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山中度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我一天只写了一点,第二日便忘了前日写的什么,导致一个章节没多少连贯性,我自己写完后看了觉得头昏脑胀的,希望你们看得下去。呵呵
~~~~~~~~~~~~~~~~~~~~~~~~~~~~~~~~~~~~
这个时代环境很好,随处都是树林水流,便于隐藏。因此时常发生放火搜山之事。
郁郁葱葱的树海生长长在山上,野果遍地。山又有水环绕,有各种鼠兔鱼类等小动物以及少量性格凶猛的动物。
王浩在这不知名山中见过狼和野猪,以及一些普通种类的蛇虫,毒性不大,于是便在这山中长住下来。
山外三十多里的地方有一小镇,王浩用入室窃来的钱财在小镇里购买一些盐,香料作调味用,油类自有动物脂肪中获得。这些条件可以满足王浩的每日的基本消耗。
从山下一路砍掉齐人高的杂草,王浩沿着有水的地方往上走,不过半日,来到山腰。
山腰的某处一块巨大的岩石竖立,上面长满了青苔,水流便从高处留下,形成瀑布。
瀑布有五六米高,流下的水一部分冲击在岩石上,形成水雾。以瀑布为水源,下面为一个湖泊。由于这瀑布乃是流动水源,可供饮用,王浩自然准备居住在附近。曾想在瀑布后的岩石上挖出一个洞**供人居住,只是手中没有神兵,武功也未有成,损坏了一把剑后,只在岩石上留下几条痕迹。后来在离瀑布不远的地方,王浩找到一些自然形成的洞**,并把其中一个较干燥的洞**中碎石取出当作住处。之后,王浩砍了几颗树,制成木板,木钉,把几块木板用木钉,树皮固定在一起,扔在洞里,便成了床。又陆续制作了一些盛放食物的器具。
这并不是王浩喜好野人生活,而是外面的世界太过混乱,王浩无论以正当的职业为生,还是做不正当的职业为生,总要与人发生矛盾,无法把全部的心神放到修炼中去,况且十岁独身的身份也给他带来很大的不利。所以王浩只得居住深山老林,连偷窃之事也偶尔做一次,免得被发现。
只有等到练出无上武力,才能用之以直接的方式扫除一切矛盾,一切障碍。
王浩居住在这里,拥有水源以及野果肉食,基本满足了能量需求。于是日复一日的打坐练气。
两月后,王浩终于将现在的修炼方法放弃,拿出陈师傅的心法研习起来。
原本按照王浩的打算,先是修炼本命真气,直到本命真气壮大到一定程度,形成小周天循环后,探讨武者中的先天之法,引天地精华入体。这是中规中矩的修炼方法。
世界中的天地元气属性粗略分来只有两种,即阴阳,只是才开始修炼之人万不能这样看待事物,于是天地元气中每一点细微的差异可形成一个种类,导致细分则有千万种天地元气。
修炼本命真气这一步有很重要的作用。
自身精气形成的本命真气必然和自身完全吻合,修炼时没有排斥,走火入魔的可能性。这一步圆满后,感应天地,以自身本命真气作引,吸收属性相同或相近的天地元气,轻而易举便能达到先天境界。而达到先天境界后,修士可取天地间无穷的精华为己用,更是轻易能达到宗师境界。
只要打好了第一步的根基,以后各境界的提升自然而然,几乎没有瓶颈。
而几乎所有的武者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他们或是通过师傅的帮助,或是自己几个月的修炼,得到一点真气种子,然后将这点真气种子以某种方式循环。天地间的几乎所有事物都是按照一定方式循环的,武者的内力循环恰好和天地间某种力量的循环方式相似,两者共鸣,形成力量沟通,这样直接从天地得到力量。
这种修炼方式在初期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速度,而且并没有炼化自身精气,不用担心身体空虚。
但是既然循环的路线固定了,那么得到力量的属性也是固定的,几乎没有可能与自身的属性吻合。
容器与溶液不能吻合,必然发生冲突。
因为这样修炼来的真气必然要和自身发生冲突,带来无法想象的危险,所以武者修炼的真气都是阴阳调和的,呈中性,这样即便冲突,也不会太大。
原著中寇徐二人修炼长生诀,一者吸收天地间寒气,一者吸收天地间热气,后来若不是两人用内力互补,早就走火而亡。
