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 单福布疑兵之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说江陵起义军首领赵慈,原只不过是个穷书生,他爷爷却是个军官,曾在南阳担任过都尉一职,世代传下一把神兵,名曰:麒麟枪,他爷爷告老还乡后,到他父亲弃武修文,家境反渐次没落了,直至赵慈**后,越发聊倒。
这赵慈见文章值不了钱,便弃文从武,习得一手好枪法。他为人颇有侠义,结交了好多兄弟,后被他谋得了一个县尉,这县尉乃是掌管一县军事与治安的最大官儿。
自他到任后,县里治安大为好转,因此老百姓都觉他好。中平元年黄巾军起义造反,他亦曾带兵打战,颇得功劳。哪知太守秦颉与他有瓜葛,竟在功名册上销了他名字。
赵慈怀恨在心,继续回去当他的县尉。秦颉为人贪酷,又值打战,便派了好多苛捐杂税。老百姓本来就够苦了,这么一来,自然是雪上加霜,日子有点过不下去了。
偏有一日,秦颉派人到县催缴税金,百姓一时拿不出迟了几日,那人便把县令,县尉,县丞大骂了一顿。这收税的事原与县尉无关,赵慈无端挨了一顿骂,憋着一肚子的火。他有个叫观鹄的朋友便劝他造反。
赵慈也正有此心,当即便杀了太守来人,夺了全县,因他素昔有侠名,杀的又是收税的人,老百姓无有不响应的。
他又有一个叫单福的朋友,为人极有侠义,更兼足智多谋,赵慈便请了他当自己的军师,单福却曾劝赵慈不要听信观鹄之言,眼下造反,没什么好结果,无奈赵慈不听。虽然如此,单福看在义气份上,仍是竭力助他,向他献计,要他推县令为主,打他的名字造反。
尔后,太守秦颉亲自领兵来镇压,单福便让赵慈假意投降,杀了县令,献出首级,迎秦颉入城。秦颉大喜,到城下纳降,赵慈趁机出手刺死秦颉,单福挥军杀出城去,官军大败。
赵慈军声势大振,所到之处,攻无不克,偏荆州刺史不肯出兵,赵慈遂得以坐大,江夏和南阳两郡竟有一大半地面被他所攻占。
忽一日,赵慈闻报说荆州刺史与并州刺史丁原两路人马杀来,急召诸将商议。
单福进言说,官军势大,义军应当暂避其锋芒,雉县城孤悬在外,诚难久守,亦收缩兵力,谨守新野一线为好。
赵慈依言,撤了雉县一半兵力,留下一半牵掣敌军,令其不得不分散兵力。
单福又献计,要赵慈伏兵博望坡,诱敌深入,断其后军。赵慈依计,伏兵一千五于安林,二千于豫山。
安林领兵之将正是当日劝他造反的朋友观鹄,观鹄曾偶得一匹神驹,名曰:挟翼,身有肉翅,迅捷无比,有飞天绝影之能。
因他得了此神驹,得意非凡,偏有个江湖术士想骗他钱花,竟说其马乃是天马,其主人将来必能飞天达志,成就一方霸业。
观鹄信以为真,暗记在心,后见黄巾军起,他便萌了造反之心,入了黄巾军张曼成部。
也亏得他有神驹相助,果是马到成功,节节高升,竟当了张曼成副将,不想,他才在黄巾军中闯出了点名堂,张曼成却已兵败,被秦颉所杀,他也当了俘虏,被赵慈所擒。因他与赵慈沾了点亲戚,赵慈又见他有些本事,便开脱了他,和他作了朋友。
不想,这事传到了太守秦颉耳朵里,秦颉以为他得了大好处,所以才会开脱观鹄,便向他索要一半贿赂。两人正是为这事才结下的梁子。
且说观鹄得令之后,便带兵伏于安林山谷之中。
不日,丁军到,不想,丁军才出博望城,忽又回去了,也不知是什么原故。观鹄一直等到天黑,心里没有主意,便派人回报至新野单福军师。
单福闻报大惊,失声叫道:“糟了,敌人必已发现伏兵,所以才会回去。两路伏兵危矣!”
