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越王剑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另一个关注三叉河口奇观的人是个天主教的神父,法国人,是个中国通,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了解的一清二楚,他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做卫儒梅。此人随英法联军入侵来到天津,以传播天主教义为名进行文化侵略。因为英法联军的作为使得中国的老百姓非常痛恨外国人,卫儒梅一行只好隐藏在东门附近的一个深宅大院里,开设了仁慈堂,以施医诊病蒙蔽视听。卫儒梅给他主子上书说;“此地教徒不多,尚须教化,民众痛恨外国人,见之不是当面辱骂,就是吐唾沫表示轻蔑。”虽是如此这帮披着宗教外衣的豺狼仍不忘为其目的扩充地盘,卫儒梅一直寻找能够扩大其影响的宝地,他看中了三叉河口的这块地方,只是还没有最后下定决心,就在同一天的早晨,卫儒梅正在河北岸望海楼附近踏勘地形,看见了三叉河口所发生的奇观。使得他惊奇的瞪起蓝眼珠“仿佛是枪膛里射出去的子弹”,害馋痨看着这一切。
天主教认为天主是创造世界万物的唯一的主宰,自然掉入三叉河口的宝剑也应是归他们所有啦,只是手里拿着圣经的强盗比手里拿着火枪的强盗多了一份矜持,他要用更高级手段来取得更大的利益。于是乎,他下定决心做一件事,一件他早就想做,现在更加迫切的事情。三叉河口的事件使这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分子下定了决心,借软弱之清廷签订《北京条约》之际,强占三叉河口北岸的天津著名建筑河楼及崇禧观周围大约十六亩的土地,并取得永久租用权。
早在康熙初年,天后宫道士李怡神和其弟子王聪就在此间修建一道观名曰“香林苑,”香林苑规模宏大,在当时超过天后宫成为著名道观,引来众多香客朝拜,香火非常旺盛。香林苑内繁花似锦、树木成荫、奇山怪石、千姿百态,法音雅乐飘飘渺渺,倦鹿飞鹤唧唧群群,真正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乾隆皇帝因为受皇太后的影响非常信奉宗教,每次皇太后出游天津时,总要到当时天津著名的佛教望海寺与道教的香林苑进香朝拜,所以乾隆皇帝自然也对这两座寺观格外重视。乾隆曾经到过望海寺七次,香林苑五次进行观礼拈香,并题有诗文。由于乾隆多次莅临这里,天津的郡守为了给乾隆皇帝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就在两座寺观之间修建了一座皇帝的行宫,名曰海河楼,以备皇帝巡视或者拈香时休息用。
海河楼共修建了房屋152间,里面亭榭池台样样具备,层楼峻矗,曲廊回旋,山水花鸟点缀其间,颇有生势。海河楼虽然称为“楼,”实际只有一层建筑。与一般平房不同的是海河楼的地基非常高。可以居高临下,登楼远眺,遥瀚河海之波涛汹涌、惊涛拍岸的壮丽。近俯流波,又可观三水之汇流,凌波弄月的景色。
乾隆五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皇帝第八次天南巡,自北京圆明园启乘,走水路驾莅天津,舟至三岔河口,到香林苑拈香时偶有所感,于是亲赐香林苑为“崇禧观”,并御笔亲书楹联:“佚荡玉阊开鉴观有赫;穆清香案仰广运无为。”自此,香林苑便改称“崇禧观”了。与当时的望海寺、海河楼形成三岔河口的著名景区。
望海寺和香林苑普通百姓可以随便进出,但海河楼只是供乾隆皇帝以及大臣们游玩。当时的三岔河口北岸,前有望海寺,后有香林苑,中间有海河楼。在香林苑之东是张霔的“帆斋,”北与金钟河畔张霖的遂闲堂、一亩园、篆水楼、问津园等名园相接。周围一时名园麇集,雅人荟萃,成为天津最大的名胜之地。香烟缭绕的海河楼附近的繁华景象,由此可见一斑。