长生诀乃是古时流传下的奇书,修炼出的真气比别的武功天生高上几等,真气的等级越高,控制起来越难。若是一人练两种真气,必须要极其精深的控制能力,否则就会走火入魔,如果单练一种真气,那是肯定走火入魔,除非停止不练,所以千百年来竟无人能修炼成功。
非但武者不修炼本命真气容易走火入魔,而且得来的真气属性不合自身,无法完全控制。严格来说,这种真气就是外力,若想将外力变成内力,常人需要二十年的磨合,庸人一辈子不能磨合,圣人能够立刻磨合。
庄子有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便是纯粹的人,他们做事直指本心,不为外物所动,是一种精神境界。
神人超脱万物之上,独善其身,不为一切规则所束缚。
圣人将自身游走于天地间,合其光,同其尘,随其波,逐其流,对天地间大势的把握世间无双,常常自己不出力量,利用一只小翅膀,煽起飓风,这便是所谓的无为之道。
根据圣人之道发展出一种喜好用极小力量引动天地大力的修士,叫做仙。
正因圣人对天地大势的利用无双,所以圣人之心通常便代表了天地之心。
封神演义里面的圣人其实只有老子一人,其出函谷关留下道德真言,化胡为佛,下的是绝世好棋。其余元始通天等人,为了弟子面皮争斗,本质上就没了圣人之心,没了圣人之心,当不得圣人。
庄子的逍遥游中描述了神人的境界,只是那只鲲鹏以及列子仍不是神人,因为他需要借助水势,风势,等到不用借势之时,便可当得神人。
一个势字,引出两种境界,借势到达极致为圣人,不借势为神人,为势所左右的为庸人。
以上暂且不谈,却说道武者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将身体与真气磨合,待到两者属性基本一致时才能很好的控制体内真气。那时武者可以免去内力周天循环这一步,通过主观意念直接吸取天地元气,也算是达到先天。
所以世上之人大多习武,达到先天者少之又少,便是因为以上瓶颈的存在。
虽然修炼本命真气有种种好处,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便是自身精气始终不足,修炼本命真气的人进度太慢,而且本命真气珍贵无比,用一点少一点,一个修炼本命真气二十年的后天之人如果打斗时用了一半的内力,那么就要修炼十年才能补充回来,断然没有什么用完所有内力,恢复后还有所增加的说法。
因此修炼本命真气之人通常都是道门或佛门之人,避免与人争斗,直到先天境界后弥补了这个缺陷,才能入世。
只是前期没有攻击能力这个特点,就足够使王浩放弃这种修炼方式。何况王浩年纪太小,体内精气不足,修炼本命真气进度太慢。
陈师傅家传的武学秘籍分成两部分,真气游走于体内三阳经脉吸收天地热气,游走于体内三阴经脉吸收天地寒气,运转路线不必说,肯定没有长生诀高明,不然修炼之人多半要走火。
这心法虽比不上四大奇书之流,也是一流,天资聪明,有毅力之人修炼下去也可能达到宗师。
只是王浩手中这陈师傅手抄的心法只有吸收天地寒气那一半是原本就有的,吸收热气那一半是原始心法缺失后陈师傅自己加上去的,当然精妙程度比不上原本。
虽然不能照着陈师傅的内功心法修炼,王浩却通过内功心法明白了武者真气的由来。
由自身真气的小循环沟通天地间元气的大循环,这正是古道家天人之法的一种运用方式。
王浩将修炼了一年多的本命真气作为引起,游走于三阴经脉,按照陈师傅家传心法的路线循环,一周后,立刻感应到冥冥中,宇宙深处的一股庞大力量,两者建立了联系。
这样的感知能力只有无上宗师才可能拥有,那正是修炼无为**,返虚合道,让宗师粉碎虚空,达到更深成就的最重要的能力。
王浩感应到天地力量,心中一喜,连忙调整心情,使之恢复平和,并尝试着改变真气运转的路线,又感受到各种不同的天地力量。
道家之人认为,人身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体内血脉对应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这样使得人身的小循环和天地大循环沟通起来,明白了自身,便能够明白天地。

