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晓沛为组长,与技术科的小王,质检科的小方同为一组,主攻方向是东南。他们顺陇海线而下,已经走了两天了。两天来,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分头到当地市场做详细地调查。观察市场行情,收集相关资料,晚上到旅社碰头集中,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他们跑得很累,收获却甚小。每次碰头,有用的信息少的可怜,而且水分很大。李晓沛着急上火,嗓子都哑了。小方小王劝她说:“晓沛你着急也没用,如果救厂的良策那么容易就能找到的话,还用得着我们这么多人都出来吗?”
李晓沛说:“这个道理我也明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小方小王,是不是我们寻找的方法不对头啊?”
小王接口说:“本来就没有什么方法可循,有什么对头不对头的/”
李晓沛点头说:“你说得也对。那我们的心就再细一点,不要放过任何细小的机会,耐心的去寻找,我想我们一定能找到的。”
小王带着明显安慰的口气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但愿如此。”
出行的第四天晚上,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李晓沛他们一下子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这天,他们来到江南名城无锡。由于到达时天色已晚,就在车站附近找了一家招待所住下。和李晓沛同住一个房间的,是一位三十来岁的湖北姑娘。洗漱完准备睡觉时,那位湖北姑娘将一本正看着的书顺手放在了床头柜上。李晓沛下意识的瞄了一眼那本书的书名,《纺织品营销指南》几个字随之映入了眼帘,也一下子引起了李晓沛的极大兴趣。她热情地问:“这位大姐,您是搞纺织业的吗?”
那姑娘一笑回答说:“不是,但和纺织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晓沛高兴地说:“巧了大姐,我是干纺织业的。今天咱们有缘相识,兴许以后我们还会有业务上的往来呢。”
那姑娘饶有兴趣地问:“是吗?你是那个纺织厂的?”
李晓沛回答说:“我是桐州华光染织厂的。”
那姑娘紧接着问:“你们厂生产CB系列产品吗?”
李晓沛从那姑娘急切的问话中感觉到了些什么,但她还是诚恳地说:“目前还没有。”
那姑娘听后叹了口气说:“唉,为什么生产这类产品的厂家这样少呢?如果附近地区有生产这类产品的厂家,我们就不会跑那么远去订货了。这来来往往的,一年能省出来近百万元呀。”
李晓沛禁不住问:“大姐,为什么附近地区没有厂家生产这类产品?是生产能力达不到,还是……”
那姑娘回答说:“南方的企业,眼光都盯着国际市场,不愿意生产这种产品。内地的一些小厂,又不具备生产规模,想生产没有能力。我这次到这里来,就是要和这里的一家关系厂协商,看他们圆不愿意上这类产品的。”
李晓沛坐直身子说:“大姐,不好意思,和您聊了半天,还没请教您的尊姓大名呢。我叫李晓沛,是桐州华光染织厂的技术员。”
“李晓沛!”那姑娘听后高兴地说:“哎呀真是太巧了,晓沛姑娘,你的名字和我婆家妹妹的名字重名重姓,一字不差。”
李晓沛也高兴地说:“是吗?那可真是太巧了。大姐,我这个妹妹可是认定您了。”
那姑娘起身来到李晓沛面前,将一张飘着香气的名片递给她说:“好啊,我姓梁,叫梁怡芬,这是我的名片。”
李晓沛忙用双手接过来,然后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来,飞快地做了一张‘名片’,双手递过去,非常抱歉的对梁怡芬说:“梁大姐,对不起。我没有名片,只好临时给您自做一张了,实在是不好意思。”
梁怡芬接过去说:“这样更珍贵,原作绝版,独一无二。是吧,晓沛妹妹。”
两个人都开怀的笑了,同时感情也拉近了。
又聊了一会儿,李晓沛说:“大姐,您cB的样品能让我看看吗?”
梁怡芬爽快地说:“当然可以。”起身从包里取出cB样品,递给李晓沛。
李晓沛接过样品问:“大姐,这类产品你们一个月能用多少?”
梁怡芬回答说:“将近一百万米吧。”
李晓沛接着问:“您现在都从哪进货?”
梁怡芬说:“陕西咸阳。”
李晓沛点点头,想了想说:“大姐,您的样品能给我一点吗?”
