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夏州之战(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夏州之战(三)
离开了大帐,韩世忠并没有向自己的营寨走去,而是来到了种师道的大帐外等牙兵通报后,便被请进了帐内。
“良臣为何事而来?”身上挂甲的种师道问道。
别看他已经年近七十,但常年的军旅生涯却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就算是在平常也喜欢戴甲,丝毫不在意身上重达五十斤的铠甲。
“末将非常认同太尉你的看法,我军疲师远伐,急需修整,绝不宜此时便轻率突击。就算不遇到埋伏,抵达夏州城后也将面对以逸待劳的夏军!”(这里太尉指种师道)
见种师道认同地点了点头后,韩世忠继续道:
“然而童太尉却听不进劝言,末将只好退而求其次,最终从他那里得到了二千骑……”
“良臣要这马军有何用处?”
“若末将所料不差…………………………”
当韩世忠离开种师道帐篷后,他借到了种师道所部的千骑。然后他又从刘延庆、折克适等人那里陆续借了不少骑兵,最终凑成了六千骑兵。
于是当宋军往夏州前进时,这支集结了东路军一大半骑兵的部队则在韩世忠的带领下离开了大队……
“报~”
一名西夏斥侯奔入将帐。
帐内一白发老人正对着桌面的地图沉思,听见脚步声后也不抬头说道:
“奏!”
“宋军主力正全速朝我夏州进发,先锋部队离此地约八十余里,三天的路程!另有一支中等规模的骑兵部队离开了主力,所向不明!”
“可识得番号?”
“大旗上书‘韩’!”这名斥侯并不识字,但他却把那字给画了下来。
“下去领赏吧。”
待那斥侯离开后,这名老者便在地图上重新标下了代表宋军的红旗;它已经离蓝旗越来越近了。老人又拿出一面代表着那一队骑兵的小红旗,却站在地图前迟疑了一会儿。想了想,把它插在了红旗与蓝旗之间。
“韩……西军何曾出现了韩姓大将?”
一名华服青年站在老者的身后,他听见老者自言自语后,平静地问道:
“统军可是疑虑这支骑兵部队?”
“晋王所言不差,正是这支骑兵……五千骑,若是在大阵之内也不过就制造点麻烦罢了,可若是从我军侧翼进攻,威胁就大了!”
“看来童贯这阉人也感觉到了什么,恐怕这疑兵之策演过头了……”
“似乎是啊……我大夏自少主登基后,便连年与大宋征战……虽然初期不显,但十年时间损兵总合居然达十五万之巨,四年前更是在试图收复卓啰和南军司时,一战阵没二万!虽然我们也攻克了不少宋人堡寨,宋军这些年伤亡也近二十万,但我西夏又怎能和大宋拼人力?哪怕是一拼十也是拼不起的……难得晋王你说服部族首领们改变对宋堡寨一味强攻的政策,却又在我军势正衰时,赶上了这一次宋人的大举入侵……”
谈话的那名少年乃西夏晋王嵬名察哥,是夏主李乾顺之异母弟。他在四年前以逼走了仁多保忠后,便牢牢地把持住了右厢军。年仅二十的他也是西夏军中兴起的领军人物。此人在历史上可谓西夏第一将才;不仅用劣势军力阻挡强大的西军二十年,就连刚灭北宋,由名将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领军势极旺的二十万金军也被此人击败,甚至金朝还割让了陕西一大半给西夏。
然而,原本历史上此时已经被尊为‘战神’的察哥,虽然在这一世也展露出了他军事上的天才,却并没有取得原本历史上的高度。
自从徽宗登基,继续通过军事手段打击西夏后,大宋西军便与西夏军在边境上征伐不断。
历史上,徽宗继位后的第三年、西元1103年,在蔡京与童贯的建议下,宋军以大将王厚、高永年为主帅大举入侵并成功占领了青海东部的河湟地区,在数战数捷后,吞并了当时吐蕃诸部落中最强大的宗咯国。这王厚便是熙宁朝名将王韶之子;自幼便随父从军旅征战西北,深受父亲熙河开边思想的影响。自王韶病故后便一直视视开边为己任,致力于完成王韶未能完成的功业。
他在青唐获得的巨大成功在当时被朝堂认为又是一个王韶,却未曾想这反而给大宋和他自己惹下了祸端。
原本这宗咯国自立国之初便与西夏交恶,自仁宗时便是大宋对付西夏强而有力的盟友。双方合作无间,甚至两军多次联合作战。然而,当王韶攻克了曾属宗咯,后被西夏占领的河州后,却以此地为汉唐故土的名义拒绝归还。在宋人的眼里,这自然是收复祖宗失地,但在吐蕃人眼里宋人却成了言而无信之人;两国之间原本良好的关系便被破坏了……而到了哲宗朝时,当宗咯国陷入内乱时,宋军更是打着帮助失势的‘小王子’的旗号悍然吞并了宗咯。

