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成败房地产——北海印象之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十一。成败房地产——北海印象之三
房地产是北海的支柱产业,也是曾给北海带来希望和痛苦的产业。说起这个话题,每个北海人都是一腔的感慨。正所谓:成也房地产,败也房地产;喜也房地产,忧也房地产。
话说我国大陆共有沿海城市53个(未计算台湾省),这是发展外向经济的天然优势。1984年,国务院批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为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吸引了众多的眼球。九十年代初,一股土地开发的狂潮在海南沿海兴起,席卷北海,于是北海的房地产迅速升温,大量的资金和人口涌入,一块块土地被热炒,一个个楼盘和别墅区竞相开工。不但做着发财梦的开发商在此呼风唤雨,连邻省的“小姐”们都闻讯赶到此地,大呼“此地人傻,钱好挣”,一时间可谓“繁荣娼盛”。
但好景不常,随后的93年,国家经济“宏观调控”;银行收回贷款,一个个项目资金无继,房地产泡沫破裂;先捞着一桶金的人抽身而退,后捞着一桶烂泥的倒霉蛋欲哭无泪。于是乎小姐走了,老板跑了,北海落得个“鸡飞蛋打”,还留下了许多“蛋壳”——凄凄惨惨的“烂尾工程”。
房地产噩梦给这个市区总面积不过957平方公里的小城留下了136个“停缓建项目”(“烂尾工程”的官方说法)。这一起一落,北海是元气大伤;十几年过去了,到现在也没完全缓过劲来。日前,官方宣布“停缓建项目”已处置了126个,处置率达92.6%。据我了解,虽有不少烂尾楼已成功改造并投入使用,如北部湾广场附近的楼盘;但有些“处置”却是做表面文章,不过是外面装修一下而已,仍是无人光顾的“死楼”。公平地说,北海市政府为解决这个遗留问题已经用尽了浑身解数;比如限期整修,否则政府收回甚至炸掉;也确实在银滩炸了几个,电视里大张旗鼓地报道,显示决心,吓唬小猴子。
那么,北海市的房地产业岂不是前景暗淡?非也。从新世纪开始,北海的房地产开始复苏,第二轮开发的热潮又悄然开始。拿去年来说,据官方数字,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79亿元,房地产施工面积达208.56万平房米,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8.09万平方米,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58.45万平方米。这组数字对一个大城市不算什么,要知道这是个常住人口不足五十万的小城!其实不用些这数字,只要你到北海转转,到处能看到新建的楼盘,卖房置业的选择多多,是购房者的“买方市场”。

北海的房地产业为什么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我觉得,这里有它的必然性。
首先,北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北海市地处亚热带,濒临北部湾,气候温和,被称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天我没在北海呆过,冬天有几天也够冷)的宜居城市。当地污染源少,空气自净化能力强(三面环海),大气和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是内地城市的50至100倍,是真正的“天然氧吧”;的确是人们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的理想地方。
第二,北海的房价诱人。十几万买套公寓,五六十万买套别墅,在北京和上海那样的大城市你想也别想,在这里就能成为现实。这我说的还是新房;要是买二手的,更要便宜些。所以现在的北海俨然是一个“移民城市”,南宁的,桂林的,温州的,上海的,广州的,北京的,还有不少东北人都到此买房子安家;购房者里还有不少的“炒房人”,甚至有一次买十几套房的炒家,指望房产升值发财。
第三,北海的发展前景看好。广西省已把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四个城市定为“北部湾经济区”,利用北部湾的地理优势,发展与东南亚的贸易;要使“环北部湾经济圈”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第四大经济圈”,雄心不小。所以一些有“战略眼光”的人纷纷到此投资。据报道,今年北海的投资项目已超过百亿。这里面当然还有“移民”们的一份贡献,(电费通知单来了,我明天就得去投资。)别小看这一点,北海市区的居民已有四成左右是“移民”,虽然不全是常住,但他们的消费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也是不可忽略的。
另外,据相关资料,北海市目前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313人,还没有达到北京市远郊区县的水平(每平方公里366人),而北京市城区的人口密度是近郊区的4倍,是远郊区县的63倍!这说明什么?说明北海市有地有房,有吸纳大量人口的能力!一旦异地养老,异地养生的概念成为时尚,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向北海涌入,北海一跃为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不是不可能的。
第四,——就是“候鸟谈购房——北海印象之四”了。下次再说,休息,休息一会儿。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