海河楼经历过康乾盛世的辉煌之后,便开始走上下坡路,皇帝巡幸天津的次数也开始减少。只在嘉庆十三年,仁宗皇帝曾到过望海寺与崇禧观拈香一次,但以往的盛况已不复存在。海河楼内因为年久失修,已呈现出现破败之相,庭院内长满荒草。著名诗人梅成栋曾有《登河楼》一诗记录当时的境况:“远水兼天下,西风满画楼。桃花如一梦,红叶又三秋。废宅多生草,高原尚泊舟。凭栏起长叹,谁有救时谋。”到了道光和咸丰年间,大清朝国政日衰,海河楼院内栋宇失修,更加破败,逐渐被荒废。崇禧观自王聪故去后,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英法联军打进天津的时候,法队只占领了东边的望海楼行宫,两边的崇禧观和望海寺则由英军盘踞。后来英军撤出,这一带便成为法国的地盘。与军队同期到达的传教士也认为这是块风水宝地。当时兼管天津教务的北京教区主教认为:“此处在天津城郊,地势极好。天津为通往北京的第一门户,欧洲人于此往来过路,我们必须善为开辟。”随之而来的法国神父卫儒梅更是急不可耐,借助于中法签署北京条约之机,买通当时的翻译,从中做了手脚,从天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手中骗得了望海楼和崇禧观一带土地的承租权。
卫儒梅早就看中此地的灵气,由于天津的民众对于外国人的侵略恨之入骨,卫儒梅得手后并没有马上实施他的建教堂的计划,他要再等等,他希望在人们忘却他们强盗的嘴脸以后,他会以一种救世主的姿态出现来讲诉上帝的博爱。卫儒梅之后,来了另一名法国神父谢福音。在同治七年谢福音才将望海楼行宫旧址改建为法国领事馆,并违反不准拆毁原有庙宇的约定,将康熙初年建造的崇禧观拆除,在原地建造了望海楼教堂
自打洋教士卫儒梅看见宝剑掉入水中的那一刻起,就下决心想办法将其捞起据为己有,他除了每天在慈善堂略施虚伪,一有时间就往三叉河口跑,这件事还真叫他犯了难,一个洋大人他自己不可能下河去捞,想雇个老百姓,可谁见了洋人都往他们脸上吐唾沫,更别提要捞水里的宝剑,一张口弄不好要了他的小命。他知道这样做很危险,但原始的贪欲在他血管里作祟。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真让这小子想出了一招,究其根上,还是咱老祖宗发明的一招。
天后宫自打封了水井,就一改吃上了河水,每天就由小道士们轮流上河边用水桶去挑。
这是一个深秋的凌晨,天空依然黑的像块石板,没有月亮,星星也被掩住了灵性,像死水潭中的涟漪,只浅露出丝丝痕迹。周围如墨漆的一般,伸手不见五指,偶尔能听见一两声秋虫叼翎的残鸣。天后宫的小道士盂茗肩挑水桶,一只手揉着惺忪的睡眼,步履蹒跚向河边走着。挨着河边有几亩天后宫的菜地,地里种着些蔬菜,再过过一立冬白菜就该收啦,农谚讲:立冬不收菜,必定棵上坏。说的是大白菜怕冻,零度以下菜里的水分就要凝成冰,菜的纤维组织完全被破坏,再一到热的环境里就会腐烂。
从菜地漫坡往下有几登台阶,下了台阶是一个架起来的木台,木台伸向水中有一丈多远。人站在木台上欠下身躯就能够着河水的活流,吃水讲究吃活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吗,新鲜且卫生许多。水源大时,河水漫过了木台,挑水就不用走到河中,站在河边的台阶上就能挑到活水,现在是收水的时候,自然要顺着木台往河中间走走。
盂茗慢慢的摸索到了河边,借着微弱的星光,依稀看见石头的台阶上有了露水,脚底下还有些湿滑,他小心翼翼站在台阶上,忽然听见身后的菜地里发出后悉悉索索响声,似乎还有人的咳嗽声,不觉后脊发寒。他这年龄正是胆小时候,与鬼神打交道还缺乏定力,好在师兄刚教了他一篇“太平经”,也不知有何用度,闭上眼胡乱念了几句,又喊了几句三清、四御各位神祗的名号,自信“我命由己不由天”。遂睁开眼看看发出声音的地方,见一个刺猬抱着一颗白菜啃的正欢,啃得舒服的时候不时还发出一两声似乎人的咳漱声,盂茗气的暗暗的骂了声娘,一场虚惊就算过去了。他定了定心,沿着木台慢慢向河中走去。河水不算太低,稍微欠下身子就可以够着水面,像这种情况,扁担都可以不离肩,一只手抓住一个桶梁子,晃一下水桶,按在水里一下就满。

