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夜宿巫山 133 路遇顽猴(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敬爱的读者,
此书要叫停吗?其实我已码了120万字.
此书的风格要改嘛?我正在犹豫。
133路遇顽猴(下)
万物蠢动离不了土地与空气,
山中树木离不开空气和阳光,
巫山上的猿猴吃坚硬的、吃软巴巴的、吃熟与不熟的野果子儿.....而太白大仙最爱吃喝的却是从宝壶里斟出的美酒!只有酒才能噪动诗情,只有酒才能催促他去实现自己济苍生的远大理想和志向。
拿什么解开结霜的眉头呢?拿什么熨平昔日的苦果呢?除了嵌在脑海中朦朦胧胧走来的那个万古不变的信念,就是夏天翘起脚袒着肚皮儿,冬天仰躺在火炉子边,秋天坐在软篾的镂花藤椅上,哧溜哧溜地吸干一壶仙酒。然而,世上的琼浆玉液随时尽你喝饱醉,人世上最珍贵的酒壶酒具却实在难以寻觅!
酒仙太白重三道四地咕噜着:“欧,欧,这一回怕是丢了?”
他咬咬牙猛的朝桌上一锤:“老子恨不得宰了那贼毛!”
雪胡跟着咆哮如雷道:“正因为这样老汉才做了一张网蔸,装在门上,每逢有贼猴敲门,门一开,便能自动捕猴,即便捉到它们而不杀,也要打得它皮开肉绽。”
“不过,还是别打别杀吧?”
“为啥?”
“眼下正是春季,山里并无果子,贼猴确实饿了,它们才进屋抢食。”
这样看来要寻回宝壶却回天乏术了。太白的思绪十二分的忐忑不安,他突然呼地抽出宝剑,紧紧仗剑于手,他的剑术一共八八六十四式,揉合了四大门派五十二种最妙的绝招,洗牛也好,洗马也好,他什么都不看了,他咬牙切齿的说,非要用自己的仙剑杀死那只偷壶的贼猴不可。
主意已定,倒头便睡。
四周却断断续续有飞猿的啼声阵阵嚣起,始而“吱─吱—吱”的一声,两声,三声,继而哼哼唧唧,咕咕哝哝,四声、五声,六声,直到数也数不过来……一片挤挤攘攘的啼声中有的似老人咳嗽,有的似孩子嘻笑,有的像野兽轻吼,远远近近,时轻时重,好不热闹,把太白、指南、弥猛猛、灵丹儿一齐吵了醒来,呜哇,飞猴又来了!指南埋怨不该住在这鬼地方,原想来巫山上看飞猿,看怪兽,会神女,可不曾料到巫山这地方有这么多的贼猴?唉,等明日抓到它,定要拔它的毛,剥它的皮,抽它的筋,吃它的肉不可!
然而,蓦地竖耳静听,其千回百转之声,仍然喧喧嚷嚷,盈盈闹闹,舒徐疾促,如歌如泣,不绝如缕。
太白再也不能入睡了。
他要排解失壶的苦闷。
他要一吐心中的块垒。
好在他不是凡人,凡人遇到苦恼常常一筹莫展,太白不同,太白是天降的诗仙,他从天上飞下的那一刻起天帝就把“诗、酒、剑、道、情”五个字烙进了自己的骨髓,于今“酒”字似乎丢了一半,但还有个剑字;万一剑丢了,还可拿起仙笔写诗,诗是敲开皇城集贤院大门的大锤,即便进仕的大门也关了,也不为他打开,他这辈子还可以游仙访道。
想到这里,他突然展臂大笑,他说:“丢了只壶儿算啥?”
他觉得自己还有两件宝物,一件宝叫“入世”,我还有诗,我用诗入世。一件宝叫:“出世”,我用道出世。这两件宝像俩朵云彩,我用云彩托起自己,尤其,我还有一支神来的诗笔,有了两件宝,丢了一件宝壶算什么?
想到这里,他轻轻的捏了捏了灵丹丹的鼻子,叫着“灵丹丹,起来备纸!”
灵丹丹**着眼皮儿道:“起来做甚?”
他唧唧哝哝噘着嘴,披衣起来,把纸铺好,把墨磨浓,瞧李先生手执仙笔,笔下几行龙飞凤舞的字句,立刻绕梁而飞,然后,落到地上,当的一声?

怎么啦?
众人定睛一看,地上一坨金子。
分明是刚变的!
有人便大喊诗变成了金子啦!诗变成成金子啦!
捡起金子细看,上面雕刻着一首诗:
夜宿巫山下
夜宿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渌水,六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泪沾裳。
“猿声入梦?”
“先生写的是猿,写贼猴?”
“先生难道不恨贼猴了,反把它跟桃花、跟渌水相比?”
丹儿惊讶得说不出话了,噢,先生丢了宝壶,诗魂却没有被扭曲,而且,反把偷壶的猿猴写得美极了!
太白摸着下巴大笑:在桃花、渌水和消逝的雨色中,我嘛,借猿声解愁呵。
丹儿等人即兴一读,又来劲啦,好!好!
太白被诗扫去了脸上的愁容,精神渐渐爽快起来,丹儿又问及“楚王”、“高丘”、“宋玉”几个生辟字眼。太白的书生气顿时泄了出来,他文诌诌回答着:“《襄阳耆旧传》曰: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野,将使宋玉赋高唐之事。望朝云之馆,上有云气,崪乎直上,怱而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楚王问宋玉:‘此何气也?’宋玉回答:‘所谓朝云者也。’”太白又说:“昔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暧乎若云,皦乎若星,将行未至,如浮如倾,详而视之,西施之行。王悦而问焉,对曰‘我,夏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台。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闻君游于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云而辞曰:‘妾为巫山之阳,高山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早旦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据说阳台山在夔州府巫山县北,高百尺,上有阳云台遗址。”
太白说的虽然是古文,丹儿还是听得遐思神往,他像看到巫山一带的雨点、桃花、绿水乐融融聚合在一起,淡淡的洇化开来,随着墨香朦胧的飘荡到纸上,连三峡的猴儿也在诗墨中呜啦啦地唤着叫着,其神其态活灵活现。
太白笑道:“宋玉《高唐赋》中说:楚襄王和他游于云梦之台,先王昼息之,梦美女至焉。女谓曰‘妾高唐巫山之女,闻王游此,故陪之。’说的是神女陪伴先王恩恩爱爱了一夜,事后告辞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而这位陪先王的就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个女儿瑶姬。”
“我们本想会一会王母娘娘的女儿,看来不行了。”
雪胡老人说,大禹来巫山治水,被山中狂风暴雨所阻,顷刻间山崖崩倒,河谷断裂,江里一片白浪滚滚滔滔,洪水四处泛滥,大禹无奈之际王母娘娘女儿瑶姬匆匆赶到,看见大禹一身泥水,衣衫褴褛,身体到处布满伤痕,立刻派天神止住了巫山风雨,又亲自帮大禹挖山治河。一日,瑶姬正在帮大禹开山披岭,疏活河道。山上突然来了一群孽龙,藏之崖洞,出没无常,瑶姬听到老百姓哀叫啼哭的声音不止,于是奋力跟孽龙搏斗,她拔剑斩龙,自己也身负重伤,加之劳累过度,不幸坠江而死。
但瑶妃并没有死。
巫山百姓纷纷赶到江边痛哭……远远望见瑶姬化成了一座山峰。
它就是神女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