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赐字伯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鲁肃看我满脸疑惑的表情,不由得叹了口气过了一会,鲁肃缓缓说道:“公子名望非常,可是公子可曾想过,太过出头其实并不好。”我打了个机灵,鲁肃接着说:“子敬听闻朝中党争十分严重,而公子为蔡先生、孔北海之徒,又与卢右车骑交好。只怕是朝中阉党看公子势头太盛恐怕会对公子不利啊。”
确实,说到底我现在还是个孩子,如果势头太盛的话恐怕会招来杀身之祸。连忙谢过鲁肃:“只是不知今后风该如何行事?还望子敬指教。”鲁肃站起身:“韬光养晦即可。”说完拜别,我则是愣了愣,韬光养晦吗?这倒是个主意。
几日之后,周瑜看没什么事也就回舒县了,我也把蔡琰送回了蔡府,就上出征前一样每日去蔡府学习。蔡邕看我也算是道过歉了也就不再追究了,日子就像平常一样平静。
平静的生活,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
同一时间,洛阳,一个小府衙中。
西园八校尉聚集在一起,为首的蹇硕轻轻一笑,笑得很阴险。这个太监看了看身边的人,鲍鸿、袁绍、曹操、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这七个人现在就是他的手下了,虽说是皇上为了分那何进的兵权才设立的这西园八校尉,但是实际落到好处的还是他蹇硕。
“各位同仁。”那蹇硕又咯咯的笑了两声,太监的笑声总是显得这么的恶心,“从今天起大伙就是西园八校尉了,咱都是为了当今圣上效力,还请大伙令行禁止,不要和本校尉做对。”说完又咯咯的笑。袁绍和曹操听得头皮发麻,尤其是曹操,要是到这个蹇硕的叔叔可就是死在他手上的,现在冤家路窄,这个死太监不找他麻烦才怪。
也懒得听这个太监说的那些官腔,袁绍和曹操赶紧告罪跑了出来,到了大街上,袁绍跟曹操说:“孟德,你以后可要小心了,这个蹇硕和你可是有深仇大恨,恐怕你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曹操苦笑了一下,他怎么会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谢过袁绍,便和袁绍扯些有的没的。说着说着,曹操忽然来了一句:“本初,你可听说那新上任的折冲校尉?”袁绍一听这个来了精神:“孟德,这你可算是问对了人了,那日去冀州宣读圣旨的正是本初,我与那小子也算是有一面之缘。”曹操笑了笑:“愿闻其详。”袁绍更是把那天的情况跟曹操详细的说了一遍,说完之后还加上对我的评论:“本初看这孩子心思颇深,而且忠心为国,为人至孝,如若其长大想必是一员良将。”曹操心说能让袁绍如此评论的人可不多,这袁绍平日里心高气傲,能让他看得上眼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心中好奇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可是再一想刚才袁绍描述我接受封赏的情景:“这个孩子真的只有十一岁么?在下看他怎么像是个呢?”
皇宫后院中,汉灵帝刘宏正在饮酒作乐,忽报皇甫嵩将军求见,汉灵帝也不想怠慢这刚打完打胜仗的大功臣,连忙把皇甫嵩迎了进来。
“皇甫将军与卢将军回到洛阳之后可是安好?”那刘宏笑着问皇甫嵩,虽然卢植没来,不过问问皇甫嵩也跟问卢植没什么区别,他们俩的关系那可是不一般。“托圣上鸿福,我俩在洛阳一切都好。”那刘宏又是笑呵呵的说:“都好就好,都好就好,不知皇甫将军此乃是有什么事要说?”那皇甫嵩一听赶紧拱手拜倒在刘宏面前:“冀州战乱初定,民不聊生,义真实在不忍看百姓流离失所,还望圣上广开圣恩,减免冀州一年税务。”汉灵帝想都没想:“好,就依皇甫将军所言,减免冀州一年税务。”“多谢圣上!”皇甫嵩顿了顿,“圣上,北方匈奴、羌等蛮夷见中原动乱,似乎有意兴兵南下,还望圣上多多提防。”汉灵帝不耐烦的摆摆手“这些事和让父说就可以了,若没别的事就回去歇息吧。”皇甫嵩轻叹了口气,告罪退了出去。
卢植正在教卢芸写字,门外有人报皇甫嵩到,卢植忙迎出去。皇甫嵩一看卢植叹了口气,将面见圣上的事和卢植说了一遍。
“当今圣上沉溺于声色犬马,浑然不知天下将大乱矣!”皇甫嵩长叹了一声,而卢植则是眉头紧锁:“不知义真今后有何打算。”皇甫嵩想了想,答道:“某遇先破北犯蛮夷,而后再作打算。”卢植则是叹息了一声:“朝纲不振,外患繁生,此去还望义真旗开得胜,卢某在此谢过了。”说完对皇甫嵩拱手一拜,皇甫嵩连忙把卢植扶起。
三年后,吴郡。
我正在书房看书,鲁肃跑了进来:“公子,捷报,大捷报,皇甫嵩将军于陈仓破王国反贼万余人,北方战乱以平。”我把书放下:“这皇甫义真还真是一员将才,连战连胜,不愧是百战宿将。”鲁肃有接过话来:“子敬还听说朝廷任命董卓为凉州牧,手下兵权尽归皇甫嵩所有,可是那董卓硬是不肯。”“董卓?”那个家伙也开始出现了吗。看来,天下的走势并未因我一个人而改变啊。