虽然刚才的虚惊一场现在还有些腿软,盂茗还是麻利的装满了水桶,正要欠肩挑起就走,正这时,就见河对岸的三叉河口处霞光万道,犹如万千宝石布满了天际,天空中一片五彩祥云,照的三叉河口的一切缤纷灿烂,仿佛到了一个美丽的花园,使人不觉陶醉在其中。盂茗一时怔在哪里,他有生以来从没见过如此壮观的美丽景象,也没有任何人用语言给他描述过美丽是如何绚烂,这与他平日里侍奉的青灯古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以为来到了天庭,来到了神仙生活的地方。自己几乎要融化在其中。正在这时原本平静的河面上忽然起了风波,河水沸腾了起来,一时间霞光散尽,天空昏暗许多,盂茗忽然看见在哪霞光散尽的地方,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怪兽正在用一件东西用力的从河里捞取一柄宝剑,那宝剑吸附在那件东西上,宝剑上放出的光芒,随着离开水面的距离逐渐熄灭。盂茗刚从天国回来又看见了魔鬼,惊吓的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妈呀,我见着鬼啦”然后昏倒在地上。
盂茗的这一声大叫,真可以说是惊天动地,这一声不仅叫醒了岸边船上的力巴和岸上的铁匠师傅,就连那黄头发蓝眼睛的怪物也被他叫声吓得浑身一软,手一松,本来要到手的宝物,连同他那捞宝贝的工具一起掉到河里,河水顿时又恢复了平静,一如既往的向东流去。那怪物趁着黑赶忙逃窜,但是眼尖的人仍然看出那是慈善堂的神父卫儒梅,卫大人。
卫儒梅卫大人可谓是绞尽了脑汁,他知道这柄宝剑是上古神物,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估量,即使倾尽他们的国力也未可比拟。他心中怨恨他那帮强盗同伙有眼无珠,捡了芝麻,却丢掉了西瓜,他又庆幸自己有幸并亲眼见过此物,这使他自豪的认为,他是上帝的使者,自然,上帝的宝物就应该由他的使者来拥有。尽管他这样想了,但做强盗的那种羞愧还是让他久久不能平静,他不能请兵调将的把个三叉河口围了大肆捕捞,那样做有损上帝的脸面,更何况就是捞上来又不能据为己有,他就象上帝自嘲一样;自己不象“阿拉丁神灯”拥有神奇,但却是至高无上万物的主宰。在原罪和博爱(取是不取)的问题上揪扯不清,这也真是难为这个身披宗教外衣的豺狼了。
俗语讲:鸡不尿尿,各有一道,几经磨难竟让这畜生想出一招,经过他精心策划,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他带上自行研制的捞取工具,悄悄地来到了三叉河口,找了一个无人之地躲了起来。他记住那宝剑失落的地方,在这之前他不止一次的踏勘过路径,可以说是轻车熟路,捞取宝物就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容易,他幻想着宝物到手的喜悦,幻想着因此而来的滚滚财富和如日中天的前程,他暗自在笑,他想有权了把跟前修女全换了,换成易于诱惑的那种,就像夏娃。看起来他对卜伽丘的“十日谈”心领神会。他想有钱了也捐个爵位,混入上流社会,而绝不会象“于连,索黑尔”那样失败。“面包会有的,苹果也会有的”,喜悦使他有些按耐不住。
他计算着时辰,他要在万籁俱寂的时间里来完成此项工作,他计算着,子时一过就该是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再耐心等一个时辰,按现在的时间丑时应是凌晨的一点到三点之间,是人类睡眠度最深,所有感官细胞和新陈代谢趋于平缓的时候,所以人世间阳罡之气式微,阴霾之气正盛,俗称此时正是“鬼叫门”时辰,就是说这个时辰只有鬼才出来,他选中了这个时辰工作认为才有安全的保证,他全身心的等待着这个时辰的到来。用一首小词可以形容他那时的心情:
打杀长鸣鸡,
弹去乌臼鸟,
愿得连冥不复曙,
一年都一晓。
