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字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圣殿骑士团大概是中世纪最着名的骑士团:他们发明了银行业务,积累了大笔资金,其宝藏至今下落不明;他们的标志是两个搂抱在一起的男人,关于这两个男人在做什么有上百种解释;他们的名字是大变态的代名词,其正式成员大多具有阵斩百人的记录。他们的称号,Templar,圣殿骑士,一直是最强战士的代名词。
在蒙吉萨会战中,八十圣殿骑士阵斩两万马木留克,这种比斯巴达还斯巴达的战绩一次性将“圣骑士”这个名词烙印在人们心里,直接导致了十字军和骑士文学的风行。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垄断的银行,遗留了大笔宝藏,关于这些宝藏的小道消息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在坊间流传。我们可以在任何题材的各种文艺作品中看到圣殿骑士这个词,无论是历史、军事、奇幻、科幻或者BL,无论是小说,电影,游戏,资料,或者欧洲大多数地区的旅游介绍,都少不了这个骑士团。
但是,在欧洲历史上的各大骑士团中,圣殿骑士团的历史确是最短的,在史册上一闪而过,犹如在一个非年非节的深夜里,有人忽然冷不丁地放了一颗礼花弹,礼花炸响,啪地一声,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但却只能看见几缕飘散的尾迹了。圣殿骑士不声不响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一如他们的出现那样突然。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圣殿骑士装备优秀,华丽而复杂的银色铠甲,在中东日复一日的沙尘暴中,被来往的飞沙洗刷得铮亮。他们手执一人高的双手巨剑,或者大得不成样子的巨盾,在他们的敌人中传播那全身铠甲中不是人而是魔鬼的传说。他们坐拥整个西地中海的财富,像龙一样盘踞在大堆大堆的金币上面。他们将清贫作为口号和旗帜悬挂在庙堂之上,但每天以葡萄酒为水以牛排和香菇为主食。在欧洲人眼里,他们是成功人士的代表,是所有少年心目中的梦想;在中东人眼里,他们是传说中的侵略者,非勇气和武力所能抗拒。
至于他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修会,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他们存在的时间太短,行事太隐秘,毁灭得太迅速,以至于没有外人能深入内部以探究竟。外人只能看到,怀抱着梦想的青年们,由西方各国汇聚到位于所罗门遗址的圣殿上,当他们过几个月出来时,就摇身一变,成为强大而贪婪的战士。
于是各种版本的传说被一一产生出来。唯一有定论的是BL,这是法国在审判圣殿骑士时唯一能有实际凭据的罪名。在中世纪的大多数地区,BL的最高量刑是死刑,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各法官纷纷采取了最高量刑。
流传最广的传说是抹大拉修会的传奇,正如《达芬奇密码》上所写那样,这个传说深入人心,在西方世界一次又一次地被追捧。
在中世纪,各个版本的传说就更为复杂,但统一指向在圣殿的奇遇,因为所有的圣殿骑士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有吻十字架变超人说,有吃药变超人说,有经过圣地变超人说,有摸约柜变超人说等等,但路数是一样的,就是一个贫苦而普通的骑士,远道来到圣殿后,会在一系列的奇遇后,成为实力远超凡人的强者。成为强者的代价是,他必须严守圣殿的秘密,并加入天下最有钱福利最好的社团——很明显,仅仅是这样的传说,就已经足够吸引大批的穷小子远道中东赴死了。
为什么要去赴死呢?
穷出来的。
在西欧也不见的能活下去,不如到东方尝试一下,即使不能发财,也至少可以给家里节省出一笔口粮。等死,死国可乎。
十字军时期的西欧,人穷气短,贵族老爷们严格地遵守清贫的守则,因为他们即没有钞票又没有粮票。事实上,即使有黄金,在当时的欧洲也很难买到什么东西——那确实是一个一穷二白的时代!等等,也许有东西可以购买,一是劳动力,二是石头。有钱的领主们可以将黄金花费在这上面,于是就建立了足够多的城堡。
除此之外,真的是什么财富也没有。不仅没有钱,而且买不到。
比如说,贵族老爷们下令宴请四方宾客,但被邀请者往往会由于道路不畅、强盗出没或者没有马匹而拒绝参加。赴宴的人们挤在四五十平米的小厅内,悬挂着十来支蜡烛,因为蜡烛质量不好容易熄灭所以仆人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将熄灭的蜡烛点燃。宴会的主菜是领主刚刚打猎的一头鹿或者一口猪,恩,有肉吃,这往往是请客的原因或理由。除此之外的肉菜可就不多了,顶多会有一点鸡或者鱼虾,最好的状况是可以吃到小乳猪。占据整个宴会桌子的其它大菜,主要包括炒胡萝卜、煎胡萝卜、蒸胡萝卜、生吃胡萝卜。什么?客人要油炸胡萝卜?对不起我们没这么多油。有的时候,主人也会举办一点烧烤活动,主要是烤蒜和烤胡萝卜。
至于酒水也清净得很,红葡萄酒的质量不会差,但数量相当有限。主要的饮料是淡麦酒,酒里如果掺上两三倍的水,客人也很难看出来。牛奶是半透明的,羊奶也是。矿泉水任意喝全部免费。
与会的宾客们,情况也差不多是如此。每年洗四次澡的骑士们除了着名的铠甲和宝剑比较值钱之外,实在是身无长物:他们和庄稼汉一样穿着麻布和毡子——不仅仅是因为没有钱,也是因为无处购买棉布。丝绸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些来自中国的货物从来只能作为身份的象征——当然,人们也可以选择百孔千疮的意大利产丝绸,如果不嫌它漏风的话。有钱人可以穿更多的丝绸,大富豪们发明了各种充满了繁复褶皱的衣服,以将尽可能多的丝绸穿在自己身上。
