阳和南乡两郡人口加在一起差不多有近三百万,张绣至少能够征兵三十万。
以目前各个诸侯的实力来讲,没有一个诸侯能够有一举灭掉张绣的能力,这也是张绣能够在群雄并立的情况下,仅凭两郡之地就能屹立在群雄之中,和袁术的情况颇为类似,袁术也只是占有了扬州部分之北和淮南之地,但是淮南之地富庶呀,人口多呀,所以袁术就能轻轻松松调集数十万大军。
二人来到张绣的府邸门前,贾诩对门官道:“请代为通报一声,说是凉州故人贾诩来访。”
这门官恰巧也是凉州人,自是听说过贾诩的大名,闻言之后很是惊讶地看了贾诩两眼,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对贾诩说了一句“请先生稍等”,便急忙进去通报了,就连大门都没有关。
魏延笑道:“军师的名气好大呀,连张绣的门官都知道先生。”
贾诩呵呵一笑道:“文长难道没有听出这个门官也是凉州口音吗?”
魏延仔细一想,这门官的口音果然和贾诩有几分相似,这才恍然大悟,“嘿嘿”一笑,挠了挠头,不再言语。
没过多久,只听里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想来是张绣来了。
果然,张绣还没有走到门口的时候便一眼看到了贾诩,立即是喜上眉梢,急忙双拳一抱,呵呵笑道:“果真是先生,刚才下人过来通报,绣以为自己在做梦呢,今日是那阵风把先生吹来了。”
魏延一听,嘿,有戏,单从这句话中便可以判断贾诩在张绣心目中的位置很高,并且连做梦都想贾诩能来到他这里,不过张绣的话中也隐隐约约有一点想让贾诩过来辅助他的意思,魏延皱了皱眉。
贾诩那里会听不出张绣之意,呵呵一笑道:“伯显如今已是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竟然还能记得故人。”
张绣又是乐呵呵一笑道:“哪里哪里,绣这一点能耐在先生眼里算得了什么,当初若非是先生之谋,说不定绣现在还是四处漂泊之人呢,请,请先生入内叙话。”张绣说的不错,当初张济叔侄来南阳便是贾诩出的主意,只不过张济命短,被一箭给射死了。
南阳虽然很是富庶,但是张绣并非是奢华之人,是以他的府邸也不是很大,但是设计得却很精致,进门十米处便是一个三米多高的屏风墙,墙上是猛虎下山的图像,墙后是一个三分地的大池塘,里面养满了五颜六色的金鱼。池塘的左侧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直通张绣的议事厅。
双方落座之后,张绣问道:“随同先生一起来的这位壮士是何人?”张绣是武将,是以一眼便看出魏延的本领不在自己之下,但是张绣只听说杨奉手下有徐晃、甘宁和姜囧三员大将,但魏延似乎并非是三人中的任何一人。
“哦,此人乃是我家主公新收的大将魏延,字文长,有万夫不当之勇,原在荆州刘表手下任伍长,在平定张扬之战中,文长已是立下大功,现任都尉一职。”贾诩故意将魏延的出身提了一下,意在突出杨奉识人之能。

果然,张绣听了之后,暗暗吃惊,一是像魏延这样的人在刘表手下只是一个小小的伍长,可见刘表之昏庸无能,好像那个甘宁也是杨奉从荆州挖走的吧,二是杨奉这人也太神通广大的吧,连荆州十多万士兵中的一个伍长都能知其之能,莫非他们今天来是看重了自己手下那一个人,这可是万万不能答应,不但不能答应,而且等他们走了之后,还要对那人提拔重用。
张绣主意已定,于是便道:“雍州和荆州之间相隔千里,杨大人竟有如此的识人之能,绣是万万不及的,只可叹荆州刘表昏庸无能,手下有文长和兴霸这样的英雄却不知加以重用,覆灭之日不远也。”
顿了顿,张绣又道:“不知此次先生来到宛城,可是受了雍州杨大人的吩咐,还请先生见教?”张绣知道贾诩此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与之隐隐藏藏,还不如开门见山的好,张绣可是不敢和贾诩比赛机灵。
贾诩见张绣一句话就把话题扯到了正题之上,知道他是不敢和自己玩智谋,但贾诩并没有接着张绣的问题回答,突然转了一个话题道:“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不知伯显对未来之大势有何看法?”
