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练兵日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魔鬼训练开始了。
与此同时,曹彰和徐庶秘密调查陶方报告的关于黑狼军马蹄印的情报,一时毫无线索。
每日卯时起床对于姜火、邓宁常年不断地修炼乾坤诀内力影响不大。晨练后用早餐,两三个窝窝头填饱肚子。辰时和已时参加集体训练,午时用餐半小时,休息半小时,剩下一个小时自然是陶方给二人开小灶加练。未时和申时同样又是枯燥的集体训练。酉时吃晚餐。中午和晚上伙食一律的粗粮米饭,碗里盖片白菜叶,几丁点肉丝。据说在全国各军队里这样的伙食是数一数二的,待遇一点儿不逊于曹仁引以为豪的青州兵,跟曹操的虎豹骑比倒也差一个档次。陶方训练时严厉,私下里和蔼,常常往姜火和邓宁碗里夹点肉丝。周围士兵羡慕得口水流了一地。
晚饭后普通士兵一般安静地呆在宿营,除上厕所外严禁去其他营帐流窜,天牢、天藏这些重要场所私下更不得靠近。姜火和邓宁倒也舒服,不仅晚间军师徐庶或派人邀请或亲自探视。从徐庶那里二人学到不少军略事务。偶尔李圆登门探望,大家志趣相投成为好朋友。二人也深深体会到“朝中有人好办事”的道理。
前三天跟着新兵学习队列和演练阵法。用陶方的话讲“个人武艺再高,如果不能融入全队,就只有被训练有素的敌人肆意蹂躏的份”。不过好消息很快传来。第三天训练完毕,陶方告诉二人明天开始学习箭术,让他俩兴奋得一扫三天重复演练的枯燥无味。
第四天清晨。
陶方带姜火、邓宁来到弓箭兵训练场,编入弓兵队伍。训练场位于整座大营的最后方,长四百步宽八十步,场地不大。这样既便于节约场地面积和围营栅栏,又可避免训练时弓箭兵误伤自己人。箭靶位于营寨最后面,大营的后方严禁人畜过往。普通老百姓见到军队躲都来不及更别提从此路过。箭靶共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高度和战马上的骑兵平均高度相当,专门用于训练射击马上敌人;中层与直立步兵等高,专门用于训练射击地面目标;下层一般是我方弓弩手蹲下射击战马没有护膝保护的腿部,这是专门对付具有护首和马甲而忽略护膝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所增加的额外训练。北方游牧民族的铸造业远不及中原地区发达,因此对于战马的腿部往往不再配制需要精细加工的战马护膝。
“两腿自然交叉,左手推弓紧攥,右手缓拽弓弦,手臂端得与箭平,两眼瞄准红心,两手一齐无轻重,悬风何愁不中心。”陶方一面朗诵射箭口诀,一面摆出标准的射箭姿势。“嗖”的一声响,箭支正中红心。众人齐声喝彩。
“小宁做得很好!小火的姿势还是不对!”陶方以弓身托平姜火持箭的胳膊呵斥道:“弓要拉满,弦要绷紧,手臂加力,全身放松,用眼瞄准,用心体会。”
可怜的姜火仍旧没能领悟射箭的基本要领,一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让他无比郁闷。陶方更加严格,干脆找来一只三尺长的箭平磕在姜火的右上臂,然后厉色道:“这只箭在射击过程中如果掉下来。今晚你就不用再吃晚饭了!”
从张弓搭箭到开弦放箭,整个过程无疑要求姜火必须端平胳膊,时刻也不能放松。很好!在压力下,姜火完成的全部工作,箭只透过靶心继续飞出五十步。众人又是齐声喝彩。再瞧他手里的弓,已经因为用力过猛断为两截。
弓箭射击需要臂力强的人才能很好完成。军队里的弓箭手都是十里挑一的力士。普通弓箭手的射程大约在五十步至七十步之间,较好的能达到百步以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百步穿杨”的射程。曹彰军中的弓箭兵训练时的箭靶射程在七十步至一百步之间。而姜火这一次射击已经超出一百二十步,如果不是弓断射程将达到更远。乾坤诀的内力大大增加其臂力。
陶方摇头道:“都是我粗心大意。大凡选弓,应根据射手的体形、意志、血性气质而有所差异。象小火这种刚毅果敢,性格刚毅的人再选用普通士兵的危弓(刚劲的弓)就不合适了。现在制作一张好弓不容易啊!‘干’要选用硬实木材作为弓臂主体,‘角’要选用水牛角贴于弓臂的内侧,‘筋’要选用牛筋贴于弓臂的外侧增强弓臂的弹力,‘胶’用黄鱼螵制成鱼胶,‘丝’须色泽光鲜,‘漆’能防腐防潮。这六样材料齐备也需两三年工艺才能完成一张弓的制作。因此你们以后必须爱护弓箭,视如己出。”叫手下挑选一张柔软的安弓,配上剽疾的危矢交给姜火。
姜火试试手里的安弓,还是觉得不称手。于是陶方又换了强弓,直到取出两百斤的强弓这才合适。在场士兵无不惊讶异常,连陶方都夸奖姜火神力。
经过多次推弓拉弦无箭空射的基本训练后,姜火和邓宁渐渐领悟到射箭的要领。训练质量之高大大出乎陶方先前的预料。

姜火拿到称心如意的强弓,轮到休息时还恋恋不舍。他试着后退一百步,张弓搭箭,微微瞄准,只听得弦响,箭矢透过靶心,飞出二十步方才落地。细细一算,射程几乎接近二百步。众人齐声喝彩。陶方伸出大拇指赞扬道:“小火天生神力,这弓箭赛过臂弩。陶方也自叹不如,佩服佩服!”原来那时盛行臂弩(又名神臂弓)和脚弩。臂弩依靠肘关节发射弩机,脚弩依靠双脚发射,都是无需瞄准,乱矢杀人的强力射击武器。臂弩通常可达到二百步左右,脚弩射程可达四百步。
姜火笑道:“我能做到,邓少也能做到!”