骑士们举杯庆贺,如果手中的杯子是牛角的,他们就说自己继承着北欧传统;如果手中的杯子是陶土的,那他们就是古希腊文化的崇拜人。玻璃和陶瓷只在几百年前有售,而到那个时代,绝大多数都打碎了。举杯之后,大家一顿豪饮,在那个时代,未成年的小孩子也能连喝十扎白酒,即不觉得醉,也不觉得辣,而家长也很放心让孩子喝酒——因为酒实在太淡了。至于为什么在吃正餐以前大喝一顿,我估计是与怕长胖的人吃饭前先喝汤类似。
然后,落座吃饭。泡过花瓣的水洒在地上,以驱逐浓重的臭味。香料从来都很缺乏,薄荷和柠檬皮是唯一的选择。菜,或者说胡萝卜料理,有两种口味选择:放盐多的和放盐少的。在那个时代,人们常用的一个形容是“这个人吃得和国王一样好”,因为国王的饮食也就这么回事。并不是缺乏黄金白银,而是实在缺乏可购买的东西。
就这样,人们年复一年地饮宴着,从七世纪吃到十世纪。敬酒的对象从英格船长发展到征服者罗伦,吟游诗人的小曲从亚瑟王唱到阿方索王,席间的话题始终围绕着BL和推倒萝莉展开,神圣罗马的黑黄挂毯被换成各色的旗帜,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人们也相信未来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满腹牢骚的访客。他少小离家老大回,离开自己的村子已经很多年了,说是要去东方,去耶路撒冷朝圣。当时,基督徒是允许自由前往圣城朝圣的,正是这些归乡的“活口”,导致了巨大的麻烦。
回来的人们被自以为豪放的领主们请上自己的宴席,被围坐的乡巴佬骑士们轮番灌酒,直到详细地说起了东方的状况。于是西方的人们知道,自己国王穿的丝绸在东方是舞女穿的,自己国王吃的胡椒茴香在东方是家常炒菜的,还知道自己再在这里的阴湿城堡里吃烤野猪必然会得风湿病和肝硬化。毫无疑问,也毫无犹豫,西方的骑士扈从农民自由民们自黑暗潮湿的城堡和只出售苹果大蒜胡萝卜的菜场上奔涌而出,拿起各自能找到的任何武器,盘算着发财的计划,向东方滚滚朝圣而去。
十一世纪的西欧,市场萧条,可被购买的商品非常有限。这种经济环境,是十字军东征的起始,是圣殿骑士团建立的根本原因,也是圣殿骑士团后期走向商业化和银行化的根本推动力,更是圣殿骑士决定将掠夺的黄金积攒起来而非花费掉的市场基础——没有地方可以花费这些黄金!此后的圣地亚哥骑士团的情况就不同了,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可购买商品丰富的商品经济社会,再加上也学了圣殿骑士的乖,所以将自己的黄金花得精光,也免去了怀壁之罪。
无论后来发展得如何复杂,在骑士团刚成立的初期,只是一群心怀梦想的穷光蛋。与医院、圣地亚哥骑士团一样,圣殿骑士的起因也仅仅是一群人的突发奇想,或者甚至可能是百无聊赖。目前,人们对圣殿骑士团创立的细节了解不多,只知道在东征热潮开始的时候并不存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或者说第一次十字军下海热潮之后,天主教势力在东方取得了少量据点,并吸引更多人前往东方“武装朝圣”。由于天主教势力能控制的据点相当有限,所以“武装朝圣者”免不了在据点之间遭遇“强盗”的袭击——喂喂,其实应该是来自西方的侵略军在离开据点之后被当地游击队袭击吧?
在当时的天主教徒看来,先贤显圣的土地是神奇的,在这些地方可以祈福,可以赎罪,可以作为虔诚的证明。圣地就这样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朝圣者,让朝圣的人流从一处圣地走到另一处圣地。各个圣地之间,往往是连绵的黄沙与荒野,或怪石嶙峋的山区,林立的洞窟足以埋藏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秘密。在十字军东征之前,也有一些可以肯定以抢劫为主要目的的强盗活动,但十字军之后这种活动大幅度增加了,其中少不了裹挟了游击队因素,但当然,单纯的抢劫动机也不会减少的。
在十二世纪初期,就已经有一些骑士在各圣地之间活动,保护朝圣的人。这种活动最早可能是偶发的,并无甚么目的:被抢劫的骑士自卫,偶尔看到教友被抢劫时施以援手,或者朝圣后没钱回家于是在圣地之间来回转悠。渐渐地,这种活动发展成一种有系统的运作,部分骑士不再归乡,整日在各圣地之间巡逻,以保护朝圣者为生。
等等,以保护朝圣者为生?人怎么可能以当雷锋过日子?如果这些骑士仅仅在保护朝圣者的话,他们是不应该有收入的。可是,马要吃豆,人要吃饼,哪有武夫不花钱?这些骑士活动了很长时间,可能长达十年,这期间不可能是没有收入的,但这样的收入是怎么产生的,今天的人就不得而知了。
朝圣潮开始于1096年,圣殿骑士组成组织开始活动是1118年,22年时间,足够让一代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也足够让一批商人、风险投资家、金融大鳄、阴谋家或者邪教异端分子制订一个完美的计划。当这两群人走到一起时,后世的历史也就在此确定了。
最初,九名骑士组建了最早的圣殿骑士团。他们就是那些长期“以保护朝圣者为生”的骑士,以一个两名骑士同乘坐一匹马的图案为标志。这个标志有多种版本,其人物动作各有不同,主要差异在于两个男人靠在一起时的交接部分。早期是伸过去了一只手,中期是一个人用盾牌略加遮挡,后期干脆用两面盾牌将那个部分遮挡得严严实实。至于为什么要同乘一马,早期的版本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同袍友谊,但迅速被教廷更正为因为穷所以共用一匹马,后来还有人说是马好能坐俩人,等等,但在骑士团得势之后,这个标志的正经解释又回到表示同袍之间的亲密无间。在当时,应该没有人误解这一表示,以至于在所有的审判中,各个法庭无一例额外地以BL罪和木桩刑为圣殿骑士量刑。
