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并州大改(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五十亩土地的诱惑十分巨大,能轻轻松松的令五口之家直接过上小康的生活。但是,再过一、二十天就是春小麦的收获时间了,所以,一切移民计划只能拖后到小麦收割以后了。
吕布也早就给田畴说过,下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收购耕牛,供给给雍、并两州的百姓耕种。
并州改革最大的毒瘤张扬已经被吕布剪除,剩余的几个也都成不了什么气候。雁门太守早就战死多时,一直没有人补上,新兴太守在匈奴入侵的时候就已经无影无踪,再加上太原太守一直由刺史兼任,仅剩的乐平、西河两郡太守也都是碌碌之辈,吕布为了行事方便,干脆找了个借口,把他们送到了洛阳,让他们另谋高就了。
跟随着上党的五千人回到太原。吕布带着田丰和司马徽两人全力投入到并州改革的事务之中。
汉时的县以县令为主官,县长为副官,小县则没有县长一职。县令之下设县丞、县尉二职。县丞主文书,典管仓狱,县尉主管缉拿盗贼,平定治安。在它们之下,还有主簿、功曹、狱掾,以及三老等职。
在吕布的设想中,县令主管民政,全力帮助百姓发展农、牧、商业,提高县内百姓的生活水平。县丞和县尉之职不变,仍沿袭旧历。而县长的职责就改变了,它将主管监察,并担起与县议局的沟通和协调的工作,但与议局互不统属。新的县府仍以县令为主,但县长却有监察督促县令的职责权利。
在一县之中,设立县议局,从县中素有名望的人中选出议员,议员数量由本县人数确定。以一个五万人的县为例,设议长一名,副议长两名。议长由县内最有名的儒士担任,而副议长必须是一个商人和一个农民。议员的数量则由村子的多寡来定,商人不能多出多于五人、农民不能多余十人,其余则为县以下各村之长担任。
新划分的县城,对村落建立也是有许多要求的。首先,县城最少应容纳一万人。而村落则重星拱月一般环绕在县城周围,次第朝外围增加,每村不得少于三千人。
县议局有监察和议政之权,但不能随意干涉县府政务,只能将议案交由县长,由县长转交县令,监督其修正政务。每份议案必须背份,送交州议院审核。县府对议局的建议有不满之处,也要上报州府,由州府和州议院协同处理,其中,以州府的意见为主。
初始阶段,吕布并没有授予议局太多的权力,省得它被有心人操控。民主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汉代是不可能实现的,吕布此举也不过是增加一些监督机构,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免得出现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等问题。
议员们的待遇自然不容忽视,除了可以遇官不拜之外,每月也能得到一定的金钱补助,钱数多寡则由县财政状况的好坏决定。
每个议员任期为八年,每四年撤换一半。之所以定这么长的时间,就是为了让第一批议员能够充分发掘议员所有的职能,当然,跟现在的战乱频繁也有很大关系。
州议院的议员由各县选送,每县有三人的名额,同样由儒士、商人、农民担任。州议院平时不开会,只在农闲时节召开大会。平时各县所有的议案将由议长批复。
并州议院的第一任议长,吕布已经有了最好的人选,不过,他并不确定人家愿不愿意来。
自从刘虞入朝之后,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私底下却做了不少小动作,在各个官职上都安插了不少亲信,借以对抗王允。就连洛阳的防卫工作,他也积极插手,让张济极为恼火,却拿他没有任何办法。气愤之下,他留了五千老弱在洛阳,带着其余人马驻扎在了城外,只要粮草按时供应,对洛阳之事就不管不问。
张济也并不是没有野心之人,不过,李、郭、樊、杨四人的下场却让他深刻认识到了吕布的厉害。何况,现在他视若己出的侄子张绣也在吕布身边,还极受重用。所以,张济也想通了,只要自己日子过得舒服,就这样跟着吕布吧。
然而,有人却看不惯刘虞和王允的勾心斗角,互相倾轧,一气之下,愤然辞去了官职,想要回乡安渡余生。
这个人,就是太傅马日禅。
在回扶风老家的路上,他到长安看了蔡邕和黄承彦的长安书院,就立刻被蔡邕拉了壮丁,要他给学生们好好讲授几节课。这一讲,就是一个月,最后,又被蔡邕把他封为了客座教习,硬是给留在了长安。