梁怡芬爽快地说:“没问题。哎,晓沛妹妹,你问得这么仔细,是不是你们厂要生产这种产品呐?”

李晓沛毫不掩饰地回答说:“如果市场前景好的话,可能会。”
梁怡芬高兴地说:“如果你们厂能生产这类产品,那就太好了。你们就可以占领中原一带的销售市场,我还可以给你们介绍几个大客户,每月的需求量最少也得在两三千万米以上。到那时,我们姐妹俩见面的机会可就多了。”
两个人越说越投缘,一直聊到深夜,实在困得不行了,才各自上床睡觉。
第二天,李晓沛把昨天晚上的事情对小王小方两人一说,俩人高兴的几乎蹦了起来。三个人坐下来仔细地研究了一下,对他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调整。从这时起,他们的工作不再是盲目的,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起来。
纺织品市场里,小王手里拿着BJ产品的样品,来到一家纺织品批发商面前问:“老板,您有这种产品吗?”
商行老板忙满脸堆笑地说:“有、有,先生你要多少?”
小王笑笑说:“老板您误会了,我是来推销这种产品的。”
商行老板听小王这样说,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黑着脸说:“小兄弟,你现在还在推销这种产品,恐怕连西北风都喝不到喽。这种产品我这里还积压不少,赔本卖都没人肯要。你呀,还是到别的地方去转转吧。”
象变戏法似的,小王的手上已经换上了梁怡芬给的那种产品小样,他在商行老板面前晃了晃问:“这种产品您有吗?”
商行老板眼睛一亮,脸上又出现了笑容:“这个可以要五万米,你什么时候可以供货?”
小王回答说:“我正在搞这种产品市场需求量的情况调查。”
商行老板忙把一张名片递到小王手里,然后问:“请问先生是哪个厂家的?”
小王回答说:“我是桐洲华光染织厂的。”
商行老板话里透着亲切说:“小兄弟,如果你们厂这种产品质量好价格优的话,我这里一年起码可以销售一百万米。”
小王说:“那好,等我们生产出这种产品后,我再来找您,再见。”
小王刚走出店门,商行老板追出来叫住他说:“哎,小兄弟,请把你的联络方式给我留一下。”
小王返身将联络方式写在商行老板递过来的小本子上,高高兴兴的离开了这家商店。
小王又走访了几个市场,了解的情况与掌握的资料基本相同。
小方拨通了咸阳那家生产cB产品的厂家销售科的电话:“喂,销售科吗?您好,请问李科长在吗?您就是呀。是这样李科长,我是华兴服装厂的,,想订购一批你们厂生产cB产品。”
李科长问:“你们需要多少米呀?”
小方回答说:“八万米。”
李科长说:“把款汇来,两个月后提货。”
小方用央求的口气说:“要等那么久啊,李科长,帮帮忙能不能让我们早点提货呀?我们急等着用呀。”
李科长说:“没的商量。”说完挂断了电话。
小方一吐舌头说:“真牛气,等你们厂的产品销不出去的时候,你还会这么霸道吗?”
图书馆里,李晓沛正趴在一大摞书籍资料前,仔细地翻阅着,还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图书管理员来到她身边说:“姑娘对不起,我们该下班了,明天再过来吧。”
李晓沛一看表,已经超过下班时间二十多分钟了。抱歉地对管理员说:“实在对不起,耽误您下班了。”说着将正阅读的那本书恋恋不舍的合上,连忙站起身来。
看到这种情景,图书管理员客气地说:“没关系,如今像你这样用功的年轻人可真是不太多了。姑娘,那本书如果对你很重要,,你就拿回去看吧,记着明天拿回来就行了。”
李晓沛感激地说:“老师,谢谢您了。您这样说,我就不客气了,您放心,明天我一定把这本书完好无损的拿回来。”说完带上那本书离开了图书馆。
经过十多天详细的调查,李晓沛他们收集了大量的有关cB产品详尽资料。从产品的生产到市场的需求,都有了很深的了解和认识。三个人十分高兴,由李晓沛执笔,写了一份非常有见地的市场调查报告。并在报告中融进了他们大胆的建议和设想,对未来市场以及企业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报告写完后,三个人满怀对华光未来的希望,收拾行装,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归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