1120年,通过在罗马教廷的注册,圣殿骑士团正式挂牌成立,其全称是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穷骑士(PoorKnightsofChristandtheTempleofSolomon),直接将自己的两个目标写在了名字中:一是圣殿,圣殿骑士的秘密所在,二是穷,穷则思变么。
于是,一场明显有预谋的圈钱运动开始了。
就圣殿骑士团创立时的状况来看,一方面有着明显的狂热性,一方面有着明显的计划性。虽然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猜度圣殿骑士团创立时的目标是什么,但目标很明显,一切为了圣殿和银行制度。这种长远的打算不可能是大多数狂热的成员所能计划和执行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一小群冲着圣殿和银行来的人,从一开始就控制了圣殿骑士团的决策层,甚至他们可能就是创始人。他们看到了宗教战争和朝圣潮的狂热,看到了西方与东方市场的差异与机遇,看到了即将扑面而来的投资热潮和投资泡沫,于是制订了一个套投资拉集资的计划。
写到这里,我不免想到了现在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国内外动漫产业市场的差异如当时东西方市场差异一样大,青少年漫画迷的狂热和单纯不弱于希望投身圣殿的年轻骑士,政府的鼓励支持并有些放任的态度也如当时的教廷一样。在动漫企业中,山头林立,各动漫企业纷纷组建,都有着光鲜的外表和宏伟的目标,许多人直扑某些外人难以理解的目标而去,一切的一切,都与当时的圣殿骑士团毫无二致。
如今执画笔的年轻骑士们,在一二十年后,将被人带往何方呢?
初创企业成功案例——圣殿骑士团的建立(以后就都加小标题了)
如果以现在的企业营销案例角度来考虑,圣殿骑士团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发展案例。
圣殿骑士团(TM),作为一个民间社团被创立,然后注册为一个正式小型企业。在短短几年内,以广告和传销活动发展成中型企业,随后因优秀的绩效迅速成为大型企业并上市,最终因优良的制度与合适的环境相结合发展成跨国大托拉斯。
当时的教廷,我们可以将其看做十字军的工商局。要进行十字军东征的大业,单凭政府支出是不够的,还需要创立一些民间企业——这不是讲笑,在最初教廷决定发动骑士团的时候,就是本着创立民间企业的动机。教廷通过划定允许盈利的制度,拉拢民间骑士参与市场竞争。从这个角度讲,一切的最大布局者还是教廷,圣殿骑士团被收割的命运,也在开始谋划时就已经确立。
当时征召的骑士团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官办的皇家骑士团,一类是民办的军事修道会。皇家骑士团在东征中实在捞不着好处,直到条顿骑士团东征时才开始积极参与,所以主要依靠的是军事修道会。
军事修道会是独立的修会,可以由民间创办,遵守一个相同的“公司法”——圣奥古斯丁修会会规,有专门的经济优待(免地税,并有权在自己的领地上收什一税),不受地方行政命令节制,单方面效忠于教廷,并有多项允许盈利的条款。
此令一出,到处都有人行动起来。我们无法明确知道当时一共有多少个军事修道会被创立,只知道在数年之间群雄并起,多到了商标(骑士团徽记)都需要绞尽脑汁设计的程度。当然,此后的市场竞争是异常残酷的,许多新成立的小骑士团都在一些历史书上根本不会记载的小规模战役中就烟消云散,除了占用了一些注册商标之外,没有给后世留下任何影响。真正发展起来的骑士团只有七个,除去不是纯粹基督教的暗影骑士团和绿洲骑士团就只剩下五个,再除去死得早的圣剑骑士团和生得晚的圣地亚哥骑士团就只剩下三个,也就是三大骑士团:圣殿、医院和条顿。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只要有梦想与勇气和少年的热血,就可以成立骑士团,然后就可以发财……一切就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
在圣殿骑士团创立的初期,首先是有了适合发展的条件和背景,其次是有了推动发展的动力,这些在上文中都已经描述。在这种大环境下,只要取得政府许可,并将自己的产业理念宣传出去,一个新企业就将如是崛起了。
当然第一步是创立企业。
于是,一些人开始自称是英雄,所以,一些英雄就这样诞生了。
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曾经出过一个笨蛋……不,是英雄!这个人是法国亚眠的隐修士彼得。在十字军约定出征前半年,这个狂热鼓吹十字军东征的家伙实在坐不住了,于是忽悠了附近的农民拼凑成了第一支十字军率先东征。当然,这支拼凑的农民十字军迅速失败,但他们至少是十字军第一人。
虽然从军事角度考虑,隐修士彼得的行为是彻底失败的,但在宗教狂热的当时,隐修士彼得的行为却被定性为好人好事加以宣传。教廷发了农民十字军的丧,说他们热情又纯洁,号召十字军向隐修士彼得学习……于是有一天,几个穷光蛋骑士敲响了教廷的大门,自称是隐修士彼得遗落民间的亲戚……
这个过程是不是听起来很像韩国电视剧?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而且此后事情也按照韩剧的规则向前推进。没有人去仔细查问他们与隐修士彼得的血缘关系,这几个骑士的资历倒是过硬的。他们从一开始就追随着农民十字军进发,此后一直在圣地附近经营着“以保护朝圣者为生”的买卖,严格算起来还顶着农民十字军的番号呢。
