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质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秋在古人来讲可是个大节日,在晚宴上皇家子弟们自然安排歌舞戏曲,我的奶奶呀!歌舞我还能够坚持欣赏欣赏,可这戏曲却让我不着边际的瞥下嘴,在现代我最讨厌听戏,更何况是古代那“正宗”戏曲的“出产地”?
我心里极为不屑的暗自观察那些看戏看得津津有味的皇族,这听也听不懂的戏曲有什么好看的?
我在戏曲进入最**的时候,避开众人的视线,悄悄的“潜伏”出去,来到静僻花园。
花园在白天是争奇斗艳的百花丛,在月夜的照耀下却完全脱去白天的妖艳美女傲姿,转变成羞涩的女孩,淡淡的月光照在花朵上映出它们的黑影,雅致非常。
我望着圆圆的月亮——满月。完美无缺的一个圆形。我突然想更加靠近它,便一翻身的坐到假山上。假山很高但因为我矫健的身手,假山对我来说还不算什么。我坐在高高的假山顶上,仰望漆黑的天空中点点繁星和一轮圆满的明月。
在黑暗的天空里,满月显得格外的孤寂,即使有繁星伴着它却隔几亿光年。我忽然意识到就算月亮此刻看起来羡慕的令人嫉妒却还是有它自己的孤寂与无奈。
思乡情深处,泪已无所出。
思乡的情怀已引得我心口阵阵疼痛,可是眼泪也已经干涸的麻木。
仰视满月,心中徒然升起酸楚的心痛,在这个陌生的古代,我始终只是一个人,在这里我的唯一目标改为“生存”两字。
即简单又很困难。
我为平息心中的难过,我小声地哼起日文歌《この世の歌——这个世界的歌》。这首曲子音调比较简单却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清新而舒适。每当我不快乐时我都会唱这首曲子,心中在平淡的旋律中归于平静,好像这个世界都单纯得没有任何污垢。
歌を歌おう大地の歌を風を抱こう光浴びて
星はまたたき街はきらめく
フワフワフルリ願いこめて
歌を歌おう世界の歌をどこまで行こう空を仰いで
人の産声虫の羽ばたき
フワフワフルリ想いのせて
フワフワフルリ明日はきっと
フワフワフルリ空にとどく
フワフワフルリ空にとどく
啪!啪!啪!曲子终,身后却传来轻轻的击掌声,吓得我差点从假山上掉下来,谁?我唱的已经够小声了,怎么还会被听到?我悲哀的转过头,像是被审的犯人一样,黯然的注视目击者。
一转头就发现八贝勒——万年腹黑面瘫同志,正悠闲自得的站在假山下,微笑的看着我,月光照在他身上更加显得他温和可人。
八爷率先出声:“飘儿,你这是什么曲子?听起来不像英吉利文。”
我尴尬的应付道:“八爷,我也不知道。”
我这样的回答,他那精明的腹黑面瘫怎么可能相信?果然,八爷展现出疑惑的表情,问道:“这曲子飘儿竟然能唱出来,怎么会不知道歌曲中唱的是什么语言?”
这么刨根问底他到底想干嘛?看我出丑吗?还硬是逼着我回答。
我冷冷的开口:“回八爷,那是梓飘在老家码头上经常听到别人唱这曲子,觉得好听也就跟着学,久而久之当然能唱出来。所以现在连这首歌的歌词意思也不懂。”理由还编的不错,反正他是绝不可能去特意打听这首歌的出处。我越来越佩服我自己的撒谎本领了。
八爷听到我的胡言乱语总算不再追究,我暗暗的松一口气。
八爷另换话题:“飘儿不去中秋宴上听戏怎么竟到这里独唱?”
“那八爷怎么也不在中秋宴上听戏,而到这个静辟的小花园来?”我冷笑着回问他,我之所以敢在腹黑八贝勒之前这么大胆的冷笑,是因为夜晚光线黑暗的缘故,反正他也看不清,怕什么?
“噢!我是因为刚才更衣。”八贝勒淡然的解释道,“只是碰巧听到飘儿的歌声而已。但是你这个乐曲音律挺奇怪的,虽然不难听。”
虽然不难听?那就是也不怎么好听咯?!什么欣赏品味!我在教堂唱时,那些老外还一个劲得“verygood”and“nice”呢!不懂欣赏的老古董!
“是吗?”我随便的应着,闷闷的说,“梓飘只是感到月夕时分,不来赏赏满月太可惜,所以来到这静僻的花园来赏一下月。”
“的确。”八贝勒赞同的点头。
我不再理睬八爷,继续仰望明亮的满月,想心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听到面瘫同志近距离的声音,我浑身吓得抖了抖。八贝勒好笑的看着我的反应:“你怎么怕成这样?”
“噢!不是。我只是出乎意料而已,没想到八爷竟在一眨眼的功夫就坐在我旁边来了。”我恢复表面的镇定。
“呵呵!我看你是赏月赏得太入神。连我刚才翻上来也不知道。”八贝勒嘲弄我。
我尴尬的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永远都不要再出来。
我开始转移话题:“请问八爷刚才吟的那首诗,出自谁之手?”我当然知道是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只是想分散八爷的注意力罢了。
“这首诗为宋朝的苏轼所做,名为《水调歌头》。刚才我吟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八爷利索的回答我。
我继续恳求道:“八爷可否把全诗也给梓飘吟一下?反正现在也正是中秋之时。”
八爷温和的答应我,他把目光移向黑夜中的满月,吟诵起《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爷吟诗完毕重新看向我,发问:“飘儿意下如何?”