邓宁性起,后退两百步,瞄准红心就是一箭,不偏不倚正中红心。众人又是齐声喝彩。陶方本以为二将军给的一个月期限时间太短,现在看到两位青年如此了得,大喜过望道:“小火和小宁真是天才!哈哈,即便李广再世,养由基复生,也只能望其项背。你们需要加强训练的就是瞄准目标和随心所欲地射击敌人。”军中一传十,十传百,全军将士给姜火和邓宁取了个“神臂双龙”的绰号,后来传到其他各军直接简化成“双龙”。于是三国里“双龙”开始诞生。
骑兵营的训练重心自然以骑术为主。接下来的三周时间内,陶方开始对姜火和邓宁进行骑兵训练。
骑兵训练的难度远远超过步兵和弓弩兵的训练。不仅仅因为马匹价格的昂贵,还在于战马要求的严格。战马的性情、体型、学习力、爆发力、奔跑力、忍耐力等基本属性是王公大臣玩乐的乘马所无法比拟的。因为地域气候水土的差异。南方战马的数量更是捉襟见肘。即使幅员辽阔的北方,盛产的中原马也无法和草原的蒙古马、沙漠的大宛马分庭抗礼。
在进行骑术训练前,“马经”之称的陶方不忘给姜火和邓宁补上理论课。
士兵的身体素质和骑马的天赋也是骑兵训练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优秀骑兵需要强健的体魄、敏捷的身手、快速的反应、坚韧的意志以及人和马的娴熟配合。中原的骑兵都无法达到“人马合一”的境界,江南的骑兵简直没有什么像样的军队。只有从小生长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接近所谓“人马合一”的境界。中原的骑兵遇到游牧民族的骑兵实在不堪一击,连实力最强大的虎豹骑在同等数量的情况下也不可避免地沦为乌丸黑狼军任意蹂躏的对象。中土通常依靠数倍于敌的兵力和匪夷所思的谋略击败草原上的强敌。草原游牧民族把“勇”发挥到淋漓尽致,中土军事家们将“智”表现得展露无遗。
陶方讲到这里,豪情感慨道:“中土历史上我最崇拜的就是横扫大漠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尽管如此,若非汉代几位皇帝接力式的休生养息,大力发展农桑畜牧为汉武帝征伐匈奴提供充足的钱粮战马,霍去病将军也绝难创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辉煌的战绩。草原游牧民族最恐怖的地方莫过于他们全民皆骑,骑术精湛。”
邓宁问道:“既然他们能够全民皆骑,我们也可以部分效仿,就像当年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陶方痛心疾首地叹息道:“以前我和你们一样思考这个问题。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通在现行制度下根本不可能。中土幅员辽阔,人口比游牧民族多得多。可是我们不像他们那样马匹财物平均分配。中土只有商贾贵族以及官员才买得起马匹。吃不起苦的他们会骑马却不可能上战场,更不可能要求他们刻苦训练骑术。而我们的骑兵平日里训练也做不到马上马下的刻苦练习。军规里不是禁令擅自骑马么?依靠我们平日的骑兵训练期间努力朝‘人马合一’的目标迈进。我们能做的仅此而已!”最后一句话鞭策姜火和邓宁抓紧有限的训练时间刻苦练习,比起“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简单教育要深刻得多。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骑术训练。基本的打浪、压浪、减却、移行、八字骑乘、伸缩对于从洛阳骑马到北平的姜火、邓宁不在话下。陶方更多的是传授战场上高难度的骑术,使二人努力向“人马合一”的境界奋进。每日上午拉到营外广阔的雪地在马背上驰骋苦练。下午在骑兵训练场和其他骑兵战士一起合队练习,只不过不是骑在高大的马背上,而是在精心制作的木马上进行训练和相互搏杀。
一个月时间一晃而逝,姜火和邓宁凭借乾坤诀的神奇力量达到常人无法理解的训练境界,短短时间成为优秀的战士。军中士兵看到他俩的进步谁都很吃惊和佩服。普通人甚至那些天赋极佳的人都无法像他们那样进步神速。
乾坤诀加上陶方先进严格的训练方法逐渐改变了二人的能力,使他们有了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