于是乎教廷痛哭流涕地接纳了他们,然后并没有按照一个正常政客的行为规则将这些骑士栓到自己门下当宣传工具,而是按照韩剧的习惯给了这些骑士以名号鼓励他们去自主创业。于是,圣殿骑士团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他们在成立初期就已经有了悲剧英雄的名号。无论这种名号是不是创始人们故意争取的,但对于一个初创企业而言,任何初创时的微小优势,都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种说法是,创始宗师是着名教士圣伯尔纳的亲戚,其它创始人也分别是着名教士的关系户。从这个角度上讲,圣殿骑士团就是一官办民营太子党企业)
此时大概是1120年,但并不确定。
我们已经很难知道圣殿骑士团早期是如何进行宣传的,但我们清楚,在圣殿骑士团初创的二十年中,创立者们四处奔波以扩大影响,并因此得到了大量回报。
当时的圣殿骑士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实际的资产可用,于是只有空手套白狼地进行宣传,以期能得到些许不要本钱的回报。
于是圣殿骑士一家又一家地走访有社会影响力的人,主要是修士们和王公贵族。圣殿骑士挨门住户地走访各处名士,宣讲自己的地位和理念,但并不要求什么投资或赠与,只是两袖清风地走掉,或者只要求一点微小的看起来无害的权利。他们用豪勇、纯洁、悲壮、纯洁、正义、纯洁、高尚、纯洁等名号包装自己,让那些对纯洁特别感冒的人们被他们感动得以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泪流满面。
看起来很公益活动,是不是?但这些有社会影响力的名士们,只需要在公众场合若有若无地提几句这些圣殿骑士,对这个初创的骑士团来说,就是巨大的资产。
越来越多的教士和社会名流开始宣传他们,虽然并不是对他们多重视,但一说起来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伙走街串巷冲州撞府的人存在,于是渐渐走向社会知名——这种情况和现在许多“着名漫画家”类似:读者和投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存在,知道他被称作“着名漫画家”,但从来没有人见过他的任何作品——可是没有作品这一点并不妨碍他们成为“着名漫画家”……圣殿骑士团就这样将自己包装成“着名骑士团”,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支付太多成本。
社会影响力在逐步扩大,但还欠缺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事迹来证明自己的高度。有一天,他们去面见耶路撒冷王国的国王鲍德温二世,机会终于来了。
耶路撒冷王鲍德温二世干了一件事,就是允许圣殿骑士允许他们在耶路撒冷圣殿山上的阿尔-阿克萨清真寺的一角驻扎。
而这一角,正是传说中所罗门王圣殿的遗址之上。
于是,事业和传说,都从这里开始了……
神圣的外衣与神秘的内裤
耶路撒冷的神圣地位自不必说,圣殿山又是耶路撒冷的至圣之地,而圣殿又是屈指可数的圣地之一。阿尔-阿克萨清真寺(远寺)是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好吧圣殿骑士并不关心这个——他们相信阿尔-阿克萨清真寺所在的位置正是所罗门神殿的遗址,上古的圣所,秘密的来源。
在圣经里,对所罗门神殿的秘密讲述的并不多,但那些不大公开的资料中,比如《死海卷轴》或《伪经》里却有更明确的讲述,精确到什么位置挖多深可以找到谁埋藏的多少金银等。《伪经》等书,即使在中世纪,也并不是特别难以搞到,所以,只要跟教廷有足够的关系,都可以对圣殿下神圣的金库摩拳擦掌。
于是圣殿骑士就这样摩拳擦掌地去了,并取得了在圣殿的驻扎权。具体这个驻扎权是如何取得的,我资料不全,但可以根据时间表进行一下猜测。
圣殿骑士团最迟确立于1120年。1127年,圣殿骑士创始大宗师HuguensdePayns(就是圣伯尔纳的亲戚那个)开始有计划地在欧洲进行宣传,这个时候应该还是穷的。1129年参加大马士革战役,这时候已经有武装了,而有武装也意味着有了相当数量的金钱。1135年进行对国家放贷,这时已经很有钱。1139年再次确认合法性,这时候应该是已经有声有势了。
换句话说,他们应该在1128年前后一年内获得了大笔资金,而到1135年前已经富可敌国。
给以圣殿骑士驻扎权的鲍德温二世于1118年到1131年在位。
两边一减,圣殿骑士应该在1127年到1131年之间的5年内获权驻扎于圣殿,而在此最多五年之内,圣殿骑士从一文不名走向富可敌国。
5年的时间,并不足以开展一个大产业,但肯定足够挖掘一个金库。
即使圣殿骑士团自己从来没有承认过,坊间也会反复流传出这个结论。还是那句话,《伪经》等描述圣殿宝藏的书并不是特别难找。
当圣殿骑士团拿出其第一笔黄金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巨大的利好消息立刻吸引了更多的加盟和追加投资。在当时,各个骑士团都是初创,谁先爆出利好消息,谁就会被投资人认为是特殊的,从而引发投资和入股的风潮。
圣殿带来的不仅仅是黄金而已。
传说,所罗门的圣殿下埋藏着无人知晓的秘密。正是因为无人知晓,所以这个秘密可以无限地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人民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从公元前的死海隐修会,到近年的《达芬奇密码》,人们已经饶有兴味地猜测这个秘密二千多年了。无数的人自称了解了圣殿的秘密而招摇撞骗,还有一部分人可以不自称了解了圣殿的秘密就可以招摇撞骗。圣殿骑士属于后一种人。