张绣闻言微微一愣,这贾诩是要考考自己还是准备指点自己,于是便稍稍沉思一会道:“既然如此,绣就班门弄斧了,如有不对之处,还请先生多多指教。论起天下诸侯,最具实力的莫如袁本初兄弟,其次才是益州刘璋、荆州刘表和江东孙策,然后是衮州曹操、豫州刘备和徐州吕布以及雍州杨大人,最后便是绣和汉中张鲁以及司州的几股势力了。江南的局面较为平静,刘表和刘璋非是图大事之人,守成也是不足,早晚为人所灭,江东孙策却是一代枭雄,一旦江东安定,其必会兵指荆州,然后是益州,一统江南之后再提兵北上争锋。江北的形势便有些复杂了,袁绍已经打败了公孙瓒,目前占据青州、冀州、幽州和并州四州之地,带甲百万,非是曹操、刘备、吕布等人可以抗衡,日后江北必为袁绍所得,争天下者必是袁绍和孙策。”
张绣之意很是明显,江北的诸侯虽然很多,但都不是袁绍的对手,不但曹操、刘备和吕布不是,就连杨奉也不会是袁绍的对手,只不过碍于贾诩和魏延的面子,张绣并没有在话中带上杨奉的名字。
贾诩见张绣说完之后便紧紧盯着自己,知道他是想听听自己对他的观点评价一下,于是便微微一笑道:“伯显的分析确实很有道理,只不过伯显只是考虑他们目前的实力,却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哦”,张绣精神一振,虚心问道,“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呵呵,赐教谈不上,诩也只是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罢了”,贾诩早已是胸有成竹,神情间甚是自若,“咱们先说说江南,诚如伯显之言,刘表和刘璋皆是昏庸无能之辈,进取不成,守成不足,只是坐等灭亡,孙策此人虽然年轻,却非等闲之辈,以传国玉玺为抵押,向袁术借兵三千,竟然如秋风扫落叶般地扫平江东之地,手下更是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实力隐隐直追袁绍。但是,孙策此人为人刻薄,脾气暴躁,遇事很是冲动,可为攻取之主,难为守业之人,若是诩猜的不错,用不了多久,孙策必然会殒命在他的这个性格之上。孙策若死,江东必乱,到时候,若是刘表有眼光,说不定会趁乱进攻江东也不一定,毕竟刘表手下有蒯氏兄弟辅佐。”
贾诩拿起茶杯,慢慢啜了两口,这便是古时候的人,虽然明明口渴,却也不能一饮而尽,有辱斯文。贾诩咽了一口干涂抹,轻轻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之色,又继续道:“咱们再来说说北方。目前袁绍的实力却是诸侯之冠,有四州之地,带甲百万,然袁绍此人却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本,虽然手下也是能人无数,但却只能强大一时,日后必为他人所灭。”
贾诩刚刚说到这里,张绣浑身一震,暗想,“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本”这句话对袁绍评价的太经典了,自己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是呀,袁绍虽然强大,却缺乏了作为明主的素质。
还好,还好自己没有轻易答应袁绍,投靠他,否则的话,恐怕自己日后的下场也不会很好,张绣又想到。
原来,袁绍准备对司州下手,便派了使者来到宛城,准备联合张绣,然后南北夹击司州,平分司州之地,贾诩来到的时候,因为张绣仍在犹豫不决,袁绍的使者逢纪还没有走,此刻正在驿馆之内。
本书已经没有推荐了,如果读者大大再不给点收藏,丑汉只能每天哭着码字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