“呃?”我愣住,他问的哪是哪儿?
“我是问你觉得这首诗如何?”八爷不急不慢的解释道。
唉!说清楚一点阿!不就是想叫我作一下这首诗的鉴赏吗?干嘛说的这么的“深奥”?虽然叫我作一篇鉴赏没问题,更何况是高中上过的课文?但是,我总不能把那些学者作的专业鉴赏背给他听吧!他不怀疑我才怪。谁叫我刚才还理直气壮的问他那首《水调歌头》的出处?还是推辞的好,这才是最聪明的方法。

打定主意,我便对八爷歉意的说:“八爷,小女子我没读过什么书。只识几个字而已。所以并不懂如何欣赏诗词。”
“那你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也可以说,这里只有我们两人说错也没关系。”八爷微笑的对我说。
这个万年面瘫不死心的要我发表一下意见,还把我的退路也给封死,他到底安的什么心啊!我有些不安,但还是得回他的话。
反正我还是说得稍微风马牛不相及,胡乱的说一通,虽然会自毁形象,不过也无计可施。我在短暂的时间中做好心理交战,开始发表高论:“这首诗词依梓飘的理解是在讲爱情或亲情中的一种,不过词的上阕我听不太懂,下阕也不太明白讲的什么意思或许说的就是希望家人团聚之类的。”
我战战兢兢的说出上述一段半真半假的话,希望能蒙混过关。
八贝勒点点头:“两者皆有之。不过大意是说对了,只可惜还不够精确。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我听完八贝勒的解释暗自佩服,和我当年的语文老师说得相去不远,果然有才。我记得我当年的诗词鉴赏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
但是,我想八爷是不可能想到这一点的,毕竟他只算是个文人,却还算不上是个哲人。
不过说到《水调歌头》,我突然想起我在网上看到恶搞版《水调歌头》。
想想就好笑,导致我非常的想笑出来,但是我知道在那个万年腹黑的旁边是绝对不能笑出来的,于是可怜的我当然只能憋着,在心里偷笑。
转头望着我身边的八爷,他没有转过头,而是始终仰望那一轮明月。我松一口气,即使是偷笑,在这位腹黑面前也许还会被看出来。不过他此时正看着明月,并没有注意到我,幸好没有把偷笑时奇怪的表情暴露出来。于是,接下来不知过多久,我也跟着他一起欣赏那一轮明月,顺便问一句:“八爷怎会想到那首《水调歌头》?”
我无聊问的问题,八爷听到我的问话失笑道:“今天的歌舞你一定没好好欣赏。”
我这才恍然记起今天中秋宴上歌姬们演唱的就是这首《水调歌头》,当时我虽然好好听完这首歌,但是我脑海中蹦出来的都是“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月如无恨月长圆”等这些诗句。谁让《水调歌头》里的诗词是引自这些诗句的呢?但我总不能把这个真相告诉他。突然想起那句动漫界的名言:真相永远只有一个。我的思维可真是跳跃性极强。
我开始辩解:“八阿哥,梓飘有认真听歌姬唱。”
“哦?那你来唱一遍给我听,让我来断定、断定你到底有没有认真欣赏那首《水调歌头》。”八爷温润的反击,看来他今天是不会放过我,可恶。我怎么可能会唱古代版的《水调歌头》?现代版的我是会唱,但我总不能唱给他听,思索片刻决定还是放弃:“八阿哥,梓飘这首歌也只听过一遍,并且慧根也是极差,怎么可能会唱?”
“那就算了。”面瘫同志终于松了口,但是还是没有放过我的意思,“奸笑”的对我说,“那你就唱刚才你自己唱过的那首。”
说来说去不就是您老非要我唱一首吗?直说就是干嘛拐弯抹角的。
我无计可施,便只能从命的再唱一遍日文歌《この世の歌——这个世界的歌》。
我唱完却发现八阿哥目不转睛盯着我,让我一阵心虚,他到底想干嘛?
我不安的喘摩他的用意,没想到八贝勒却先主动开脱:“刚才没听清,不确定是否是英吉利文,可现在总算听清楚。”
“哦。”我毫无意义的应了一句。转过头,不想与这个腹黑面对面,假意的仰望夜空。
过了良久,八贝勒的下一句话却让我呆住:“你到底是谁?”
我全身一僵,掩饰住心中的恐慌:“八爷为什么这么说?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八爷却没有回答我的问题,继续向我发问:“你究竟在逃避着什么?”
“我?逃避?”我结巴的回问。我虽然在极力的避免和你们正面接触,但我并没有逃避啊!
八爷的眼闪着莫测的光芒,在月夜下更显诡异:“你自己没察觉到吗?”
“我?察觉?”我徒然口吃起来。
八爷看到我的反应,再也没有说什么,径直的跳到地上,临走前深深地看了我一眼。
而我却因为八爷话过于震惊得在假山上呆坐一宿。
为什么八爷要对我说这样的话,说我在逃避呢?我真的是在逃避吗?可我不明了我要逃避的究竟是什么?我自己也无从得知。我从来都是有自己的目标以后再行动的人,头一次我感到所谓的迷茫。====================================================================
注:
1.水调歌头①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⑥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⑥婵娟:美丽的月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