让别人怎么判断你并不见得需要明说,只要给本来就想要把你往那个方向想的人,提供能他们想要的证据就可以了。
正是由于传说的无限性,所以人们认为,圣殿骑士得到的不仅仅是黄金。光是黄金,就已经足以引发第一次投资风潮了,但黄金毕竟并不只有圣殿能出产,也并非所有人都缺乏黄金。可是,即使不需要钱的人,也会有自己的需求的。人们的想象力,足以想象圣殿的秘密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热血的少年相信圣殿会提供无穷的力量;垂暮的老人相信圣殿能延长自己的生命;重病的患者相信圣殿能治疗自己的疾病;忏悔的人们相信圣殿可以洗刷自己的罪恶。其他人,但凡各有所需的,便各有所想:想飞想长翅膀想通鬼,想要儿子想整容想治疗阳痿——由的自己想去。反正从来没有人证明过圣殿的秘密不能做到什么。
于是乎,少年粘须,老人剃瓢,女人缠胸,病人把自己包裹成木乃伊,商人伪造证件,农民袭击了自己的地主老爷抢了盔甲和马匹就跑……滚滚人流各怀鬼胎地踏上向东方的船只。所有人统一戴上两西西里产的铁头盔,一样的铁面,谁也认不出谁,直奔圣殿而去——是为第一次投资浪潮。
还有一批人这时还在选择观望,但是,在蒙吉萨会战的奇迹后,这些人也行动了,那就是后面的第二次投资热潮。
专业成就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我们有必要注意到一个事实,就是从来就没有任何证人和证物,可以铁板钉钉地证明圣殿骑士发现了圣殿宝藏。结合到圣殿骑士之前和之后的表现,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可能比较惊人的推论:
圣殿宝藏可能只是一场戏。
只要拿到一些投资和贷款,圣殿骑士就可以将这些黄金大笔大笔地支出,并让人们知道他们在进行支出。借圣殿之名,这些支出必然被人们注意,并在传谣中让人们自然而然地得出“圣殿骑士团发掘了圣殿宝藏”的结论。
在可以预期的将来,投资浪潮将滚滚而来,到时候就有黄金来偿还之前为摆阔而借贷的黄金了。所有这些,只是拉投资的一个泡沫经济政策而已。
如果是这样的话,圣殿骑士团的创始人的经济思维还真够现代的。
这是穿越!这是赤果果的穿越!
开张大吉
各个资料中对圣殿骑士团获准驻扎在圣殿,以及正式命名的时间并不相同,英国版声称1118年,别的版本中往往说得更迟。因为早期的建立只是几个人的口头协议,所以并不容易查考——而且查考这些也没什么意思。我们从圣殿骑士团开始活动算起。
第一批圣殿骑士出发于1127年,应该是在1128年夏天抵达的。事实上,这远远不是来自西方的第一支军队,各种西方雇佣军从1097年就大量涌入,而且被广泛应用在各个战场上。但是,新抵达的圣殿骑士团,以及医院骑士团,很快得到了圣地各政府领袖的重视,并将雇佣军弃置一旁。究其原因,雇佣军太昂贵了,而骑士团则自负盈亏。骑士团,尤其是圣殿骑士团,可以做出许多国家和政府都鼓捣不出来的刮地皮壮举,又可以用这些钱供养一支真正专业的军队。
圣殿骑士抵达时的中东局势,往悲观了说是战斗频繁,往乐观了说是治安不良。战斗的数量是繁多的,几乎每天在每一里路上就要发生一起,而战斗的烈度是很低的,一般只是远远投掷一点石块和标枪。在这种环境下,朝圣者和商旅在各城市之间走动时,自然是骑士们走在最前面开路——或者走在最前面拿着剑逼迫着意大利水手们走在自己前面开路。圣殿骑士团拉来人马、扯起旗号的时候,大量滞留圣地做保护朝圣者这门子营生的骑士们终于找到了组织,纷纷加入圣殿骑士的军队。
到1129年,圣殿骑士团应当已经有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不,一支有战斗力的骑士帮会。这群人要么是来自西方的贵族骑士,要么是在圣地身经百战的活口,个人能力都远超出一般水平。但是,本来就相互不服的骑士们是怎么组织成军的,这倒是个谜题。让弱者在危机中联合起来比较容易,让强者在安逸中合作可就难了。同期的医院骑士团,这时候已经拥有差不多数量的骑士,但内部乱七八糟,无法成军。
唯一合理的推测就是BL。在两个骑士团建立的早期,大量在圣地游荡的骑士相比是两边都问过,然后才决定加入其中一边的。医院骑士团活动公开,不严格要求禁欲,而且其善行显而易见名声较好,有三险一金,医保优秀,而且还有护士MM,更而且当时圣殿骑士也还没什么钱。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大量骑士加入没钱没地位没护士MM还要求守身禁欲的圣殿骑士团,唯一的解释就是,要么他们是纯洁的,要么他们真的是纯洁的。
无论如何,圣殿骑士团率先拼凑出一支可以参加大型战役的军队。当许了他们驻扎在圣殿的鲍德温二世决定出兵大马士革的时候,圣殿骑士就放下手中挖墙脚刨圣殿的锄头铲子,追随鲍二远赴大马士革。
大马士革战役是一场多少有些搞笑的战役。鲍二率军光复圣地大马士革,一路上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大军唱着欢快的歌儿三蹦两跳的跑到大马士革城下,结果发现携带的轻型攻城器械根本挠不着大马士革那即使从现代的角度看来也颇为变态的巨大城墙,于是两军相持,谁也拿谁没有办法。十字军学习古罗马围高卢人的做法,用简易的土木工事在城市外建成一圈以实施包围,但没什么成效。此后的记载在各资料中比较混乱。十字军一直在挖工事,除此之外没干别的什么。大马士革省委副书记率军在城墙上看戏,至于省委书记,如果我没查错人名的话,当时似乎在出访新疆。然后萨拉丁的父亲率军来了,消灭了十字军的一些小股部队,于是彻夜欢庆胜利。考虑到敌人士气高涨,鲍老二认为天赐良机(?),全军进攻,此时在干旱的中东忽然天降暴雨,将战场浇成一片泥潭,十字军的重步兵于是趴窝了,遂三军撤退。