总算等到了丑时的到来,天空黑的就象倒扣了一口锅在头顶,上中下,东南西北,前后左右没有一丝一毫的光亮透过来,此时他就像掉进了一个墨池里,浓浓的墨几乎将他淹没,他伸伸手在自己眼前晃了晃,隐约只有影像的轮廓,又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就是对面碰上鬼,不是鼻尖对鼻尖都算错过了约会。
他摸索来到宝剑掉落的地方,他记得那是一块突进河里的土台,土台下是陡直的河坡,遄急的河水在土台周围形成漩涡,静夜里,涡流发出的响声清晰可辨。
他拿出自制的工具;那是一根绳子,前段拴住一个马蹄铁样的东西。他将那东西甩入河水中,扽着绳子这头将水中那马蹄铁又拽上来,如此这样他反复的做着同样的动作,拽上来又将马蹄铁扔向水中,拽上来又扔下去,他反复的做着。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几乎又过了一个时辰,仍无结果,他有些急躁,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容易,他几乎摸遍了脚下这片河底的土地,他的信心也随时间一样悄悄地逝去,就在他近乎要绝望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一个常识,那就是;重物在水中是逆流而上的,因为河水在冲重物的时候,只冲走了重物前面的泥土,会造成一个空洞,重物就向前翻滚,如此反复,重物就向上移动了位置。他伸手猛击自己的脑门,自忖道“怎么那么聪明”,果不其然就在他脚下上移两公尺远的地方,他的工具感应到了河水里的发现,他兴奋起来。
就在寅时一过的那个时段里,他成功了。他感觉到绳子那头的重物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似乎要露出水面的那一刻时,他看见了光。那光由弱转强,由色彩单一转为五彩缤纷,出水的那一瞬间,天空中反射下来绚烂的霓彩,装点得周围异常美丽,他仿佛来到理想中的天国,耳边似乎听到仙乐袅袅,似乎看见众多天使和仙女翩翩起舞,一派神仙境界。
当他正在欣欣然所以然的陶醉在幸福之中,忽听天界中犹如炸雷般的一声叫喊,一切幻觉顿时化为乌有,使他又回到了现实中来,他看见了河对面的小道士在惊恐的看着自己,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行径已然败露,仿佛从天国一下子掉到了地狱,他预见到了被抓住的后果。慌乱中,他不敢去拿哪宝物,甚至连他自制的工具都无暇收敛,就慌不择路的仓皇逃窜而去。
天亮了,三叉河口的房客老秦伙同一帮伙计来查看刚才出事的地方,就在那人站过的地方,老秦发现,河边上扔着一端绳头,拽出水里的另外一端,见那头拴着个马蹄铁样的东西,大家端详半天不知是何物,不经意凑到身边“嘭”的一下,吸住了老秦口袋里的火镰,侄儿秦泛棹笑着说:“叔,这是磁石”。老秦“哦”了一声,向众位伙计点了点头,大家都会意的一笑。打从那以后,据说又有过洋毛子偷偷的去三叉河口“憋宝”,但每次都是费半天劲捞上来一大堆破烂废铁,有人私下说:“守着铁厂街,破烂废铁还不有的是。”
卫大人卫儒梅经过这次一吓之后,回去就大病一场,没过多久,上司责罚他办事不利,就换了后来的谢福音,就是这位谢大人丧尽天良,灭绝人性,从而引发了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这是后话。
三叉河口出了这么几沓事之后,一下子在天津卫就叫响了名号,谁都知道这三叉河口出了宝贝,天津卫人爱个热闹,喜欢打听个怪事呀新鲜事的,赶上有个婆媳打架抬杠拌嘴的,宁可撂下炒菜的油锅也要凑上前跟着“掰岔掰岔”。弄弄清楚的,马上就传给别人,这就叫一个“传老婆舌头”。弄不清楚的就自己编造一番,显着没有他不懂得事,旁人说什么他都跟着掺乎,一人说:“我们门口有一疯子”他跟着就说:“哎,我们门口也有一疯子”而且还能讲出一套疯子的故事,又有一人说:“我们门口有一傻子”他同样能够讲出他们门口那傻子的故事。据此可以推断“所有雷同故事都属臆造”,所以听者千万别真当回事,要不炉子上的油锅该着火啦。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