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崇宁(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崇宁(一)
大宋经过了建中靖国元年的政治改革后,迎来了崇宁年的兴盛
如今是大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赵佶即位第三年、赵桓出生第三年。
在这三年里,赵佶吸取了神宗、高太后和哲宗时变法、废法却操之过急的教训。在范纯仁的建议下,他暂时放弃了大部分在哲宗登基后被重新确立的新法,而是选择了平缓地推行那些被证实是利民的新法。
三年的时间,却只完整地推行了一个募役法。然而,正是因为有了三年的准备,才让这个争议相对较小的新法得以完整地在全国被重新推行下去。现如今整个大宋都已经在施行此法,每年为朝廷带来了超过二千万贯的收入。
自从汉唐以来,中国的农民除了要交赋税之外,每年还要为朝廷服徭役(就是当免费劳工)、或者服兵役。而所谓募役法,就是让全国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花钱,让朝廷找人代替他们服徭役;等于是增加了一块税收。而同时,那些原本是被免予徭役的地主们,却也不得不交纳募役钱,等于是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为了有效的推行他‘持中建国’的政治想法,赵佶也开始重用一大批既不属于新党,也不属于旧党的中间派官员,在二党之间产生了第三股势力,他们被时人称为‘寒暑派’,其中的领头者为范纯仁、李清臣、陆佃、蒋之奇等一批仁宗时出生的元老。然而当这些人陆陆续续相继去世和告老还乡后,寒暑派的领导地位就落到了众多后起之秀,如佛学大师张商英等人头上。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至。皇帝喜欢不偏不倚,那些一心想出人头地的官员自然是跟准了风头,一门心思地标榜自己是如何如何的持中稳重。‘寒暑派’的领袖,目前的副相,枢密使张商英的门前自然是是车水马龙,人流不息。
如此场景,像极了神宗时王安石得势时候,王相府的热闹。
对于这些打着‘研究佛法’的名号,却实为求官的人,张商英是以非常平静的心态去对待的。他沉浮宦海这么多年,自然是了解这些中、低层官员的渴高升的心态。
况且大宋政坛自从神宗以来就被新、旧二党独霸;要么是新党,要么就是旧党。因此作为走‘中间路线’的寒暑派而言,反而是最不讨好的一派;新党认为他们是旧党,而旧党却认为他们是新党,里外不讨好。
想想寒暑派最初的领袖苏轼,不就是先是被王安石贬,接着又被司马光贬么?
因此想要改变这一点,除了有皇帝的支持之外,也必须要在百官之内取得拥护者。所以张商英就算明知道大部分登门拜访的人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圣眷而投靠,也就是所谓的‘首鼠两端’的小人,却也毫不犹豫地收拢至麾下。这也是作为新近崛起的党派的无奈。
目前的大宋宰执们;旧党领袖韩忠彦依然坐在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的宰相位置、新党领袖曾布虽然屈居第二,坐在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的副相位置,却时刻紧盯着韩忠彦的一举一动,指望能一击击垮他,当上原本就应该是属于自己的宰相。
枢密使张商英,作为接替章惇亲信黄履的继任者,却是政坛上的一颗新星。他与礼部尚书兼尚书右丞,范纯仁的弟弟范纯礼同为寒暑派的领袖,代表着赵佶的施政理念。
枢密副使章楶已经上书请乞骸骨,这个宋朝文官中难得的军事天才,就等着皇帝批准他告老还乡了。
目前的大宋政事堂上新、旧、寒暑三派三分而立,互相都奈何不了谁。结果就是赵佶的权势空前的集中;他借着扶持寒暑派的势力,成功地在朝堂内扶持了自己的亲信。
不光是政治上的清明,就连军事上大宋也是打得有声有色。在赵佶继续了哲宗时对待西夏的强硬军事打击后,大宋已经重新收复了司马光割让的米脂、安疆四寨,西北禁军在缓慢却有效地往西夏腹心地带推进。

