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美的主观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六。美的主观论
有一个故事:某摄影家到某景地发现了一棵树,美极了——丰满匀称的树冠,曲折伸展的枝条,在夕阳的彩照中浓妆艳抹,在高原的花海中亭亭玉立。摄影家喜出望外,拍了一张又一张。作品发表后果然获得赞誉声一片。人们赞扬摄影家取景,构图,用光的高超技艺,也对此地此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可当摄影界的同仁携长枪短炮奔赴到此地时,那棵树已不复存在。原来,那位摄影家为了让他的作品成为“绝版”,出钱让人把那棵树砍了。
众人在谴责痛惜之余,达成了一个共识,从此在国内的摄影刊物上不再发表这个作品。这位暴殄天物,极端自私的摄影家的行为令人所不齿。
我见过这张照片,很美;但知道这件事后,这张照片的美感便荡然无存,有的只是一种无法排遣的愤怒。
什么是美?这是美学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有说美是客观的,有说美是主观的,有说美是主客观的相互作用。我同意最后一种——看起来比较“折中”的观点。
我在北京植物园看过罂粟的花。“客观”地说,罂粟花造型优美,色彩艳丽;我凝望着它,简直不敢相信:就是它,开花结果,就能提炼出把人变成魔鬼的毒品。这种邪恶的花不能给人以美感,有谁会赞美“美丽的罂粟花”呢?恐怕连毒品贩子也不会,因为毒品贩子没工夫欣赏它,他们要的是钱。
人们追求美没有错,但美是和真、善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真、善的美,就只保留了美的形式;虽然“形式美”也是美的一种,但就怕在“形式”之下,又冒出别的“不形式”的东西。

眼下的某些国产大片,“形式”是越来越美,“内容”是越来越不美。光是电影的内容不美也就罢了,又爆出来破坏自然景观的丑事,让人连欣赏电影“形式美”的心情也没有了。
如果仅谴责某某大导演,我说这不公平。这是当地官员、有关“协助”人员和所有摄制组成员的耻辱。当他们在美丽的香格里拉景地大肆破坏的时候,有哪个官员,哪个明星,哪个导演、副导演,哪个看到此恶行的“国人”,站出来提过异议?没有,他们都心安理得地参与了破坏。如果这些参与者不反省,不忏悔,这样的事还会发生;而且这样的事在九寨沟,在圆明园,在长城,在许许多多地方已经发生过。有谁能保证,又有什么能够保证,这样令人痛心的事情不会再次发生?
法国作家伏尔泰说过一句话:你要是问一只雄癞蛤蟆什么是美,它会说是雌癞蛤蟆。
这是讽刺癞蛤蟆的 “美的主观论”,对它有利有用的便是美。
今天的制片商们“商品化”电影的“美的主观论”是:什么是“美好”的大片?高票房的便是。为了把“无价”的自然景观转化为“有价”的能赢取票房的胶片,他们不择手段,“宁我负天下景,不叫天下景负我”。
可惜的是,那些“看上去很美”的镜头,美得让人感到心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