赵慈忙道:“赶紧通知他们撤回来。”
单福叹息道:“只怕晚了。将军,为今之计,只能弃守新野。新野小城,实难久守,官军新到,勇不可挡,不如先避其锋芒,回襄阳去,待敌气骄之后,再行反攻,收复失地。”

赵慈深觉有理,只有一事颇为可虑,说:“军师所言甚是,但只现在撤军回襄阳,怕是晚了点吧。从博望到此不过一天多的路程,敌军多有骑兵,若全速追击,我等未回襄阳,怕便要被他赶上了。”
单福笑道:“将军无须多虑,我现有一计,可阻敌兵于后,令其不敢轻进。”
“军师有何良策?”
“丁原大军乃属并州军马,于我荆州之地本该不很熟悉,况且大军新到,原该一鼓作气,先下一城,扎住根基。兵法有云:兵贵神速,不仅是为了要给敌猝然一击,更是因为行军日久,人马必疲,耗粮又多,极易动摇军心,折损士气。不想,他却反其道而行,谨慎行军,他既能识破我的计策,可见定是先查看过附近地形的。由此看来,敌军当中定有足智多谋之士,此人必定生性多疑,方会如此小心。我等正可施疑兵之计,令一军于路交战,接战即退,敌必见疑,不敢轻举妄动。”
赵慈称妙,遂传令下去,撤回襄阳。一面又派人通知两路伏兵,尽速撤退。
这边厢,报信的人还未赶到,那安林之中已起大火。
观鹄惊觉不妙,大叫撤军,哪知四面皆起大火,将士被困于林中,逃不出去。
事到如今,观鹄也顾不得他们,只带着十来个亲兵,夺路而逃,但见自家逃兵,便上前去抢他随身携带的水,浇在自己身上,又用湿布捂了嘴脸,更驱逃兵于前蹈火。幸而,他那马有飞天绝影之能,方才助他得脱大难。
方逃出林中一会,便遇一将挡路。观鹄与之交战,未及三合,便觉难敌,丢下士兵,自家逃命去了。因他马快,张辽追之不上,被他逃了。
张果于博望城上看着安林大火焰天,冷笑一声道:“屑小之徒,竟敢与我为敌,当真是不知死活。”
安林一路伏兵被他烧死近千人,好在张果没亲去林中瞧瞧,要不然,只怕他就不会说出这样冷酷无情的话了。
大火整整烧了一夜,林中敌军皆成焦碳。
此路伏兵既已被他所破,豫山一路已不足为患,丁原遂令出兵。
赶往新野途中,忽遇敌一军,丁原令张辽出战,两将战了五、六回合,敌军便退。
赶了一会,又遇敌军,接战只一会便退。
张果深恐有诈,急令前军暂停。
这样走走停停,直至新野城外也未曾遇敌主力,张果纳闷,心想敢情是自己多疑了。
新野城内静悄悄,周围也没发现敌军。张辽先进城中,竟未遇敌军。张果随后进城,张辽回报说城内无人。
张果不禁大吃一惊,想起诸葛亮有火烧新野之事,急忙传下令去,叫士兵赶紧出来,不要进城。
丁原不明就里,问这是为什么。张果告诉他说,新野空城,恐防敌军有诈,若敌军在城中藏了引燃之物,待我进城,即以火烧之,如何了得。
丁原暗暗心惊,遂传令全军在城外扎营。不想,等了近两天,也不见有丝毫动静,更见新野百姓陆续回城。问起方知敌军已去得远了。
丁原失了战机,大有不快,说了张果几句,怪他太多疑,以至于被敌军跑了。
张果无言以对。
丁原遂移师城中,一面改命薛兰、李封二将为先锋,领五千兵马去取攀城。
薛、李二将出城不久,城中百姓竟来向丁原要粮。丁原心觉奇怪,问起他们,才知赵军走时,把城中粮草全部带走了,连一粒米也没剩下。
丁原怕百姓无粮闹事,只得拨出军粮救济他们。他这次来,带了近一月的粮草,原也算是充足的了,不想出了这事,粮草竟不够用了,只得派人去找王敏要粮。
隔了几天,王敏回信说,他现在正与雉县敌军交战,军务繁忙脱不开身,让丁原去向南阳太守要粮。哪知道,派了人去,那南阳太守竟回说,他不敢妄调军粮,此事还得请示刺史大人,方能作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