在万事皆顺,政事和谐,风调雨顺的环境下,崇宁二年的大宋年收入达到了一亿四千万贯,不下于神宗变法时的元丰年间。
如此成就,很难不让赵佶感到骄傲。眼见所有一切都是如此的顺畅,他理所当然地开始了享乐。三年后的赵佶早已没有了登基初期的刻己勤政,而是恢复了他做端王时的轻佻玩耍。
或许唯一让他感到不适和难堪的,就是他的亲信,被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寒暑派新贵张商英强烈反对他的奢侈。
无奈之下,赵佶只得放弃了一处准备修盖的宫殿。
赵佶如今最大的乐趣除了和自己的文人好友大搞PARTY之外,就是教儿子赵桓画画了。
自从赵桓二年前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后,赵佶就开始专心亲自培养他的书画。现如今经过了二年后,赵桓的字画已经是有模有样了。
“桓儿。你所画的鸟,虽然像是像,却缺少了一种神韵。”赵佶细心地向已经三岁的赵桓指出他画中的不足。
(北宋的皇室成员经常改名,像太宗就曾从赵匡义、赵光义再到赵光、赵窘。赵桓最先名赵亶,后被改名为赵烜,最后在崇宁二年又被更名为赵桓。)
这时的赵桓的绘画技巧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由于他有着成年人的思想和意志,使得他的学习进度飞快。不光是之前就有基础的绘画,连从没有学过的毛笔字都写的相当不错了。
这自然和赵桓日日月月刻苦练字离不开。赵桓知道在古代,一个人的字的漂亮与否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古人认为字代表了一个人的人品,你字差,就意味着你没有刻苦去学习。而连刻苦学习都办不到的人,又怎么可能办大事呢?
虽然赵桓是皇子,并不受这条习俗的影响,但御笔批奏折时好歹也给自己留点面子不是?否则几百年后,等后人拿出自己的圣旨一看,只见字迹歪歪扭扭的,那可就丢人了。
况且自己身为小孩,终日无所事事,确实需要东西来打发时间。自己又根本玩不上那些幼稚的玩具,身体也没有发育齐全,也只有练字画来打磨时间了。
赵桓的刻苦练字,不光是赵佶非常喜欢,就连那些大臣们都钦佩非凡。也许那些宰执们政见不合,但他们却一直肯定这赵桓是大宋百年来不世出的神童!
至于那些没有文化的内侍们,更是已经把赵桓当成神人来看待了。据说有人甚至已经把他居所中供奉的天帝换成了赵桓的泥像。
“……桓儿又有长进了。稍假时日,必能超越我!”赵佶欣慰地看着赵桓放下墨笔,自豪的说道。
其实赵佶自己在教赵桓绘画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不知道赵桓那小脑袋上怎么长得,他却总能突发奇想地想出很多初始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细想却又有奥妙非凡的想法。
就像‘拿炭做笔’的建议,一开始赵佶只是当作是胡言。但当赵桓当真拿着宫里取暖的石炭,切细后在白纸上画出一道道痕迹后,赵佶才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这黑黑的炭笔,在赵桓不知从哪里知晓的特殊画法下,居然画出了毛笔绝对画不出的真实。只见白纸上面孔的阴暗分明,通过粗细不同的炭笔,和时重时轻的画法让一副人脸产生了立体感,就仿佛是自己照着铜镜看到的景象一般。
赵佶自然不知道这是西方画法注重的阴影和线条,但他却明白这种化法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冲击。
在不知道把这种画风公布于世会在绘画界,文人中间产生如何后果的时候,赵佶决定暂时保密。毕竟这画出来的事物虽然真实,却少了中国画家最注重的神韵。
然而,赵佶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在自己的绘画中引用了素描画法。以至于米芾在看到好友新画后惊叹赵佶居然离自创画风又近了一步!
赵挺之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