王浩凭借一口真气游走全身各处,感应天地间各种力量,正是这个道理。
于此时终是明白,无论修炼什么,自身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完全了解自身,那么天地的奥秘便在眼前了。
以王浩的能力,不在乎武者说的什么先天后天,不在乎什么境界,完全可以用精神强行摄入外界的元气。既然决定了不再修炼本命真气,那么天地元气对于王浩来说就是无穷了,练气反而成了次要的事。
于是王浩坐于瀑布边,每天只分出一小部分的精神从水中缓缓摄取寒气入体,任其自然游走全身。寒气游走时,开始与身体属性冲突,对身体造成一部分的损害,不过立刻便有柔和的水气缓住伤势,本命真气修复伤势。破立之间,身体得到极大强化。几个月后,王浩的身体属性被寒气逐渐转化,外界真气已经对身体没有了多大的伤害,不用本命真气,水气便足够修复伤势。
剩下的大部分精力,王浩都放在了观察自己身体上面。由细微处观察每一条血管经脉的形状,每处能量的传输,肌肤的生老。
久而久之,各个部位的器官对人体的作用,王浩都一清二楚。
人体蕴含了无穷的奥妙,各种器官都有不同的作用,自然和谐的配合在一起。只可惜王浩的观察能力不够,不能明白每个细胞的组成结构,否则便能利用**力直接创造出人类身体,只要法力足够,便能活肌生骨,近乎不死。
如此度日,王浩的时间更加紧迫,几乎没有进食的时间。为了方便,王浩找到铁匠打造了几把小刀当作暗器,刀柄用细绳捆住。
这样几乎身体不动,只需将手里小刀射出,再用绳子收回来,基本上就有一条鱼了。不得不感慨,这时的环境就是好,鱼儿随处游,野鸡到处飞。
随着王浩不再修炼本命真气,引天地之气入体,对食物的需求已经少了许多。身体更是不忌冷热湿气,早就离开了山洞,以天当被,地当席,食量更是越来越少,每天一只鱼或是半只野鸡足够。
两年后,王浩对人体的了解达到一个极限,观察力不能加强,便无法更进一步。
对身体的了解愈加通透,对天地的了解就愈加明朗。
王浩几乎有一种,天地尽在把握之中的感觉。
不过这种感觉一定是错觉,这种错觉引导人向着圣人之道发展。
自春秋之后,百家融合,各种修炼方式总结起来,只有两种,即神道以及圣道。
修神道为神人,超脱万物之上,任沧海横流,我自不动。修圣道为圣人,入世历经红尘万丈,万般形势漩涡加身,却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进退自如,以无为而为之,顺应之下,大势为己所用,以无私成就其私。
两种境界,都是极高的成就,只是过程截然不同。
很多修士,都在神人和圣人之间徘徊,既想独善其身,又想参与天下大势,得到好处,有时想两者得兼的结果,就是两者兼不得。
舍得之道,很多人都懂,却未必做得到。
王浩也面临修炼方向的选择,不过无论怎么修炼对现在的他影响都不大。他需要一个契机,需要一定的经历后,才能做出选择。这便是所谓的入世。
无论是神人还是圣人,能力都必定是极强的。神人或许掌控大势的能力比不上圣人,但是绝对不弱,只是不想参与;而圣人喜好借助大势的力量,也并不是自身没有力量,只是喜欢省力的方式,最省力的方式,当然是自己不上,叫别的力量上。最终圣人之心或是神人之心决定不同的成就。
通晓全身每处地方后,王浩感到与天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一些。
这便是俗称的打通天地二桥,任督二脉之类的说法。并不是经脉原来是堵塞的,然后用内力像打通竹节那种方式来打通经脉。人的精神对一部分身体可以很好控制,另一部分无法控制,比如内脏,血液,便是因为大脑中人体主观意识产生的精神波动无法传递到这些地方。主观精神无法控制的地方,由潜意识控制,比如所谓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之类的东西。
武者抱元归一,通过锻炼,能逐渐发掘出自己的潜意识,并与主观意识合为一体,道家也有阳神与阴神的说法。发掘出的潜意识与主观意识结合后,主观意识的精神电波便能够通过经脉传递到原本无法达到的地方,控制这些部位。每控制一个部位,便是打通了那个部位的经脉。而全身各处都在自己精神下掌控由心时,根据天人交感的道理,见小知大,自然对天地也有一种感应,这便是所谓的打通天地二桥。