熟悉中世纪法制的人都知道,圣殿骑士有权拒绝参加战地工事劳动,所以,在这场战斗中,圣殿骑士事实上就是纯粹的一场郊游。但是,声势打出来了,鉴于圣殿骑士在第一次大马士革战役中的积极表现(因为其他人都在刨坑只有他们可以到处显摆),在欧洲又得到了一致的赞赏,以及更多的特权。
(回头看看,觉得自己越写越细节,细节到已经没有资料可翻译的程度。接下来就直奔最八卦的方向去好了)
在1139年和1148年,圣殿骑士又参与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大马士革战役,其过程和第一次一样无聊。此后,圣殿骑士在泪奔中离开这里,将主要用兵方向放在耶路撒冷以南的地区。
经过上十年的组织建设和对外吹嘘,圣殿骑士渐渐组织称一个正规的企业、盈利的企业。1139年《新军荣誉赞》出版后,其舆论地位已经被确定,刮地皮的运动热火朝天。
乱入,关于武器装备重量
本来应该接下来讲圣殿骑士挥金如土的状况,但说到武器的重量问题,我又去查了点资料,回来说两句。
首先强调一下,我决不是考证派。考证派我算是怕了他们了。我见过有人以日本刀轻为由来论证陌刀重15公斤肯定是写错了本来一定是1.5公斤,也见过有人面对面看过六十斤八卦刀表演之后接过老头手里的家伙亲手掂量重量以后声称这是“错误”的是“不正宗”的因为龙泉工艺品厂生产的八卦刀只有十几斤,还见过有人拿着我以前写过的东西来反驳我当我给他指出我是那文的作者后他就把作者名改成某专家然后继续拿这篇文来反驳我。总之,既然私刨古墓是违法,而专家论文和博物馆展品是怎么弄出来的我也清楚,所以我并不关心所谓考证的真实性,只要寻找一些有趣的点就是了。
我是个老枪手,没少替专家大师们编造过铁一般的论据。当我在翻译文中参杂私货的时候,当我扔骰子决定专家报告中数值的时候,我总在想,如果以后碰上某些认真又天真的人,拿着这些我编造的“数据”和“事实”来劝说我,我应当怎样做呢?
从前某组织的口号是:哪里有我们的记者,哪里就有新闻。事实和权威是容易创造的,也没有什么价值,而创造有趣则有技术性得多,也实用得多。
闲话休提。上文说过了,圣殿骑士的总装备重量,应当是一百公斤以上。这当然远远超过士兵的平均战斗负重。古罗马军团兵的负重一般是35公斤,现代士兵负重一般在20公斤以上,即使是普通的骑士,负重也只有50公斤左右。那么,对圣殿骑士一百公斤的负重估计是否太高呢?
我们分解一下一百公斤是怎么来的:头盔二十公斤,巨剑三十公斤,肩牌十公斤,装备十公斤,铠甲三十公斤。我们一项一项分解:
首先是头盔。一般而言,头盔的重量在五公斤上下,而且后世的大多数头盔是肩部负重所以可以较重,但当时还没有可以将重量分配到肩甲的技术,所以头盔应当更轻才对。可是,关于水桶盔的重量,无论查网站还是查书,都只有二十公斤这一个答案。其实我估计这个重量可能是某个大博物馆中的藏品的称重。无论如何,如果我是圣殿骑士,我肯定拒绝戴这种重头盔,它造成的损伤远远高出其防御作用。
肩牌的重量比较准确,木肩牌一般重两公斤,铁肩牌重五公斤,左右各放一个肩牌就是十公斤。我查了一点图片,发现许多圣殿骑士只在左肩戴一个肩牌,这种情况下,在骑马握缰时,整个左手部分都被保护着,形成了一个由盾牌、肩牌、头盔组成的严密防线,滴水不露。而右手不仅不佩戴肩牌,反而脱去重甲,减少手臂的负重,提高武器的攻击速度。当然,在戴两个肩牌的情况下,十公斤是正常的。
装备的重量只是一个估计,因为精确的数字是没有意义的。谁也无法统计一个驴友出行的背包标准重量,即使能统计出一个平均值,那落实到每个驴友身上,仍然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会需要不同的装备。对于圣殿骑士而言,需要携带的装备有很多。就算票据、账本、密码机、会计、律师什么的不用背在后背上,被子帐篷之类也有人托运,但几个东西还是不能少的:酒袋,里面装着甜酒或者淡醋,是中东地区生存的基础,由于很难补充,所以必须携带较多的重量,即使战斗中也有必要随身携带;圣经或十字架,这是不能放下的东西,只要进入一个战斗间隙,就可以用来重整自己的小队,在小队作战时其重要性并不比武器低;医药包也是小队作战时的重要物资,用以给自己的伤员迅速提供医疗服务。这些东西加起来,十公斤的估计并不为过。如果是圣殿武士群组作战,那就可以放下大部分装备,但这时却需要更重的铠甲,铠甲与装备的总重量应当还是四十公斤。
铠甲的重量比较好计算,因为有大量的实物可以对照。在十字军时代,每层锁帷子的重量一般在十五公斤左右,胸甲十公斤左右。一般而言,征召士兵不穿金属铠甲,军士穿一层锁帷子,骑士穿两层,十字军军士的标准铠甲总重是13公斤。圣殿武士的标准装备是一幅锁帷子加一件胸甲,也有人穿两层锁帷子,其总重量应当是三十公斤上下。对于身高体壮的圣殿骑士而言,这个重量的铠甲绝不算重。当时的中国的士兵铠甲都往往超过这个重量,1134年,中国规定长枪手的铠甲重32~35公斤,弓箭手为28~33公斤。考虑到圣殿骑士的身高体重都远超过默默无名的宋兵甲乙丙丁,可以肯定,如果还有更沉重的铠甲可穿,圣殿武士一定会毫无疑问地穿上。
当时西欧的铠甲技术已经不允许更重的铠甲了。后世的骑士重甲一般是五十公斤,甚至六十公斤,但那是板甲关节技术发明之后了。十字军结束后,吸收了中东技术的西欧铠甲突飞猛进,但那是几十年后的事了,圣殿骑士在回到法国被烧烤时,后世作为西欧骑士标准行头的钣金铠才得以装备下来。圣殿骑士在中东作战的时期是锁帷子最后的日子,锁子技术发展到顶峰,看起来就像钢丝编成的毛衣,但锁子就是锁子,软甲的防御力不是重量决定的,重量提高一倍并不意味着防御力提高一倍,继续加重是不划算的。至于里面的胸甲,也基本上是罗马军团样式的龙虾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板甲,也没有加重的必要。
那么,头盔另算,铠甲、肩牌与装备的总重是五十公斤上下,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数值了。
可是,剑的重量呢?
