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三上画扇峰 134 一上画峰(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心的朋友劝告我别改此书,只好骑驴看唱本,
一边更新,一边另开新书。
134一上画峰
太白在襄阳时,曾大夸孟浩然“迷花不事君”,可他自己呢?他是魔幻派诗界首领,其实他已诗名震天下,大可不必“事君”。而他,却非要去长安“事君”不可,他的事君便是去皇帝身边济苍生安黎民。
孟浩然说:“难怪世人骂你傲然不群,哈哈,你这个人?......”
“骂我?”太白沉默了半晌。
他说自己并不怕骂,他要尽快去荆州,为的是跟吴指南会合,指南身子骨差劲,他要一路进京,对一路照看指南。因此,他很快带着弥猛猛乘船赶到了已经不属于蜀国地域的一座古城——-———荆州。
哦,荆州!
他离开了巫山,顺长江三峡而下,来到了荆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座老得具有幻术的城市。
最显著的特点是城里的上空,似乎有一只大得无法丈量的巨蜃。
巨蜃!
巨蜃令他既惬意而又惊骇了。
他生平头一回看到如此巨大的蜃,有人说巨蜃是水气反射出的海市蜃楼,《史记》却云:海旁蜃气像楼台。可是荆州的巨蜃却张牙舞爪,像只六十条腿脚的庞然大物。它瞪着一对金鱼般圆鼓鼓的大眼球,它的眼球是昆仑山上采来的幻香晶粒做成的,大眼眶里随时向四面八方射出逍逍遥遥的白雾,那白雾始而静止不动,随之又快速反应用起来,结构成一股螺旋状直冲而上的雾体,这种雾体就是那种叫人见了无不骇然而逃的龙卷雾......
但龙卷雾一但静止下来便会自天而落......
落下来!
落下来!
如梦如幻,笼罩住整座城市。
将荆州的天、地、山、川、森林、湖泊、街道、人流笼罩在雾里,雾一散,荆州城就像耸立在朦胧的大海上......哟,天下奇观!
因此,天下人无不说荆州是巨蜃吞云吐雾而变化成的神仙楼阁。
太白倏然兴奋间手一抖,抽出延陵宝剑,想摸一摸巨蜃的身子,如果巨蜃发怒,他将呼地一剑......可是巨蜃在何方呢?他怎么也触摸不到巨蜃,阳光下的巨蜃难突然害怕他走近?但城市里的人却男男女女,穿红着绿,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而房屋则高低参差,粼次栉彼,如同无数的蜃**。
而蜃**里却没有蜃的踪迹?
因此,《国史补》又云:海上居人时见飞楼,如缔构之状,甚壮伟,楼中居有巨蜃,却实难寻觅。可是,荆州毕竟只是长江边的一座古城?《通典》上说到荆州:荆门山,后汉岑彭破田戎于此。公孙述又遣将任满拒吴汉作浮桥处。在今峡州宜都县西北五十七里。而《水经》则云:江水束楚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山在南,上合下开约门。虎牙山在北,石壁危江,间有白文类牙,故民为名。荆门、虎牙二山,即楚之西塞。

太白不但读书无数且过目不忘,他慢慢的走着,满眼也凄凉起来,缓缓的收起宝剑,伤心沦落的看着巴山蜀水已经随着壮阔的原野消失殆尽,青翠的蜀国山水再也看不见了,家乡的山水啊,再见了!想到家乡,想到匡山老家,他的双眼差点潮湿起来。
他长长叹息着,遗憾未能看到巨蜃......
彷然间他一眼光游移起来,想起指南已经到了荆州。
其实滞留在巫山的指南病体稍稍康复,由于弥猛猛不在船上,便顾了个会驾船跑过江湖的老苍头,正好遇着刮西南风的好天气,又是顺水,老苍头把乌篷船上的白帆高高升起,灵丹丹在船艉掌舵,轻轻快快的把船从巫山镇放到了几百里以外的江陵,只用了短短的一天。
指南叫老苍头把船停泊在码头上,并留他守船,他先带着灵丹丹进城看看,目的是要跟太白会合。
咦,不见他半个影子。
他索兴浏览着江陵城的全貌。由一处叫樊妃冢的地方进城,樊妃冢里所埋的是个女人,名字叫樊妃,是春秋时楚庄王的夫人,风流魔皇帝玄宗的大宰相张说经过樊妃冢时曾留下:“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不怀沈尹禄,谁进叔敖贤。”的诗句,可见樊妃有功于楚。
难怪宰相派大诗人张说、张九龄和田园派大诗人孟浩然一行人也到过江陵?指南想。
张说的足迹无处不在,他每到一地便嘴痒手痒,将自己的诗文四处涂涂抹抹,嗬,这个老头儿,忒爱显示自己!
“伟大唐国是个诗国,诗国人谁不会唱诗,何况是宰相?”一位跛腿路人搭着腔。
“先生也爱诗?”指南瞟他一眼。
“我一辈子跑江湖,跑江湖的唐国当然也高不了诗?何况江陵城是诗人汇萃之地。”路人撂过头又说。
“那好,你既然懂诗,咱们交个朋友,来,一起上街,看看有不有可跛腿供写诗的题目?”指南眯缝着眼兴致顿起。
不一会,灵丹丹便眼尖手快的指着前面咕噜道:“你看,前面有人手舞足蹈。
“干啥?”
“唱诗。”
三人立刻停下脚步,立在一棵树下静听,那人也许喝多了一点酒,可他手挚宝壶仍在不停的喝,而且一摇三摆的唱......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噢,他在唱海楼?除此,还唱楚国的天上有一面奇异的魔镜。
海楼是什么?天镜又是什么?
蜀国咋的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