阳神与阴神合一,并在真气滋养下壮大,一定地步后可以形成元神,那是炼气化神的范畴。练出元神后,精神可以不灭,那是这个世界上宗师毕生追求的东西。
世上绝大多数武者习武根本便不知道力量得来的原理,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一生当然难有成就。
外人看来一些高深的武功非常玄妙,难以理解,修习无法成功,盖因连武学上一些最基本的原理都不明白,更莫说由这些原理推算出一种武功的精华的糟粕。
王浩的身体又长高了一些,由于真气运转全身,倒没因为居住在粗糙的地方使得身体留下痕迹,连以前脚裸上打坐落下的厚茧也蜕皮不见。
这两年来的修行对王浩有极大的作用。首先便是以后几乎不会生病,其次便是能做出常人无法办到的动作,合理利用身体每一分力量。
王浩躺在湖里,静静的思考着修炼上的问题。
两年来他只是吸收一些水气入体,任其自然游走于体内,不知不觉间才发现,自己与水的契合度达到这个世界的武者难以想象的高度。
周围几丈范围内的水就如王浩的身体一样,一个念头就可以调动。
若是自己刻意与水气保持共同的频率呼吸,用精神去感应它们的性质,说不定还没有如今的成就。
王浩想到了庄子《齐物论》中的忘我的说法,即精神沉侵在某种美好的事物中,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在忘我这种特殊的精神境界下,所专著的领域会以难以想象的高速度进步。
老子有语: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即是讲,人的精力始终有限,不能十全十美,只能舍弃一部分东西,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进自己的优势中,才能得到巨大的进步。
进入忘我这种精神境界中,连自己都忘却掉,正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所专著的项目中,进步怎能不快?
不过王浩这两年来大部分精力用于研究自己的身体,肯定不会出现什么忘我的境界。
那么其中的原因便是出在王浩任体内真气自然游走这自然二字上面。
金刚经言,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又言,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这两句话道出了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含义。
有为法指固定的可以传承下来的法,也指人心中有我相,人相,众生相这种精神状态下学习的法。
无为法即不可说,不可传承,每人有不同理解的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差别。要学习无为法,便要做到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做到心里不带上任何刻意的思想,这样事物不受自身影响,自然运作。这和无为,忘我都有类似的意思。
而金刚经里的最高境界便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明此中真意,便为佛。
当然最后那句是佛家的说法,道家的说法自然是明白了无为法,就得道。
想到了无为法,王浩自然便明白了原因。由于大半精力放在了其他事情上,王浩无法很好的控制水气运转,任其自然游走,这便达到了无为法的条件,水气自然运转下,游走的路线几近于完美,若是王浩多分出一点心思刻意影响水气运转方向,那么便破坏了这个完美,变无为法成有为法。之间的差距,有如先天与后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