刀剑路走轻快,重量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战斗力的提高。三国演义中说,关羽能举一百公斤,但用刀却是四十公斤。为什么呢?四十公斤的刀比一百公斤的刀攻击力强而已,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重量轻的话速度会块一些。近代的步兵操典上说,刀重一倍杀伤力加两倍,刀快一倍杀伤力加四倍。这种说法是否科学暂且不论,但快比重好是公认的定理,人们选择刀剑,不是选自己能用得最重的家伙,而是在不减少速度的情况下能用得最重的家伙。
单手剑的重量都不会太重,中世纪最常见的“罗马内裤(音译)”型长剑重量只有两三公斤,但是双手剑就会重一些。文艺复兴时发明了钢铁防锈技术,十五世纪以来的铠甲刀剑有许多留存至今的,但更早的则很少。我们可以用后世的例子来推断从前的武器,但这种推断并不准确。
十五到十七世纪的双手巨剑是与圣殿骑士时期双手巨剑造型最相似的产品。文艺复兴时期的双手剑长度在一米四到两米之间,重量在二到六公斤之间。但是,如果就此推论圣殿骑士使用的也是相同的产品,肯定是不准确的。首先,后世的材料技术已经大大提高,剑脊柔软有弹性,不再需要从前厚重的硬质剑脊来维持强度,但圣殿骑士时代没有这种材料,必须使用门板一样的厚重剑脊来维持强度。第二,圣殿骑士的剑远远比文艺复兴时的双手巨剑更巨大,长度与宽度都高出三分之一以上,这意味着体积至少增加了一倍半。第三,从当时和后来的美术作品上来看,圣殿骑士的巨剑不可刺,但可以竖起来当一个细长的盾牌使用,这也是因材料没有后世先进而不得不使用更粗笨的打法之缘故。而后世的巨剑不仅可以推刺,还能刺穿对手的重甲,这在十字军时期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较脆弱的剑刺会在刺击时崩碎。
即使十字军时期已经有了后世的冶炼技术,就其体积而言,圣殿武士的巨剑也应当是十五公斤上下。但考虑到当时的技术,让这个重量加倍并不为过。如果让唐、宋的步兵等比放大(圣殿武士个子大),那圣殿骑士使用的巨剑重量也应是三十公斤左右。另外一个佐证是,圣殿武士需要一个侍从送剑,这个侍从也是重装步兵,他每次只送一支剑,而且自己不能使用这种巨剑战斗,而是需要放下巨剑拔出自己的罗马内裤(音译)式长剑战斗。从这个角度看,这剑应当超过十五公斤这种重步兵能用的重量,而是向更重的方向发展。虽然没有明确的佐证,但我估计三十公斤应是一个合理的数值。既然材料决定了快不起来,那就增加一些重量吧。
另,圣殿武士的身高在两米左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有棺材的大小和等身雕塑为证。古法国人比现在的法国人高得多,何况法国选卫兵身高下限一米九四的老传统,也不会是后世为了将拿破仑同志完全遮挡住而提出的。
直接说到战术吧
上文已经转向武器装备的话题了,不如先直接把战术的部分说完。
顺手查了几个资料,发现一点有趣的现象,先在这里说一说。
第一个现象是,许多亲眼目睹圣殿武士战斗的人都提到他们“超乎寻常的力量”,并认为这些力量要么是来自真十字架的祝福,要么是来自圣殿武士在秘密仪式上的黑暗力量。考虑到没有任何人提到圣殿骑士有任何超乎常人的“神力”(因应用了一些新发明导致的不算),这里的“超乎寻常的力量”可能仅仅就是指力气或体力。一般而言,一个骑士负重五十到六十公斤作战是不会引起人们惊诧的,即使负重八十公斤,也只是被赞叹一下,并不会被认为是超常的甚至需要用神力来解释的现象。假设圣殿骑士的所谓力量就是单纯指体力的话,能让他人怀疑和猜测,恐怕至少需要一百公斤负重,甚至还不止。
第二个现象是,在圣殿骑士的等级列表中,发现了一个职位名称“commandeurs”。这个职位比正式骑士高,却比正式圣殿武士低,属于普通骑士进阶圣殿武士之间的过渡职位。这个职位很明显不是大军队的指挥官,那这个词就只能翻译成另一个词了:特种部队。如果今天的特种部队这个称呼真的来自这里,那这些夹缝中的骑士,当年究竟是干什么的呢?