马日禅刚一辞官,就被贾诩的探子一路传回了长安。他知道这个消息的重要性,就飞马报给了吕布。吕布立刻给出了将他羁留在长安的指示。贾诩得到指示,直接就命人转送给了刘坚。有蔡琰这个妹妹在刘坚身旁,她自然知晓该如何去做。于是,马日禅很快就成了长安书院的客座教习。

既然马日禅留在了长安,吕布就不再留意他的情况,反正州议院没有个一年时间是建立不起来的,现在就让他先发挥一些余热吧。
太原、榆次、阳邑、阳曲四县总人口有二十七万,是并州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其中,太原府就有近十三万,其余三县各自也都有四、五万人。这并非是因为司马徽治理得好,完全是因为最近的人口迁移,硬把北方各地的汉人给安排到了太原周围定居。
最近的人口普查显示,一共有四万多户人家。不过许多家已经没有青壮劳力了,给他们五十亩土地,也没法耕种。这些人,最少有一万多户,况且,即使按剩下的两万户来分配土地,也根本分不出一百万亩的土地。
吕布这才发现,自己不调查研究就乱分配土地的恶果了。没办法,他只好又找来这个时期的亩产报告研究起来。现在的小麦亩产在一百到二百斤之间。取平均数一百五十来算,每年耕种两季就是三百斤,足够一个大人一年的口粮了。如此来算,加上轮休的地,一户人家有二十亩地就足够生活了。
这样下来,至多可以分出去六十万亩的土地,至于那些没有壮劳力的人家,吕布也想了,不愿要土地的,可以让他们发展手工业,织布,纺纱,甚至是到大户人家去做仆人。愿意要的就按每人三亩发放。交他们种植蔬菜、中药等经济作物。贩卖这些物品,也足够他们获得一年的粮食了,甚至还有很多剩余。
有专门耕种粮食的,有种植蔬菜瓜果的,有从事手工业的,再加上那些商人,这四个县若真能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起来。吕布相信,他的统治区域很快就能繁荣起来,经济发达了,人口自然也就随之而来,会大大增加了。有了人口,他就有了一切。
民事方面定下了大的方向,剩下的就由司马徽手下的文职人员来详细安排了。吕布三人就考虑起政务上的事情来。
按司马徽的意思,他是不希望吕布这样随意改动官府结构的,这样极易出现各类的扰民事端。特别是议局的出现,等于说是给官府找了个对手出来打擂台,这让官府如何开展工作。
吕布很认真地听取了他的意见,等司马徽说完了,他才说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你比我理解得更透彻,大汉的官员们也都是一清二楚的。可为什么还是会造成民不聊生、饿殍遍地?说白了,还是官员们不顾百姓死活,只知道自己钻营,鱼肉百姓。议局的出现,就是要在官员们的头上悬一把铡刀,让他们时刻保持警惕之心,不能忘记自己这官是给谁当的。”
司马徽知道他说得在理,可还是忍不住说道:“那也不用这么偏激啊!用如此手段,岂不寒了天下儒士的心?”
“呵呵,孔子的儒家学说包含礼、乐、射、御、书、数。你说现在的儒生们到底掌握了几项。除了礼、乐、书以外,其它的还能会多少?他们中的礼,只怕也是屈从于权贵的礼吧。乱世用重典,所以,我才要给他们下猛药。当不好官,就直接回家,我们大汉,最不缺的,就是这个官儿了,一抓就是一大把。”吕布调侃地说道,却也是句句在理。
一旁还在看各县档案的田丰也附和道:“儒家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大派,可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儒生们骄傲自大,目空无人。我看,有这个议局压一压确实很有必要。将军,我听说,长安书院现在开了射、御、数三科。这是真是假啊?”
吕布不在意田丰差开话题,反正司马徽会按自己的吩咐做的,到时候,把马日禅抬出来,估计也就没有反对的声音了。他顺着田丰说道:“对,是真的。不但这三科,还有天文地理、击剑、农业等科目。为官者不识农桑,你要他如何帮助百姓填饱肚子?等这段时间忙完了,我还要在建立一座杏林学院,请一些医国高手,把他们治病救人的经验总结出来,教遍天下郎中,到时候,就不会有病无人医,伤无人救的局面了。(当然,这只能在他统一天下以后才能实现,现在只能教军队中的军医和雍、并两州的郎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