鲁肃还以为我不知道这董卓是什么人,跟我解释道:“这董卓乃是陇西临洮人,早年间曾经击退羌人,有些勇略。”我摆摆手示意知道了,又问鲁肃:“子敬对此人有何看法?”鲁肃想了想:“此人虽有些勇略,但是抗旨不尊,足可见其不过有勇无谋的匹夫而已。为一己私欲而忘天下大义,实不是真英雄。凉州苦寒之地,出了这等背德之人也不奇怪。”除了最后一句我还是比较赞同鲁肃说的话的,可是哪里都有这种缺德的人,董卓之所以背德跟凉州也没什么关系。
时过境迁,我也已经十四岁了,三年的时间也让我冷静了很多,转眼间年关就要到了,过了年也就十五岁了,也该有个表字了。
忽然间觉得其实这样的生活也不错,每天去陪着蔡琰弹琴,找蔡邕先生学那些儒生的东西,闲来无事的时候还去城中兵营去训练一下吴郡的兵将。没有了那些战场之上的峥嵘,悠闲的生活,往往才是最能消磨人的意志的尖刀。
可是我不敢放松,我知道,只要那汉灵帝一死,天下必将风云再起。我在考虑,鲁肃在考虑,周瑜在考虑,就连那万里之外的曹操恐怕也在考虑,究竟该干些什么,才能达成自己的大志?
我和他们唯一不同的是,我知道,在这场动乱中,最后的胜利者必定是董卓。
这个有勇无谋的败家子,必定会成为将汉室推向灭亡的契机。
一转眼,年三十到了。
吴郡到处张灯结彩,大红的灯笼挂得满城都是。也亏得周尚平日治理有方,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难得能保持如此的繁华。
这已经是我在吴郡度过的第四个新年了,众人在家中挂灯笼,包饺子。这包饺子还是我教他们的,那个年头没有饺子。还有就是周瑜也因为他父亲不回家过年而跑到我这来了。因为南北两地的人都有,各地的习俗我们都在想办法办到,可是因为习俗不一样又闹了不少笑话。正当我们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响起了敲门声。
是谁在这年三十守岁的时候来这叫门?我们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纪灵这个愣头青去开门,刚开门就要骂:“是哪个王……蔡先生、周太守,你们怎么来了。”我们一看,蔡邕先生,周尚太守都来了,蔡邕还领着蔡琰、蔡夫人,周尚也带着他的夫人,夫人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我和鲁肃连忙把他们让进屋里:“先生,周太守你们怎么来了。”蔡琰听我不问她生气的冲我做了个鬼脸,我只能无奈的笑笑,谁让蔡邕和周尚都是长辈呢。
“我们那里实在冷清,便来风儿这来凑凑热闹。”蔡邕笑着说,鲁肃则是笑着说:“承蒙二位厚爱,公子这的孩子和粗人比较多,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望二位见谅。”还是书生会说话,倒是臧霸和纪灵不爱听了:“子敬,你说粗人多是什么意思?”“这……”鲁肃身后冒汗,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们俩个。我连忙打了个圆场:“宣高、纪灵,你们两个快去帮三弟去包饺子去。”看着他们两个气冲冲出去的样子,堂中的人一阵大笑。
有了蔡邕先生帮忙,做事情也不是那么乱了,大家在一起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忙这忙那的。
我抱着蔡琰贴完最后一个窗花,太史慈走过来:“公子,许褚他们正要在前院放鞭炮呢。”我领着蔡琰走到前院,就听见噼里啪啦的响声。捂着蔡琰的耳朵,看着院中的人,我似乎有了一些家的感觉。
放完了鞭炮回到正堂,蔡邕先生忽然说道:“风儿过了今日就该是十五岁的年纪了,也该有个表字了吧。”我回答道:“正是,奈何家父去的早,不曾给风儿赐字。”蔡邕看了看周尚,笑着对我说:“若是风儿不弃,蔡某这个做师父的就给风儿个字号如何?”我听完也是笑了笑:“自古以来,天地君亲师,先生赐字风儿当然愿意。”蔡琰则是眨着大眼睛,问:“琰儿也给风哥哥起个字好不好?”我哭笑不得,蔡邕则是教训蔡琰:“琰儿不要胡闹,姓名表字岂是开玩笑来的?”蔡邕又看了看周尚,想了想,接着说道:“风儿在家中行大,就以伯字为头,风可起,就以羽字为尾。风儿看如何?”我笑了笑:“如此甚好。”周尚也是说道:“齐风,齐伯羽。此字甚好。”众人纷纷来祝贺,我则是在家中招待大家坐下,吃了一顿团圆饭。
期间周瑜问我:“大哥脸色似乎有些不对,可是有些不适?”我笑了笑:“只是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就像是……家。”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