第三个有趣的东西是找到了更进一步的对圣殿骑士最初被封于圣殿的记载,但这个更清晰的记载只带来了更多谜团:1118年,九位圣殿骑士的创始人不请自来地抵达了耶路撒冷,并会见了耶路撒冷王(鲍德温一世或二世,圣殿骑士抵达日期并不明确,可能是鲍一临死前也可能是鲍二刚上任时)。当时的耶路撒冷王就在阿尔-阿克萨清真寺办公,并直接在此接见了他们。耶路撒冷王从前从未见过这九位骑士,这九个人也并非声名显赫的成功人士,但国王却对他们一见如故热情有加,并直接将他们安排到了一处密室。这密室被称为“所罗门的马厩”,是古所罗门王的骑兵总部,位于阿尔-阿克萨清真寺的地下,是圣殿山上极秘密的所在。这九个骑士一进去就是九年,九年来很少与外界有所交往,也几乎没有离开过所罗门的马厩,更没有吸纳任何新会员,直到1127年才第一次离开这里进行大规模扩招。这期间做了什么,又制造了一层更加神秘的阴影。
回到战术的话题上来。圣殿骑士经常参与的战斗有四种类型:保护朝圣者的小团队遭遇战、集中精锐的陌刀阵式战术、特种破袭战、收买战术。
特种突袭式战术在圣殿骑士后期才开始实行,其特征是,圣殿骑士的敌人小据点中的守军,往往转眼之间就死了个精光,没有留下任何拼杀的痕迹。关于这种现象,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这是圣殿骑士买通霍山刺客所为,这就涉及到圣殿骑士与霍山刺客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后再叙述。另一种说法是,圣殿骑士会派遣一部分精英骑士担任渗透和刺杀的任务,以一个数人小队渗透进敌人的营垒,然后通过下毒和刺杀消灭敌人。虽然这样做明显违背骑士守则,但考虑到圣殿骑士从来没有遵守过骑士守则,所以即使这样也不足为奇。后一种情况只是单纯的猜测,但可能性是有的,至少当时的圣殿骑士有能力和条件这样做。
收买就更简单了,在一阵暗地塞钱之后,双方打得那叫一个真实,真实得就像WWF一样。圣殿骑士双手高举明晃晃的巨剑,在金色的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正举剑欲斩,只见剑未动剑风先至,其敌人华丽地二段跳空中转体七百二十度带着缠绵的惨叫声以难度系数九以上的动作华丽地跌倒于地。圣殿骑士便这样以零伤亡击败了敌人,未死的敌人全部被俘,圣殿骑士一宽广的胸怀和模范的骑士精神无条件释放了所有俘虏,并监督着记者将这场光辉的战斗写成新闻稿发遍欧洲……等等,为什么敌人也是零伤亡……
比较值得一说的状况就是小队护卫和巨剑阵了。
在漫长的朝圣之路上,人们很少能见到朝圣团——如果见到了,那就是老大一群。圣殿骑士的小队在前面开路,负责面对小规模突袭的敌人。后面是带着私家护卫的贵族朝圣者,他们会对路边任何发出沙沙声的草丛射以乱箭。再后面是密密麻麻的平民朝圣大军,他们大多携带着自己能找得到的任何武器,只要敌人足够少,他们就会吱哇乱叫地以滚滚人流扑向敌人。队伍的最后面一般是朝圣的商人,他们穿着结实的甲胄,攀盾持剑,骑在高头大马上,只要敌人出现在视野中,就立马扬鞭,向他们来的方向放马奔驰。
圣殿骑士小队一般走在队伍的正前方,与主要的队伍隔开一定的距离。一般而言,一个护卫小队包括一个圣殿武士,几个军士,一定数量的志愿者,一些雇佣军,还往往有一些意大利水手。
圣殿武士是这个队伍的核心,不仅是最强的战士,同时负责指挥、医疗和交涉。在平时,他骑在一匹骑乘的驮马上,穿着铠甲,但不带肩牌和头盔,也不携带武器,而由侍从携带这些装备,在战斗时会提供给他。队伍中一般会跟着一辆马车,用来运载水、大盾牌和伤员,当队伍中有伤员时圣殿武士就呆在马车上看护和治疗。
军士分几种职能。一种低级的军士称作preux,一般翻译成“豪侠”或“豪勇骑士”,所谓“豪勇”,就是说……他们相当穷!没钱没地位,没有足够的财产为自己购置防具,因此,只有去“豪勇”了。他们一般是小队中的长枪兵或射手。高阶一些的军士称作ecuyer,一般翻译成骑手或侍从骑兵,换句话说他们有马。他们一般是轻骑兵,或其它骑士的侍从,虽然没有重甲大马,但也装备长矛长剑。这两个阶层只允许穿黑色袍,并不能像正式骑士那样穿白色袍。向上一个层级,就是正式骑士了,他们一般是加入圣殿骑士团的封建骑士,或者一路累功提拔起来的老兵。他们被允许穿白色长袍,作为圣殿骑士团正式会员存在,但与有权掌握骑士团银行财产并开出空头支票的正式圣殿武士还有差距。
所谓志愿者一般是指主动愿意跟随的十字军士兵,以及还不起圣殿骑士贷款的穷鬼。很好理解,他们总是被排在防守阵型的最外围。考虑到他们可能没有钱武装自己,所以圣殿骑士团向他们提供大盾牌护身,平时放在辎重车上,需要的时候可以拿来用。至于这些盾牌是免费的还是租借的,可就难说了。如果是租借的,那可能会发生相当有趣的情景:敌人箭如雨下,某个穷鬼东躲西藏了半天之后,如同下了莫大的决心一样,奔向辎重车,向某个投币口(?)投入几个硬币(?),然后一面自动售货(?)的盾牌就掉了出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