然而,吐蕃人却不服宋人的统治,再加上西夏明面的支持,这些吐蕃大族们开始不断地袭击宋朝驻军。
迫于损失惨重再加上军费居高,宋廷在权衡良久之后自觉继续占领得不偿失,下达了撤退令。宋军于1099年撤离青唐,宗咯短暂地复国了。
所以当王厚四年后再次灭宗咯时,这个国家已经被灭了两次了。可是他随即就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宋军被迫分兵驻守,兵力无法集中。更要命的上一次还只是支持吐蕃人的西夏,这一次却直接出兵了。在主将高永年被吐蕃人刺杀后,群龙无首的宋军便遭到了惨败。
而随后宋朝为了解救西线压力而在东线发起的进攻,也因为西夏袭杀宋军统帅种朴(就是种师道他叔叔)而落败。
虽然接连惨败,但宋军依旧凭借雄厚的资本派遣了了一支军队牵制西夏军,而在接下来的会州一战中,宋军将领刘法更是神勇地大破西夏右厢军三万人,斩杀无数。此战之后虽然双方又短暂地打了一段时间,却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两国议和的结果虽然是大宋保留了故宗咯国领土,但西夏却抢占了不少关内的土地。
接下来的后果才显得明显;为防止吐蕃贵族叛乱,大宋被迫每年将大量的军队驻扎在河湟,导致面对西夏时的军力被削弱。而宋军由于河湟大捷产生的轻敌心态以致数次轻兵冒进的惨败,在削弱自己实力的同时,也加强了西夏部队的战斗力。
结果就是终徽宗朝二十余年宋军才终于攻下了战略要地横山,而这期间消耗的大批财力、人力,和西军因二十年战事而几乎被拖垮,也对日后的靖康之变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在这一世,蔡京与童贯却被赵桓闻闻地压在了杭州。没有了二人的建议,这入侵青唐的战争就自然没有打起来,也使得宋军阴差阳错地避免了历史上被动的局势。
所以原本应该阵亡的高永年、刘法,和被贬职的王厚都仍然效力于军中,而原本应该在这一战一举成名的战神察哥,也失去了一次露脸的机会。
被赵桓这支出现在庄周梦中的蝴蝶的翅膀一煽动,西北的局势就变得大不一样了。没有了青唐的负担,宋军稳稳地执行着堡寨战。一座座堡寨缓慢,但稳定地越过西夏边境,开始深入腹地,而那些吐蕃人则选择了观望;虽然他和大宋有仇,可是和西夏的仇也不小。
你不是喜欢玩阴的么?俺们大宋缺马、缺将,就是不缺钱和人!俺也不跟你玩什么野战,就修建堡寨慢慢磨死你!
为了破坏这些堡寨,西夏曾数次率军猛攻,却次次被宋军击退。没有达成目标,损失却反而巨大。
其实这修堡寨另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将西夏军从腹地印出来。以往宋军战败每每都是因为深入敌境,不熟地形而被西夏军偷袭。而当西夏率大军攻击处于边界的堡寨时,他也失去了地势,更失去了他的机动性。于是在硬碰硬的数次大战后,宋军稳稳地占据了优势。
正是因为大宋的情况远比历史上的要好,才使得满朝上下下定决心一举消灭西夏的威胁,也就有了这一次的出兵。至于为什么选择夏州;一方面是由于夏州富庶,占领它可以有效打击西夏的战争潜力,另一方面则是神宗时五路伐夏惨败的教训;在没有打好基础前,不要想着进攻兴庆府!
不过这一次宋军的出征却给了西夏一个机会;这一次是宋军深入敌境,西夏军原本丢失的优势又回来了。而嵬名阿吴和察哥也决定借这次机会,一举歼灭宋人的主力,西夏实在是经不起消耗战了。
计划虽好,但宋军五千骑兵离开却也证明了童贯不是傻子。嵬名阿吴和察哥无奈,也只得打消了准备在平原伏击宋军的打算,而是采用备用方案;嵬名阿吴领少数军撤入夏州,吸引宋军的注意力,而察哥则率精锐的铁鹞子和步跋子埋伏于附近的山谷,等宋军顿挫之后再围攻之。
就算这样也能歼灭宋军,富饶的夏州却不可避免地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就算打赢了,西夏的经济也将垮掉一大半。
两人叹了口气,开始下令撤出山谷。
好在西夏军原本就没有打算长期驻扎这里,所修建的营寨属于非常简陋的,可以迅速拆除。于是二天后,曾经遍布山野的西夏军便消失的一干二净。
嵬名阿吴率领左厢军一部和中央侍卫军大部共三万人进入夏州,而察哥则率领七万最精锐的部队前往他处埋伏。
虽然两人都深信宋军必败,但那股消失的骑兵却在二人的信心上留下了阴影。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